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证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涉外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为遵循高职教育"以岗位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应和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外贸单证人才的要求,提出以职业能力视角的教学改革思路:设计以单证员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采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双语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其操作性、实用性的特点;并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考取职业能力证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来实现单证实务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管理》2017,(3):90-92
文章以钱学森的"大农业"思想、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专门人才培养构想和"大成智慧学"教育思想的设想和要求,以及对于创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结合河西学院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的实践,指出农业类人才的培养应积极探索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创业需求;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使钱老的夙愿实践于西北大地,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明确参与式教学在大学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意义,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植物保护领域专业硕士培养实际为出发点,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三双四模块七学段"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专业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科研生产与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四个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云南农业大学以此为引领,构建了"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三融合的育人体系及实践。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锻炼,培养"适应性”人才,探索"通专结合式”高质量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各所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途径,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温州师范学院在教育创新大潮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路。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按文理大类招生培养,推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教师的"三个自主"改革,形成重实践强能力的教学理念,为地方高校教学改革闯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而地方性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以育人为目标,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以教学为核心,以建立有效保障制度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职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树立多位分层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打造螺旋递进式的培养模式,构建与专业融合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四角度、五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完善管理资金等各项资源,实现对创新创业型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信阳农专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经过不懈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动手能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从江西林业资源大省的角度,论述了加快江西林业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提出了要实现"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林业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生态环境建设和江西地方经济产业特色为主体,着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杨松梅 《河南农业》2014,(18):37-37
"十一五"期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结合现阶段职业高中教育的现状,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对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政治能力的考核在向"广"、"宽"、"综"的方向发展,对于职业高中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一般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果树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在生源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把专业教育提早到大三,提早选择硕士生源;在博士招生中提出"同导师博士生"概念,弥补一般院校没有硕博连读的缺陷;通过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来培养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学科导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提出并实践了改考试式英语为应用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人才培养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部分,担负着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结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对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明确"重民生、肯吃苦、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新提法,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定位,突出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既是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紧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需要,也是贯彻"就业为导向"的方针需要,更是高职院校明确目标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出特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以创造为特征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也将是揭开众多科学奥秘的时代.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期盼大学本科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超越型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此教育界专家教授纷纷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各大高校虽然已明确了培养创造型且综合素质较高人才的方向,但一大部分高校仍然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制度,教师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教材,通过课堂讲授给学生知识和本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笔者认为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先从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入手,然后逐步推进.本文重点研究经济管理类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程专业定位、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强化学生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引入企业元素,探索和实践了"工作任务+团队合作+多元化考核"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实施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以园艺专业大学生为对象,从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学校定位和课程定位出发,确定了农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与课程定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进与科学素质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与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与知识构建和应用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核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把研究成果物化为"五个一"的系统性结论:建立一个"两必修多选修"课程体系;完成一套有特色的教材;引入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完善了理论课与实验课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形成了一支具有协同性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0.
高等工程教育现有实践培养环节及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局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此,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探索满足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为目标,在OBE和CDIO教学改革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群教学体系-模块化综合实践-创新创业综合训练"逐层递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成果表明"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对提升工科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创业理念,推进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专业改革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