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对饥饿后黄粉虫幼虫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放线菌)法产生诱导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四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抗菌肽对病原菌是否存在活性差异。[方法]对饥饿后黄粉虫幼虫通过饲细菌、针刺饲真菌(放线菌)法产生诱导免疫反应,研磨、冷冻离心法获得抗菌肽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26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利用三等分法划分四种类型评价抑菌活性及抑菌谱。[结果]经不同菌源诱导黄粉虫所产生的抗菌肽抑菌活性及抑菌谱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生防菌源在诱导昆虫体液免疫物质——抗菌肽表达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黄粉虫抗菌肽对耐药粪肠球菌抑菌效果.[方法]用浓度为1×108 CFU/mL的粪肠球菌菌液与麸皮混合饲喂诱导黄粉虫幼虫,在24h后提取黄粉虫抗菌肽,用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黄粉虫抗菌肽粗提液浓度,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庆大霉素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多步诱导法筛选出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用Kirby Bauer法测定黄粉虫抗菌肽对耐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经粪肠球菌诱导24h后提取的黄粉虫抗菌肽浓度,显著高于未用粪肠球菌诱导的对照组(P<0.05),其抑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诱导黄粉虫抗菌肽组对耐青霉素、庆大霉素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结论]黄粉虫抗菌肽对耐药粪肠球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粉虫幼虫抗菌肽的诱导特性及电泳组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粉虫幼虫分别进行空白对照、菌刺、菌饲、热激和超声波四种处理,并于处理后1d、2d、3d、4d、5d分别提取黄粉虫幼虫体内的抗菌肽,做抗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试验及交叉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圈大小,确定其抗菌活性和诱导特异性,同时还进行抗菌肽热稳定性及电泳试验。结果表明:水浴后提取的抗菌液抑菌效果明显,四种处理的黄粉虫幼虫均能产生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其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要略好于抗大肠杆菌效果,其抗菌效果显著性依次为:菌饲、对照、热激和超声波、菌刺,而抗大肠杆菌效果显著性则依次为:菌饲、菌刺、热激和超声波、对照。交叉抑菌试验表明黄粉虫幼虫体内抗菌肽的产生不具有诱导特异性。电泳图谱显示黄粉虫抗菌肽含有5种肽组分。  相似文献   

5.
黄粉虫幼虫抗真菌物质的诱导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用真菌诱导黄粉虫幼虫表达抗菌物质及其对真菌的影响。[方法]用黄粉虫幼虫从土壤中诱捕真菌,培养出2种病原真菌作为诱导源分别对黄粉虫幼虫做诱导试验,每种试验分别进行对照、菌刺和菌饲3种处理,并于处理后1、2、3、4和5 d分别提取抗菌物质,用平板琼脂打孔扩散法测定其抑菌圈直径而确定其抗真菌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受真菌诱导后抗真菌活性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不同真菌诱导表达样品对于相应的诱导真菌均表现明显的抗真菌活性。说明不同真菌诱导产生的抗真菌物质与诱导源有关,抗真菌物质为黄粉虫幼虫体内固有成分,诱导增加了抗真菌物质的表达量,同时刺激新的抗真菌物质的产生。[结论]用真菌直接诱导黄粉虫幼虫可以产生抗真菌物质。  相似文献   

6.
陶淑霞  韩静菲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7-14170
[目的]探索黄粉虫抗菌肽的生物学性质。[方法]通过菌液注射对黄粉虫幼虫进行抗菌肽的诱导,对其热敏感性、反复冻融的稳定性、抑菌活性的适宜pH值及部分抑菌谱进行测定,并对黄粉虫血淋巴抗菌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结果]黄粉虫抗菌肽热稳定性好,反复冻融对其活性影响不大,显示出一定的抗酸碱性能,在pH为5时抑菌效果最佳,对测试的6种动物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SephadexG-25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活性峰,表明黄粉幼虫血淋巴中有多个抗菌活性组分。[结论]该研究为黄粉虫抗菌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HAB-1是一株来自植物根际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将其接种到7种培养基平板上,培养72 h后观察HAB-1的菌落形态及不同培养基质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培养基平板上,HAB-1的菌落形态存在明显差别,菌落直径为7.95~23.51 mm不等;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发现,来自不同培养基培养的HAB-1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等12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差别最大为31.33%袁,最小为2.66%。通过对7种培养基组分分析发现,C源和金属离子对HAB-1抑菌活性的影响较为明显,而N源则影响不大。从本试验结果可知,不同培养基组分对HAB-1的影响较大袁,除了影响生长速度外,对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后续对该菌的发酵及抑菌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菖蒲对动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和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了中药植物石菖蒲茎和叶甲醇提取物对13种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石菖蒲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并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测定,石菖蒲茎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9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5、2.5、3.5、2.0、1.5、2.5、2.5、3.5、2.5g/L,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4种病原菌在样品浓度为10g/L时无抑菌活性;石菖蒲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较差,在浓度为10g/L时,对痢疾志贺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72h有抑菌活性,对其余供试菌无抑菌活性。用滤纸片法测定,结果与用带药培养基涂布法基本一致,但抑菌圈较小。用1.0g/L的各萃取物样品处理供试病原菌72h,正丁醇萃取物对9种供试病原菌有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萃取物无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植物石菖蒲对多种动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茎的抑菌活性高于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HY-19的抑菌物质特性及其分类地位。[方法]以苹果褐斑病等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分析其拮抗谱,对HY-19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及其抑菌物质特性研究。[结果]菌株HY-19拮抗活性强且抑菌谱广,综合形态、生理生化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HY-19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HY-19无菌滤液对病原指示菌有拮抗活性,且酸碱稳定性、蛋白酶、抗紫外辐射表现良好。HY-19含有丰原素等4种抑菌代谢产物合成基因,表明该菌株可能产生抗菌肽类物质,从而达到抑菌效果。[结论]该研究为苹果病原真菌的生防制剂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光富  路华方  李雪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84-13786
[目的]分离和鉴定鱼腥草中的内生真菌,并检测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块法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分类学方法进行鉴定,并用滤纸片法对4种指示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从鱼腥草各器官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其中,根中1株,茎中10株,叶中2株;经形态鉴定,其分别属于子囊菌纲的毛壳菌属和半知菌亚门的曲霉属、镰孢属、茎点霉属及丝核菌属;12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对至少1种指示菌有抑菌活性,而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具有强抑菌活性。[结论]鱼腥草中存在具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11.
红茶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红茶菌发酵液是否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菌体浓度、pH、总蛋白浓度和抑菌圈大小的影响;调节第6天的红茶菌发酵液至不同的pH,利用蛋白酶、热处理作用红茶菌发酵液,并用青霉素、糖茶水、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作参比,分别抑制供试菌,测量抑菌圈大小。[结果]发酵液总蛋白浓度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抑菌圈大小随着pH升高而逐渐降低,pH为7时最小,而后随着pH升高又逐渐增大;蛋白酶处理过的第6天发酵液抑菌效果明显降低。[结论]红茶菌发酵液中具有抑菌蛋白。  相似文献   

12.
拮抗菌96-79发酵产生的抑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本试验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抑菌物质可耐120℃高温20 min,4℃下可保存半年以上,在pH值为1~7时抑菌活性稳定,可溶于甲醇和水,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000~100000 Da之间;抑菌物质中除含有蛋白成分外,还可能含有其它类型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B26抑菌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26抑菌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方法]枯草芽孢杆菌B26发酵液离心过微孔滤膜后,用70%的(NH4)2SO2沉淀,透析后获得仍具有拮抗多隔镰孢霉的无菌粗提物,用平板涂布打孔法检测粗提物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照射、有机溶剂和蛋白酶处理的稳定性。[结果]经100℃处理后,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直径是常温下的78.2%,但经121℃处理后,B26粗提物完全失去活性;在pH值为3~10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均具有抑菌活性,在pH值为7时其抑菌活性最大;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经距离为40cm、功率为20W的紫外灯照射80min后,其抑菌活性为对照的78.1%。经乙醚、甲醇、氯仿和丙酮处理30min后,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活性分别是对照的96.4%、85.7%、82.1%、81.5%。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经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其拮抗直径分别为15.2、16.2和16.3mm,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的76.7%、81.8%和83.3%。[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26粗提物抑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液体发酵香菇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稳定性。[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香菇胞外发酵液和胞内提取液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及抑菌稳定性。[结果]香菇胞外发酵液的抑菌效果强于其胞内提取液,其对黄曲霉的抑菌能力最强。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对其抑菌活性几乎没有影响,pH3.5~5.5时抑菌效果最好,偏碱性环境不利于其抑菌性能的发挥。[结论]为更好地开发香菇相关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莫倩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91-3293,3297
[目的]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HERBA MENTHAE HAPLOCLYCIS)浸提物的抑菌效果,以期为优化薄荷提取工艺,减少2次污染,为薄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对4种指示菌均具有的明显的抑菌作用;不同溶剂提取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能力也不同,其中无水乙醇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薄荷浸提物的抑菌能力受到菌种的影响,相同的薄荷浸提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能力并不相同。[结论]用无水乙醇的薄荷浸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浸提,获得茶花(Camellia japonica)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se)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茶花花瓣黄酮类物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1种未知细菌(G+细菌)均没有抑菌作用,而茶花花朵其余部分和红花檵木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这种未知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无抑菌效果。[结论]茶花和红花檵木的7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细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提试验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浸提,获得荼花(Camellia japonica)和红花櫙木(Loropetalum chinese)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茶花花瓣黄酮类物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1种未知细菌(G 细菌)均没有抑菌作用,而茶花花朵其余部分和红花檵木花朵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这种未知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无抑菌效果.[结论]茶花和红花檵木的7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细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和蒸馏水4种臭牡丹提取物,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包括抑菌圈直径(十字交叉法)、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以小麦赤霉为指示菌,观察了pH值为5~8范围内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乙醚,8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4种溶剂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的抑制效果几乎都优于其他的菌种,而对玉米大斑的抑制效果最差,可能是其抑菌机理不同,导致对不同菌的抑菌能力产生差异。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20、25mg/ml;80%乙醇提取液对水稻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mg/ml,而对小麦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5mg/ml;蒸馏水提取液对小麦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mg/ml,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mg/ml;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20、30mg/ml。总的看来,臭牡丹根提取物对这几种常见植物致病菌的MIC均在35mg/ml以下。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8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然后,随着pH值增加或减小而变差;乙醚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的抑制作用大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而蒸馏水的则与乙醚相反,表明其抑菌活性受pH值的影响较大。[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