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2.
魏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28-2830
[目的]探讨种植紫花苜蓿对高寒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后其土壤中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弱。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2年后,土壤耕作层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7.70%1、4.45%、13.53%,而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分别下降1.63%、9.03%和12.67%。[结论]在高寒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改善土壤氮素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应增施磷钾肥以充分发挥其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锐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39-140
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东缘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研究区从东向西分别测定不同恢复措施下有机质总量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流沙有机质相应显著增加,甘草最显著,杨柴和拧条也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人工植被下全氮的变异增大,只有甘草和苜蓿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的增加趋势也和有机质及全氮基本一致。梭梭、羊柴和拧条林地土壤碱解氮水平有降低的趋势,花棒和苜蓿能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水平,沙丘碱解氮含量较低。沙丘速效磷含量较低,但是拧条、甘草和苜蓿都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水平。甘草、花棒和苜蓿土壤速效钾呈下降趋势,沙丘的速效钾含量基本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垃圾堆肥对矿区复垦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垃圾堆肥对矿区复垦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方法]试验设4个垃圾堆肥处理,在试验区内种植苜蓿,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结论]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5 t/hm2的处理,土壤养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4.08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20.42、2.55和13.21 mg/kg,pH值降低1.14,经LSR检验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结论]提高垃圾堆肥的质量,必须要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  相似文献   

6.
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树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生物量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种植三叶草和覆膜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行间种植三叶草显著提高梨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微量元素含量,而覆膜处理使土壤全氮、速效磷、钾养分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含量上升。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三叶草显著提高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及氮、梨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新梢长度和叶片光合特性;而覆膜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特性,但对树体生长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明确几种常用的改良土壤方法对黔江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以有机肥(烟杆、玉米秸秆、商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施地佳)、碱性肥料(生石灰、白云石粉)为材料,检测不同处理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及P、K、Ca、Mg、Cl有效态含量和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土壤调节剂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施用生石灰和白云石粉可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钙、镁含量;秸秆有机肥和烟杆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氮量.烟杆和秸秆有机肥能显著改善烟株团棵期农艺性状.不同处理对打顶后烟株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对酸性土壤改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西双版纳地区蔬菜主要种植基地的土壤养分状况,为蔬菜地土壤养分的合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与取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果】1随种植水稻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年平缓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逐年平缓增加趋势,土壤有效养分逐年平衡;2随种植蔬菜年限的延长,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而且种植蔬菜年限越长,下降趋势越显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且种植年限越长,平均每年增加量越大;3种植蔬菜的土壤,在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土壤有效磷平均每年增加率最大,速效钾次之,碱解氮最小,导致土壤有效养分失衡。【结论】种植蔬菜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酸性逐年增强,土壤中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逐年增加,且养分失衡。  相似文献   

9.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养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辉  李晓秀  张汪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81-11883,11901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北运河下游武清区土壤取样,测定土壤养分(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结合武清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土壤剖面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基本上呈抛"S"形分布,速效钾呈"U"形分布,而有效磷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层养分差异较明显。[结论]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具有一定的表聚性,以有效磷含量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牟平海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针对牟平海岸带的土壤健康展开分析,为中国海岸带防护林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牟平海岸带防护林下32个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全盐、有机质含量与其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并且探讨防护林的生长状况.[结果]牟平海岸带防护林下土壤总体上呈微酸性,pH平均值为6.35.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碱解氮、速效磷等级较低.含盐量较低,适合植被生长.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正相关且较显著,与速效钾呈正相关且较显著.全盐量与有机质呈负相关且较显著,与碱解氮呈不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和速效磷不相关.土壤pH与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且较显著,与速效磷呈不相关,与速效钾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呈负相关,与全盐量呈正相关.[结论]牟平海岸带及其防护林下土壤肥力中等,防护林总体长势较好,但有关部门仍该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保证海防林长期的健康生长,加强其抵御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地种植香蕉或其他经济作物,研究水田改种香蕉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方法]通过对海南琼海市塔洋镇具有代表的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取样,并与其附近未改种的水田土壤比较,探讨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和pH值均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没有表现明显变化;香蕉土壤有效性锰含量比水田的显著增加,而有效性铁含量却显著降低;香蕉土壤蔗糖酶活性较水田显著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酸碱度与蔗糖酶活性均表现极显著相关。[结论]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水田改种香蕉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盐渍地人工苜蓿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明贵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21-7422
[目的]为改进和利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泽县盐渍地种植苜蓿,测定1~5年生人工苜蓿草地的生产力,并研究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效果。[结果]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后,苜蓿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和侧根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从种植到第5年,盐渍地苜蓿的鲜草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盐渍地种植苜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盐离子含量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速度和盐离子含量的下降速度均在苜蓿种植后的生长前期较慢而生长后期较快。[结论]苜蓿的生产力与灌水量、灌水次数有关。一个生育周期应至少灌水4次,种植苜蓿的适宜灌水量为4275m3/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收集的种植试验结果资料分析,研究了播种量及行距对直播稻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量、行距对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其数理关系表达也不同。[结论]在现有栽培管理水平下,南粳9108在播种量105~120 kg/hm2、行距28 cm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宜昌市郊区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橘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方法]以种植年限不同的3个橘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pH、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土壤三大类微生物区系的数量。[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林龄人工橘林的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细菌数量显著降低,放线菌数量变化不大,而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比值(B/F)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小范围内波动,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结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5.
稻鳅共作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推广应用稻鳅共作种养模式。[方法]开展大棚盆栽试验,观察稻鳅共作和水稻单作2种处理对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相比于水稻单作,稻鳅共作可使土壤的pH趋于中性,减缓土壤有机质的下降,增加碱解氮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对于磷、钾元素的吸收,使水稻长势变好。稻鳅共作显著影响水稻生长,水稻分蘖率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涨幅很大。[结论]稻鳅共作种养模式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翟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78-5779
[目的]评价恩施州藤茶种植基地土壤质量。[方法]选取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因子,再将各属性值分级标准化,采用修正的内梅罗公式对采样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藤茶基地土壤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土壤肥力基本达到肥沃水平,宜于藤茶的生长。[结论]藤茶基地土壤肥力肥沃,但土壤有酸化现象出现,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由大田作物转变为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性状变化及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方法]于2007~2009年跟踪调查了上海崇明主要种植制度(露地轮作、温室轮作和温室单作)下农户施肥、灌溉及作物生长状况,并分析了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制度显著影响土壤质量。与露地轮作相比,温室栽培下过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碳、矿质氮、有效磷和可交换钾的含量。温室单作和温室轮作分别导致土壤pH下降0.6和0.4,而露地土壤pH变化不大。同时,温室栽培土壤中EC值、NO3-和Cl-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轮作土壤,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露地土壤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农户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指导、一味追求短时期内的高产、过量的施肥灌溉及高复种指数是导致温室土壤严重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奇  王涛  奥岩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55-12758
[目的]探讨由大田作物转变为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土壤性状变化及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方法]于2007~2009年跟踪调查了上海崇明主要种植制度(露地轮作、温室轮作和温室单作)下农户施肥、灌溉及作物生长状况,并分析了土壤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制度显著影响土壤质量。与露地轮作相比,温室栽培下过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碳、矿质氮、有效磷和可交换钾的含量。温室单作和温室轮作分别导致土壤pH下降0.6和0.4,而露地土壤pH变化不大。同时,温室栽培土壤中EC值、NO3-和Cl-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轮作土壤,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而露地土壤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农户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指导、一味追求短时期内的高产、过量的施肥灌溉及高复种指数是导致温室土壤严重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孙朋  王杰  王合领  李广兵  胡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49-20450,20552
[目的]探讨丘陵海拔变化和采矿活动对沿江丘陵区荻港镇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的影响。[方法]在对样区样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比较随海拔高度变化和采矿活动的进行所带来的在不同样带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变化。[结果]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并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沿江丘陵区原生土壤碱解氮呈Ⅱ级水平,被开采和废弃的矿区却为Ⅴ级水平。[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覆盖率与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豆科牧草用于滨海盐渍土生物改良的可性行。[方法]利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种植豆科牧草林生山黧豆和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地对滨海盐渍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结果]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相比,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林生山黧豆的人工草地的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降低,0~40 cm土层脱盐最为强烈,脱盐率达47.8%~48.8%,土壤盐分分布由柱状型转变为底积型;0~20 cm土壤pH值明显降低;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8.4%、42.5%和95.6%、69.8%。紫花苜蓿草地与自然盐碱空白地的盐分离子运移存在着差异。[结论]中度盐渍化土壤种植紫花苜蓿,轻度盐渍化土壤种植林生山黧豆,是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