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H9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及其传代后第20、30代疫苗免疫5日龄无特定病原(SPF)鸡群,于免疫后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并于免疫后第21天攻毒,攻毒后2~13d进行泄殖腔棉拭子采样,接种鸡胚测排毒情况。各免疫组在免疫后7~20d的HI抗体效价逐渐上升,但不同剂量组间、不同传代代次间有差异;攻毒后第5天各免疫组排毒的鸡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且不同攻毒毒株组间无差异。重组苗组在攻毒后第2天仅有8%排毒,第5天则无排毒;灭活油苗组在攻毒后第2、5、7天分别有52%、12%、4%排毒,直到第9天才不排毒;空白攻毒组在攻毒后2~13d排毒率由92%缓慢降至8%。结果表明:研制的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载体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效力,不低于灭活油苗,且在抑制早期排毒、防止群内传播方面优于灭活油苗。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SD-1株(H5N2亚型)接种10日龄SPF鸡胚,收获24h后死亡的鸡胚尿囊液,按照《兽医生物制品规程》制备油乳剂灭活苗,并对200只14日龄雏鸡进行免疫,免疫后每隔1周抽取20只鸡测定HI抗体,并分别选择HI抗体水平为3log2、4log2、5log2、6log2和7log2时进行攻毒。结果表明,疫苗免疫鸡群后第8周抗体达到高峰(8log2),而后逐渐下降,第16周抗体降至5log2。攻毒试验表明,能够抵抗致死剂量AIV攻击的HI抗体临界值为5log2。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流感病毒M2及HA保守肽段的免疫原性,参照流感病毒M2及HA的氨基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多肽并免疫SPF鸡,设H5和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及空白组作对照。对免疫后2、4、6和8周的血清进行HI和ELISA抗体、MDCK细胞的病毒血清法中和抗体效价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8周采血结束后用H9病毒进行攻毒检测。结果表明两种多肽疫苗均不产生HI抗体,针对各自多肽的ELISA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H5/H9常规灭活疫苗对照组。M2e/HA0多肽苗免疫血清最高中和抗体效价为1∶16,远低于H9血清中和效价(1∶256)。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多肽苗(M2e/HA0)组含荧光颗粒的MDCK细胞比例约20%左右,低于H5和H9灭活疫苗组含荧光颗粒细胞数(分别为50%和70%)。H9亚型禽流感病毒攻毒结果表明,两组多肽免疫后都可以有效抑制排毒,其中M2e免疫组抑制效果略好于HA0免疫组。以上结果提示M2e/HA0多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其免疫原性弱于常规疫苗。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制备的三联灭活疫苗分别以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接种21日龄SPF鸡,免疫后21日,分别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并根据抗体效价重新分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联灭活疫苗各组分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均呈正相关,疫苗各组分抗体效价可代替动物效检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我国兽药标准,将三联灭活疫苗血清标准确定为:新城疫病毒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1:16;禽流感(H9亚型)病毒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值应≥1:128;Ⅰ群4型禽腺病毒抗体效价应≥1:1。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广西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为H9亚型禽流感(A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某肉鸡养殖场采集病料,经SPF鸡胚接种进行病毒分离,对初步鉴定为H9亚型AIV分离株的HA、NA、PB2、PB1、PA、NP、M和NS等8个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一株H9N2亚型AIV,命名为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HA基因的裂解位点为PSRSSR↓GLF,具有典型的低致病性AIV(LPAIV)分子特征,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属于4.2.5分支,与国内常用H9N2亚型AIV疫苗株所属的4.2.3分支存在一定差异;其他7个基因也分别来源于不同的AIV亚型.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xi/BT1/2016 (H9N2)同时具备与α-2,3唾液酸和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的特性,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其感染鸡群后病毒分布主要集中在气管、肺脏和脾脏,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同时排毒,且在攻毒后第1d即开始排毒,第5d为排毒高峰.[结论]从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的A/chicken/Guangxi/BT1/2016(H9N2)属于LPAIV,是由不同亚型AIV重组产生的H9N2亚型新毒株,可导致鸡群疫苗免疫失败,且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禽用联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VA5分别与市售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新法)二联苗合用免疫SPF鸡和蛋鸡、与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新流)二联苗合用仅免疫SPF鸡,评价免疫后的抗体效价和SPF鸡攻毒后的保护效力。结果显示,SPF鸡或蛋鸡免疫含VA5的新法二联苗、新流二联苗后,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比常规苗组提前1周达到6 log2,禽流感HI抗体效价比常规苗组提前1周达到7 log2,法氏囊血清琼扩抗体和中和抗体比常规苗组均提前1周合格,且3种抗体持续高于常规疫苗组。免疫含VA5疫苗组的SPF鸡对新城疫强毒攻毒,以临床症状判断,可达全保护;以囊病变和临床症状判断,对法氏囊的攻毒提供全保护;H9变异株攻毒后不排毒。对上述3种病毒的保护力均高于常规苗。上述结果表明,VA5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鸡新法二联苗、新流二联苗对鸡的免疫效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油乳剂灭活疫苗和携带H5N1亚型AIV血凝素(HA)的重组DNA疫苗pVAX1-HA分别免疫2周龄SPF鸡,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4周。每次免疫后14d,每组随机取4只鸡,分离其脾脏淋巴细胞,用H5N1亚型AIV JS株灭活全病毒作为特异性体外刺激抗原刺激鸡脾脏淋巴细胞,72h后,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特异性ChIFN-γ的水平,同时用HI试验检测免疫鸡血清抗体。结果表明:重组DNA疫苗pVAX1-HA免疫组在二次免疫后,可检测出特异性ChIFN-γ的分泌和一定水平的抗体应答;而H5N1亚型AIV灭活疫苗免疫组均未能检测出ChIFN-γ,二次免疫后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应答。说明DNA疫苗可激发较高水平的IFN-γ应答,而AIV灭活疫苗主要激发抗体应答,提示两者联合免疫可使免疫的禽群诱导产生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和抗体应答,为AIV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斑鸠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测定斑鸠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流感病毒受体的类型和分布。【方法】以5×104EID50/只的剂量经滴鼻、点眼途径感染A/Chicken/Beijing/2/2009(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8只斑鸠和8只SPF鸡,对试验斑鸠和SPF鸡进行临床症状、大体病变、组织学病变的观察及病毒抗原的定位、病毒分离和感染抗体的测定。【结果】攻毒后5d,斑鸠和SPF鸡未见异常临床表现和大体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斑鸠的喉头、气管上段、中段和下段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在斑鸠的喉头、气管上段、中段和下段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检测到了大量阳性流感病毒蛋白颗粒;斑鸠咽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5%(6/8),SPF鸡咽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00%(8/8)。攻毒后14d,斑鸠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阳性率为80%(4/5),SPF鸡HI抗体阳性率为100%(5/5)。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受体检测结果表明,斑鸠的喉头、气管上段、中段、下段上皮细胞表面存在SAα2, 3Gal和SAα2, 6Gal两种连接键型的受体。【结论】斑鸠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Beijing/2/2009(H9N2)易感,且斑鸠的喉头和气管上、中、下段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存在能够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SAα2, 3Gal受体和与人流感病毒结合的SAα2, 6Gal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呼吸型IBV HI抗体水平与蛋鸡产蛋率的对应关系。【方法】将180只SPF鸡分为4组,第1组和第2组首免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活疫苗免疫,1羽份/只,4周后采血,第2组鸡同时用3批次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M41株+HN6株)分别进行加强免疫,试验同时设置攻毒对照第3组和不免疫攻毒对照第4组。灭活疫苗免疫4周后,当产蛋率稳定在80%以上时,对试验鸡采血测定抗体,同时使用M41株病毒进行攻毒,记录攻毒后4周内各组鸡的产蛋性能,分析抗IBV HI抗体水平与攻毒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抗IBV HI抗体水平在2-8.2~2-9.3时,免疫鸡能够耐受IBV强毒的攻击,其产蛋性能不受影响。弱毒活疫苗免疫组抗体为2-4.8,产蛋量下降了12.69%。攻毒对照组抗体水平为2-2.0,攻毒后产蛋量下降45.22%。【结论】蛋鸡抗IBV HI抗体效价与产蛋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的攻毒保护之间呈正相关,可以用HI抗体检测来评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对产蛋鸡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变异快、传染性强,由病毒流行株制备而成的灭活疫苗达不到完全保护的效果,导致H9N2亚型禽流感时有发生。为研发具有广谱保护性的H9亚型禽流感疫苗,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对H9亚型AIV H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设计获得HA基因序列。将HA基因构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HA蛋白血凝效价为1×212,与不同分支H9亚型AI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活性。将重组蛋白制备成疫苗(rHA疫苗)免疫10日龄雏鸡,免疫后28 d将不同亚分支的H9亚型AIV流行毒株115和YZ株分别以1×106EID50(半数鸡胚感染量)感染试验鸡,rHA疫苗组交叉保护效力明显优于商品苗组。本研究结果表明H9亚型禽流感广谱型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防控H9 AIV感染。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免疫SPF鸡和无母源抗体的商品鸡,通过比较免疫后血凝抑制(HI)抗体应答水平、攻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免疫后21d,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仅有13%~20%鸡的HI抗体检测呈阳性。在同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后,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免疫组产生了100%的保护率,而未免疫组全部死亡。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疫苗不能激发高滴度HI抗体应答,但可抵御同亚型禽流感病毒致死性攻击,保护效果达到或优于目前应用的灭活苗,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景小冬  章振华  李林  张建伟  姜北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08-9010,9076
[目的]探讨SPF产蛋鸡IB HI抗体滴度与攻毒保护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SPF产蛋鸡随机分成A1、A2、B1及B2 4组,A1组用H120活疫苗免疫,A2组先用H120活疫苗免疫后再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三联灭活疫苗加强免疫,B1组为不免疫攻毒对照组,B2组为正常对照组。在免疫前后对试验鸡定期采血,测定IB HI抗体。当鸡群产蛋达高峰时,A1、A2及B1组试验鸡用IBVM41株强毒攻击,观察各试验组鸡临床表现,记录鸡只产蛋情况。[结果]H120活疫苗免疫后第30天,HI抗体滴度达4.45log2;用三联苗加强免疫后第30天HI抗体滴度达7.35 log2;攻毒前A1、A2、B1及B2组试验鸡IB HI抗体滴度分别为4.24 log2、7.4log2、2.1 log2和2.1 log2;攻毒后,A1组个别试验鸡出现了短暂的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11.7%;B1组试验鸡出现了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30.9%,并出现较多的软壳蛋、无壳蛋及畸形蛋等;而A2组和B2组试验鸡的产蛋始终均保持正常。将攻毒后不同IB HI抗体滴度的SPF产蛋鸡的产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证明,当鸡只的IB HI抗体滴度≥6 log2时,攻毒对产蛋率没有影响;抗体滴度为5 log2时,产蛋下降6%;抗体滴度为4 log2时,产蛋下降11.3%;抗体滴度≤3 log2时,产蛋下降29.6%。[结论]产蛋鸡的IB HI抗体滴度与攻毒保护力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免疫原性更优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候选株用于新型疫苗研发,为加强对H9N2亚型AIV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2000—2020年广西地区分离获得的36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为试验材料,依据H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选择12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及不同宿主来源的H9N2亚型AIV代表株,与目前使用的商品化H9亚型AIV疫苗株(SS株)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及抗原性分析,根据抗原分析结果选择其中具有不同抗原差异的代表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分别与商品化H9亚型AIV疫苗(SS株)进行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在36株H9N2亚型AIV广西分离株中有31株属于Y280-Like(9.4.1),其中26株属于分支I、5株属于分支II,另外5株属于G1-Like(h9.4.1),与我国常用疫苗株分属于不同进化分支。12株H9N2亚型AIV广西代表性分离株灭活后的HA效价≥7 log2,病毒灭活效果良好,可用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且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根据交互HI抗体滴度计算出各毒株间的抗原相关值(R),结果发现A/chicken/Guan...  相似文献   

14.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鸭肠炎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存在宿主范围扩大、毒力增强的趋势,并为其他亚型AIV重排提供基因,给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水禽不仅是流感病毒的宿主,更是其天然储存库,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变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控制水禽感染对养禽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鸭肠炎病毒(DEV)属于疱疹病毒,能感染鸭、鹅等雁形目禽类,可引起产蛋下降及高死亡率。DEV基因组大,免疫原性好,具有开发成活疫苗载体的潜力。【目的】构建缺失gE基因、表达H9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病毒rDEV-△gE-HA,探讨重组病毒rDEV-△gE-HA作为防治DEV-AIV的二联重组活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含有HA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载体pT-gE-HA,将其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重组rDEV-△gE-GFP共转染CEF细胞后,进行蚀斑筛选、纯化表达HA基因的重组病毒rDEV-△gE-HA;利用PCR、基因测序鉴定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重组病毒20次,测定外源基因传代稳定性。以10 3 TCID50免疫易感鸭,分析重组病毒rDEV-ΔgE-HA对致死性DEV强毒攻毒保护效果;将不同剂量(10 3-10 6TCID50)rDEV-△gE-HA免疫鸭,免疫后14、21、28 d分别采集血清,测定H9血凝抑制(HI)抗体,并在免疫后28 d,以10 8EID50的剂量静脉注射H9N2 AIV(A/duck/GD/08),攻毒后2 d,采集喉拭子,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将构建的转移质粒载体pT-gE-HA与rDEV-△gE-GFP共转染CEF细胞,经过3轮蚀斑筛选,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rDEV-△gE-HA。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成功地插入到DEV基因组中,替换了绿色荧光蛋白。重组病毒在CEF中至少能稳定传代20代。重组病毒rDEV-ΔgE-HA以10 3 TCID50免疫易感鸭,能抵抗致死性DEV强毒攻击。重组病毒rDEV-ΔgE-HA免疫易感鸭后14 d,各剂量免疫组均能检测到H9 HI抗体效价;免疫后21日,各组抗体效价水平略有上升,10 3TCID50剂量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1:2 4,而10 4-10 6TCID50剂量免疫组HI抗体效价在1:2 2.4-1:2 3。免疫鸭后28 d,用H9N2 AIV进行攻毒,10 3、10 4、10 6TCID50免疫组均未从喉拭子分离到病毒H9N2,说明能完全保护,阻止喉头排毒,而10 5TCID50免疫组保护率为80%(4/5),1/5病毒分离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9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DEV,该重组病毒保留了亲本毒的免疫原性,能抵抗致死性DEV强毒的攻击;免疫鸭后能诱导产生AIV HI抗体,尽管HI抗体滴度不高,但至少80%免疫鸭能阻止排毒。该研究为研制DEV-H9亚型AIV二联重组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6株+Re-4株)的免疫效果,为临床上制定合理的禽流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选取3个企业生产的12批疫苗,免疫SPF鸡、SPF鸭,跟踪至免疫后24周,每3周采血检测Re-6、Re-4 HI抗体效价。结果表明:SPF鸡、SPF鸭分别在免疫后6周和3周Re-4、Re-6抗体即可达到高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SPF鸡抗体的高峰值高于SPF鸭;SPF鸡的高抗体水平的维持期长于SPF鸭;3个企业的疫苗均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DNA免疫诱导鸡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反应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为研究DNA疫苗对禽流感病毒(AIV)的保护作用,将禽流感病毒A/Afri.Star./Eng-Q/983/79(H7N1)株血凝素基因cDNA置于SV40启动子和增强子下游,构建了HA基因表达质粒pSVH7。以此质粒肌注免疫3周龄SPF鸡,免疫后第4周用100倍最小鸡胚感染量的HA基因同源病毒人工感染,1周后用棉拭子取样进行泄殖腔病毒分离。免疫后每周及攻毒后第1、2周采血,微量血凝抑制法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阴性结果:100μg/只组为6/6,10μg/只组为4/6,1μg/只组为5/8,空白对照组为0/6。攻毒后1周相对应的4组血凝抑制价依次为:1∶32~64,1∶16~64,1∶4~64,1∶4~16,表明所构建的H7亚型HA基因表达质粒可诱导鸡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将84羽4周龄SPF鸡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感染组)。感染组每组以100μL稀释至106EID50/100μL的病毒液经鼻腔感染16羽SPF鸡,于病毒感染24 h后分别在各感染组放入剩余的5羽SPF鸡作为空白接触组,感染后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器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不同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分布情况。【结果】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HA蛋白裂解位点处不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现象,表现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在10-6.0/0.2 mL~10-6.8/0.2 mL,半数致死量(ELD50)在10-6.8/0.2 mL~10-7.2/0.2 mL。3株H9N2亚型AIV均可直接感染SPF鸡,且病毒在不同器官中的滴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感染SPF鸡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现象,但在上呼吸道的气管及肺脏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气管纤毛脱落及炎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排毒期主要介于第1~7 d,且能不经体内适应而直接感染鸡群并排毒;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SPF鸡各器官中的复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可在气管和肺脏中进行有效复制,而在肝脏、脑、胰腺、胸腺、心脏、盲肠扁桃体及法氏囊中均未检测到对应的病毒。【结论】麻雀源H9N2亚型AIV可直接感染鸡群且具有在鸡群间水平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在家禽饲养、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切断AIV在野鸟与家禽间的传播途径,减少禽流感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8周龄SPF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后,均在11d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种鸡在免疫后1~15d内均未检出病毒血症。在开产后在5个月的产蛋期内,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100%REV母源抗体阳性。对3日龄雏鸡的攻毒试验表明,相对于无母源抗体的SPF鸡,REV母源抗体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弱经接种REV低代毒造成的生长迟缓、中枢免疫器官萎缩及其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鸭源新城疫病毒(NDV)对SPF鸭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只已免疫H5N1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的SPF鸭,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组、点眼滴鼻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攻毒(2个试验组接种鸭源NDV 0.2mL(含病毒106 ELD50),对照组点眼滴鼻等量生理盐水)后观测各组鸭的发病死亡情况,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鸭,采集脾脏、法氏囊,按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TUNEL法检测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血液生化和血液常规指标,并测定鸭源NDV对SPF鸭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率和H5N1油乳剂灭活疫苗HI抗体效价的影响以及CD4+/CD8+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处理组鸭源NDV对SPF鸭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攻毒后,试验组SPF鸭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32.5%,并出现呼吸困难、肺脏出血、腺胃乳头出血等症状及剖检变化;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鸭源NDV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血液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先降低后显著升高,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总数降低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淀粉酶活性升高,总蛋白含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H5N1油乳剂灭活疫苗HI抗体效价比对照组低但差异不显著,淋巴细胞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的CD4+/CD8+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至正常水平以下。TUNEL法检测脾脏、法氏囊均出现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着攻毒后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SPF鸭接种鸭源NDV后能引起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重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在多联疫苗中的免疫效果。将50羽21日龄SPF鸡平均分为5组,分别用新流法(新城疫ND-禽流感H9-传染性法氏囊IBD)三联疫苗进行免疫,1组为非免疫对照组,2组免疫剂量0.05 mL,3组免疫剂量0.1 mL,4组免疫剂量0.2 mL,5组免疫剂量0.3。免疫后第21天采血,检测ND/H9血凝抑制抗体和IBD琼脂免疫扩散抗体。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BC6/85株F1代点眼攻毒,攻毒剂量为每只0.1 mL,观察96 h后剖检。结果表明,免疫后21 d,第5组血清中ND/H9 HI抗体分别为8.1log 2和 9.0log 2,IBD抗体4个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组显著高于2组。1组攻毒鸡全部发病,法氏囊外观发黄,呈胶冻样,囊内剖开有黏液,部分肉眼可见出血。1组未攻毒对照和免疫组,均未见异常,免疫攻毒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重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在三联疫苗中免疫剂量为每只0.05 mL,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且不影响疫苗中其他抗原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