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非洲菊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选配非洲菊杂交育种亲本提供参考.[方法]设计100条ISSR引物,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外引的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9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带127条,多态性比率91.37%.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95~0.8889,平均为0.7230.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组,其中第1组又可分为两个亚组.[结论]非洲菊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瓣及花心颜色可以作为区分非洲菊品种分类及分析亲缘关系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2.
丽穗凤梨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丽穗凤梨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建立其分子指纹图谱,为今后丽穗凤梨杂交育种和品种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41个丽穗凤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2个清晰可辩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25个,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4.70%。41个丽穗凤梨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311,平均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101,平均 Shannon信息指数为0.4668,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3561~0.9394之间;基于ISSR分子标记数据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41个丽穗凤梨品种在相似系数0.601处被划分为两大类群;同时利用4条多态性ISSR引物构建了41个丽穗凤梨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结论】供试41个丽穗凤梨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亲缘关系与叶片横纹的有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丽穗凤梨品种资源评价和指纹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荸荠品种资源研究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从100条RAPD引物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理想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83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1条,多态性比例为73.5%.24个荸荠地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976~0.6757,平均为0 30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24份荸荠品种分为5组,其中第4组又可分为两个亚组,野生荸荠单独归为一亚组.[结论]24份荸荠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亲缘关系较近,但部分不同地区栽培品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78份杧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优选引物,共扩增出148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4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5.95%。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杧果种质分为5大类。在5大类资源中,大部分种质(87.34%)都聚在第Ⅰ类,表明大部分杧果种质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种质之间能互相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玫瑰香系葡萄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利用iPBS标记对39个玫瑰香系葡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其DNA指纹图谱。筛选出14个引物,对39个玫瑰香系葡萄品种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5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2条,多态性比率为86.86%。各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平均值分别为0.863 8、1.868 4、1.409 0、0.251 8和0.390 7。39个玫瑰香系葡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 3~0.940 8,变幅为0.413 5。上述结果表明:39个玫瑰香系葡萄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构建39个玫瑰香系葡萄种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2处可将39个玫瑰香系葡萄品种分为4组,其中欧亚种主要分布在第Ⅰ组,而欧美杂交种主要分布在第Ⅱ、Ⅲ和Ⅳ组。利用8个引物的16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39个玫瑰香系葡萄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该图谱可为玫瑰香系葡萄品种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树品种的SSR分析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SSR-PCR方法对杨树(Populus)的10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选用10对引物扩增出122个DNA片段,其中114个片段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段的93.44%。平均每对引物得到12.2个位点。依据扩增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了分子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SSR分析中产生了一些品种特有的指纹图谱。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杨树的10个品种分为3类,并对基本品种及种下品种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24份杂交稻品种和18份杂交稻亲本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24对引物在研究材料中共检测到74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为3.1个。基于24个SSR标记的扩增结果,利用NTSYS 2.10e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并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42份材料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8处可以将42份材料分为6个类群,较好地反映了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可为水稻育种中亲本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建立了42份材料×12个SSR标记的指纹图谱,为杂交水稻品种纯度和真伪鉴定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近缘属黑麦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21个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rum L)品种以及3个小麦近缘属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麦与普通小麦间的分子标记多态性(66.20%)明显高于普通小麦之间的多态性标记(43.90%).冬春性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间的多态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冬性小麦品种间多态性(40.30%)明显高于春性小麦品种间RAPD多态性(14.66%).黑麦与普通小麦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5086)是普通小麦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1378)的4倍.聚类分析表明,利用RAPD标记可以将黑麦和普通小麦以及冬春性普通小麦明显划分开来;来自同一选育单位或同一生态区的小麦品种大多都聚在一起.一些引物能对有些品种进行特异性扩增.因此,利用RAPD标记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指纹分析,确定基因型之间遗传差异,进一步划分小麦杂种优势群.  相似文献   

9.
云南特有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茶组植物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对云南茶组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所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25份供试材料进行ISSR扩增反应后,共产生14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39条,其多态条带比率(PPB)高达98.5%,表明25份材料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云南茶组植物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25个材料可分为6个类群(取值水平GD=0.378 ),20个茶组植物分为2个类群。从DNA分子水平探讨了云南茶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突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0.580,表明25份材料间遗传基础较宽。PCA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 was assess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48 hybrid Cymbidium cultivars from Japan, Korea, China, and USA, and 2 species of native Cymbidium. Twenty primers were screened from 100 random decamer primers, and a total of 258 DNA bands were amplified, 253 of which (98.1%) were polymorphic. The average number of polymorphic DNA bands amplified by each primer was 12.6. All cultivars were distinguishable when a number of primers were considered. Genetic similarities among the cultivars and species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amount of band sharing ranging from 0.364-0.817 with an average of 0.581. According to the data, a dendrogram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which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UPGMA method, showed that all the tested cultivars and native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luster groups with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0.592. It reveal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ested accessions were to some extent related with their origin, flower colour, branch type, and genealogy. It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RAPD technique is a useful tool for studying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hybrid Cymbidium cultivars.  相似文献   

11.
38个紫薇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薇是世界著名的夏季观赏花木之一,品种繁多、来源复杂,造成了紫薇品种在分类、鉴定上的困难。为探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方法在紫薇品种分类上的可行性,对引自美国的30个紫薇品种和中国的8个栽培品种进行ISSR亲缘关系分析。10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81个位点,其中7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PPB)为86.42%。38个紫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543 2~0.988 7,平均值为0.788 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736处,聚类结果(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显示,38个紫薇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0.760处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类群,表明ISSR标记技术能从分子水平上较为准确地体现紫薇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河南主栽的9个枣品种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引物共扩增出96个条带,多态性条带82个.9个枣品种45个样本的Nei’s基因遗传多样度(He)为0.272 0,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5 2.利用UPGMA构建了9个品种的聚类树状图,在相似系数取0.63时,9个枣品种聚为2类:冬枣、无核枣和鸡心枣聚为1类;灰枣、灵宝大枣、广洋枣、扁核酸、桐柏大枣和长红枣聚为1类.河南的栽培枣群体有着较高的遗传变异,存在着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保守DNA衍生多态性(CDDP)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保存的31个杧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杧果种质资源的鉴定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筛选出8条CDDP引物对供试的杧果品种进行PCR扩增,分析电泳图,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从31个杧果品种中共扩增出10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0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3.57%。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出13条带和12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847 1、1.636 8、0.410 8、0.84,表明杧果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杧果品种间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620 6~0.920 8。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0 6处可以将供试杧果划分为7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划分结果与杧果来源地无密切关系。筛选获得的CDDP引物对杧果种质资源有较高的多态性检测率,适用于资源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卫矛属(Celastraceae L.)植物为常绿灌木或稀小乔木,以其对寒、盐、有害气体等逆境的强抗性而为人们所关注。但是,林木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已经成为困扰苗木质量管理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笔者用RAPD分子标记对4种卫矛属植物进行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的20个随机引物,每个引物产生1~10条RAPD片段,多态性条带占67.61%。利用UPGMA聚类法对4种卫矛属植物的176条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和扶芳藤聚类成一组,大叶黄杨和金心黄杨聚类成另一组。可见,RAPD技术对卫矛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多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杂种多绒山羊的22个DNA模板进行了多态性比较和遗传距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状图.36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得到多态性位点59个,占总位点数的90.77%,分析显示杂种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基于ISSR的葡萄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及其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份葡萄品种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亲缘关系图,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葡萄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从8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丰富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5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1.91%。各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4~0.8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85。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4时,可将19份葡萄材料明显分为2大类。利用2条ISSR引物UBC815和UBC855构建了14个葡萄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分析表明,ISSR标记多态性较为丰富,适合葡萄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及图谱构建,并可为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观赏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观赏石榴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对35个观赏石榴品种利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多态性高的8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8个DNA位点,其中多态性DNA位点有158个,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4.05%。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40 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78 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9 9,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53 0。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416 7~0.922 6,表明观赏石榴品种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树状图,以遗传相似性系数(GS)0.668为阈值,将35个观赏石榴品种分为6个类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国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及分子身份证,为在分子水平上鉴定国兰种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国兰种质资源开发、保存利用及种质创新奠定基础。【方法】以收集于华南及邻近地区的139份国兰栽培品种和野生种质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由13条正向引物和16条反向引物随机组成208对SRAP引物,每对引物用品种‘宋梅’和‘大勋’扩增产物进行筛选;PCR扩增产物应用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胶图进行人工读带,并计算多态性引物的总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比率。按照Botstein公式计算多态信息含量;用POPGENE32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NTSYS-pc2.10e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采用引物对组合的方法,构建139份国兰种质资源数字指纹图谱。【结果】从208对SRAP引物中共筛选出17对多态性好且重复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DNA条带489条,其中多态性谱带484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8.89%,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2.00,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94,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49,Nei’s基因多样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0,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5。UPGMA聚类分析表明,139份国兰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1-0.91。在相似系数为0.70时,可划分为6个类群。用SRAP多种引物组合方法可有效区分所有材料,并构建出139份国兰种质资源特异性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将国兰种质分为4组:一为春兰组,由春兰种质单独构成;二为建墨兰组,主要由建兰和墨兰种质组成;三为寒蕙兰组,主要由寒兰、蕙兰和杂交系组成;四为剑莲兰组,由春剑和莲瓣兰种质组成。而四组之间剑莲兰组与寒蕙兰组亲缘关系最近,与建墨兰组次之,与春兰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所试国兰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于17对SRAP引物组合所构建的139份国兰种质的分子身份识别体系具有唯一性和高效性,SRAP标记是在分子水平鉴定国兰种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8个一串红品种(系)DNA的多态性,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的30个引物,扩增出162条DNA谱带中,11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占73.5%,通过聚类分析,获得品种(系)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的结果,按照株高可将供试的8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万寿菊属品种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ISSR分子标记研究品种资源遗传关系,探讨其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为了解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育种及科学合理保存和利用现有万寿菊属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对29份万寿菊材料及2份孔雀草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用11个引物对31份万寿菊属材料进行PCR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ISSR条带数在5—11条,平均每条引物能扩增出6.8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0%—10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31份材料按照万寿菊及孔雀草分为两大类,并且同系列万寿菊品种被划为同一亚组。【结论】利用ISSR标记技术可较准确分析万寿菊属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