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应用于根瘤菌分类,使根瘤菌分类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过去的传统分类过渡到了以遗传特征和系统发育为主要依据的现代系统分类。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多位点酶电泳、DNAG+C摩尔百分含量测定及DNA-DNA杂交、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DNA片段的多态性、基因外回文重复序列PCR扩增技术及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根瘤菌系统发育等7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根瘤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评述了形态学标记(morphologicalmarkers)、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markers)、生化标记(bio鄄chemicalmarkers)、DNA分子标记(DNAmolecularmarkers)等技术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近年来DNA指纹图谱技术,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RandomAmplifiedPolymophismicDNA,RAPD)、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鄄peats,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等标记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园艺植物品种的分类鉴定、纯度的分析检测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8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在红菇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IGS、ITS、LSU区域的标记技术以及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微卫星序列(SSR)和微卫星间隔序列(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有目的地利用及定向改造生物体系 (包括组织、细胞及其组分 )的技术。海藻分子生物技术指有目的地利用和定向改造海藻的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包括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以及与藻类天然产物开发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更广义地讲 ,它应包括应用于海藻学研究领域的所有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蛋白质同工酶、基于遗传物质基因组DNA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技术、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  相似文献   

5.
海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有目的地利用及定向改造生物体系 (包括组织、细胞及其组分 )的技术。海藻分子生物技术指有目的地利用和定向改造海藻的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包括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以及与藻类天然产物开发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更广义地讲 ,它应包括应用于海藻学研究领域的所有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蛋白质同工酶、基于遗传物质基因组DNA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技术、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  相似文献   

6.
微卫星DNA作为遗传标记的优点及前景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微卫星DNA是一类以1-6bp的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呈串联重复六散在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它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小卫星DNA等分子标记相比,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均匀,多态性丰富,分析快速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PAD)技术分析了肉鸡群个体间RAPD指纹的变异程度。10个随机引物在36只公鸡中共扩增出83个片段,其中有67个是多态性片断,多态率为80.72%,11个随机引物在36只母鸡中共扩增了99个片段,其中有86个是多态性片段,多态率为86.87%,公、母鸡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858、0.7328。结果表明:RAPD标记的多态性明显,作为一种DNA标记,它可以  相似文献   

8.
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0个随机引起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11条,平均为5条,DNA征段从0.4kb到3.38kg;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菜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条长414bp的DNA片段。该片段被克隆到pBluescriptSK(-)手EcoRV位点上。序列分析结果证实扩增和克隆的DNA片段是分生组织特征基因LEAFY3'端的部分片,不含内含子序列。结果表明,供试果树,基因组中均存在单拷贝的LEAFY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10.
RAPD技术在冬瓜和节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分析了2个冬瓜品种和1个节瓜品种。所用的20个引物有19个能扩增出DNA谱带。其中7个引物对3个品种扩增的DNA谱带没有多态性,12个引物能产生具有重现性的DNA多态性谱带。  相似文献   

11.
几种茄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适于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并对DNA初步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SDS-氯仿-异戊醇法不适于茄属植物DNA提纯,而改进的CTAB-酚-氯仿-异戊醇对其成株叶/芽即可获得较高产率及纯度的DNA;PCR反应扩增出不同片段,引物OPG—11扩增片段在栽培品种与野茄中无差异,而在红茄与龙葵中呈现出一定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16SrRNA序列测定是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序列差异是确定细菌属间及属上系统发育关系的主要标准。本文根据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根瘤菌分委员会的建议,采用聚合酶链的反应扩增了华癸根瘤菌模式菌株103的16SrRNA基因中约260个碱基的一个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所得序列与其他已知根瘤菌种,属的相应片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华癸根瘤菌与豌豆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两种及与其他属的碱基差异在6.9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为模板,据已报道的8种哺乳动物IL-1β核酸序列保守区设计合成1对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链,经PCR扩增,回收扩增后DNA片段,用kleonow酶处理,与P^uc19/SmaI连接构成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JM109,筛选出含有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用PCR及酶切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带有鸡了IL-1β片段的cDNA克隆,再经序列分析测定,得知此片段长为27  相似文献   

14.
AFLP分子标记与作物改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于DNA基础之上的分子标记对于作物改良具有重要作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简称AFLP)国内译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利用 一方法,在不需要预先知道DNA序列住处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多数DNA酶切片断的PCR扩增,目前该技术不仅在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上得以应用,而且在蔬菜(番茄、马铃薯、鹰嘴豆等)以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上广泛应用。讨论AFLP在主要作物的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作图,基因定位以及辅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建立了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体外扩增牛Y染色体特异DNA序列的方法。根据牛的SRY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两条引物均为23bp,对公牛194bp序列进行体外扩增。从屠宰的公、母牛肝和血液中提取DNA,用作PCR模板,PCR仪内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公牛个体样品显示清晰可见的特异DNA扩增带,而母牛个体样品无扩增片段出现,与预期的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6.
用牛血清白蛋白改善荸荠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荸荠基因组DNA的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中,具合适浓度和片段长度的DNA常常在适宜条件下无法扩增。这种现象常在干燥叶状茎DNA的扩增中发生。提取的DNA中存在一些RAPD(或PCR)抑制剂可能是RAPD扩增失败的原因。多糖、多酚和其他...  相似文献   

17.
AFLP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被称为“下一代分子标记”,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在农作物、蔬菜、林木、果树等植物的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遗传图谱、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并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论,总结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实验理论和生产实践带来了新的突破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蚕桑生产出现了新的突破点与希望 .目前 ,几乎所有的家蚕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都深入到分子生物学 ,对透彻了解和掌握家蚕的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串联重复序列 (SSR) ,扩增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等方法 ,除了应用于家蚕外 ,也可广泛应用于桑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因此 ,在试验与研究过程中 ,探讨摸索一条适用于可同时提纯桑树、家蚕的动植物DNA的方法对研究工…  相似文献   

20.
16S rRNA 序列测定是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序列差异是确定细菌属间及属上系统发育关系的主要标准。本文根据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根瘤菌分委员会的建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了华癸根瘤菌(Rhizobium huakuii)模式菌株103的16S rRNA 基因中约260个碱基的一个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所得序列与其他已知根瘤菌种、属的相应片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华癸根瘤菌与豌豆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两种及与其他属的碱基差异在6.9%~14.1%(17~35个碱基),相当于根瘤菌科内已知属间的差异。结合表型特征,我们认为该种可能代表了根瘤科的一个新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