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述异钩属一新种,即大鳍雏异钩棘头虫Arhythmacathus mysturi sp.nov.与其他相似种进行了比较.新种体呈纺锤形,躯体前端披有小棘;吻部粗大,雄虫吻的大小(0.35~0.46)mm×(0.11~0.14)mm;具有吻钩6列,每列7个;吻腺较长,延伸到精巢前端,为(0.55~0.79)mm×(0.046~0.098)mm;前、后精巢的大小分别为(0.16~0.20)mm×(0.15~0.19)mm,(0.15~0.18)mm×(0.14~0.17)mm.虫卵大小为(0.0207~0.0294)mm×(0.0051~0.0069)mm.  相似文献   

2.
杞柳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杞柳是工艺柳编的原料 ,通常种植在湖边滩地。安徽省中部约有 10 0 0 0hm2 的种植面积。杞柳瘿蚊发生频繁 ,造成很大的损失。该虫的成虫是一种黑红色的小蚊子 ,长 2 .5~ 3mm ;卵是一头稍尖的圆柱形 ,深红色 ,大小 ( 0 .15~ 0 .2 )mm× ( 0 .5~ 0 .6)mm ;幼虫蛆形 ,淡红至桔红色 ,大小 ( 1.5~ 2 )mm× ( 2 .5~ 3 )mm ;蛹纺锤形 ,桔红色 ,外有薄茧。该虫以幼虫在柳枝的顶端 (生长点 )吸汁 ,刺激生长点长成一个疙瘩。受害的柳枝降低了商品价值。该虫以幼虫在疙瘩内越冬。农民通常将柳枝的底端放在浅水中来保存柳枝 ,使之不干燥以利剥皮。在这种情况下越冬幼虫存活率高 ,成为下一年的虫源。在贮存期消灭越冬虫源是防治该虫最有效的方法。试验证明“柳瘿敌”是防治该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3.
蛭形巨吻棘头虫传播媒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蛭形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是寄生于猪小肠的大型寄生蠕虫,俗称钩头虫(简称猪棘头虫),亦常寄生于人.以常尖锐、坚韧的吻钩牢固而深入地附着于肠壁上,使固着部位发炎,坏死、溃疡和形成豌豆大小的结节,使猪的生长发育受阻,肠管不能作肠衣,甚至导致肠穿孔、肠梗阻而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此虫我省各地均有.武陟、郑州、许昌、遂平四地猪的感染率为6-18%.目前尚无驱此虫的特效药,故调查其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种类,摸清其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源于西藏高寒山区田鼠大肠内一寄生线虫新种,隶属线虫纲、尖尾科、真殖属该虫种与同属原有种之间主要鉴别特征在于;a.孔不分层;b.咽大似碗状,接于口底;c.头端具有4枚乳突;d.泄殖孔外缘为5对乳突;e.虫卵偏小(0.080~0.083 mm×0.038~0.040mm)。一端有一小卵栓。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中的辣椒素。色谱柱为HypersilBDSC18(5 μm ,2 5 0mm× 4 6mm)。UV检测器波长为 2 80nm。流动相为V (CH3 OH)∶V (H2 O) =85∶15 ,流速为 0 6mL min。结果表明 :线性回归方程是Y =11 2X +7 97,相关系数为r =0 9999,样品的精密度RSD =2 6 % ,平均回收率是95 71。  相似文献   

6.
小麦壮安灵拌种可降低株高 ,促进分蘖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壮安灵拌种后小麦穗数增加 0 .9× 10 4~ 2 .7× 10 4个 /6 6 7m2 ,穗粒数增加 0 .3~ 0 .8粒 ,千粒重也增加了 0 .8~ 2 .0g ,增产幅度达到 7.77%~ 14 .19% ,其中处理 1(2g对水 0 .5kg拌 10kg种子 )增产效果最好 ,增收 4 5 .2~ 6 4 .1元 /6 6 7m2 ,实现净利润 4 2 .8~ 6 1.7元 /6 6 7m2 ,但处理 2 (1g对水 0 .5kg拌 10kg种子 )的产投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对黄鳝及棘头虫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温静水试验法和体外杀虫试验法分别进行阿维菌素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黄鳝体内棘头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鳝的24、48 h的丰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91 4 mg·L-1(0.079 9-0.104 6 mg·L-1)和0.074 5 mg·L-1(0.0655~0.084 8 mg·L-1),96 h 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67 8mg·L-1(0.059 8~0.0770mg·L-1),安全浓度(Sc)为0.006 8mg·L-1.阿维菌素对棘头虫24、48 h的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53 9mg·L-1(0.0474~0.061 3mg·L-1)、0.045 2mg·L-1(0.040 7~0.052 6 mg·L-1),96 h半致死浓度(95%可信区间)为0.041 1 mg·L-1(0.036 2~0.046 7 mg·L-1),安全浓度(Sc)为0.004 1 mg·L-1.在养殖黄鳝过程中防治棘头虫时,阿维菌素的使用浓度可以选择在0.053 9~0.067 8mg·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獭兔虫克星药物中毒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兽医临床上 ,常见猪、羊因使用虫克星不当而引起中毒的报道 ,而獭兔因虫克星药物中毒的病例则很少见。我们偶遇某农户饲养的 2 7只獭兔发生虫克星中毒病例 ,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2 0 0 0年 6月 2 7日 ,武陟县北郭乡方陵村王某在市场上购买华牧虫克星 2支 ,每支 5ml,含阿维菌素 1% ,批准文号为吉兽药字 ( 1999)× 0 5 90 41,批号为 2 0 0 0年 4月 15日。给 6只 2月龄的獭兔 (中兔 )和 2 1只 2 5~ 2 6日龄的仔兔注射 ,防治寄生虫病。剂量为 :中兔 (体重 910 g左右 )每只 0 .1ml,仔兔 (体重 2 2 0g左右 )每只 0 .0 2ml。股内侧肌肉…  相似文献   

9.
刨花形态对快速固化水泥刨花板性能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热压法制水泥刨花板的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形态的刨花对快速固化水泥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研究的固定工艺条件为:灰木比2 6,水灰比0 6,Na2SiO3为水泥质量的10%,板的设计密度为1250kg·m-3,热压温度90℃,热压时间15min,压力3 0MPa。结果表明:①6种形态的刨花中以E型薄片刨花为最好。②用热压法快速固化制水泥刨花板时,较佳的刨花尺寸为:20~40mm×2~4mm×0 2~0 4mm。表1参7  相似文献   

10.
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研究 ,揭示了新棘衣棘头虫种群生态学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 ,新棘衣棘头虫寄生在黄鳝的肠道内 ,多集中于前肠 ;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种群的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增加 ,其回归方程为M =7.6× 10 -9L3 .3 83 0 ;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中的频率分布的尾不断增长 ,即感染较多棘头虫的黄鳝所占比例增加 ;棘头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组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棘头虫的种群平均丰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案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讨论并证明了概率论中常用到的欧拉—普洼松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