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提高冬季肉牛的饲养水平,试验根据张掖地区的气候状况和建筑日照参数对牛舍进行采光与通风设计,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该牛舍设计为东西朝向,共饲养240头体重约400 kg的育肥牛。根据太阳日照确定牛舍屋顶2条1.2 m采光带,冬至10:00—14:00光线可直接照射牛体,减缓肉牛冷应激。将建造后的牛舍应用于实际饲养,并对舍内环境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通气缝开启状态下,舍外日平均温度为-5.2℃时,舍内日平均温度为1.68℃,舍内最高温度为10.6℃、最低温度为-5.6℃;风速为0.23 m/s,总通风量为21 772.8 m~3/h;相对湿度08:00时为81.7%,14:00时为34.5%,20:00时为56.8%,基本符合肉牛生产要求;舍内NH_3浓度为0.7 mg/m~3,CO_2浓度为705.0 mg/m~3,平均照度超过50 lx,均达到饲养标准。说明牛舍设计合理、通风与采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钟楼式通风系统在冬季南方肉牛舍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建筑尺寸相近的钟楼式彩钢舍(A舍)以及双坡式卷帘舍(B舍)作为试验牛舍,选取肉牛舍的三个剖面,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A舍日平均温度为(10.2±2.3)℃,显著低于B舍[(10.5±2.3)℃,P0.05];A、B舍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2±14.2)%、(91.5±13.3)%,差异不显著(P0.05);A舍平均风速为(0.18±0.64)m/s,显著高于B舍[(0.14±0.52)m/s,P0.05];A舍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均显著低于B舍(P0.05),日均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1 185.50±76.82)、(1 260.41±64.58)mg/m~3,日均氨气浓度分别为(1.37±1.34)、(2.12±1.48)mg/m~3。说明钟楼式彩钢舍较双坡式卷帘舍通风状况好,空气质量优,温度适宜,有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肉牛生产养殖环境状况和质量,从2017年3月10日至2018年1月31日,每隔10 d,7:00—19:00采用均匀布点方式对秦川公司(东西走向开放式牛舍)和秦宝公司(南北走向半开放式牛舍)肉牛场进行气体测定,分析氨气(NH_3)和二氧化碳(CO_2)的四季和日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气体排放的气候因素。结果显示:NH_3和CO_2的排放具有一定季节性,秦川和秦宝牛舍CO_2浓度秋季最高,浓度分别为996. 41和1 126. 95 mg/m^3,冬季最低,分别为934. 03和968. 34 mg/m^3;在夏秋季节,秦宝牛舍的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秦川牛舍(P>0. 01)。秦川和秦宝牛舍NH_3浓度春季最高,分别为3. 96和4. 71 mg/m^3,冬季最低,分别为2. 67和2. 44 mg/m^3;但全年2种牛舍的NH_3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 05);在所有季节中,NH_3和CO_2含量都未超出国家标准。2种牛舍不同季节的CO_2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呈现出7:00、19:00高,13:00低的趋势,并且在所有季节,秦宝牛舍1 d中CO_2平均浓度都高于秦川牛舍CO_2平均浓度;在所有季节NH_3日变化中,2种牛舍NH_3浓度最低值都出现在7:00—9:00,而NH_3浓度最高值并未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在春夏秋季为13:00和17:00浓度最高,在冬季,秦川牛舍为13:00 NH_3浓度最高,秦宝牛舍为11:00和17:00 NH_3浓度最高。综上所述,牛舍建筑类型和季节对规模牛场牛舍内的气体浓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肉牛舍的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通风,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夏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意见建议。结果表明,该牛舍舍内平均温度为23.4℃,平均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0.26m/s,CO2平均浓度为681mg/m3,采光系数为1∶15,NH3浓度不足1 mg/m3,这些指标总体上可满足夏季肉牛生产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冬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08:00-09:00时间段最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14:00-15:00和16:00-17:00时段风速较高;18:00-19:00时段PM 2.5、PM 10、NH_3和CO_2浓度较高。向阳面的温度极显著高于向阴面(P0.01),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其它位置(P0.05),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向阴面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其它位置(P0.01)。泌乳牛舍内外的PM 2.5、PM 10无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的温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1)、舍内的相对湿度、NH_3、CO_2浓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舍外的风速显著高于舍内(P0.05)。结论:该类型的牛舍在所测的时段里奶牛未处于冷应激状态;该牛舍内的粉尘、NH_3和CO_2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但18:00-19:00时间段牛舍内的空气质量比其它时段差。牛舍内温度高于舍外,表明该开放式牛舍在冬季具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波涛  李莉  曲永利 《兽医导刊》2016,(22):221-222
本文对东北地区肉牛舍作为测定对象,对肉牛舍的温度、湿度、风速、CO2浓度以及NH3浓度进行分析.对牛舍内采暖温度进行测定,平均温度能够保持到12~15℃之间,湿度也在40~80%之间.通过对东北地区冬季肉牛采暖舍环境的检测,所得到的结果证明东北地区能够在冬季为肉牛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并且在养殖肉牛技术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北京市典型奶牛舍夏季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状况,本试验分别测定了北京市郊区一典型泌乳牛舍内不同时间段(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不同位置(向阳面,背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因子和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泌乳牛舍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时段温湿指数(THI)均使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水平(THI≥72);14:00—15:00风速最高,18:00—19:00 PM 2.5、PM 10、NH_3、CO_2浓度最高;向阳面风速、背阴面NH_3浓度、饲喂通道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其他位置(P0.01);舍外温度、THI、NH_3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内(P0.01),舍内风速、CO_2浓度极显著大于舍外(P0.01)。由此可得,该牛舍所测时段内奶牛均处于热应激,舍内空气流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的热应激;舍内粉尘、NH_3和CO_2浓度符合生产标准,且向阳面空气环境指标好于背阴面和饲喂通道;比较牛舍内外温度和THI,此开放式牛舍在夏季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5,(10):53-56
通过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面形式选择、前屋面角和朝向设计、舍内其他参数确定,为北纬41°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结构标准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了采用屋顶负压机械通风的环境调控方式时风机风量、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参数,为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顶负压机械通风提供一种模式。牛舍环境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大寒当天舍内比舍外平均温度高14.2℃,舍内平均温度8.47℃,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舍内平均湿度为75.9%、CO2浓度平均为1 496 mg/m3、NH3浓度平均为2.82 mg/m3、H2S浓度平均为0.03 mg/m3,畜禽场环境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评价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环境状况,指导奶牛场牛舍设计改造,本试验测定了冀北寒区3种典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的温热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风速、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_2、NH_3含量、光照、噪音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舍外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环境质量相当。各舍内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舍内温度日变化规律相近,日平均温度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日平均湿度最低(P0.05),每日高湿(相对湿度80%)、高THI(THI72)持续时间最短;风速最高(P0.05),PM10、NH_3、细菌含量均为最低(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优,但该舍噪音最大(P0.05);舍2日平均湿度、日平均THI最高(P0.05),每日高湿、高THI持续时间最长;风速最低(P0.05),PM2.5、PM10、NH_3、CO_(2、)细菌含量均为最高(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差,但该舍自然光照强度最高(P0.05),采光最好;舍3环境质量居中,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存在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试验结果提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和改造应根据夏季舍内通风、降温、采光、噪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高举架、大纵跨的有窗结构,同时增加天窗、屋顶通风系统、檐下通风孔、门斗、通气缝等通风结构,屋顶材料可选择酚醛泡沫板和阳光板,结合养殖实际合理安装空调、喷淋和风机设备,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肉牛舍温热环境对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牛舍的温热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为了解肉牛舍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率的影响,对肉牛舍温热环境指标和肉牛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肉牛舍内、外的6个测点,在同一时刻,温度、相对湿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内、外不同测定点通风效果存在差异;新型牛舍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豫南地区甚至河南省都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12.
江波涛  李莉 《兽医导刊》2016,(20):221-222
彩钢和砖混结构肉牛舍是我国目前北方最典型的牛舍建筑方式,本试验从测试结果发现,两种育肥牛场牛舍的空气温度都未达到育肥牛适宜温度的要求(3~20℃),主要原因是牛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不够.四个肉牛舍的空气平均温度分别为2.3℃、1.0℃、-0.6℃和-11.2℃,屋顶或墙壁设置保温材料的AⅠ、AⅡ、BⅠ型舍的空气温度和内表面平均温度比外围护结构没有保温层的BⅡ型舍的都高.说明设置保温材料牛舍的气温比未设置保温材料牛舍的要高,要采用挤塑板作为保温材料时,其保温隔热效果比苯板更好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肉牛生产中牛舍类型的选择及牛舍环境的控制提供参考,试验以棚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有窗牛舍为研究对象,对舍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氮气和风速等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类型牛舍内上述环境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开放式牛舍内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高于棚式牛舍和有窗牛舍(P0.01);温湿指数及氨气浓度高低依次为半开放舍有窗舍棚舍,且半开放舍与棚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牛舍内的温度和风速指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地区肉牛舍夏季环境状况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全国不同地区的8个肉牛场的牛舍夏季环境状况进行检测,测定了牛舍内外的温度和舍内的湿度、风速、照度以及CO2、NH2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牛舍环境状况较好,中原地区环境状况次之,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育肥的环境需求,南方牛舍环境存在高温高湿的问题,需采取适宜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肉牛舍的温热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为了解肉牛舍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肉牛直肠温度和呼吸率的影响,对肉牛舍温热环境指标和肉牛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肉牛舍内、外的6个测点,在同一时刻,温度、相对湿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牛舍内、外不同测定点通风效果存在差异;新型牛舍与河南省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在豫南地区甚至河南省都可以推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夏季肉牛的合理饲养密度,在排除群体效应的情况下,试验采用固定动物数量、通过改变栏舍面积控制饲养密度的方法,于夏季选择初始体重在163~277 kg范围内的西门塔尔杂交小公牛32头,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4组,各组间试验牛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设置饲养密度分别为3.0,3.6,4.5,6.0 m~2/头进行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试验肉牛的生产性能、动物福利水平和环境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饲养密度下,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组的料重比最低;试验1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较长,为(11.84±1.07)h/d,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试验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肉牛脏污评分为(2.18±0.62)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4个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内的平均温度、湿度及风速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牛舍中CO_2浓度及NH_3浓度显著高于3,4组(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夏季肉牛饲养密度为3.6 m~2/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肉牛业的发展,肉牛生长环境和养殖过程中有害气体上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利用奥特云平台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对新疆肉牛舍空气中的CO_2、NH_3、H_2S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显示,肉牛舍内的空气质量良好,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空气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冬季肉牛采暖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东北地区冬季育肥牛舍的环境状况。[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育肥牛采暖舍进行了为期5d的实地测量试验。所测得的温湿度、风速、CO2浓度、NH3浓度[结果]为:舍内平均温度为12.4℃、湿度为83.9%、风速为0.10m/s、CO2平均浓度为3647ppm、NH3平均浓度为14.7ppm。由测量[结果]可知:采暖舍内温度、湿度和风速均能很好的满足肉牛的生长和育肥的需要。但是CO2、NH3气体浓度稍高,可能是由于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但没有对牛的生长生活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北方冬季采暖舍环境舒适度较高,可作为冬季肉牛舍有效的保温措施之一。[结论]通过本试验的结果,为北方冬季肉牛舍的建筑设计及健康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光暖棚牛舍由于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等原因,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该牛舍通过结构设计,已基本解决夏季舍内环境调控问题,但冬季存在舍内气流分布不均匀,温度较低,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等问题,导致肉牛生产性能降低,包括料肉比减少、日增重下降等。为了研究日光暖棚牛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高度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指导该牛舍结构和环境调控系统的优化设计,本文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牛舍内温度场进行模拟和分析,并对温度、湿度、CO_2浓度、NH_3浓度在牛舍内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实测值进行方差分析。冬季塑料薄膜覆盖牛舍主要调控因素为湿度和CO_2浓度。该牛舍内最需要环境调控的位置是距离地面3m高度处,时间是0:00~4:00。该研究可为日光暖棚牛舍结构和环境调控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广西密闭笼养舍内环境参数变化与花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以广西密闭笼养花鸡为对象,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鸡舍内的前、中、后位置中间设立监测位点,每天测定收集笼养鸡舍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CO_2、NH_3、H_2S、SO_2浓度;每隔3天,在鸡舍内前、中、后位置分5点测定鸡舍内细菌数,同时记录花鸡产蛋率等生产性能。结果显示,周年内,鸡舍内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5~9月份比其它月份高,其中8月份平均温度最高达29.2℃,7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高为85.12%。周年内,冬季鸡舍内CO_2、NH_3浓度最高,分别为343.64 mg/m~3和2.98 mg/m~3,夏季最低,分别为254.04 mg/m~3和0.78 mg/m~3,全年鸡舍内H2S浓度低,没有检出SO_2浓度。鸡舍内细菌总数冬季最高,达7.87×10~4cfu/m~3,全年细菌检出总数高于2.5×10~4cfu/m~3的农业行业推荐标准。周年内花鸡年平均产蛋率为60.28%,春季产蛋率最高为73.41%,冬季最低为45.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_2和NH_3浓度与鸡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相关(P0.05),温度、相对湿度与CO_2、NH_3、H_2S呈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温度与鸡群产蛋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即密闭笼养舍内温度对花鸡的产蛋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