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探讨温度、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无机盐对鱼类水霉病原真菌拮抗菌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显示,JL04最适培养温度为32℃,最适培养pH值为5,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由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胰蛋白胨6 g/L、葡萄糖6 g/L、酵母提取物3.5 g/L、硝酸铵3.5 g/L、硫酸镁2 g/L、氯化钙3 g/L、硫酸锰1 g/L,最佳培养时间为1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发酵培养达到对数生长末期的时间缩短了2 h,能较快进入菌体密度最大的时期,为该菌株的高密度生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红豆杉内生真菌发酵的紫杉醇产量为指标,利用HPLC法进行检测,筛选确定了发酵产紫杉醇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硝酸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9(33)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培养基最佳组合为A1B2C1,即葡萄糖50.0 g/L、硝酸铵6.0 g/L、无水硫酸镁0.3 g/L,从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葡萄糖50.0 g/L、NH4NO36.0 g/L、KH2PO40.5 g/L、无水Mg SO40.3 g/L、维生素B10.05 g/L,其紫杉醇平均含量达到938.6μg/L。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野生古巴栓孔菌(Trametes cubensis)菌丝的最佳培养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古巴栓孔菌菌丝的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碳源、氮源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5 g/L,3 g/L,最适培养温度为35℃,培养基初始pH对古巴栓孔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古...  相似文献   

4.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生长最好,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碳源浓度为15g/L;蛋白胨浓度为15g/L时黑曲霉干重最大,蛋白胨浓度为10g/L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pH值为5时黑曲霉的生物量最大,pH值为4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培养温度为30℃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MgSO4 0.05g/L+KC10.5g/L+K,HPO4 1g/L+FeSO4 0.5g/L。当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5℃,孢子接种量为10^6cfu/ml,发酵时间为96h时,培养基上黑曲霉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最高,达到(3.250±0.035)U/ml。[结论]该试验为仪一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微藻油脂含量过低是阻碍微藻生物柴油工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拟通过单因子优化以及响应面法优化链带藻Z8(Desmodesmus intermedius Z8)异养培养条件,从而提高其油脂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葡萄糖、硫酸镁、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硝酸钠及氯化钙等对藻种Z8生物量和总脂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P-B试验从6个考察因素中筛选出显著影响因素,最后通过CCD试验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通过P-B试验筛选出4个显著影响因素,分别为:葡萄糖、硫酸镁、柠檬酸、磷酸氢二钾;通过CCD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具体如下:硫酸镁质量浓度200 mg/L、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0.07 g/L、葡萄糖质量浓度18 g/L、柠檬酸质量浓度9 mg/L、硝酸钠质量浓度1.5 g/L及氯化钙质量浓度0.04 g/L.在此条件下藻株Z8的生物量可达到7.7 g/L,与未优化前的生物量5.47 g/L相比提高了40.77%,总脂量可达3.17 g/L,与优化前的总脂量2.47 g/L相比提高了128%.[结论]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的链带藻Z8生物量和总脂量均有较大提高,研究所采用的递进式优化方法可为提高微藻的油脂产量及其它发酵工艺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相似文献   

7.
盐度变化对盐藻生物量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和优化高生物量与高油脂含量产能微藻的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盐度对盐藻生物量和脂肪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盐藻生物量和脂肪积累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盐度20-100的范围内,盐藻均能正常生长,且在盐度40时,能够获得最高生物量和最高的脂肪含量,分别达到1.19 g/L和33.84%.  相似文献   

8.
无机与有机碳源混合营养培养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考察碳源混合营养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的无机碳源(NaHCO3)与有机碳源(葡萄糖)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螺旋藻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添加1.5g/L葡萄糖时,最终生物量为1.242 9 g/L;在以最佳葡萄糖添加浓度时,NaHCO3的最佳添加浓度为8.4g/...  相似文献   

9.
富硒酵母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经过DES(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后的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富硒发酵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为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添加4%~5%时可得到最高生物量与硒含量;蛋白胨和尿素的复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分别添加蛋白胨0.5%,尿素0.9%,辅助氮源酵母膏0.4%,硒 25 μg /mL,摇瓶(250 mL)装液量30 mL,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 28 ℃,pH 5~6,培养时间40 h,此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7.942 g/L,总硒含量达到16 486.48 μg /L.  相似文献   

10.
顾华祥  宋晨  李迅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856-4859
采用高产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Y6发酵葡萄糖产乙醇,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该酵母菌株适宜的生长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酵母发酵产乙醇的条件.结果表明,该酵母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5.0,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分数为15%时其生长状态较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该酿酒酵母发酵产乙醇的条件为玉米浆和(NH4)2SO4作为氮源,用量分别为20 g/L和2 g/L,接种量为4%,pH 5.0.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液中乙醇体积分数可达7.77%,葡萄糖转化率达83.82%.  相似文献   

11.
用黄色隐球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 L3302中提取辅酶Q10,经过对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各1.25g/L;氮源为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3g/L;pH值6.5,温度28℃,接种量5%,50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50mL;生长因子以蛋白水解液为优。按此发酵条件上罐发酵,发酵液中菌体生长量为13.4g/L,辅酶Q10的产量为18.2mg/L。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耐高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XG-1的木薯乙醇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高温培养条件下,XG-1对乙醇更加敏感,影响其木薯乙醇发酵,而影响木薯乙醇发酵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木薯乙醇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中木薯淀粉含量200 g/L,氮素[(NH4)2SO4]添加量8 g/L,XG-1接种量约1.0×107CFU/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72h,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乙醇体积分教为13.1%,淀粉利用率为92.0%.  相似文献   

13.
木薯酒精浓醪发酵液化糖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化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液化糖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木薯粉为原料进行浓醪酒精发酵,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的影响主次为:糖化酶量>糖化时间>糖化pH值>糖化温度。根据各因素的水平K值大小,确定了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中最佳液化工艺条件,即:料水比为1∶2.3,液化温度105℃,液化酶用量为10 U/g木薯粉,液化时间为2 h;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pH值4.5,60℃时加入糖化酶150 U/g木薯粉后,直接将醪液冷却至33℃进行发酵,即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在该条件下进行木薯粉浓醪酒精发酵,酒精终浓度可达16.9%(V/V)。[结论]该研究为后续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100 L的放大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红曲菌氨肽酶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滨  刘芳  杨利昆  徐丹 《北京农业》2011,(36):13-15
通过单因子筛选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曲菌产氨肽酶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90.0g/L蛋白胨、25.0g/L可溶性淀粉、0.5g/L硫酸镁。稳定性试验验证证明,以最佳培养基发酵,氨肽酶酶活力高,平均酶活力为376.9U/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方法]通过18srDNA及系统进化树对中华被毛孢进行鉴定分析,然后以中华被毛孢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菌丝体液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的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牛肉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次为蔗糖和麦芽糖。正交设计试验表明,菌株的液体发酵的最佳配方:浓度1%葡萄糖+浓度0.5%蛋白胨+浓度0.1%酵母粉+浓度0.01%维生素B1+浓度0.05%KH2PO4+浓度0.05%MgSO4;在该浓度培养下,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20.8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中华被毛孢的液体培养条件,为中华被毛孢的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赵勇  宋志文  孔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82-13583,13585
[目的]探讨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下黑曲霉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培养基最佳成分为及浓度为:葡萄糖100g/L,有机氮源为4g/L蛋白胨,无机氮源为3g/L硝酸钠;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值6,发酵周期72h。[结论]通过优化,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赵迎庆  曹新志  熊俐  李琳琳  任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4-10626,10747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瓶培养对影响姬松茸菌球液体发酵的4个因素(转速、温度、接种量、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7.0、接种量为6%时,菌体含量最大,此时菌体干重可达到13.2 g/L.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6.5、接种量为8%时,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到6.95 mg/ml.[结论]该方法优选了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先以单因素试验分析碳源、氮源、转速、p H、接种量对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影响,选取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血芝液体深层发酵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血芝发酵合成胞内三萜类化合物的最适条件为p H=6,转速为130 r/min,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尿素。响应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为3%接种量、30 g/L蔗糖、1.9 g/L尿素,血芝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6.51mg/g。[结论]该研究为血芝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