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某公司生产的一款宠物用益生菌牙膏对犬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的缓解功效。[方法] 选取口腔健康、体况良好的成年比格犬10只,配对设计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5)和益生菌牙膏组(n=5);阴性对照组仅饲喂犬粮,益生菌牙膏组每次餐后给予约4 g/只益生菌牙膏,每天2次,连续使用28 d;试验第0天对所有试验犬牙齿进行洁牙抛光处理,试验第14天和第29天分别对比格犬牙菌斑进行评分,第29天对牙结石进行评分并检测口腔气体挥发性化合物(H2S+CH3SH)浓度;当牙菌斑和牙结石评分均值以及口腔气体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均值减少幅度≥15%时,定义为益生菌牙膏效果显著。[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牙膏组在给予益生菌牙膏第14天时,牙菌斑评分均值减少幅度为-0.36%(P>0.05),第29天牙菌斑评分均值减少幅度为21.47%(P<0.05);第29天益生菌牙膏组牙结石评分均值减少幅度为6.54%(P>0.05);第29天益生菌牙膏组犬口腔气体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均值减少幅度为-44.59% (P>0.05)。[结论] 在试验期内,该款益生菌牙膏能够有效抑制犬牙菌斑的形成,但不具有减少牙结石形成和降低口腔气体挥发性化合物浓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试验利用前期筛选的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全程替代饲用抗生素,旨在研究其对猪常见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144头21日龄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CON)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OA)饲喂基础日粮+100 mg/kg喹乙醇+75 mg/kg金霉素(抗生素在第120天停用),益生菌组(LR1)饲喂基础日粮+5×1010 CFU/kg罗伊氏乳杆菌LR1,试验周期166 d。试验所有猪根据统一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并于试验开始第14、42、120、127、134、166天检测猪血清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HCV)、猪口蹄疫病毒(FMDV)、伪狂犬病毒(PRV)、细小病毒(PPV)抗体水平以及血清中IgG含量。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益生菌组第14天血清中口蹄疫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第120天血清中的细小病毒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③益生菌组第166天血清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益生菌组第166天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猪常见病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提示其不仅可以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同时在预防和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赵瑞祯  张健 《中国饲料》2021,1(20):61-64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益生菌对刺参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将480条平均体重为(2.44±0.01)g的刺参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0条。在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150 mg/kg益生菌添加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刺参的末重、相对生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益生菌对刺参肠道脂肪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刺参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纤维酶和褐藻酸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46.30%、63.82%、90.52%和105.88%(P<0.05)。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刺参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显著提高27.21%、14.28%和53.23%(P<0.05),但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基础日粮添加150 mg/kg益生菌(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指标,进而改善体重、生长前期特定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 [关键词]益生菌|刺参|生长性能|酶活|抗氧化  相似文献   

4.
王磊  宫玲玲 《中国饲料》2021,1(18):25-28
文章旨在评估益生菌复合物对持续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平均体重一致的648只商品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各组肉鸡在试验前7d饲喂基础日粮,从第8~28天对照组肉鸡饲养的环境温度为(24±1.5)℃,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组肉鸡饲养环境温度为32℃,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肉鸡饲养环境温度为3 2℃,饲喂基础日粮+2×106 CFU/kg益生菌复合物。结果:对照组28 d肉鸡体重、1~28 d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及15~28 d饲料报酬均显著高于处理1组(P<0.05),同时,对照组15~28 d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高于处理1组和处理2组(P<0.05)。与处理1组相比,对照组和处理2组肉鸡的死亡率分别显著降低50.63%和32.85%(P<0.05)。处理1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空肠绒毛高度均表现最低(P<0.05)。处理2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和处理1组分别显著提高16.10%、23.68%和4.18%、7.62%(P<0.05)。对照组和处理2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0浓度显著高于处理1组(P<0.05),但处理1组肉鸡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2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益生菌复合物可以通过提高小肠绒毛高度和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降低肉鸡死亡率及热应激对饲料报酬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益生菌|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单独添加复合益生菌或与绿原酸联合使用对肉鸡肠道免疫及菌群结构的影响。将240只体重均一健康的1日龄AA+肉公雏随机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益生菌组、益生菌与绿原酸联合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添加1 g/kg复合益生菌、1 g/kg复合益生菌+15 mg/kg绿原酸。试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可降低试验全期耗料增重比(P=0.068)、提高21日龄和42日龄回肠的绒毛高度(P<0.05,P=0.054),上调21日龄回肠MHC-II及42日龄回肠MHC-II、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P<0.05);复合益生菌与绿原酸联合组肉鸡21日龄回肠MHC-II、IL-10及42日龄MHCII、IL-4、IL-10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益生菌与绿原酸联合组21日龄肉鸡的回肠IL-10和IFN高于复合益生菌组(P<0.05),复合益生菌与绿原酸联合组鸡回肠黏膜sIgA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单独或与绿原酸联合使用可提高回肠乳酸菌、降低葡萄球菌属的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对里岔黑猪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28日龄体重为(6.72±0.12)kg的健康里岔黑猪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益生菌组(1‰的益生菌)、酶制剂组(1‰的酶制剂)、菌酶协同组(1‰的益生菌+1‰的酶制剂)。试验期为35 d,预饲期为7 d,正饲期为28 d。计算各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泻指数,测定血清IgM及IgG含量,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提高;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益生菌组和菌酶协同组腹泻指数极显著(P<0.01)降低。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血清IgG、IgM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益生菌组、酶制剂组、菌酶协同组肠道菌群Chao1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门水平上,益生菌组、菌酶协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结论]菌酶协同饲喂模式可以提高里岔黑猪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指数,具有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择60日龄三元杂交(杜×长×皮)健康仔猪90头,按照体质量和性别均分为9个处理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正试期为60d。试验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第1组为对照组),第2~9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金霉素、0.05%益生菌、0.10%益生菌、0.05%益生菌+0.05%寡糖、0.05%益生菌+0.10%寡糖、0.10%益生菌+0.05%寡糖、0.10%益生菌+0.10%寡糖、0.05%益生菌+0.05%寡糖+0.02%黄连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2,7,9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45%,6.45%,3.23%(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8.27%,9.71%,8.63%,表明益生菌与寡糖和黄连素组合可完全替代抗生素来促进仔猪生长;第6,9组腹泻率分别降低了80.5%和66.7%,说明黄连素在抑制仔猪腹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第2,4,8组营养物质消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其他处理组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9组能显著地增加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和减少大肠杆菌数量(P〈0.05),其他各处理组乳酸菌数量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离乳约10d、胎次相近、体质量相近、遗传组成基本相似、健康状况良好的梅花鹿12头,分为2组,每组6头。Ⅰ组为对照组,采食基础饲粮;Ⅱ组为试验组,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复合益生菌制剂。每组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期60d。结果显示:试验后期,试验组梅花鹿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粪便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分别显著下降和增加(P<0.05);试验中期和结束,试验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制剂有促进离乳梅花鹿生长、优化肠道微生物区系及提高幼鹿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犬源复合益生菌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犬源复合益生菌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24只1岁龄比格犬,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脾气虚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每组6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脾气虚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每天按照10 mL/kg BW的剂量灌喂番泻叶水煎液,连续灌喂7 d,建立脾气虚模型。在试验第7天,采集脾气虚组犬盲肠内容物;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犬继续饲喂基础饲粮7 d,益生菌治疗组犬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每天按照1×10~9CFU/只的剂量灌服犬源复合益生菌7 d。在试验第14天,随机从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和益生菌治疗组各选4只犬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及QIIME测序软件对各组犬盲肠内容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对照组与益生菌治疗组盲肠菌群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脾气虚组与自然恢复组,而Simpson指数则低于脾气虚组与自然恢复组。2)益生菌治疗组盲肠菌群中拟杆菌门、纲、目、科以及芽孢杆菌纲、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脾气虚组(P<0.05),其他菌群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犬源复合益生菌不仅能够使番泻叶诱导的脾气虚犬盲肠菌群多样性恢复至正常犬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盲肠菌群中有益菌拟杆菌、芽孢杆菌的占比,对脾气虚犬盲肠菌群结构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益生菌互作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养分消化吸收及相关糖转运蛋白的影响。本研究中,200只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雏鸡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将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分别按比例混合后于牛乳中发酵。对照组正常饮水(control组),益生菌Ⅰ组(混合比例为2:1:1)、Ⅱ组(混合比例为1:2:1)、Ⅲ组(混合比例为1:1:2)补充1%复合菌乳制品于饮用水中,各组皆饲喂基础日粮。整个试验饲养周期为42 d,每21 d为一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互作组均可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改善饲料利用率(P>0.05),在所有益生菌互作组中,益生菌Ⅰ组的肉鸡生长性能最好;2)益生菌互作显著刺激了空肠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的特异性活性(P<0.05);3)益生菌互作组均显著提高了小肠绒毛高度(P<0.05),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上调了GLUT2 mRNA的表达(P<0.05),其中,以益生菌Ⅰ、Ⅲ组作用最佳。综上所述,益生菌互作能够增强消化酶活性、改善消化道结构、上调营养转运蛋白表达,提高养分的消化率及能量吸收有效性,从而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且当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混合配比为2:1:1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肉鸡的作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低聚壳聚糖、丁酸钠或其两两组合添加代替抗生素对笼养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720只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8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抗生素添加)、抗生素组(200 mg/kg 4%恩拉霉素)、益生菌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低聚壳聚糖组(50 mg/kg低聚壳聚糖)、丁酸钠组(500 mg/kg丁酸钠)、无抗组合1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30 mg/kg低聚壳聚糖)、无抗组合2组(30 mg/kg低聚壳聚糖+300 mg/kg丁酸钠)和无抗组合3组(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300 mg/kg丁酸钠)。试验分3个阶段,试验期63 d。结果表明:1~21日龄,各处理组间生长性能和血浆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低聚壳聚糖组法氏囊指数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益生菌组和丁酸钠组回肠pH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 0.05)。22~42日龄,各处理组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 > 0.05);无抗组合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益生菌组空肠pH低于抗生素组(P > 0.05);丁酸钠和无抗组合1、2、3组血浆Ig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且无抗组合2组Ig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IgM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 0.05);无抗组合1组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益生菌组IgA和IgG含量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43~63日龄,无抗组合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 < 0.05);益生菌组十二指肠pH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 < 0.05);无抗组合1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 0.05);各处理组间肉品质和血浆免疫指标无显著差异(P > 0.05)。综合3个阶段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pH、免疫功能和胴体性状等结果,1~63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公鸡基础日粮中同时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300 mg/kg丁酸钠代替抗生素提高生长性能效果较好;同时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30 mg/kg低聚壳聚糖代替抗生素提高胴体性状效果较好;单独添加5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代替抗生素改善肠道健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0±2)日龄平均体重为(8.15±0.05)kg的莱芜黑猪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4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任何益生菌和抗生素的基础饲粮;Ⅱ组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肽菌素;Ⅲ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Ⅳ组为肽菌素和抗生素混用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肽菌素的同时添加200 mg/kg的喹乙醇和110 mg/kg的吉他霉素。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较Ⅰ、Ⅲ和Ⅳ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3.16%、15.77%和10.66%(P0.05),F/G分别显著降低了8.54%、12.10%和6.50%(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和Ⅳ组均显著降低了仔猪腹泻率(P0.05)。2)与Ⅰ和Ⅲ组相比,Ⅱ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12.13%、24.76%和14.60%、12.45%,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提高了49.73%、37.50%和61.05%、46.67%,且差异均显著(P0.05)。3)与Ⅰ和Ⅲ组相比,Ⅱ组显著降低了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p H(P0.05),且显著提高了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1.0‰复合微生态制剂肽菌素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仔猪免疫力,降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p H,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探讨苜蓿青贮料替代不同比例苜蓿青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体重、产奶量、胎次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中高产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4.0 kg苜蓿青干草,试验A、B组分别用4.4,8.8 kg苜蓿青贮料代替2.0和4.0 kg等干物质的苜蓿青干草,正试期64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产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对照组、B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2)用50%,100%的苜蓿青贮料替代等干物质的苜蓿青干草,其乳蛋白、乳脂率、乳糖均有所改善,但只有B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A、B组与对照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钙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间粗蛋白和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苜蓿青贮料替代苜蓿青干草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指标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5)试验A、B组经济效益均有所增加,其中A组的净增收益最高,为0.61元/(头·d)。综上,用4.4 kg苜蓿青贮料代替2.0 kg苜蓿青干草对中高产奶牛是适宜的,能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乳品质,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及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对青脚麻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7日龄初始体重相近的青脚麻鸡46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3羽,分别饲喂5种不同的日粮:Ⅰ组饲喂基础日粮+150 mg/kg金霉素(对照组),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600和800 mg/kg添加剂。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①前期Ⅲ、Ⅳ和Ⅴ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有提高,其中Ⅳ、Ⅴ组与Ⅰ组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Ⅱ、Ⅲ、Ⅳ和Ⅴ组平均日增重均有提高,其中Ⅳ组与Ⅰ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P < 0.05);Ⅱ、Ⅲ和Ⅳ组平均料重比均有降低,其中Ⅱ、Ⅳ组与Ⅰ组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后期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料重比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 > 0.05)。②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 > 0.05)。③与对照组相比,Ⅲ、Ⅳ和Ⅴ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18%、12.11%和29.28%;Ⅲ、Ⅳ和Ⅴ组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3.87%、22.28%和23.05%(P < 0.05);Ⅲ、Ⅳ和Ⅴ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07%、13.17%和29.67%;Ⅱ、Ⅲ、Ⅳ和Ⅴ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95%、16.22%、92.95%和137.94%,其中Ⅳ和Ⅴ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结果表明,在青脚麻鸡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可提高青脚麻鸡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促进青脚麻鸡营养物质代谢,从而提高青脚麻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合生素在肉仔鸡生产中的最适添加量及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0.05%和0.10%两个比例添加合生素,其余3组为益生素组、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对6000只AA公雏鸡进行为期7周的试验。结果表明:合生素组(0.05%和0.10%)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都优于益生素组和抗生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采食量(0 ̄3、4 ̄6、6 ̄7周龄)和平均日增重(0 ̄3、6 ̄7周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05%的合生素组与0.10%的合生素组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有相同的效果(P>0.05)。说明由益生素与植物提取物组成的合生素可以替代抗生素和益生素在肉仔鸡生产中应用,其最适的添加量为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对蛋鸡早期生长、饲粮养分利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540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罗曼褐壳蛋鸡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添加0.1 g/kg杆菌肽锌预混剂的基础饲粮,益生菌组饲喂添加1 g/kg益生菌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和抗生素组7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且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饲粮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提高了8.7%(P=0.054),钙的表观利用率提高了22.96%(P0.05);抗生素组饲粮能量的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试验鸡盲肠中微生物菌群的种类数和有益菌丰度均有提高,有害菌丰度有所降低;抗生素组试验鸡的盲肠有害菌丰度降低,但盲肠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有益菌丰度也同时降低。由此看出,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蛋鸡早期的生长,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机体生理健康状况,而且益生菌比抗生素更有益于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7.
240只1日龄肉鸭随机成分4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用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每千克分别添加1、2、3mL抗菌肽制剂。结果显示:1)2、3mL/kg添加量组增重效果显著(P<0.05),3mL/kg添加量组最佳;净肉率升高,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主要是胸肌率上升;腹脂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无显著变化(P>0.05)。2)血清总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尿素氮浓度下降,2、3mL/kg添加量组达显著水平(P<0.05),3mL/kg添加量组最低。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80只体重(20.45±0.77)kg的育肥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试验Ⅰ、Ⅱ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88%(P<0.05)和7.36%(P>0.05);平均日采食量虽有所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50%和6.00%(P<0.05)。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有机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Ⅰ、Ⅱ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血糖含量,0.1%添加组优于0.2%添加组。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添加水平。选用1日龄樱桃谷鸭750只,随机分成5个组(试验Ⅰ、Ⅱ、Ⅲ、Ⅳ、Ⅴ组,Ⅴ组为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2000和0 mg/kg微生态制剂,饲养至42日龄。结果表明,添加1000和1500 mg/kg的微生态制剂促生长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000 mg/kg微生态制剂的肉鸭全程料重比最佳;添加500 mg/kg的微生态制剂组对肉鸭增重不明显;添加2000 mg/kg的微生态制剂组优于对照组和500 mg/kg添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日粮微生态制剂能促进樱桃谷肉鸭的增重、降低料重比,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养殖效益,1000 mg/kg微生态制剂能取得最佳料重比和经济效益,1500 mg/kg微生态制剂能取得最佳产肉性能,由此可知,添加1000 mg/kg微生态制剂为最佳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不同营养水平对内蒙古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用120只2.5岁健康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根据体重、上年度产绒量和产羔率分为4组,每组30个重复,研究在自然放牧、放牧加补饲(混合精料100、200、300 g)条件下,不同营养水平对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放牧、放牧加补饲条件下,绒山羊的发情率、受胎率和双羔初生重均无显著(P>0.05)变化;每天每只羊补饲200 g混合精料组,产羔率显著(P<0.05)提高,但羔羊初生重下降(P<0.05);不同营养水平的补饲对绒山羊的绒产量、绒长度和细度无显著(P>0.05)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