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鸡贫血病毒 (chick anaemia virus,CAV)是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原 ,它是圆环病毒科的代表成员 ,为单股负链环状 DNA病毒 ,基因组全长约为 2 3 0 0bp[1,2 ]。 CAV可引起雏鸡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 ,尤其是胸腺萎缩 [3 ]。 1周龄以内的雏鸡 CAV感染后易导致死亡 ,而 1周  相似文献   

2.
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是国际分类委员会(ICTV)第六次学术报告新命名的一个科.本科既有植物病毒又有动物病毒,动物病毒主要有猪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和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最近在人体内也已发现一种圆环病毒,核苷酸序列和CAV有较高的同源性,其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TTV).本科病毒的特性不同于迄今发现的任何病毒,因其核酸是单股负链、封闭的圆环DNA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为单股环状DNA,基因组长度为2.3 kb.CAV基因组单链有3个部分或完全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核衣壳蛋白VPl、相关蛋白VP2、细胞凋亡因子VP3 3种蛋白.至今发现的所有CAV毒株的抗原性都相同,均属于同一个血清型,但世界各地的CAV分离株之间毒力不同,基因组序列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引发,自1979年日本学者Yuasa等[1]分离到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以来,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相继证明了该病毒的存在,我国亦于1992年由崔现兰等[2]分离到CAV.CAV在1995年的第6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维也纳会议报告中被归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环状病毒属[3].游离CAV为DNA病毒,球形,直径约23~25 nm,无囊膜,二十面体对称,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病毒之一.CIA以引起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主要对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致病基因、病毒受体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猪圆环病毒的研究和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PCV)为无囊膜的单股环状负链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约17-20nm,是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该病毒属除了PCV以外,还包括近年来发现的多种导致畜禽及鸟类免疫系统损伤的病毒,主要有鹦鹉喙羽病病毒、金丝雀圆环病毒、鹅圆环病毒、鸽圆环病毒等。以前为圆环病毒属代表种的鸡贫血病病毒.由于其基因组结构与圆环病毒属成员明显不同.现将其列为圆环病毒科中另外一个属Gyrovirus的唯一一个种。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鉴定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以及了解其基因组特征,本实验利用MDCC-MSB1细胞对黑龙江某鸡场疑似患病鸡的肝脏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一株CAV,命名为HLJ16069。克隆该病毒株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后获得全长序列,将该病毒株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其它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源性达96.0%以上,亲缘关系最远的是中国分离株SD1403,而与日本分离株C369亲缘关系最近(99.1%);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LJ16069在VP1的75、89、141和394位氨基酸存在有意义的突变。本研究发现了一些与CAV毒力相关的分子特征,为CAV的毒力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鸭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病毒基因组结构、流行病学、致病性、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深入研究的方向,为鸭圆环病毒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圆环病毒可以引起免疫抑制,从而造成其他病原的并发和(或)继发感染。为研究鹅圆环病毒(Goosecircovirus,GoCV)全基因组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运用重叠PCR技术从江西朗德鹅组织脏器提取的DNA中扩增出2条核苷酸序列,用Lasergene v7.1 DNAStar软件对拼接后的鹅圆环病毒江西株核苷酸组成、基因组结构及病毒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病毒(简称GoCV-JX1)核酸全基因大小1821 nt,与GenBank登录的浙江永康株(No.DQ192280)GoCV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高达98.6%。GoCV-JX1为我国江西朗德鹅群中首次报道并被测定全基因的鹅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11.
鹦鹉喙羽病病毒(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virus,BFDV),鸽子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 GoCV)猪圈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共同组成了圆环病毒科(Circovirdae),均属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成员。由BFDV、PiCV和GoCV引起的相关疾病与PCV-2引起的仔猪断乳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是相同的。巨噬细胞的细胞质内葡萄簇样包涵物及淋巴细胞的减少是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每一个病例中,对以T、B淋巴细胞减少,其健康状况不佳的动物易受二次感染,这些动物正处在免疫的抑制状态。尽管对禽病相对研究得较少,但在PMWS的研究方法可直接的应用于对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理及疾病控制研究等领域。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aemia virus,CAV)能引起与本病相似的相关疾病,它作为环病毒属(Gyrovirus)唯一的成员,在分类学上有所不同,主要由于它所引起的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与其他圆环病毒相关的疾病有所区别。最显著的是,鸡贫血病毒(CAV)的靶细胞已确认为成血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前体细胞,伴随着T淋巴细胞的减少,这种减少发生在被病毒直接感染的细胞内。但是,鸡贫血病毒(CAV)是研究圆环病毒交互感染的最佳病毒,并为病毒所诱导的免疫抑制及病毒与病毒之间的交互感染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所以,CAV所诱导的疾病的研究可提供间接的有价值的应用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省潍坊地区某朗德鹅鹅场的发病鹅体内检测到1株鹅圆环病毒,命名为SDWF-01。根据Gen Bank上已发表的鹅圆环病毒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该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克隆并测序,对其基因组核苷酸组成、结构及遗传进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DWF-01株全长1 821 bp,编码4个开放阅读框;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鹅圆环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4%~98.5%,其中SDWF-01株与yk3毒株的同源性最高(98.5%),而与浙江株xs5的同源性最低(91.4%)。研究首次对山东地区鹅圆环病毒进行检测,并完成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猪Ⅱ型圆环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首先由Tischer于1974年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猪圆环病毒为无囊膜单股环状DNA病毒,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成员,该科还包括人TT病毒(TT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病毒(PBFDV)等。病毒粒子直径17~20nm,为已知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根据其抗原性及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鸭圆环病毒引起的鸭圆环病毒病对我国养鸭业危害严重。本文主要从病原学特征、基因组结构、致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方面对鸭圆环病毒病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鸭圆环病毒病的研究方向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鸡的一种主要以垂直传播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是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造成免疫抑制为特征 ,因此 ,鸡传染性贫血病经常合并继发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 CAV)在许多与出血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关的多因素疾病的病原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进而造成免疫失败。 1 979年Yuada等在日本首次分离到 CAV毒株 ( Cif- l)后 ,美国、荷兰、德国、瑞典、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揭示了 CAV在本国的存在。CAV近年来被划归为圆环病毒科。该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感染期间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与猪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其病原特征、基因组结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这几方面对猪圆环病毒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述,使人们更好了解这一病毒,从而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减轻其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1病原特征及基因组结构功能猪圆环病毒(PCV)为无囊膜单股环状负链DNA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动物病毒。PCV以滚环方式复制,呈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17nm ̄22nm,含有1.76kb ̄2.3kb的单链环状DNA,相对分子质量58ku,沉降系数为52S。该病毒根据其抗原性及其基因组成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测定了3个鸡贫血病病毒(Chinken anemia virus,CAV)国内分离株及12个直接来源于临床样品的CAV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15个CAV毒株的全基因组长度和结构与已报道的其它CAV毒株一致,长度均为2298nt,包含有3个重叠的ORFs。与GenBank发表的13个毒株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发现,所有毒株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95.2%~99.5%之间,CAV全基因组序列有2个高度变异区(HVR),分别位于1033nt~1470nt和1858nt~2193nt。CAVORF3变异度最高,其5’端2/5处和3’端2/5~1/5处为2个高度变异区。ORF2变异度也较高,主要出现在5’端1/4处,ORFI最为保守。以CA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ORF3核苷酸序列为基础分别构建的CAV毒株分子进化树,均可以将全部CAV毒株划分为2个基因群。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大多数毒株,属基因Ⅰ群,与德国Cux-1等主要流行毒株有较为相近的亲缘关系;其它CAV国内毒株,属基因Ⅱ群,与日本G6株和TR20株有着更为相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从北京某鸡场发生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的鸡只病料中分离到了一株CAV,通过PCR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命名为AV1550。将其全基因组序列与NCBI上的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AV1550株与CA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在91.7%~99.7%,与中国分离株LN15170的亲缘关系最近。VP1序列分析表明AV1550在75、89、125、141和394位氨基酸均为强毒株特征。1日龄SPF鸡经胸部肌肉途径接种含10000 EID50的AV1550病毒液后,接种鸡只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增长迟缓,死亡率高达50%,表明AV1550是一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CAV野毒株。  相似文献   

20.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以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能够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引发多种疾病,已经给世界各地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本病的病原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所以本病又称猪圆环病毒感染。病毒为单股环状DNA病毒,与另外3种动物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BFDV)及鸽圆环病毒(PiCV)同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dae)。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MWS诊断方法的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