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罗春发  喻麟  刘超  孔凌 《饲料博览》2013,(12):40-42
试验通过利用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对小麦蛋白进行水解,采用不同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处理,得到碱性蛋白酶最佳水解时间为4.5 h,酶解温度为50℃;然后在最适水解度下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进行比较,通过游离氨基酸量的变化来研究蛋白质风味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河蚬肉加工现状,提高河蚬肉的利用率和附加值,研究了5种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河蚬蛋白质的水解过程,以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短肽含量和蛋白质利用率为评价指标对酶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水解河蚬蛋白的能力最强,生成的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9 h后达到(3.82±0.26)mg/ml],并且蛋白质利用率最高(9 h后达到42.37%±2.46%);木瓜蛋白酶水解河蚬蛋白生成可溶性短肽的含量最高[5 h后达到(39.14±1.74)mg/ml],碱性蛋白酶水解河蚬蛋白生成可溶性短肽的含量次之[7 h后达到(38.57±2.07)mg/ml]。为获得游离氨基酸含量高的水解液可选用风味蛋白酶,为获得功能性短肽含量高的水解液可选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3.
以裸燕麦为原料,研究其发芽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发芽过程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呈降低趋势,但在发芽后期含量增加,其余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呈增加趋势。燕麦蛋白体外消化率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发芽48-60h,体外消化率基本达到峰值,比未发芽燕麦增加了19%左右。  相似文献   

4.
糙米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发芽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糙米中淀粉、还原糖、水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用Ca^2 、GA3和去离子水处理后发芽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糙米中除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低于白米外,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均高于白米;发芽糙米中淀粉含量下降了43.1%~53.7%,还原糖上升40.4~61.9倍,水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上升5.7%~17.7%和92.1%~151.2%。上述变化幅度以GA3处理的发芽糙米为最大,其次是Ca^2 处理,而去离子水处理的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即W1〉W2〉W3,说明水分增加对蛋白质含量有稀释效应;增加灌水,提高了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向蛋白质的转运;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谷蛋白、球蛋白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清蛋白呈增加趋势,醇溶蛋白变化较大,谷醇/清球比值降低。成熟期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W2处理达到最大值,表明灌两水有利于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合成;可提高强筋小麦的烘焙品质。  相似文献   

6.
扇贝加工废弃物蛋白酶解及其酶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用复合酶酶解扇贝加工废弃物制备水解蛋白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用两种复合酶酶解的最适水解条件。结果表明,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风味酶复合酶酶解的最佳酶解参数为:加酶量比为2∶1,温度为65℃,pH为7.0,时间为5 h,水解液氨基酸态氮含量为50.3%,蛋白质水解度为95.5%。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酶复合酶酶解的最佳酶解参数为:加酶量比为2∶1,温度为65℃,pH为7.0,时间为5 h,水解液氨基酸态氮含量为43.2%,蛋白质水解度为85.0%。用Sephadex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水解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酶的酶解产物为蛋白肽和游离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均集中分布在585和150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选出最佳的水解蛋白酶,选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种蛋白酶水解榛子粕蛋白,研究单一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氨基酸含量,对榛子粕抗氧化肽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体外模拟消化前后榛子粕抗氧化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物水解度分别为2.89%,6.26%,9.50%。1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1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2N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和2A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水解度分别为6.31%,7.20%,6.25%,4.99%。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0,4.60和2.53mg·mL~(-1)。1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1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2N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和2A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05,3.50,3.25和2.81mg·mL~(-1)。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物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2.08,34.13和41.36g·100g-1。1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1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2N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和2A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18,18.47,26.70和24.49g·100g-1。因此,选用中性蛋白酶为水解榛子粕蛋白的最佳酶源;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制备榛子粕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3.7℃、时间1.7h、加酶量17000U·g-1,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物水解度为11.57%、DPPH清除率80.38%、氨基酸含量46.07g·100g-1;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榛子粕抗氧化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升高3.27mg·mL~(-1)、氨基酸总量降低l0.05g·100g-1。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处理对糙米发芽力及其主要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用 0 0 2 ,0 2 0和 2 0 0mg·L-1的赤霉素 (GA3 )处理糙米 ,结果表明 ,在 3种浓度下 ,GA3 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糙米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淀粉酶活力 ,最适作用浓度是 0 2 0mg·L-1;GA3 处理能显著提高发芽糙米中淀粉降解量和还原糖、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 ,其中以 0 2 0mg·L-1赤霉素处理的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在返白过程中,近白系叶片蛋白氮含量降低,蛋白酶活性升高,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各游离氨基酸组分变化幅度不同。变化最大的丝氨酸在全白叶片中可占总游离氨基酸量的50%。认为蛋白质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增多与蛋白酶活性升高有关。SDS-PAGE分析发现,叶蛋白质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各组分的含量均有下降。Rubisco减少最多,全白叶中几乎见不到它的条带。复绿过程中以上各变化均逆转回复。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氮素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施氮量对强筋小麦强势粒和弱势粒氮素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势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单粒蛋白质积累量在灌浆过程中均大于弱势粒,强势粒开花后21 d前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花后28 d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弱势粒,是强势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快的生理原因。成熟期,同一施氮处理强势粒的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大于弱势粒,而球蛋白含量小于弱势粒。适量施氮,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显著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之间的差异减小,蛋白质含量和积累量的差异亦减小;当施氮量由150 kg·ha-1增至240 kg·ha-1,弱势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强势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随施氮量增加,籽粒的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粒位不同蛋白质组分的增幅不同,以弱势粒中谷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增幅大,说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含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对弱势粒的调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糙米经过烘烤、粉碎、糊化,分步酶解后离心,取上清液得到米汤。然后添加其他配料,制备成饮料。结果表明,糙米原汁生产工艺:发芽红糙米经烘烤、粉碎、糊化后,分布酶解。第一步酶解α-淀粉酶用量0.6%,反应时间30 min;第二步酶解纤维素酶用量0.3‰,反应时间30 min;第三步酶解糖化酶用量2‰,蛋白酶用量0.3‰,反应时间3.5 h,获得糙米原汁。成品最佳配方为:糙米原汁40%,蔗糖6%,柠檬酸1.5‰,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为0.1‰,单甘酯0.12‰,黄原胶0.2‰,羧甲基纤维素钠0.3‰。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酶解法水解豆粕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的酶解方式对豆粕蛋白酶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采用Alcalase蛋白酶、Protex.7L蛋白酶对豆粕蛋白进行单酶、双酶同步和双酶分步水解,以水解度、蛋白质利用率、多肽得率、寡肽得率为指标对酶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先加Alcalase蛋白酶后加Protex.7L蛋白酶组合水解豆粕蛋白的效果最佳,最终水解液中水解度可达23.5%,蛋白质利用率、多肽得率、寡肽得率分别为68.7%、51.0%、21.4%。双酶分步水解的效果优于单酶水解和双酶同步水解;酶的加入顺序对豆粕的酶解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双酶水解大豆玉米分离蛋白以制备大豆玉米活性多肽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以大豆蛋白和玉米蛋白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浓度的大豆玉米分离蛋白溶液,经预处理后,分别用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水解,通过测定水解度和酶活力,确定试验用酶。并将所选酶按一定比例两两混合,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双酶水解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水解条件为大豆玉米分离蛋白溶液浓度2%,风味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的比例1∶1,pH 7.0,水解时间8 h;在该条件下,大豆玉米分离蛋白的水解度可达75.14%。[结论]该研究为大豆玉米活性多肽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双酶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在中低温度下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优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的工艺条件,其中总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水解度(degree of hydrolysis,DH)采用pH-stat法,蛋白质回收率采用凯氏定氮法。【结果】确定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最佳工艺条件为:米糠先经糖酶(viscozyme)反应2 h去除糖类杂质,然后用碱性蛋白酶(alcalase)和胰蛋白酶双酶水解,最适pH 8.2,温度45℃,alcalase与胰蛋白酶酶活比59﹕41,总酶活5 750 U/g底物,水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DH为23.04%,蛋白质回收率为84.33%,酸溶性多肽(TCA-SN)为68.40%,短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 000 D以下。【结论】在中低温和偏中性(pH 8.2)条件下,采用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双酶直接酶解米糠制备短肽,与先提取蛋白后酶解制备短肽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蛋白质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制备米糠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挤压协同酶法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为提高高粱蛋白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以高粱粉为原料,先经挤压处理,再经淀粉酶酶解,最后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获得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研究物料水分、挤压温度和淀粉酶活力对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的稳定性。【结果】 随着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的增加,挤压过程中单位机械能耗(SME)逐渐降低。在挤压环境下,高粱中淀粉和蛋白质的相互结合变得松散,淀粉-蛋白质包埋体系被破坏;同时高粱中球形蛋白质体被打破,提高所获得高粱蛋白的酶敏感性,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生成更多具有抑制活性的短肽。挤压过程中物料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以及α-淀粉酶活力对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物料水分的增加,蛋白质分子的聚合程度下降,使得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随之增加,当物料水分增加至19%后,挤压过程对蛋白质周围的淀粉分子的破坏作用降低,水解度和ACE抑制率的上升趋势趋于平缓;当挤压温度从120℃增加至180℃时,高粱内部的蛋白质-淀粉包埋体系破坏加剧,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作用下的变性程度加大,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由7.42%增加至11.06%,同时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的抑制率也由46.57%增加至53.41%;挤压后高粱粉经α-淀粉酶处理,进一步去除包裹在蛋白质周围的淀粉,发现随着α-淀粉酶活力的增加,高粱内部的蛋白质-淀粉包埋体系破坏程度加剧,为制备高粱蛋白ACE抑制肽提供更多原料,导致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率随之增加,当α-淀粉酶活力增加至2.0 U·g -1时,淀粉酶与淀粉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水解度和ACE抑制率趋于稳定。高粱蛋白ACE抑制肽经温度和酸碱处理后,ACE抑制活性在68.1%—71.31%,保持了良好的抑制活性;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在体外经胃肠道酶系消化酶解后,ACE抑制活性均高于73%,依然保持了较强的ACE抑制活性,说明挤压协同酶法制备的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具有长期保存有效性,同时能够在胃肠道消化后保持生物活性。 【结论】 采用挤压协同酶法可以显著提高高粱蛋白酶解液的水解度和ACE抑制肽的活性,同时制备的高粱蛋白ACE抑制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拓宽高粱的利用和制备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寻找能提高饲用稻糙米蛋自质含量的优化栽培法,采用田问小区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栩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湘早籼24号氮代谢几种关键酶活性及其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栽培法能明显增强水稻功能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等几种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水稻糙米的蛋臼氮含量以推荐栽培法处理最高,比常规栽培法处理提高了9.8%,其次为氮高量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提高了7.5%。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淀粉、蛋白质和挥发性物质在挤压前后的变化,探讨挤压膨化工艺对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消化特性和风味的改善影响,为膨化产品的消化特性及风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进行挤压膨化加工,利用扫描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以及体外消化等方法对淀粉和蛋白质的颗粒微观结构、蛋白质分子量和二级结构、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等进行分析,探讨挤压膨化对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风味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经挤压膨化后,产品中淀粉颗粒由典型的大米颗粒外貌变为无规则形状,淀粉含量降低8.26%,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1.35倍和18.45%,淀粉体外消化率提高30.68%。而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中蛋白质颗粒也由膨化前的棱角圆滑的多面体型变为无规则形状,蛋白质含量降低1.00%,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25.57%。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挤压膨化前,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36、33、22、19和13 kD左右,经过挤压膨化后,蛋白质分子量50 k D左右的谱带消失,而分子量36 k D以下的蛋白质谱带没有明显变化。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前后及发芽糙米膨化产品蛋白质光谱整体相似,但在1 645 cm~(-1)和1 544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差别较大。与膨化前物料相比,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中醛类、醇类、吡嗪类分别增加了18.93%、44.17%、77.64%,酮类物质增加了1.56倍。发芽糙米原料中含量较高的醛类和醇类物质经过挤压加工后均呈现降低趋势,而在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中这些物质经挤压加工后均表现出升高趋势,说明添加金针菇对膨化产品风味有增强作用。【结论】挤压膨化可提高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消化特性,并且添加金针菇能够丰富和增强膨化产品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挤压膨化工艺及产品品质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挤压操作参数对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营养品质、理化性质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优化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挤压膨化的工艺条件,为复合型功能休闲食品的开发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金针菇与发芽糙米的复配粉经过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在不同的物料含水量、挤压膨化温度、螺杆转速的条件下挤压得到复合型膨化产品,分析挤压操作参数对产品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径向膨化率变化的影响,对比分析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与未添加金针菇的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挤压膨化产品的硬度、容积密度、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色差等理化特性的变化,并利用电子鼻对最终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品质特性随挤压操作参数的改变而变化,其中,GABA含量随物料含水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随螺杆转速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SDF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物料含水量、膨化温度和螺杆转速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径向膨化率随物料含水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螺杆转速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挤压膨化的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量17%、挤压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150 r/min,此时产品中GABA含量为(210.44±0.39)mg·kg-1,SDF含量为(0.735±0.028)g·100 g-1,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23±0.01)mg·g-1,径向膨化率为2.67±0.02。与膨化前物料和未添加金针菇的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相比,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了1.7%和2.9%,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未添加金针菇的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相比增加了2.8%,其中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6.6%和5.7%,表明添加金针菇能显著提高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中氨基酸的含量。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与未添加金针菇的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相比,径向膨化率、糊化度、水溶性指数和L*值显著降低,a*、b*和△E值显著升高,表明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褐变程度较大。电子鼻分析表明,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与未添加金针菇的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电子鼻分析可以准确快速的反映不同样品的整体风味轮廓。【结论】经挤压膨化优化工艺,金针菇复配发芽糙米产品营养全面、口感良好、风味独特,挤压膨化技术可作为提高发芽糙米营养品质、改善口感风味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米糠蛋白为原料,制备米糠蛋白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米糠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采用超滤、Sephades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米糠蛋白抗氧化肽。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米糠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pH9.0,时间60rain,米糠蛋白底物浓度3%,碱性蛋白酶加酶量3000U·g-1。在米糠蛋白酶解产物中,Mrs〈5KDa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7%。通过SephadexG-25凝胶层析柱进一步分离得到4个混合组分,混合组分Ⅱ活性最强,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5.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