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乳酸杆菌和酵母菌体外发酵肉鸭全价料,通过发酵前后活菌数、pH、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总酸含量等指标的比较,筛选出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结果表明:(1)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最适乳酸杆菌为BLCC2-0111和BLCC2-0112,发酵至72 h时,pH达到最低,分别为4.03和4.13,活菌数最高,分别为33.61×108CFU/g和25.68×108CFU/g。(2)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最适酵母菌为BLCC4-0050和BLCC4-0021,发酵至72 h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7.78%和17.77%,活菌数最高,分别为30.23×108CFU/g和35.54×108CFU/g。(3)适宜肉鸭全价料发酵的最适混菌组合为BLCC2-0111+BLCC4-0021,发酵至72 h时,pH降至最低4.12,乳酸杆菌活菌数38.00×108CFU/g,总酸含量20.61 mg/g,酸溶蛋白含量13.49%,混菌发酵的饲料营养价值显著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免疫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30±2)日龄平均体重为(8.15±0.05)kg的莱芜黑猪断奶仔猪9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占1/2),每个重复4头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任何益生菌和抗生素的基础饲粮;Ⅱ组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肽菌素;Ⅲ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硫酸黏杆菌素;Ⅳ组为肽菌素和抗生素混用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肽菌素的同时添加200 mg/kg的喹乙醇和110 mg/kg的吉他霉素。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较Ⅰ、Ⅲ和Ⅳ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3.16%、15.77%和10.66%(P0.05),F/G分别显著降低了8.54%、12.10%和6.50%(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和Ⅳ组均显著降低了仔猪腹泻率(P0.05)。2)与Ⅰ和Ⅲ组相比,Ⅱ组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12.13%、24.76%和14.60%、12.45%,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提高了49.73%、37.50%和61.05%、46.67%,且差异均显著(P0.05)。3)与Ⅰ和Ⅲ组相比,Ⅱ组显著降低了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p H(P0.05),且显著提高了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P0.05)。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1.0‰复合微生态制剂肽菌素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强仔猪免疫力,降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p H,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从鸡的新鲜粪便和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到4株形态与丁酸梭菌相似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3株丁酸梭菌,分别命名为C1-001、C1-002和C1-003|研究3株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其均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宋内志贺氏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抑菌作用,C1-001抑菌性能最优|均能产丁酸、乙酸以及可促进饲料消化吸收的α-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除了脂肪酶外,C1-001产酸及产酶效果最显著|均可耐受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至少2.5 h,C1-001耐受性最优。 [关键词] 丁酸梭菌|筛选|鉴定|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传染性病原体通过黏膜表面进入宿主,因此除了传统诱导系统免疫的注射疫苗外,还应该开发能诱导黏膜免疫的疫苗,从而在黏膜侵入点建立第一道防线,阻止病原体侵入机体。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益生菌,具有营养、免疫、抗感染等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乳酸菌便作为食品级载体用作外源基因的表达,其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其表达的外源蛋白的免疫反应,因而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黏膜免疫候选疫苗。乳酸菌作为疫苗载体具有许多有吸引力的优势:使用方式简单、非侵入性(通过口腔或鼻内)、能接受基因修饰且遗传稳定、表达蛋白不需纯化、成本相对较低、安全性能最高、在体内长期存活并不断表达外源蛋白、单次接种即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等。目前,选择正常菌群的乳酸菌为载体,构建重组乳酸菌已在预防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宿主方面迅速开展起来,将它们用于预防相应疫病模型中均已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作者就近5年来基因工程重组乳酸菌的制备及其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发酵泌乳母猪全价料,根据发酵前后饲料的pH值、活菌数、粗蛋白、总酸含量和酸溶蛋白含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母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和酵母菌;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了最优混菌发酵组合,并从混菌比例、水分、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关键因素研究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乳酸杆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的最优工艺。结果发现:适宜泌乳母猪全价料发酵的乳酸杆菌为BLCC2-0015,在发酵48 h时,pH值达到4.12,活菌数为60×10~8CFU/g,总酸含量高达22.56 mg/g;酵母菌为BLCC4-0021,在发酵48 h时活菌数为44.50×10~8CFU/g,粗蛋白含量高出对照组40.69%;两者复配发酵最佳工艺为接种比例为BLCC2-0015:BLCC4-0021=1.5%∶1.0%、料水比为1∶0.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乳酸杆菌活菌数为74.53×10~8CFU/g,酵母菌活菌数为12.04×10~8cfu/g,总酸含量为18.65 mg/g,酸溶蛋白含量为17.32%。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测定肉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血清总蛋白含量、肠道菌群数等指标,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微生态制剂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平均鸡重16.08%,提高平均日增重7.98%,料肉比降低3.51%,(P0.05);与对照组相比,1‰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14.81%(P0.05);与对照组相比,3‰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盲肠、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18.04%、7.92%(P0.05),提高大肠杆菌感染肉鸡的盲肠、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57.80%、49.54%(P0.05);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性的降低盲肠、直肠中的大肠杆菌数。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并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草药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白羽肉鸡生长后期免疫性能及大肠杆菌感染的影响。选取体重相似、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3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试验Ⅰ组为阳性对照组,试验Ⅱ组为阴性对照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Ⅲ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发酵中草药制剂,且试验Ⅱ、Ⅲ组在肉鸡35日龄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悬液1 mL,连续攻毒2 d,测定肉鸡死亡率、免疫器官指数、盲肠菌群含量、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白介素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造成鸡大量死亡,试验Ⅱ组高达75.00%,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 < 0.05),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鸡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5),仅有23.33%;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 < 0.05),但使用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后脾脏指数接近于试验Ⅰ组,而法氏囊指数稍高于试验Ⅰ组,说明发酵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可以抵抗大肠杆菌感染,脾脏和法氏囊发育不受影响;注射大肠杆菌后试验Ⅲ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 < 0.05),但试验Ⅲ组由于饲喂发酵中草药复合芽孢杆菌制剂,肠道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从而大肠杆菌数量与正常饲喂状态下的试验Ⅰ组趋于一致;42日龄时,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1.99%和36.56%(P < 0.05),血清IgG含量试验Ⅲ组分别高出试验Ⅰ、Ⅱ组14.68%和28.15%(P < 0.05);42日龄时,试验Ⅱ组IL-2含量最低,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 < 0.05),试验Ⅲ组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 < 0.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泰安地区鸡毒支原体的流行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纯化,并针对该分离株筛选体外敏感的中药,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采用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从病鸡组织样品中分离、培养和纯化鸡毒支原体,并通过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筛选到对分离菌株敏感的中药。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鸡毒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后,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且呈半透明状态,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后呈典型的"煎蛋"样儿菌落,均符合鸡毒支原体培养特性;瑞士染色和姬姆萨染色结果显示,菌体形态符合鸡毒支原体的特征;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所扩增的核酸序列与鸡毒支原体匹配度高达99%;MIC测定结果显示,中药黄连和黄柏对分离的鸡毒支原体的抑菌活性较强,属敏感范畴,其MIC分别为≤0.98和0.39 mg/mL,而中药金荞麦和鱼腥草对鸡毒支原体中度敏感,MIC均≥125 mg/mL,板蓝根、白鲜皮、当归、艾叶对鸡毒支原体均不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鸡毒支原体,并且筛选出4种对该菌株敏感的中药,分别为黄连、黄柏、金荞麦和鱼腥草,为后期进一步研究防治鸡毒支原体病的中药组方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棉籽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饲料,棉籽粕的有效脱毒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棉籽粕游离棉酚的HPLC方法,并采用不同的脱毒方式对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进行降解,筛选最优脱毒方法。结果显示:(1)HPLC法测定棉籽粕中棉酚含量,棉酚色谱峰出峰稳定性良好、分离效果好、峰型理想、灵敏度高,可以高效的检测棉酚含量;(2)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粕脱毒效果不同,棉酚脱毒率大小排序为:微生物法>硫酸亚铁法>尿素法>高温高压法。最优的方法为微生物法,酵母菌发酵48 h后的发酵棉籽粕棉酚降解率高达93.86%;化学法(硫酸亚铁法和尿素法)脱毒率为53.64%~78.18%,物理法(高温高压)脱毒率最低,为41.00%。  相似文献   
10.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