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7年生(中龄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10种养分元素(N、P、K、Ca、Mg、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Mg,P最低,微量元素含量则以Mn和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2)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贮存量为1 121.07 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凋落物层积累量依次为848.94、116.05和156.08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75.72%、10.35%和13.92%,林木中不同器官养分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材>树叶>树枝>干皮>树根;3)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261.87、140.59和121.28 kg.hm-2.年-1,循环系数为0.54,周转期为6.04年.因此,厚荚相思中龄林的营养元素利用率较低,归还速率较快,周转期较短,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2.
在陕北黄土区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干材;在油松人工林现存量中N,P,K,Ca,Mg总量分别为319.52, 32.53, 250.02, 219.11,43.54 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养分贮量分别为668.75,0.67,0.24,195.06 kg/hm2;油松人工林N,P,K,Ca,M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3.81,5.19,18.78,1.07,4.81;每生产1t有机物质需要这5种元素约9.41~12.19kg/(hm2*a);乔木层中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71.27~668.75?kg/hm2,其中干材营养元素积累量约占乔木层的14.9%~16.7%.  相似文献   

3.
在陕北黄土区 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 ,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 ,P ,K ,Ca ,Mg等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树叶 >树枝 >树根 >树皮 >干材 ;在油松人工林现存量中N ,P ,K ,Ca ,Mg总量分别为 319.5 2 ,32 .5 3,2 5 0 .0 2 ,2 19.11,4 3.5 4kg hm2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养分贮量分别为 6 6 8.75 ,0 .6 7,0 .2 4 ,195 .0 6kg hm2 ;油松人工林N ,P ,K ,Ca ,M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 3.81,5 .19,18.78,1.0 7,4 .81;每生产 1t有机物质需要这 5种元素约 9.4 1~ 12 .19kg (hm2 ·a) ;乔木层中营养元素积累量为 4 71.2 7~ 6 6 8.75kg hm2 ,其中干材营养元素积累量约占乔木层的 14 .9%~ 16 .7% .  相似文献   

4.
速生阶段西南桦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速生阶段(12年生)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的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不同器官养分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树叶、树枝、干皮、树根、干材;树叶和干材各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N、K、Ca、Mg、P;树枝、干皮和树根中则是K(或Ca)、N、Mg(或P)。2西南桦人工林养分总储量为1 172.85 kg·hm-2,其中乔木层养分储量占87.62%,灌草层和凋落物层养分储量分别占5.91%和6.47%。3西南桦人工林乔木层养分年净积累量为85.64 kg·(hm2·a)-1,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N、K、Ca、Mg、P;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养分元素8.40 kg,其中对N的需求量最大,P最小。  相似文献   

5.
速生阶段灰木莲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广西南宁市速生阶段(10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9种营养元素(N、P、K、Ca、Mg、Fe、Mn、Zn和Cu)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灰木莲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大量元素质量分数大致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Mg和P最低;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则以Mn或Fe最高,Zn次之,Cu最低.(2)灰木莲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总量为999.32 kg/hm2,其中乔木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58.58 kg/hm2,占林分营养元素积累总量的85.91%,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40.48 kg/hm2,占总积累量14.06%.(3)灰木莲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85.83 kg/(hm2·a),各器官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排列顺序为树干>树叶>树皮>树根>树枝.(4)灰木莲人工林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大量元素8.94 kg,其营养元素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  相似文献   

6.
对桂西南地区32 年生望天树人工林乔木层的N、P、K、Ca、Mg 等5 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不同组分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树叶中以N 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中元素含量均以Ca 含量最高,其次是N、P、Mg 含量,K 含量最小。乔木层5 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达2 451.65 kg/hm2,各元素积累量表现为Ca>N>Mg>P>K,乔木层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表现为树干>树皮>树叶>枝枝>树根;5 种营养元素年净累积量达76.61 kg/hm2。乔木层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为7.12 kg,其中对Ca 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N、Mg,对P、K 的需求最小。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N、P、K 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乔木层,3 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7.69、13.58、64.89 kg/hm2。  相似文献   

7.
望天树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西南地区32年生望天树人工林乔木层的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不同组分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树叶中以N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中元素含量均以Ca含量最高,其次是N、P、Mg含量,K含量最小.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达2 451.65 kg/hm2,各元素积累量表现为Ca>N>Mg>P>K,乔木层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表现为树干>树皮>树叶>枝枝>树根;5种营养元素年净累积量达76.61 kg/hm2.乔木层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为7.12 kg,其中对Ca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N、Mg,对P、K的需求最小.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N、P、K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乔木层,3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7.69、13.58、64.89 kg/hm2.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以N和Ca最高,P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高于乔木层各组分。土壤各层中养分元素含量均以K最高。枫香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99 963.181 kg.hm-2,其中乔木层5种元素养分总量为2 049.652 kg.hm-2,占总贮量的2.05%,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二者的养分总量为288.74 kg.hm-2,占总贮量的0.28%。营养元素的年积累量为177.793 kg.hm-.2a-1,以Ca的积累量最大。枫香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335.975、254.590、81.386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750,利用系数为0.179,周转期为8.960 a,循环速率为P>N>K>Ca>Mg。  相似文献   

9.
尾巨桉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有文  何斌  张伟  陈桂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73-12775
[目的]为尾巨桉人工林的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尾巨桉人工幼林(2年生)的N、P、K、Ca、Mg、Fe、Mn、Zn、Cu含量、积累量和生物循环特点。[结果]尾巨桉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依次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树干;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以N含量最高,其次为ca或K,P含量最低,微量元素Mn、Fe含量最高,其次为Zn,cu含量最低;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为干材〉树枝〉树根〉干皮〉树叶;林分对养分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分别为233.88、70.28、163.60kg/(hm2·年),利用系数为0.71,循环系数为0.30,周转期为4.66年。[结论]尾巨桉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归还速率较慢,周转期较长。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二代林微量元素积累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3个不同林龄(8、11和14年生)的杉木二代林Fe、Mn、Cu、zn和B 5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量、年存留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不同器官所含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树叶>干皮或树枝>树根>干材,林木各器官中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以Mn或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8、11和14年生杉木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分别为9.834、11.450和16.694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积累量占总积累量为74.14%~87.33%,林下植被占2.98%~9.40%,凋落物占9.70%~17.70%:杉木人工林不同组分微量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分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由8年生以树叶和树枝为主,逐渐转移到11和14年生以干材、树皮和树根为主,各微量元素积累量以Mn或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分别为0.911、0.909和0.910 kg·hm-2·a-1,同一组分各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与各组分微量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为Mn或Fe>zn>B>Cu.  相似文献   

11.
秃杉混交林生产力和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秃杉杉木混交林以及秃杉、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比秃杉纯林具有更高的生产力 ,混交林中又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 ,林分总蓄积量达 87.59m3·hm-2 ,总生物量达 77.58t·hm-2 ,分别比秃杉纯林高 43 .3 %和 3 2 .4% .混交林林分具有一定成层性 ,林分结构比秃杉纯林更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 ,而且秃杉的生长比杉木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2.
秃杉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对秃杉混交林及秃杉纯林的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及土壤孔隙度、渗透性能及持水能力等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优于秃杉纯林 ,其中以秃杉杉木檫树混交林最好 ,其土壤稳渗速度和稳渗系数分别为 44.1和 2 6.4mm· min-1,林分总持水量达1 0 97.33t·hm-2 .其它依次为秃杉杉木混交林 >秃杉纯林 >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3.
台湾杉属的木材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杉木与峦大杉、秃杉与台湾杉幼材组织主要结构的数量及各自间的比值, 探索其种间和种内的关系. 从早、晚材管胞长度、径向宽、壁厚及腔径等比值以及各自纹孔的数量、纹孔口/纹孔缘的比较结果均表明:台湾杉与秃杉间的差幅,仅相当于峦大杉和杉木间差幅的1/10~1/2, 其中纹孔密度的差幅则约1/30. 轴向薄壁组织和射线, 在台湾杉和秃杉中的分布、密度等数量组成也甚为接近,其细胞长度差幅分别为±10、±4μm , 而在峦大杉和杉木中则分别相差50、28μm , 因此, 初步认为台湾杉与秃杉为同一树种不同种源的生态差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在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方面的差异,对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了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凋落物量分别2 879.2、3 070.3kg.hm-2,凋落物各组分中落叶和落枝所占比重较大,16年生杉木人工林在杉木部分凋落量大于88年生,其它组分凋落量均小于88年生。2个林分凋落物养分含量各组分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N>K>P,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N、P、K年归还量分别为27.693、1.160、3.703 kg.hm-2和33.280、1.907、6.369 kg.hm-2。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分别在2007年2月、11月,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5月表现出2个明显峰值,2个林分N、P、K归还量动态变化趋势大致与各自凋落物量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了广东南亚热带5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生物量,林木器官的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和养分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杉木幼林的养分元素N、P、K、Mg含量较其它龄组(7~9.10~20,20~30年)的为高,Ca则较低;杉木和火力楠对这几种养分元素的需要量顺序基本相同,均为N>K(?)Ca>Mg>P.但混交林中,单位面积上火力楠的养分吸收量低于杉木,只有镁例外。  相似文献   

16.
甘肃道地中药材党参需肥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党参不同生长期的养分含量以及吸收量,结果显示,党参整个生长期对N、P2O5、K2O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0.51∶0.27;不同时期整株养分净吸收量由高到低依次为N、P2O5、K2O,每生产1t干党参,需吸收N 43.7 kg、P2O5 22.6 kg、K2O 11.9 kg,N∶P2O5∶K2O=1∶0.52∶0.27。  相似文献   

17.
研究3种林龄杉木施肥后第2和第7年生长因子及土壤养分,结果显示:施肥2 a后幼林中N_(50)P_(100)K_(100)Zn_(25)(A3),近熟林中P_(100)K_(100)(C2)、P_(100)K_(100)Cu_(25)(C3)、P_(100)K_(100)Cu_(25)Zn_(25)(C4)施肥处理的树高年增长与CK相比均达到了0.05显著差异水平;A3和中龄杉木N_(50)P_(100)K_(100)(B2)处理的胸径年增长与CK达到了0.05显著水平,施用N_(50)P_(100)K_(100)Zn_(25)的A3和B3处理对杉木蓄积量的增加效果显著。中龄杉木在施肥后第2年土壤pH值高于另两种树龄杉木,施肥后第7年,3种林龄杉木土壤pH值差异不大,随着肥效的下降,3种林龄的pH值趋于稳定,差异变小。幼龄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枯枝落叶增多使得碳得以补偿,有机质含量也逐渐增加。施肥后第2年C2处理的全氮含量较CK增幅最大,氮肥的施入可明显提高土壤中N的养分浓度;施肥后幼龄杉木全P相对于背景值增长效果显著,第2年0~20 cm土层增幅达32.2%~41.4%,第7年增幅35%~78.1%;全钾含量不会随着杉木发育周期而发生明显变化。施肥可有效地减缓土壤酸化现象,幼龄增施P肥可以增加各器官的生物量,中龄阶段多施NPK+Zn肥可提高蓄积量,近熟林杉木Cu、Zn肥可改善前期养分损耗的现象,促进杉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有效地提高蓄积量。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贵州省人工林生境养分供应状况及养分获取效率,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4种典型人工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上4种人工林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显示:华山松、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4种典型人工林叶片碳(C)质量分数较高,氮(N)和磷(P)质量分数较低;各林型之间叶片碳质量分数变异较小,氮、磷质量分数以及碳氮比(C:N),氮磷比(N:P),碳磷比(C:P)变异较大。4种典型人工林各林型之间叶片生态计量学指标大部分差异不显著(P>0.05)。4种典型人工林叶片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较大,表明它们从生境中获取养分的效率较高,而氮磷比(N:P)则揭示了杉木林和华山松林的生长受氮限制、柏木林受磷限制,马尾松林受氮和磷的共同限制。表2参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黔东南不同林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森林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及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灌丛林3种林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碳(SOC)、氮(TN)、磷(TP)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结果】3种林型在0~60 cm土层土壤SOC、TN和T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24~25.72 g/kg、0.49~1.23 g/kg和0.10~0.40 g/kg,整体均表现为灌丛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SOC和TN含量在各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3种林型在0~60 cm土层土壤C∶N、C∶P和N∶P的变化范围为21.94~30.16、65.72~154.81和2.80~10.55,不同林型土壤C:N表现为杉木林>灌丛林>马尾松林,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的土壤C∶N和C∶P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杉木林土壤C∶P在各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N∶P在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中均呈上升趋势,在灌丛林中呈下降趋势,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冗余分析表明,坡度是影响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导因子,解释量达到18.7%,电导率也对其有显著影响,解释量达10.0%,而土壤温度对其影响不显著,解释量为3.1%。【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矿化快,C含量高,在养分供应方面受N和P元素限制,坡度是主要限制土壤N和P供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杉木种子园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吸附特性,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杉木种子园进行了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并根据盆栽试验判断出限制杉木种子园产量的养分因子。结果表明,第3代杉木种子园中土壤有效P的含量为6.8 mg?L-1; Ca和Mg含量分别为99.9和14.9 mg?L-1,远低于美国国际农化服务中心( ASI)的临界值, B、 Cu、 Mn、Zn和S的含量丰富,分别为0.78、2.6、11.1、2.5和67.7 mg?L-1;吸附试验表明, P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为53.9%;根据盆栽试验结果来看,杉木种子园土壤养分亏缺程度为P>Ca>N>Mg,微量元素则处于盈余水平。因此,在杉木种子园的施肥管理中,施用N肥时应增施P、 Ca肥,同时通过改善经营措施提高N、 P肥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杉木种子园土壤的养分平衡和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