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2.
冀北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环境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舍内外环境质量状况,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及环境改善提供借鉴。选择冀北寒区3种典型建筑类型奶牛舍(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差的有窗舍A,低举架、纵跨小、封闭性好的有窗舍B,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一般的有窗舍C),检测各舍内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围护结构(墙壁、地面、屋顶)内表面温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光照强度、噪音强度等指标,评价奶牛舍环境质量情况。结果表明:3类奶牛舍舍外环境质量状况相当,仅NH3和CO2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舍内环境质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舍A冬季舍内风速最高(P<0.05),舍内平均温度、屋顶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牛舍(P<0.05);墙壁、地面温度及自然光照强度均显著低于舍B(P<0.05),与舍C差异不显著(P>0.05);舍B冬季舍内风速最低(P<0.05),舍内平均温度、各墙壁、地面、屋顶温度、自然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牛舍(P<0.05);舍C冬季舍内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各舍内噪音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冀北寒区奶牛舍的设计、改造及管理应注意考虑冬季牛舍的保温和通风换气,以改善牛舍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适合东北地区的肉牛舍设计和管理方案,试验在黑龙江省选择2种具有代表性的牛舍(钟楼式彩钢结构的妊娠牛舍A和双坡式砖混结构的育肥牛舍B),对其冬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牛舍A内牛只活动时平均温度为-14. 1℃,温度较低;平均相对湿度为87. 1%,较标准值略高;风速、CO_2和NH_3浓度均适宜肉牛生长。牛舍B内平均温度为-1. 6℃;平均相对湿度为100%,严重超标;舍内风速为0 m/s,CO_2和NH_3浓度较高,不利于肉牛生长。牛舍A保温层薄、门窗密封不严;牛舍B通风换气系统设计不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肉牛生长环境要求,牛舍A更适宜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河北北部山区猪舍不同围护结构的夏季隔热效果,通过检测3个时间段(早上6:00—9:00,中午12:00—15:00,晚上17:00—20:00)不同墙体结构育肥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以及舍内外温湿度的连续变化,以期寻找隔热效果好的围护材料。其中舍Ⅰ为单层彩钢板屋顶+24 mm清水砖墙+3 cm泡沫保温板,舍Ⅱ为单层彩钢板屋顶+24 mm清水砖墙。结果显示:舍Ⅰ和舍Ⅱ的温湿度连续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舍内最高温度均超过育肥猪对高温的限制要求;而相对湿度表现为中午低、早晚高的规律。早上舍Ⅰ和舍Ⅱ温度分别比舍外高4. 74和5. 52℃,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 01);中午和晚上2种猪舍的温湿度之间以及各舍的内外温度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 05)。另外,2种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2:00—18:00温度最高,6:00—7:00温度最低,舍Ⅰ四面墙体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舍Ⅱ,但均未超过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计算温度最高值36. 3℃,符合猪舍墙体的夏季隔热设计要求。结果表明:"保温板+砖墙"结构的夏季隔热性能好于没有保温板的砖墙,本试验结果可为河北北部地区猪舍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地区肉牛舍冬季建筑热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中国西北地区满足肉牛冬季温度通风要求的肉牛舍,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模拟了不同围护结构和通风率肉牛舍的冬季自然舍温。结果表明,在屋顶传热系数为1.0W/(m2·K)时,非保温窗牛舍在通风率分别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1~2月日平均温度最低值分别为-7.4℃、-12.3℃和-14.4℃,高于肉牛低临界温度,但需对饮水加热;在通风率为10次/h时,保温窗和非保温窗牛舍1~2月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1.6~-8.7℃、-12.3~-8.2℃;在通风率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非保温窗牛舍1~2月舍内外温差分别为8.8~12.2℃、5.2~7.6℃和3.7~5.4℃。建议西北地区肉牛舍采用非保温窗,屋顶材料采用单层彩钢板或者传热系数为1.0W/(m2·K)的材料,冬季通风率取10~15次/h;天窗和窗户分别选用阳光板和塑料膜卷帘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献《奶牛舍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评价》的学习,笔者对文中关于牛舍内露点温度的取值和热阻单位问题,奶牛舍冬季外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夏季外围护结构总热阻、外围护结构总衰减度的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讨论结果对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计算了屋顶的总延迟时间。笔者的计算过程及有关结论与文献有所差异,故提出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的肉牛场合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冬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牛舍内气温偏低,尤其是早晚,分别达到-0.4~1.7℃和0.8~5.3℃。除平原丘陵地区的敞棚舍,各种封闭性较强的牛舍(半开放舍、有窗舍和塑料暖棚舍)内外气温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舍内外气温差可高达11.6℃。另外,各牛舍早晚湿度较大,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内湿度明显高于舍外,达到78%~81%,而平原丘陵地区的多数牛舍内外湿度差不明显,舍内早晚湿度分别达到65.0%~72.0%和59.0%~71.0%。综合温湿度分析,河北省多数肉牛舍冬季处于寒冷状态,需要加强牛舍保温。  相似文献   

8.
奶牛舍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河南省郑州地区奶牛舍热工设计要求的冬季低限热阻、夏季低限热阻和低限总衰减度为评判依据,对河南农业大学乳牛舍外围护结构冬季总热阻、夏季总热阻、总衰减度和总延迟时间进行测算,评价了其保温隔热性能,认为在河南省及其气侯相似地区,有窗封闭式乳牛舍外围护结构的冬季保温性能足以达到奶牛的要求,而夏季的隔热性能却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因此仅依靠改变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难以使防寒和防暑兼顾,应该在基本符合冬季保温要求的前提下,增加畜舍的开放程度,保证夏季有足够的自然通风面积,同时降低建筑投资,才是乳牛舍设计和建筑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45天(2003年5月10日至6月25日)在普通牛舍(石棉瓦屋顶)和温棚牛舍(泡沫板屋顶)内饲养2~3岁育肥牛,进行两种畜舍的小气候环境参数的平行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棚牛舍一天中温度变化比较小,比普通牛舍温度高0.91℃,差异极显著(p<0.01);湿度比普通牛舍平均相对湿度高3.6%,差异极显著(p<0.01);气流速度比普通牛舍低0.15m/s,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温棚牛舍环境条件有利于肉牛的育肥。  相似文献   

10.
高产奶牛的居住环境问题是能否保证其持续高产的关键问题.因此.高产奶牛舍的设计要更加精细.在牛舍环境的控制上计算要更加准确.而牛舍的环境控制主要是控制牛舍的温度,湿度以及及时清除粪尿.研究表明,奶牛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4~24℃,温湿度指数(THI)应小于69.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奶牛在最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是解决牛舍环境的核心问题.同时如何有效地处理奶牛场的粪污排放,也直接影响奶牛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不同地区肉牛场的环境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了河北省4个地区6种有代表性建筑类型的肉牛舍,对夏季和冬季舍内外的环境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和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夏季平原丘陵地区牛舍的温度均达到29℃以上,各地区牛舍内和牛舍外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冬季各牛舍的舍内平均温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冬季燕北山区牛舍的湿度较高,接近或超过80%,而平原丘陵地区的牛舍湿度只有59%,除敞棚式牛舍(沧州)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舍内光照和噪音基本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但夏季舍内风速偏低。综合分析牛舍的各项环境参数,建议河北省肉牛舍夏季配置防暑降温设施,且冬季要尽量减少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2.
育肥牛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育肥牛舍的准备⑴选址在地势高燥且向阳处。⑵牛舍格式因季节而异。夏季采用有棚凉舍,冬季封闭暖舍,育肥时温度应控制在7℃~27℃之间。⑶畜床采用木板或红砖铺垫。木板厚6~10cm,且与地面间保持10~20mm距离,防木板腐烂;红砖立式放置,防牛长时间站立踩碎红砖。  相似文献   

13.
1保证牛舍温度 牛的正常生长生产温度为4.24℃,最适宜生长温度为4~18℃。而北方地区入冬后,白天平均气温在-4—15℃,夜间平均气温为-12~29℃,昼夜温差大。由于寒冷刺激,育肥牛因御寒要消耗体能,肉牛易掉膘。为了使牛冬季增膘,采取冬季暖棚育肥肉牛是保证牛舍温度使牛增重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误区一:管理粗放农村牛圈舍多数简陋,一些育肥牛舍的舍温偏低,粪尿清理不及时,舍内潮湿,牛体不刷试,不晒太阳,养牛首先要搞好牛舍建设,因地制宜建造冬暖夏凉的牛舍,冬季要作好保温,使舍温保持在5℃以上。每天定时清除粪便,中午通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黑龙江省散栏式泌乳牛舍存在的环境问题,试验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测定了散栏式泌乳牛舍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散栏式泌乳牛舍的平均气温为0.2℃,平均相对湿度为96.3%,CO2浓度为4 189 mg/m3,均不符合奶牛舍环境的行业标准。说明散栏式泌乳牛舍的通风量严重不足,而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差是牛舍内气温低、空气潮湿和污浊的根本原因,通风换气设施不完善、水气产生量大是泌乳牛舍环境恶劣的辅助原因。  相似文献   

16.
肉牛耐寒不耐热,夏季平均温度高于25℃时,采食量和日增重明显下降,育肥适宜温度应低于30℃,牛舍环境湿度不宜超过80%。现有牛舍的条件下,肉牛舍降温适宜方法主要有通风降温和蒸发降温,还可辅助遮阳降温和降低饲养密度。常用的蒸发降温技术有湿帘-风机、喷雾冷风机、喷淋+风机。湿帘-风机系统和喷雾降温系统降  相似文献   

17.
1 标准化育肥牛舍的类型 育肥牛舍的类型可分为露天式和舍饲式.露天式育肥场分全露天式和有围墙或简易棚的露天式.舍饲育肥场的牛舍按牛床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按屋顶形状分为单坡式和双坡式:按牛舍墙壁分为敞棚式、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和塑料暖棚等.  相似文献   

18.
高产奶牛的居住环境问题是能否保证其持续高产的关键问题。因此,高产奶牛舍的设计要更加精细,在牛舍环境的控制上计算要更加准确。而牛舍的环境控制主要是控制牛舍的温度,湿度以及及时清除粪尿。研究表明,奶牛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4~24℃,温湿度指数(THI)应小于69。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奶牛在最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是解决牛舍环境的核心问题。同时如何有效地处理奶牛场的粪污排放,也直接影响奶牛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南方肉牛夏季生产中的热应激,在牛舍应用冷风机-纤维风管系统,结合两种不同的送风方式(上置置换通风和射流送风)来改善牛舍环境,并比较效果。以栓系饲养西门塔尔杂交牛为试验对象,对牛舍环境、肉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期间,与舍外相比,上置置换通风舍和射流降温舍温度降幅分别为2.8℃和2.4℃,相对湿度分别升高13.9%和11.9%,两舍之间温湿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射流送风舍0.7m及1.4m风速较上置置换通风舍分别高0.19和0.26m/s(P0.01);射流送风舍试验牛体感温度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0.9℃(P0.01);氨气浓度低1.67mg/m~3(P0.01);试验期间,头部射流舍试验牛的平均呼吸频率比上置置换通风舍低11次/分(P0.01),皮温低0.5℃(P0.01)。研究表明,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冷风机-风管结合射流送风降温可更好地改善牛舍环境,缓解肉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20.
高寒阴湿地区半开放型暖棚牛舍冬季内环境监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寒阴湿的寒冷地区修建半开放型暖棚牛舍,充分利用塑料膜的温室效应,能够达到保暖增膘的饲养目的,本课题研究采用定期定点观测的方法,在冬春季扣膜后,对暖棚牛舍和普通圈舍的采光系数、入射角、透光角、舍内外的温度、湿度及CO2、NH3、H2S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对比.结果表明暖棚牛舍(试验组)舍内11月份~3月份平均温度为8.78℃;平均湿度为55.53%;舍内的CO2含量平均为0.141%;NH3平均为19.02 mg/m3;H2S平均为9.91 mg/m3;采光系数为0.86;入射角为64°;透光角为45°.普通牛舍(对照组)的平均温度为0.25℃;平均湿度为66.75%;舍内的CO2平均为0.137%;NH3平均为18.49 mg/m3;H2S平均为9.64 mg/m3;采光系数为0.082;入射角为35°;透光角为10°.试验组牛的授配率、产仔成活率、繁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17%、50%,而患病率降低了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