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综述了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线粒体DNA(mtDNA)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指纹等分子生物技术所垢.进行的蜜蜂育种研究现状,其应用主要包括估计蜂群内亚家系(父系)的组成数目和分析工蜂间的遗传相关,推断蜂王的多雄水平和鉴定蜜蜂种性,构建连锁图和区别数量性状位点,鉴定基因型和区别全胞、半胞姐妹以及分析精子受精力的倾向性等。  相似文献   

2.
崔海辉 《浙江农业科学》2014,(5):759-760,764
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蜜蜂消化道内含物的细菌群落组成,结合蜜蜂消化道细菌的形态特征,对蜜蜂肠道可培养的细菌进行分类与鉴定,研究分析了春季和夏季2个季节健康的蜜蜂工蜂的肠道菌相区别,同时还比对了春季健康蜜蜂和病蜂肠道菌相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以中华蜜蜂(Apis cerdna cerana Fabric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为实验材料,进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然后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检测亲本和营养杂交后代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经过营养杂交,亲本蜜蜂与营养杂交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小,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特有DNA条带发生了转移.说明通过营养杂交,基因可能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抑制蜜蜂球囊菌的拮抗菌,用于白垩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细菌纯化技术从患白垩病的蜜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了一株对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并结合形态学、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同时通过蜜蜂体内、体外接种试验研究其对蜜蜂球囊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该细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它在培养基中能够完全抑制蜜蜂球囊菌的生长,但其发酵液对蜜蜂球囊菌的生长没有影响。将含菌饲料喂蜜蜂幼虫,蜜蜂幼虫的死亡率和生长发育没有受到影响,说明该细菌对蜜蜂幼虫没有致病性。蜜蜂幼虫体内同时接种细菌和球囊菌孢子,发现细菌对球囊菌在蜜蜂体内的萌发和初期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蜜蜂依然能够患病,但生长后期该细菌能够降解球囊菌菌丝,对球囊菌子代孢子的产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蜜蜂白垩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RAPD技术检测中华蜜蜂蜂群中亚家庭数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实验材料,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和NTSYS聚类软件分析蜂群亲缘关系指数和亚家庭数组成.结果表明:RAPD技术是检测中华蜜蜂亚家庭数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DNA指纹图谱进行农作物品种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利用DNA指纹技术(如RFLP、RAPD、AFLP、SSR、ISSR和STS等)进行品种鉴定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概况.与形态学鉴定、同工酶鉴定相比,DNA指纹技术是通过检测DNA水平上的差异来鉴定品种,具有准确、可靠、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且可鉴定表型上难于鉴别的品种等优点.DNA指纹技术简单、快速、易于自动化,因而它在品种鉴定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和同工酶等电聚焦分析已在品种资源鉴定及分类,遗传育种等生物科学诸领域广泛开展並应用。在蜜蜂界,人们一直按传统的分类方法依据形态特征区分蜜蜂不同的种群,电泳分析,特别是等电聚焦分析,研究不多。作者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西方蜜蜂和中华蜜蜂两个蜂种的酯酶(Es).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及西  相似文献   

8.
目前种子纯度检验技术已由外观形态发展到生理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种子纯度检验方法目前有形态学方法、蛋白质电泳技术检验法、DNA分子标记技术检验法. 所谓形态学方法是检验人员借助放大镜、解剖镜等工具,依据某一作物品种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特定外观形态特征来进行鉴定的方法.蛋白质电泳技术检验法是指利用电泳技术对备检样品的种子或幼苗的蛋白质进行分离、染色,形成蛋白质电泳谱带的差异,并与标准品种相比较,从而鉴定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的一种方法.DNA分子标记技术检验法是利用品种间形态和生化上的区别,归根到底是品种间在基因(DNA)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DNA条形编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近十年来一种新兴的DNA分类(DNA Taxonomy)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大多数动物的分类鉴定及相关研究。本文从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产生、原理及操作步骤,简要回顾近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总结其优点,并介绍条形编码技术在叶蝉科昆虫中的应用发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王砷  王建昌  张毅  邓宏飞  王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50-11352
[目的]探索DNA条形码技术在实蝇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和BOLD系统,选取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针对截获入境旅客非法携带的番石榴中实蝇幼虫进行序列测定、比对和分析,并对培养后的成虫进行形态学分类从而验证分子分类的结果。[结果]检测的11头实蝇幼虫全部鉴定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结论]为河北出入境检疫部门初步探索DNA条形码技术在实蝇快速鉴定中的应用及提升检疫工作的时效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NaCl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外源施加NaCl对种子萌发及种子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索DNA甲基化在黄瓜种子萌发过程及NaCl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 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0、150、200 mmol•L-1 NaCl处理下,黄瓜种子萌发过程(0、1、2、4、6、8 d)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MSAP结果显示,黄瓜种子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约15.25%,以双链甲基化方式为主。种子中DNA甲基化水平在萌发1—2 d略有升高,而在整个萌发过程中呈下降趋势;NaCl处理加剧了甲基化的变化幅度,并使萌发末期的甲基化水平更低。萌发过程中甲基化升高和降低同时发生,分别在不同萌发时期占主导,不同变化类型中CG/CHG(H=A,T,C)位点胞嘧啶甲基化同时变化的类型占主导。甲基化变化同时发生在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中。【结论】黄瓜种子萌发过程的DNA甲基化表现出复杂性,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进程同时进行,并具有时空特异性。NaCl处理降低了种子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稳定性,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煤矿塌陷区水污染对鱼类肝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初步研究了永城煤矿塌陷区水污染对鱼类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塌陷区鱼类肝细胞DNA损伤程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当地采煤塌陷区的水污染较严重,对鱼类肝细胞造成了损伤。  相似文献   

13.
程金凤  肖婉露  尹文珂  邱洪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584-10585,10591
DNA条形码技术是用一个短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的鉴定和识别.以往的研究主要选取线粒体、质体和核糖体的部分片段来进行分析,但藻的种类不同,DNA片段不同,结果也不同.文中主要介绍了藻类DAN条形码的研究状况,并总结了用于藻类DNAbarcoding研究的基因片段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为藻类DNA条形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牙鲆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利用30对牙鲆微卫星标记,对牙鲆雌核发育家系91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检测,在30对微卫星标记中,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其中,各座位的等位基因数3~8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80~170b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257。其中poli11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最多为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197,平均杂合度为0.6672。利用SAS8.2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30个微卫星标记与牙鲆的生长性状进行连锁显著性检验。发现在30个微卫星座位中,有8个座位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显著相关。其中,poli6TUF位点与体重相关;poli30TUF、poli107TUF、poli108TUF、poli116TUF、poli123TUF、poli130TUF6个座位与体长显著相关;poli145TUF与体重、体长显著相关,而与体高相关性不显著。poli9-8TUF与体重、体长、体高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将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Duncan多重比较,找到4种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RAPD标记分析葱属7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取改良CTAB法提取植物的总DNA,从68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5条具有多态性且扩增稳定的引物用于品种的DNA多态性分析,采用优化后的RAPD的PCR反应体系进行PCR扩增。利用MEGA4软件进行各品种间UPGMA聚类分析。[结果]从25个引物中共扩增出245条DNA带,其中99条为多态性带。根据聚类分析,葱属7个栽培品种可分为2类:汉中冬韭、阜丰1号和豫韭2号为1类;其他4个为1类,其中怀化大蒜和南宁大蒜、连葱6号和杭州分葱各为1小类;7个品种的相似系数范围为80.2%~99.8%。该聚类结果与依据表型特征的传统分类的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准确地进行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rDNA ITS分析的兰属菌根真菌培养及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兰属植物与其共生真菌之间专一性关系,采用覆盖纤维素滤膜于PDA培养基的方法培养兰属菌根真菌,提取其DNA后用于rDNA ITS分析。在培养过程中克服PDA液体培养及固体培养获得菌丝体少的缺点,操作方便,获得大量菌丝体;采用改进的提取植物基因组DNA的SDS方法提取真菌的DNA,通过提高缓冲液的pH值、增加EDTA的浓度以提高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此培养方法及改进的DNA提取方法均简便易行,提取的DNA产量高、质量较好;可满足菌根真菌rDNA ITS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紫外激光交联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UV laser crosslinking and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UV-X-ChIP)是研究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及鉴定转录因子靶DNA的一条新途径。该技术结合DNA芯片、Southern杂交及DNA文库的构建可用于研究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及高通量筛选已知转录因子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结合位点,这为转录因子调控网络的绘制奠定基础。笔者对紫外激光交联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更加便捷高效的鉴定技术,提高叶蝉鉴定的速率,为帕米尔高原南麓部分地区叶蝉的鉴定及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选择mtDNA COI、CytbITS2基因,运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比分析目的基因序列的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获取叶蝉DNA条形码。【结果】 获得了19条mtDNACO1、CytbITS2基因序列,COI基因6条、Cytb基因7条、ITS2基因6条,可作为叶蝉的DNA条形码,包括其中1条COI新序列,5条Cytb和6条ITS2序列。【结论】 获得19条叶蝉的DNA条形码,实现了帕米尔高原南麓部分地区农田4种叶蝉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LEF1基因在红棕色与青灰色巴什拜羊皮肤组织中DNA甲基化与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运用BSP(亚硫酸盐修饰后测序PCR)与RT-RC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毛色巴什拜羊皮肤组织LEF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量。【结果】在红棕色巴什拜羊皮肤组织中的LEF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高于青灰色的甲基化水平,且二者甲基化CpG位点不同,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P< 0.05)。【结论】DNA甲基化水平对红棕色与青灰色巴什拜羊的毛色形成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一个候选的巴什拜羊毛色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AFLP方法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建立一种用于药用植物红景天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的AFLP分子标记方法.以提取红景天(Rhodiola.rosea L)种基因组DNA为模板,25 μL酶切体系中采用两步双酶切(Mse I、EcoR I),在20 μL连接体系中采用T4连接酶,22℃连接过夜,50 μL体系预扩增,Taq Plus酶2.5 U,dNTP 160 μM,对应引物0.5 μM,10×PCR Buffer(含Mg2+) 4.5 μL,25 μL体系选择性扩增,Taq Plus酶1.5 U,dNTP 80 μM,对应引物 0.25 μM,10×PCR Buffer(含Mg2+) 2.5 μL.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稳定的药用植物红景天的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