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某电解铝厂为研究对象,从大气、土壤、植物受氟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了气氟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1)大气、土壤含氟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呈负相关。(2)植物体含氟量因距离和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主要的受害部位为叶片,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甚至整株坏死。针对此污染状况,应升高烟囱的高度,增加净化处理设施,在厂区周围营造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郑州市13种常见树木的叶片和当年生枝含氟量的分析,研究了氟化物在树木枝叶内分布以及随季节、地点、树种而变化的规律。认为树木对大气氟污染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可用净化指数加以评定。净化指数由树木含氟量和干物质减少率两个定量测定因子计算得出,作为植物对氟的吸收和耐受能力的指标。净化指数变化范围在0—1之间,以此可划分为净化能力强、中、弱三种类型。最后提出了郑州市大气氟污染的净化树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荔枝品种对氟污染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一点不同荔枝品种的叶片含氟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叶片对氟的吸收能力不同,表现的受害症状有所不同;且花粉耐氟能力亦有差异,糯米糍对大气氟污染最为敏感,桂味次之,而淮枝,三月红较为耐氟。  相似文献   

4.
常见绿化树种对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常州市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舍硫量从而确定不同树种对大气中SO2的吸收和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对比同一采样点不同树种叶片含硫量,发现不同绿化树种对SO2的净化能力不同;同时发现由于大气中SO2的浓度不同,不同地点同一树种的叶片舍硫量不同;常州市净化大气中SO2污染能力强的树种有杨树、枫杨、大叶女贞、撒金珊瑚、紫丁香.  相似文献   

5.
恩施茶园土壤中氟的赋存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世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28-2329
采用连续浸提分析法,研究了恩施地区5种茶园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恩施茶园土壤含氟量普遍较高,5种土壤中总氟含量所测值变幅为486.9~1 124.3 mg/kg,平均含氟量为785.4mg/kg.各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按量的大小表现为残余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结合态.恩施茶树体内含氟量普遍较高,5种茶叶含氟量所测值变幅为499.94~1 095.43 mg/kg,平均含氟量为698.49mg/kg.茶树体内各部位含氟量大小表现为叶>花蕾>根>茎.土壤中水溶态氟生物有效性最高,交换态氟也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总氟、有机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及残余态氟对茶树体内含氟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及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和化学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荆州市存在一定程度的颗粒物污染;5个采样点的污染程度依次为:沙市热电厂>沙隆达广场>荆州东门>长江大学西校区>荆州郢都自来水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存在确定数量关系,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 PM10在TSP中的分担率为41.7%~65.4%;土壤风沙尘对TSP的贡献较大,机动车尾气尘和煤烟尘对PM10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尹国勋  魏敏  王晶  刘克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19-7020,7077
[目的]研究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某铝厂附近土壤及植物氟化物含量。[结果]该地区土壤及植物均已受到氟化物严重污染。对17个植物样品的测定表明,样品各部位的含氟量为叶〉茎〉根,样品季节含氟量为夏季〉冬/春季〉秋季。在所研究植物中,柏树富集氟最多,其次为杨树和柳树,且植物中氟化物的污染源不仅来自于土壤,也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结论]为植物修复氟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气氟污染对土壤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郑州市某中型铝厂附近的大气,土壤含氟量及对小麦器官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土壤含氟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呈负相关;(2)冬小麦各器官含氟量与距污染源的距离呈负相关,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因距离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影响,以此作者将污染区划分为重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度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和清洁区5类。  相似文献   

9.
不同牡央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染区牡丹叶尖枯病物病情指数为依据,测定了128个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抗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0.抗性差异是由于叶片氟化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是吸氟量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染区牡丹叶尖枯病的病情指数为依据,测定了128个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抗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0.抗性差异是由于叶片对氟化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是吸氟量多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氟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茭道—武义一线两侧,氟含量高值区呈北东风条带状展布,与萤石矿带吻合;各地层氟丰度不一,矿区附近较高;该地区降水量较大,酸性红壤土、重碳酸钙型为主的水化学类型限制了高氟地表环境的形成,而盆地结构、人为污染加剧了地表水氟丰度;高氟环境污染了水体、土壤及植物,并引起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病等是由于饮用含氟水引起的,改水降氟是控制地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樟树叶片示踪高速路附近大气氮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管束植物组织监测大气氮沉降的可行性。[方法]在距高速路不同距离的地点采集不同树冠位置的樟树叶片及其下方的根际土壤,按照叶片面积大小对叶片进行分类,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叶片和土样所含氮量,统计分析叶片年龄、污染源和树冠对樟树叶片的影响。[结果]大叶片氮含量显著低于中叶片和小叶片;叶片氮含量随着离高速路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而且差异显著,其与土壤氮含量变化无一致趋势;树冠不同位置氮含量也有差异:树顶叶片氮含量显著高于树底和树沿。这说明在土壤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樟树叶片也可以很好地指示大气氮沉降。[结论]维管柬植物监测大气环境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河南温县地下水高氟区内土壤中氟的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利霞  范俊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0-5781
[目的]研究河南温县地下水高氟与土壤中氟的关系。[方法]选取土壤水溶性氟作为评价因子,运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温县地下水高氟区内土壤中氟进行现状评价。[结果]土壤水溶性氟处于较高水平,属于轻度或中度污染,土壤水溶性氟与总氟的比值也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土壤水溶性氟偏高是该县地下水高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水平氮肥对茶园土壤氟赋存形态及转化的影响,以皖南十字铺茶场红黄壤茶园0~15 cm土壤为对象,设置N0P0K0(CK)、N0P1K1(N0)、N1P1K1(N1)、N2P1K1(N2)、N3P1K1(N3) 5个处理,进行了室内盆钵培养试验,通过分析施肥10、20、30、50、70、90 d后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含量、铵态氮含量、土壤pH值,研究施肥对茶园土壤氟赋存形态及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氮肥与磷钾混施(N1、N2、N3)在短期内(10 d或20 d)使土壤水溶态氟含量降低,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含量增加,20 d之后土壤水溶态氟增加,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含量降低,对水溶态氟、交换态氟的影响效果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一般施氮量越大影响效果越明显;土壤水溶态氟含量与氮肥施用量成中度正相关,交换态氟与氮肥施用量成中、高度负相关;土壤水溶态氟含量与pH值成极显著高度负相关,交换态氟含量与pH值成极显著高、中度正相关。因此,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改变了土壤环境pH值,从而影响土壤氟的形态转化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江苏典型茶园的茶叶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江苏省各地代表性茶园的老叶、嫩叶氟含量及相应土壤pH、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等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结果表明:茶叶老叶、嫩叶氟含量分别为229.00~1019.08mg/kg、12.02~102.55mg/kg;不同茶园及不同叶龄茶叶氟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茶叶氟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不明显,老叶氟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pH和粘粒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但与阳离子交换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岛地区10个典型茶园中的茶叶氟含量和土壤水溶性氟、pH、交换性酸及交换性阳离子等的测定,分析了茶叶氟含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土壤水溶性氟和交换性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水溶性氟和交换性酸含量与茶叶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是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关键因素。土壤交换性H+和交换性Na+与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是影响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交换性Al3+与交换性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pH、交换性Ca2+、交换性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与交换性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是土壤交换性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茶园土壤改良及降低茶叶氟含量的质量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灌溉水与茶树氟含量的关系。[方法]对四川南路边茶原料主产区的茶树和灌溉水中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茶树1芽4叶新梢与当年生老叶氟含量范围分别为48.83~170.13 mg/kg和555.78~1 015.50 mg/kg,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达4~15倍;灌溉水氟含量范围在0.08~0.40 mg/L,与茶树当年生老叶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茶树1芽4叶新梢氟含量关系不明显。[结论]为茶园灌溉水氟限量指标的制定及四川边茶降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