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十个鹅品种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态性丰富的15个微卫星标记对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名录的10个鹅品种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个鹅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0.044,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0.408,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257,3个固定指数只有Fst 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鹅群体内近交系数(Fis)均为负值.各个鹅群体间,豁眼鹅与伊犁鹅的基因流值最小(Nm=0.416),四川白鹅与伊犁鹅间基因流值最大(Nm=1.430).结合基因流和STRUCTURE分析结果,10个地方鹅品种可划分为四类:兴国灰鹅、豁眼鹅和太湖鹅为一类,四川白鹅、狮头鹅和乌鬃鹅为一类,酃县白鹅和皖西白鹅为一类,雁鹅和伊犁鹅为一类,这种聚类结果与各个品种的选育历史和地理分布等一致.  相似文献   

2.
新疆13个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遗传分化系数(Fst)、总群体近交系数(Fit)和基因流(Nm)等参数,评估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3个绵羊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相似文献   

3.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遗传分化系数(Fst)、总群体近交系数(Fit)和基因流(Nm)等参数,评估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3个绵羊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03;平均杂合度为0.7192,其中中国美利奴羊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7530,山区和田羊最低为0.6754;13个绵羊群体总近交系数为0.1066,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05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531,说明5.6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4.3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4621(3.0808~7.4589),说明各种群间存在或者在过去某个时期发生基因交流;各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较低,为0.1702,平均遗传一致度数值较高,为0.8448,也再次证明了新疆13个绵羊群体间分化程度不高。基于Nei′s标准遗传距离运用UPGMA聚类法获得的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聚类图与其品种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江西地方家鹅资源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25对微卫星标记研究了江西4个家鹩资源群体(莲花白鹅、兴国灰鹅、广丰白翎鹅和丰城灰鹅)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等参数,评估了各群体间遗传结构与分化.结果表明:4个鹅群体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20.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的差异.就全群而言,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667.莲花白鹅与兴国灰鹅之间的基因流(Nm=1.1802)最大,广丰白翎鹅与丰城灰鹅的基因流(Nm=0.8577)最小.莲花白鹅与兴国灰鹅Ds遗传距离(0.2036)最近,广丰白翎鹅与兴国灰鹅的DS遗传距离(0.2935)最远.基于DS遗传距离采用NJ聚类法构建系统树,4个家鹅资源被划分为2大类.分析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的相关关系发现,江西地方鹅种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5个白鹅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我国5个白鹅品种资源群体(太湖鹅、四川白鹅、织金白鹅、伊犁鹅、皖西白鹅)的遗传结构和进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白鹅群体的平均杂合度都较高,反映了各鹅种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较大,各鹅种的适应性较强;(2)通过计算DS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发现5个白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5个白鹅群体分别独自为一类,聚类结果反映了5个鹅品种的进化与它们的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关系密切。应加强对我国现有鹅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和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我国13个小型家鹅群体(莲花白鹅、永康灰鹅、太湖鹅、闽北白鹅、长乐鹅、乌棕鹅、阳江鹅、酃县白鹅、右江鹅、籽鹅、百子鹅、豁眼鹅、伊犁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平均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最高的为太湖鹅,最低的为豁眼鹅,杂合度范围为0.5041~0.7145,13个鹅种资源群体平的均杂合度为0.6132,反映了各鹅种的杂合度都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计算DA遗传距离发现各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NJ聚类结果将13个中型鹅种聚为三大类,NJ的聚类结果分析与几个鹅品种的地域分布和经济用途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型鹅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我国13个小型家鹅群体(莲花白鹅、永康灰鹅、太湖鹅、闽北白鹅、长乐鹅、乌棕鹅、阳江鹅、酃县白鹅、右江鹅、籽鹅、百子鹅、豁眼鹅、伊犁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品种的平均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最高的为太湖鹅,最低的为豁眼鹅,杂合度范围为0.5041~0.7145,13个鹅种资源群体平的均杂合度为0.6132,反映了各鹅种的杂合度都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计算DA遗传距离发现各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NJ聚类结果将13个中型鹅种聚为三大类,NJ的聚类结果分析与几个鹅品种的地域分布和经济用途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8.
边鸡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对边鸡及2个对照品种(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的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边鸡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387)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934)最高;京海黄鸡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5041)和平均期望杂合度(0.5671)最低。边鸡中有9个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其余6个为中度多态位点;京海黄鸡中有11个为高度多态位点;尤溪麻鸡中有7个为高度多态位点。3个鸡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28.1%,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22.7%,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7%,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3个鸡群体中,边鸡内近交系数(Fis)最高(0.242),尤溪麻鸡最低(0.166)。总之,3个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R)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保山猪、迪庆藏猪、高贡黎山猪、丽江猪、明光小耳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大河猪、昭通猪、大河乌猪10个云南省优良地方猪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试验参考ArkDB数据库中家猪14条染色体上的15对微卫星引物,对549个云南地方猪个体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计算各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表观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F-统计量(Fis、Fit、Fst)、基因流(Nm)、群体遗传距离等相关参数及多态信息含量(PIC),采用NTsys 2.10软件构建聚类树,并采用STRUCTRUE 2.3.3软件评估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293个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数在5~38个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8.3682个;10个云南地方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表观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在1.4374~2.0317、0.6389~0.7756、0.7021~0.8281和0.6647~0.7993之间。各座位单个群体内近交系数(Fis)、总群体近交系数(Fit)、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678~0.4594、0.0618~0.5567和0.0713~0.1801;群体间Fst平均值为0.1101,处于中度遗传分化状态,有11.0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每个座位基因流程度较高,变化范围在1.6392~3.2551之间,平均值为2.0214。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显示,高黎贡山猪与迪庆藏猪聚为一支,并与丽江猪、保山猪和明光小耳猪聚为一大支,其结果得到了STRUCTURE分析的验证。综上所述,10个云南地方猪种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有近交现象,群体间处于中度遗传分化,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Bactrian camel and the genetic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populations,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lashan camel, Qinghai camel, Nanjiang camel, Beijiang camel, Subei camel and Sunite camel population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using 10 microsatellite markers. By calculating heterozygosity (H),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effective allele (Ne), 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 the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the F-statistics, gene f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and genetic distance to analyz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9 alleles were tested at the 10 microsatellite loci,8.9 alleles were tested at every locus in average. All loci were medium-highly polymorphic loci (except YWLL08),the average PIC of the Bactrian camel population was between 0.488 to 0.752. Th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0.355 to 0.448) of 6 Bactrian camel populations was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0.643 to 0.703). Almost all loci Shannon index was greater than 1,and most of loci were in Hardy-Weinberg disequilibrium. Th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groups (Fst) value was 0.059 and in the low degree of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state. The average Fis values of 6 Bactrian camel populations were positive which suggested 6 Bactrian camel populations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inbreeding. The standard genetic distance (DS) and genetic distance T (DA) cluster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anjiang camel and Beijiang camel jointed as one group, the Alxa camel, Qinghai camel, Subei camel, Sunite camel jointed as the other group. Research showed that Chinese Bactrian camel was abundant in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 was larger, and there was a phenomenon of inbreeding. There was a certain gene flow between population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opulations were mainly caused by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 6 Chinese Bactrian camel popul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交通便利与市场化杂交利用,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面临血液混杂、品种来源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不清晰的问题。为了给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位于中国大巴山脉和乌蒙山区的6个地方鸡群体(每个群体公、母各10只)共118个个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GBS测序,分析了核酸多态性(P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分化(Fst)、遗传距离(DR)和基因流(Nm)等指标。研究发现,岩水鸡黑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e=0.154;PIC=0.125),大宁河鸡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He=0.197,PIC=0.162)。城口山地鸡和大宁河鸡之间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53),基因流最高(Nm=4.50),丰岩乌骨鸡和岩水鸡黑羽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最高(Fst=0.183),对应的基因流最低(Nm=1.12)。系统发生树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岩水鸡白羽群体和黑羽群体聚为一类,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和旧院黑鸡聚为一类,丰岩乌骨鸡单独为一类。Structure分析表明,城口山地鸡与岩水鸡白羽群体血缘混杂。本研究探明了邻近区域地方品种的遗传关系,位于乌蒙山区的丰岩乌骨鸡与大巴山脉的旧院黑鸡、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岩水鸡黑羽和白羽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本研究为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旨在对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使用Affymetrix Axiom 600K高密度鸡基因分型芯片对来自8个品种的157只地方鸡及233只商品鸡进行基因分型,以品种作为分组来计算各分组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近交系数及核苷酸多样性分析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进化树、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MDS等方法分析鸡群体的群体结构,基于状态同源(IBS)和群体分化系数(Fst)分析种群内部与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估算得到基于ROH的近交系数。结果表明,各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均高于期望杂合度,次等位基因频率在0.175~0.236之间,近交系数在0.018~0.20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在0~6×10-4之间,进化树与主成分分析表明品种间出现了明显的群体分化,地方鸡群体与商品鸡群的MDS分析发现我国地方鸡与商业肉鸡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IBS遗传距离在0.092 9~0.319 9之间;各品种成对Fst分析表明,群体间呈现中高分化程度(0.09~0.22);此次分析共得到了...  相似文献   

15.
旨在通过分析娄门鸭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来评估保种效果。本研究在娄门鸭保种群中随机选择同一世代163只90日龄的健康个体(39公,124母),翅静脉采血后提取基因组DNA,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利用R软件计算个体水平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固定指数(Fix-index)、香农信息指数(SHI)、基因多样性指数(Nei)、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以及本研究自创的相对多态信息含量(rPIC)等6个遗传多样性指标,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指标; 同时利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gcta软件分析群体主成分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并分析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ROH)以及基因组近交系数FROH,评估保种效果。结果显示,163只娄门鸭个体共检测到622 205个SNPs位点,质控过滤后得到374 455个高质量SNPs位点,其中50.70%的位点分布在NC_040046、NC_040047、NC_040048和NC_040049四个染色体中。娄门鸭群体PICNeiNeSHIrPIC指标值分别为0.154 1、0.192 9、1.336、0.296 9和0.410 9,对于SNPs而言,该群体38.80%的SNPs位点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Fix-index值为0.320 8,说明娄门鸭群体出现了分化,这与遗传结构、PCA和亲缘关系分析将娄门鸭群体划分为3个群体的结果一致。PICNeiNeSHI四个指标分别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均一致,且4个指标两两相关性均达到0.97以上,而Fix-index与其他4个指标的相关性较低,在0.23以下,说明可以选择Fix-index以及PIC等少数指标来评估娄门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63只娄门鸭个体共检测到2 966条ROH,ROH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0~2 Mb区间; 基于ROH得到的基因组近交系数FROH在公、母鸭中分别为0.027 5和0.043 3,说明娄门鸭保种群近交程度较低; 具体到染色体水平,NC_040068、NC_040074染色体的FROH值分别达到0.352 4和0.319 3。结果提示,娄门鸭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基因组近交系数较低,但个别染色体的近交系数较高,且群体出现了部分分化。后续保种中可以将遗传结构分析得到的3个分化的亚群个体之间进行适当的非随机交配,消除目前的群体分化现象,并重点监测染色体近交系数较高的基因组区域,避免个别染色体近交系数上升过快。  相似文献   

16.
陈辉  杨晖  强维亚 《草业学报》2016,25(9):96-103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歪头菜自然居群的10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比率(PPB)为95.65%,在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为24.35%~49.70%。POPGENE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水平上Nei’s 基因多样性(H)为0.2632,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046,基因流(Nm)为0.4553,基因分化度(Gst)为0.5283,AMOVA分析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为50.51%。研究表明,10个采样点的歪头菜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在居群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且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的分化程度。同时,证明了环境压力大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高低具有选择作用,环境压力小的烟台和环境压力大的合作地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环境压力介于二者之间的地区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不仅对于了解歪头菜遗传进化和其生长地的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利用歪头菜遗传资源及育种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居群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本研究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内蒙古、宁夏、甘肃16个不同居群的299份红砂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共扩增出67个等位基因,扩增等位基因多态率为83.58%,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396;居群的等位基因数(Allele number,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为3.735,2.221;香农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为0.763;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ixation index,Fst)为0.041~0.210,平均值为0.088。AMOVA结果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差异仅占变异总来源的5.8%。本研究得出结论红砂的基因多态性为中度,等位基因不均匀的分布在染色体上。观测杂合度和固定指数说明居群内杂合度缺失,纯合体过量。Fst指数表明居群间分化程度较低,且红砂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源于个体内DNA序列的不同。Mantel检测得出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是影响居群聚类的重要因素。STRUCTURE结构分析将材料分为5个亚群,第Ⅴ亚群内红砂个体血统较为纯正,第Ⅱ亚群内个体血统混杂。  相似文献   

18.
麦洼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优良的乳肉兼用型牦牛品种,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3个不同保种群的保种效果并挖掘重要种质特性基因。对麦洼牦牛3个保种群粉嘴群(n=140)、全黑群(n=211)、弗洛群(n=55)进行GBS简化基因组测序,基于检测到的1261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计算遗传统计量,结果表明,整个牦牛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038和0.3036,麦洼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全黑群、粉嘴群、弗洛群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029、0.3042、0.3044,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0144、0.0152、0.0209,弗洛群和粉嘴群受人工选择的强度大于全黑群,较低的近交水平说明3个群的保种效果较好。Structure分析中全黑、弗洛群部分个体血缘较纯正,而其他个体血缘关系非常混杂;粉嘴群和全黑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距离(DR)最大为0.03513、0.0358,结合系统进化树表明两者亲缘关系最远,有遗传分化趋势。利用Fst和π法对3个保种群进行选择信号分析,发现有104个受选择基因广泛参与生殖机能、免疫系统、胚胎发育、脂质代谢等条目以及生殖激素、内/外分泌、信号传递等通路,其中部分基因提示麦洼牦牛的繁殖、肉质、毛色性状以及应激反应得到了人工选择,如PPP3CCKCNMA1ROCK2GNAQMEF2CKIT等。现有的麦洼牦牛保种策略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未来麦洼牦牛的保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