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红豆草缩合单宁工艺技术条件,首先以单因素试验进行范围筛选,再应用BBD试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缩合单宁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34.8 MPa、萃取时间123.0 min、萃取温度40.3 ℃、萃取夹带剂流量2.0 mL/min、夹带剂50%乙酸乙酯。在此条件下,红豆草缩合单宁提取率达到89.23%,接近理论值。综上,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以用于红豆草缩合单宁的提取。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红豆草|缩合单宁|响应面|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国基  颜辉  王俊 《蚕业科学》2006,32(4):527-531
在分析原料粒度、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二氧化碳流量等5个单因素对蚕蛹油萃取率的影响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20~40目、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CO_2流量30kg/h、萃取时间3.0h。采用该萃取工艺条件的蚕蛹油萃取率为23.28%。研究结果可为蚕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提取雪梨籽中的油脂,试验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萃取雪梨籽油,研究CO2超临界萃取雪梨籽油的萃取工艺,考察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的油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35℃、时间130 min、CO2流量15 kg/h,其油脂得率为23.9%;经GC-MS分析,油脂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抗球虫中药复方TF-103的有效组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该中药复方进行了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干浸膏提取量、指纹图谱相对总峰面积和抗球虫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不同工艺参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的干浸膏平均提取率为1.24%,1.0g/kg添加量的抗球虫指数多达180以上,指纹图谱显示提取物多为极性较低的脂溶性组分,宜选择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MPa,夹带剂乙酸乙酯,流速1.0mL/min,CO2流量1L/min,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h。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桃金娘果工艺条件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物质组成,实现桃金娘资源综合利用,考察了不同夹带剂、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桃金娘果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以桃金娘果萃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桃金娘果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35 ℃、CO2流量17.5 g/min、萃取时间为150 min。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桃金娘果萃取物得率为10.52%。桃金娘果萃取物共分离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占总量的7456%,主要为酯类、酸类、烃类、醇类、醛类成分。此研究为超临界CO2萃取桃金娘果中的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桃金娘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提取率较高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牛至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牛至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的最优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率3.6 L/min,萃取时间3 h,此条件下牛至油得率达到5.82%。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择3个等压(21、28、35MPa)提取条件,研究超临界CO2萃取亚麻籽油过程中压力对亚麻籽油得率的影响.并使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超临界CO2萃取亚麻籽油和传统压榨法提取亚麻籽油的脂质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结果发现,在35MPa下萃取120min亚麻籽油的得率最高,为35.65%,可以达到实际应用的需求;超临界CO2萃取亚麻籽油与压榨油在脂肪酸构成上基本相同,前者α-亚麻酸的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条件下确立了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超临界萃取物中金丝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与夹带剂浓度(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建立了影响因素与响应值(金丝桃素含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78.6%的乙醇作动态夹带剂,萃取温度50.3℃、萃取压力25.29 MPa,在此条件下,设定乙醇流速0.5 mL.min-1、CO2流速2 L.min-1,萃取2 h,超临界萃取物中金丝桃素含量平均达到1.102%,大大高于传统提取方法(碱醇溶液提取),适用于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_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_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_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_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用鱼腥草全草烘干粉碎后,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以萃取的压力、温度、CO2流量为因素变量,筛选出鱼腥草挥发油萃取率较高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鱼腥草挥发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5℃、CO2流量20 kg/h。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同时萃取茶叶中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工艺。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萃取率影响最大,改性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它们的萃取率。结论:利用超临界CO2法同时萃取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20bar、萃取温度为60℃、改性剂为50%乙醇、萃取时间为3h,茶多酚和咖啡因的萃取率分别为7.04%和2.48%。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鹿茸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并分析其成分,通过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鹿茸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CC-MS)分析萃取物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建立了超临界CO2流体(SFE)萃取鹿茸的工艺,并鉴定出其中18种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CO2萃取鹿茸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并优化利用超临界CO_2对甘草渣木质素的萃取脱除工艺条件,试验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不同萃取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和料液比)对甘草渣中木质素脱除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0℃、压力为20 MPa、时间为40 min、料液比为1∶0.4的条件下,甘草渣中木质素脱除率可达最大,为75.918 0%。  相似文献   

14.
冯远 《广东饲料》2016,(8):41-45
在单因素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牛至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确定的最优萃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50℃,二氧化碳流率3.5L/min,萃取时间3h,牛至油得率达到5.6%。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牛至油对猪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鹿茸脂溶性成分提取并对制剂中的基质配比、滴制温度、滴速、滴头口径等因素进行研究,以丸重差异、容散时限、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验证最佳滴丸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滴丸最优工艺为基质m(PEG 10000)∶m(PEG 8000)=54∶6,m(药液)∶m(基质)=1∶3,药液温度为60℃,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滴速为30滴/min的条件下鹿茸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南瓜种植上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南瓜籽作为我国越来越重要的饲料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南瓜籽与秸秆作物等混合可作为饲料,具有驱虫的作用,且无副作用,同时可以补充动物体内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本文采用超声波法,从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料液比四个方面,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优化了南瓜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南瓜籽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柞蚕幼虫虫体干物质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而且含有β-蜕皮激素、细胞色素C、保幼激素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很高的保健功效和营养价值。为了高效开发利用柞蚕资源,以柞蚕5龄幼虫为材料,探讨以超声波技术强化用超临界CO2萃取(SCE)方法萃取柞蚕油的效率,并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中的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原料细度等因素。结果表明,与SCE法比较,采用超声波强化超临界CO2萃取(SSCE)的方法能提高柞蚕油的生产效率和萃取得率,节约生产成本和降低生产能耗。采用SSCE法萃取柞蚕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90 min,压力15 MPa,原料细度110目。在此工艺条件下,用SSCE法对柞蚕油的萃取率可达到13.88%。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雄蚕蛾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雄蚕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正己烷作溶剂,固液比为1:5,提取温度为30℃,提取6h,在此工艺条件下雄蚕蛾油出油率为42.87%。  相似文献   

19.
刺槐种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槐种子为原料,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刺槐种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5%,提取温度90℃,料液比1:40,回流2次,每次2h。在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033%。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建立测定黄酮含量的同步荧光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浓度、微波功率、萃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提取液的荧光强度为响应值,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优化蒲公英中黄酮的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确定同步荧光法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1)判定系数R2=0.964 8,说明模型与实际结果拟合程度好,所得模型能解释96.48%的响应值改变,校正判定系数(RAdj2=0.929 5)与预测判定系数(RPred2=0.886 0)接近。2)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250 W,萃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 (g∶mL)。3)同步荧光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波长差值(Δλ)=55 nm, Al(NO3)3浓度0.2%,加入pH=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 mL,室温条件下反应50 min。在最佳测定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