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云南东方蜜蜂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 ,每个形态性状特征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种群间具多型性 ,且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1~ 3 ] 。从滇南 -滇中 -滇西北 ,随纬度或海拔的增加 ,形态特征变异的总趋势是 :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 :1.前翅长、宽 ,背板 3、 4宽 ;2 .后腿长 ,蜡镜长、宽 ,蜡镜间距 ,腹片 3、 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 ;3.背板 3、 4的色素度 ,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 ,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与云南东方蜜蜂分布区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而且还与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长白山3个不同样点的3群东方蜜蜂,每群13~21只工蜂,每只蜜蜂共38个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并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长白山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较大,体色深,背板3,4、小盾片的色素度较深。长白山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或酶多态性是指功能相同的蛋白质或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异体,该变异体可作为一个遗传标记因子来反映动物个体的遗传变异情况。近20多年来兴起的动物生化遗传学将血液蛋白酶多态性作为一种生化质量性状,与畜禽遗传育种工作结合起来,即将血液蛋白或酶多态性应用于畜禽的遗传育种工作,通过血液蛋白或酶多态性来了解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此项研究以鸡、牛和猪较多,而家兔尤其是獭兔血液蛋白或酶多态性在其遗传育种中应的研究远不如其他家畜广泛和深入。为了解法系獭兔的遗传变异情况,我们对其亲代与子代血液的乳酸脱氢酶(L…  相似文献   

4.
绵羊群体中存在大量的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影响羔羊肉及羊肉生产的性状,并提供遗传改良肉质性状的潜力,本文综述活性性状的遗传变异,包括生产系统和育种目标;品种/基因型评价;遗传参数和选择所致的遗传变化评分;信息和改良系统的组织等。  相似文献   

5.
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其遗传变异用遗传力来度量。而质量性状如血液多态型的变异几乎完全由遗传因子所控制,表现为DNA水平上的基因差异。对群体遗传变异的分析,最早是通过对数量性状的研究来实现,但由于数量性状的表型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复杂,即使在人工选择的条件下,也不能在基因水平上对变异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是通过对群体内有害基因频率的测定来研究群体的遗传变异。而有害基因大多为隐性遗传,且频率很低,只有在高度近交的情况下才能识别和鉴定,这一过程本身就对群体的表型产生强烈的影响,所以难以对其遗传变异进行确切和全面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物种的遗传变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控制措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对本地产生杂草的遗传变异却研究较少。菊科中的黄帚橐吾主要依赖根状茎和种子进行繁殖,是青藏高原高山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广布杂草。本研究利用RAPD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研究该物种11个种群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3个随机引物获得了81条可重复的扩增带,每个引物平均产生6.23条带,74.07%(61条)的带是多态的。种群中多态位点变化为19.45%~60.49%,He是0.1698±0.03,表明该物种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的RAPD表型(基因型)十分丰富,并且变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总遗传变异的67.64%存在于种群间,而只有31.74%的变异分布在种群内。与起初认为该物种由于克隆繁殖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均较小的预期相反,发现了十分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较高的遗传分化,这些遗传参数接近非克隆或非入侵物种的平均值。有性繁殖、长距离扩散以及可能的杂交渗入是导致该本地杂草具有不同于其他入侵杂草遗传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猪业科学》2006,23(2):84-84
本书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数量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全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描述生物群体的遗传特性,被称为“群体遗传学”;第二部分主要描述生物数量性状变异并引入与度量的遗传特征有关的概念,被称为“数量遗传学”或“统计遗传学”。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区栽培及野生蒙古黄芪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个栽培蒙古黄芪种群和6个野生蒙古黄芪种群,采用11条I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1条引物共扩增出225条带,多态性22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43。9个栽培蒙古黄芪种群基因多样度(HT)为0.314,种群内的基因多样度(HS)为0.235,遗传分化系数(GST)是0.250,基因流(Nm)为1.500;6个野生种群HT为0.383,HS为0.240,GST为0.374,Nm为0.837。对蒙古黄芪种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进行Mantel检验,结果显示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无霜期和土壤速效磷是影响栽培及野生蒙古黄芪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14个鸡微卫星DNA标记位点,采用DNA测序仪和荧光素标记分子内标,建立了鸡分子遗传学的检测方法,对F15世代BWEL-SPF鸡种群8个家系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检位点35.7%(5/14)的基因型趋于纯合,家系内等位基因的变异程度显著降低。F-统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群体间的变异占到了总遗传变异的12.9%。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广东省3个地区的89群东方蜜蜂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进行了变异检测,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分析。所得序列长度为420bp,序列中的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3.2%,44.0%,14.3%,8.5%;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变异位点12个,颠换变异位点1个,并且变异位点大多数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无碱基插入或缺失;碱基组成A+T含量高,占77.2%,呈现明显的A+T偏倚性;3个地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3、0.0020、0.0019;共定义1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81±0.032,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0.0003。结果揭示广东省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以迪庆藏猪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序技术对Nramp1基因内含子2和外显子2进行多态性位点遗传分析。结果发现:迪庆藏猪在Nramp1基因内含子2上存在6个SNP位点,在外显子2上存在1个SNP;各SNPs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均小于0.5。通过该研究了解了迪庆藏猪Nramp1基因的变异情况及群体遗传特征,为下一步开展抗病毒基因的遗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选用来源于牛和绵羊的2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山东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不同标记的平均杂和度、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群体杂合度、基因分化系数、不同群体的F-统计量、基因流动数、不同群体间的基因流动个数和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的关系,以群体平均杂合度、F-统计量和遗传分化系数为基础,结合四个山羊种群的实际生存状况,提出避免近交和种群间杂交符合山东山羊种群实际状况的保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山东地方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山东地方山羊种群的合理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突变位点在野猪群体里面的遗传变异规律。以MC4R基因(D298N G>A)、RYR1基因(c.1843 C>T)、PRKAG3基因(1849 G>A)和IGF2基因(3072 G>A)突变位点为基础,通过PCR-RFLP、PCR-SSCP技术,对72头圈养野猪群体进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RYR1基因在c.1843 C>T突变位点的CC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C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TT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P<0.01和P<0.05)。在MC4R基因D298N G>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而PRKAG3基因(1849 G>A)的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是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发现AA基因型。IGF2基因3072 G>A在野猪群体内没有发现多态性,经测序验证全部为GG基因型。这3个基因突变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本研究得出该野猪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较小,符合其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4.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具有多种形式的变异结构,在品种多样性、生物进化和疾病相关性等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片段长度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DNA测序技术的日渐成熟,人们对遗传变异的研究不断向DNA分子水平深入,多态性标记在畜禽育种中已逐渐成为动物育种研究的趋势和主流。由于CNV对基因的调控和表达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CNV在重要畜禽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已检测出大量有关畜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序列变异,并有许多研究均表明CNV与动物的重要经济特征及疾病的发生有关。笔者主要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简述了CNV的相关研究背景、概念、突变机制,归纳总结了CNV对牛、羊、猪、鸡的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和疾病调控的影响,以期通过对这些重要畜禽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其适应性遗传机理和表型性状差异的遗传基础,开发相应的分子遗传标记,为畜禽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犬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犬、人和鼠3种生物的基因组分析发现,犬与人、鼠的保守性非常高。犬的特殊群体结构使其成为研究形态、行为等多样性、哺乳动物进化遗传基础和疾病的良好模型。本文就家犬起源进化、基因组结构、犬表型特征的遗传变异、基因定位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犬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和遗传结构,以曲靖市5个地理种群的46个大河乌猪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DNA序列。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62.63%),说明该物种群体遗传结构不明显。中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大河乌猪群体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这种不显著的种群结构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的引种和扩大繁育,致使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趋同和遗传一致性。研究结果有望为大河乌猪分子遗传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并为其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ISSR标记技术,选取15对引物,对分布于西北荒漠区12个裸果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8.81%,种群水平为69.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为0.2356~0.2697,Shannom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3509~0.4057,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9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种群内存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经Mantel检验,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相关性(R2=0.2144)。利用NTSYSpc-2.1软件进行UPGMA法聚类,各种群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1~0.99之间,按照遗传距离远近,裸果木12个种群可分为4大类群。经相关性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纬度、海拔存在正相关(P<0.05)与年均温存在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MyoD基因在不同猪种中的分布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FLP法检测了MyoD基因在10个中外猪种及部分杂交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群体内MyoD基因的遗传分布、遗传变异、群体杂合性等群体遗传信息,并进一步以各群体基因频率为基础,计算出群体间遗传距离和进化距离,根据进化距离对群体进行聚类,重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MyoD基因内含子1的DdeI酶切位点上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在多数群体中都服从Hardy-Weinberg平衡,但在杜洛克和DLY群体中发生偏离。总体上讲,各试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遗传变异性较高,进化过程中受到自然选择压的作用,选择潜力较大。在系统发生树上,10个群体被分为4个分枝。分别是长白猪血缘、原始地方品种、杜洛克血缘和高原藏猪分枝。这一结果与各猪种的育种过程有较高的吻合性。说明部分功能基因的RFLP数据可用于近缘物种间的遗传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俞靓  井赵斌  程积民 《草地学报》2012,20(3):512-5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87,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2975,各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3.01%,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6.99%,遗传分化系数φst 为0.6300,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468,表明本氏针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种群间,而种群内变异相对较小,且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基因在中国地方绵羊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以及TYRP1基因突变与不同毛色表型绵羊群体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法和PCR-RFLP技术对10个中国地方绵羊群体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利用Beagle、PLINK和POPGENE等软件对突变位点数据进行单倍型构建、连锁不平衡分析和遗传变异研究。突变位点检测结果表明,在绵羊TYRP1基因内识别了13个SNPs,其中位于TYRP1基因外显子上的10个SNPs位点,除个别位点在大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羊和岷县黑裘皮羊中没有发生突变外,其他突变位点在所有绵羊品种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说明中国地方绵羊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中共有42个单倍型,优势单倍型0000000000(245/918)、0100000001(91/918)在所有绵羊群体中均存在,除单倍型0101100000(93/918)在中国美利奴羊中没有出现,单倍型0001000001(69/918)在岷县黑裘皮羊、哈萨克羊群体中没有出现外,在其他群体中均存在。连锁分析结果表明,10个SNPs在所有样本中均存在2个连锁模块。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表明,中国地方绵羊群体具有较高水平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各绵羊品种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模式,且各品种遗传关系与其品种传统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YRP1基因对绵羊毛色遗传性状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