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农在转地饲养过程中,电源是主要问题。在实验推广中了解到部分蜂农已经使用上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解决了蜂场的电源问题。为此,就已有研究成果(一种适用于蜜蜂转地饲养的电动摇蜜机及配套多功能电气控制装置)进行改进分析研究,设计了用一种微电脑控制的电动摇蜜机,以适应具备直流12 V电源的蜂场情况,节省了蜂农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降低摇蜜机的生产成本。经过实地考察,得到了广大蜂农的支持及专家的认可,从而验证了该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蜂科学饲养推广是我国当前科学养蜂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蜜蜂生物学是科学养蜂的理论基础。就中蜂人工育王的蜜蜂生物学理论在中蜂科学饲养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方蜜蜂的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形态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东方蜜蜂(Apis cerana)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东方蜜蜂的标本从中国大陆的34个样点采集而来,这些样点代表了东方蜜蜂在中国大陆不同气候带或地理区域分布的不同类型。 34个点共采集了220群蜜蜂的样,每群蜂测定分析15只工蜂,形态的测定特征参照Ruttner 1988年提出的测定标准进行。每只蜂总共有38个测定的形态特征。测定的性状特征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国家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生活在吉林长白山温带阔叶林的东方蜜蜂个体较大、体色较黑,与日本、韩国的东方蜜蜂较为相似;来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甘肃天水、湖北和湖南)与云南北部、北京、尼泊尔的东方蜜蜂聚集为一类;而居住在南方热带季雨林如: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部分南方的东方蜜蜂与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越南、中国四川和安徽黄山)聚集为另一类; 云南南方如:景洪、思茅、河口、镇康、元江、屏边、蒙自草坝和开远的东方蜜蜂形成独特的一个分枝,与泰国和缅甸的东方蜜蜂非常接近,同时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东方蜜蜂相邻;值得关注的是,来自高寒湿地的东方蜜蜂(甘肃岷县)是目前在亚洲已经发现的东方蜜蜂中,其个体最大、颜色最深。在因素分析和集合分析里,它具有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蜂王浆中的方法,研究ZR512对蜂王发育的调控作用.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三种处理蜂王的未封盖幼虫期,中华蜜蜂分别为123.3、126.7、123.5h,分别比对照组(114.4h)延长9.0、12.3、9.1h,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意大利蜜蜂分别为116.0、115.0、115.0h,分别比对照组(111.3h)延长4.7、3.7、3.7h,差异极显著(P<0.01).蜂王幼虫封盖后的发育期,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分别为162.6—164.9h和177.2—180.4h,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ZR512能够显著延长蜜蜂蜂王的幼虫取食期,促使蜂王在胚后发育阶段的超常发育.这是ZR512促进蜂王初生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幼虫期施加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蜂王封盖期的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亚洲部分地区东方蜜蜂mt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云南省7个不同样点共7群东方蜜蜂蜂群开展mtDNA内切酶位点测试和分析研究,并与菲律宾的东方蜜蜂作对比分析。内切酶DraI分析7个蜂群,共发现4个内切酶位点;云南东方蜜蜂mtDNA的tRNAleu-COII基因的序列没有长度多态性,EcoRI内切酶位点共有4个,与菲律宾的吕宋岛的东方蜜蜂属于同一单倍型。另外,对来自尼泊尔、泰国、越南、老挝以及我国北京、云南等地的共13群蜜蜂mtDNA COII基因的420个碱基对进行测序分析,发现13群东方蜜蜂分析的420个碱基序列里,位点变异从0个到5个不等,变异率从0到1.19%. 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可以看出分枝树主要分为两个类群:高纬度或高海拔的蜂群为一个类群,它们主要来自撒营盘(2)(China 4)、丽江(China 7)、北京(1)(China 1)、尼泊尔(Nepal)、北京(2)(China 2)、河口(1)(China 8)和越南(2)(Vietnam 2)。另一个类群的主要来自低纬度或低海拔的蜂群,它们主要来自撒营盘(1)(China 3)、景洪(China 5)、越南(1)(Vietnam 1)、泰国(Thailand)、河口(2) (China 6)和老挝(Laos)。该实验为我国东方蜜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胡蜂与蜜蜂的防御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4℃气温条件下,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3群进行蜜蜂激怒时的结团温度的试验研究,刺激物分别为半导体点温仪器的铜线头和活体胡蜂,在蜂群内放入刺激物后每隔15 s做一次温度记录。结果发现,在东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25~32只之间;温度在210 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4.6 ℃和45.0 ℃,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0 ℃, 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6 ℃;在西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18~26只之间;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温度在210 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2.2 ℃和 44.1 ℃,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2.7 ℃,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4.4 ℃.在恒温箱的耐温试验里,20 min内,黑盾胡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为46 ℃,而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却分别为51 ℃和52 ℃.另外, 选择云南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云南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各2群,在蜂箱门口用活体黑盾胡蜂(Vespa velutina)干扰蜜蜂采集活动,干扰的时间分别为3 min,6 min和12 min. 每 min为一计数单位,记录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结果发现: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干扰的时间越长,蜜蜂采集蜂恢复到正常数量的时间就越长;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在胡蜂干扰时的在数量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后者对胡蜂的干扰比前者更为敏感(P<0.05)。  相似文献   
7.
大蜜蜂和东方蜜蜂防御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基诺乡的橡胶林和云南农大东方蜜蜂研究所试验蜂场里,分别选择大蜜蜂(Apisdorsata)和东方蜜蜂(Apiscerana)各1群,观察、记录蜂群在受惊扰后蜜蜂的攻击行为。东方蜜蜂在受惊扰后,每次参加攻击的工蜂平均个体数为38只,攻击时间为1.37min,追逐的距离为22m;而大蜜蜂在受惊扰后,每次参加攻击的工蜂平均个体数为510只,攻击时间为131min,追逐的距离为342m。结果表明:与在洞穴、蜂箱内营巢的东方蜜蜂相比,露天营巢的大蜜蜂具有很强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8.
云南东方蜜蜂形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 ,每个形态性状特征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种群间具多型性 ,且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1~ 3 ] 。从滇南 -滇中 -滇西北 ,随纬度或海拔的增加 ,形态特征变异的总趋势是 :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 :1.前翅长、宽 ,背板 3、 4宽 ;2 .后腿长 ,蜡镜长、宽 ,蜡镜间距 ,腹片 3、 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 ;3.背板 3、 4的色素度 ,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云南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 ,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与云南东方蜜蜂分布区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而且还与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蜜蜂黑色王台病毒RT-qPCR检测方法,以蜜蜂黑色王台病毒(BQCV)衣壳蛋白基因部分序列作为目的基因,构建标准质粒并作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且对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E=1 08%,可信度R2=0.997。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量为101个拷贝;该方法特异性强,仅能检出BQCV,而不能检测出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畸翅病毒。以上结果表明已成功建立了针对BQCV灵敏、特异的RT-q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结构。[方法]利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对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样本进行群体检测;对单倍型数量、频率分布、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地理种群内/间的遗传变异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对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矩阵与地理距离矩阵进行蒙特尔(Mantel)检验;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分析单倍型间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蕴藏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全部样本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39和0.003 92;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尽管种群内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始终最大(45.5%,P≤0.01),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变异也达到显著水平(38%,P≤0.05)。[结论]人为基因交流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结构的因素之一;山脉、高原阻隔是塑造青藏高原地区东方蜜蜂种群遗传结构的主要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