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8种中药材用乙醇提取,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微量点滴法测定上述提取物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藁本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较好的拒食、胃毒效果,处理24 h、48 h后拒食率分别为55.78%、63.32%,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1.43%、42.31%。8种中药材乙醇提取物对棉铃虫触杀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山竹果皮提取物农药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山竹果皮提取物在农业中的杀虫抗菌活性,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山竹果皮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等5种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拒食和毒杀活性;以生长速率法测定这5种提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山竹果皮提取物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拒食及毒杀作用,以氯仿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最高,其24和48 h拒食率分别为72.51%和65.75%;而毒杀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其处理5 d后,斜纹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53.70%。抑菌试验显示山竹氯仿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芒果蒂腐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230 5、0.429 3、0.265 2和 0.390 1 mg/mL。由此说明,山竹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抗菌活性,基于山竹产物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测定13科2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酸豆、牛角瓜、番荔枝、苦楝乙醇提取物以10 mg/mL处理后24 h,供试2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3%、85.71%、89.28%、89.28%,处理后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01%、96.34%、92.67%和96.34%,均具有强杀线虫活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24 h和48 h,4种提取物的LC50由小到大顺序为:酸豆<牛角瓜<番荔枝<苦楝。  相似文献   

4.
室内测定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和48 h的AFC50值分别为0.631和0.478 mg/mL;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处理后6和9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44 %和68.10 %(5 mg/mL);在供试浓度为5 mg/mL时,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表现为幼虫的体重和体重增加量明显减少,幼虫死亡率增加,蛹重和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印楝提取物对瓜叶螟幼虫拒食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6种印楝种仁提取物(编号为A,B,C,D,E,F)对瓜叶螟(Diaphania indica)幼虫的拒食活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的6种提取物稀释10倍时,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24h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D100.0%,B96.1%,A93.2%,E87.5%,C76.5%,F66.6%;在稀释100倍时,处理后24h,提取物D对瓜叶螟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拒食率为96.5%,C61.6%,其他4种拒食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对二化螟有胃毒、拒食、忌避、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0.75和0.50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分别于3、6 d内全部死亡;0.375、0.300和0.250 mg/L印楝素乳油低剂量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拒食率分别达94.38%、88.74%、80.07%;成虫产卵量分别下降80.70%、62.05%、40.86%。6、3和2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蚁螟,24 h内死亡率达100%。印楝素乳油对成虫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稻田喷施0.3%印楝素乳油62.5和125 mL/667 m2防治二化螟,21 d保苗效果分别为88.14%和94.13%,防治效果分别为85.36%和90.76%。表明印楝素对二化螟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叶片浸渍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大叶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Tetranychus piercei McGrvgor)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处理后72 h LC50值为4.31 mg/mLL;其13.33 mg/mL对皮氏叶螨的48 h和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82%和95.35%,其6.67 mg/mL对皮氏叶螨的72 h校正死亡率为75.58%;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在5.0、4.0、3.0、2.0、1.0 μg/mL的质量浓度下,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大叶丁香丙酮提取物对酸性磷酸酯酶则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除虫菊素、鱼藤酮和苦参碱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大灰象甲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3d和5 d,1.5%除虫菊素水乳剂500倍液对茶大灰象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2%、100%和100%,与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差异不显著。而7.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和1.3%苦参碱水剂1500倍液药后1d、3d和5 d的校正死亡率均不高于50%,这2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大灰象甲的室内药效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9.
青葙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6种植物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并对青葙提取物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以青葙和假臭草活性最高,浓度为1%水平时对螺旋粉虱成虫处理5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9.87%和64.94%;青葙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以甲醇和乙醇提取物活性最高,对螺旋粉虱3龄若虫处理后24 h的LC50值分别为13.14 mg/mL和14.96 mg/mL;青葙甲醇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物活性测定结果中,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高,对螺旋粉虱3龄若虫处理后24 h的LC50分别为5.35 mg/mL和9.66 mg/mL。  相似文献   

10.
31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3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山芝麻、蜂巢草、仔榄树和许树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明显的触杀作用,24h后平均校正死亡率达80%以上,其中大山芝麻的触杀效果最好,高达96.35%;23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产卵驱避作用显著,平均驱避率达90%以上;牛筋果、云南野桐、多花瓜腹木、黄椿木姜、酒饼簕和毛瓣鸡血藤提取物对成螨驱避作用明显且较为稳定,48 h的平均驱避率达91%以上.  相似文献   

11.
几种野生稻抽提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甲醇对6种野生稻E6-1, E6-3/6-4(大颖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E7-4(颗粒野生稻), E9-10、E9-20(阔叶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E13-13(小粒野生稻),E15-13(药用野生稻)和E16-3(斑点野生稻)进行了索氏提取,提取率分别为19.62%,15.60%,18.90%,8.50%,16.27%, 24.86%,10.04%和13.32%。通过测定这6种野生稻抽提物对3龄斜纹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筛选出大颖野生稻抽提物E6-1对斜纹夜蛾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用E6-1对叶碟处理后,在1%的浓度下,24 h和48 h测得其对3龄斜纹夜蛾选择性拒食率均为100%,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40.95%和47.27%;毒力测定表明2龄斜纹夜蛾幼虫24 h和48 h后的拒食中浓度([i]AFC[/i][sub]50[/sub])分别为120 mg/mL和50 mg/mL。  相似文献   

12.
 根据郑州郊区稻麦连作区稻象甲以老熟幼虫在麦田内的前稻茬及其周围土壤中越冬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芜菁夜蛾线虫对越冬的稻象甲幼虫的致病性以及线虫防治稻象甲幼虫的可能性。使用病原线虫防治地下害虫是一种理想的很有前途的生物防治措施芜菁夜蛾线虫对越冬稻象甲幼虫有很强的侵染力,在很短时间内即可使大量稻象甲幼虫死亡。此外,受侵染的稻象甲体内所繁殖的线虫有很强的再侵染能力,因此,一次使用后可长期在田间发挥作用,抑制地下害虫的种群。不同剂量的线虫制剂对稻象甲的致死率不同。一般来说随田间稻象甲幼虫的密度不同,施用线虫制剂后死亡率差异较大。高密度的幼虫使用高剂量的线虫制剂效果好,低密度时低剂量的效果好。大田使用时因根据虫口密度决定线虫剂量。根据大田实际情况,似应以40~80万条/m2的剂量较好。线虫剂量的增加,侵染力也逐渐增加,但达到一定剂量时,其杀虫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了假药、菠萝蜜、含羞草、飞机草、白花篙、腰果等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各龄幼虫和成虫的拒食活性、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以及对实验种群增长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所试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假药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的拒食活性最好,在0.01g血L浓度下,1~5龄幼虫及成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1.52%、71.34%、60.98%、48.98%、43.75%和67.38%。植物乙醇提取物处理后,椰心叶甲发育历期延长。0.01g血L假药乙醇提取物处理后,椰心叶甲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73.58d,明显长于对照的43.34d;而同浓度腰果乙醇提取物处理,椰心叶甲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48.6d,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种群的作用因子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各植物乙醇提取物主要影响了椰心叶甲生殖力下降、卵不孵化和广2龄幼虫死亡,导致种群增长趋势下降,其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0108、0.0386、0.1764、0.2458、0.3437和0.5179。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水果,目前其防治方法或毒性大,对环境不友好,或成本高昂。本研究拟采用廉价易得的水黄皮荚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单因素试验比较乙醇浓度,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醇的料液比对水黄皮荚果中水黄皮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溶剂及其料液比;再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叶碟法测定其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活性和对1龄幼虫的胃毒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最佳提取浓度为60%,乙酸乙酯、石油醚、正己烷与60%乙醇的最佳料液比分别为1∶30、1∶20、1∶30和1∶25,提取率分别为0.48%、0.31%、0.37%和0.44%,即1∶30乙酸乙酯的提取效果最好。杀虫活性研究表明,2%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抑制作用最强,校正孵化抑制率为58.53%,6%提取物对卵孵化抑制作用次之,校正孵化抑制率为46.46%;4%提取物对桔小实蝇1龄幼虫胃毒活性最好,24 h校正死亡率为54.05%,48 h校正死亡率为95.94%。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料液比1∶30时,水黄皮中水黄皮素的提取效果最好,其提取率是0.48%。水黄皮提取物对桔小实蝇的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1龄幼虫有胃毒活性,因此有望开发为针对桔小实蝇的植物源杀虫剂。  相似文献   

15.
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鱼藤根提取物对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拒食、触杀和毒杀作用,触杀作用很强,不具内吸活性。田间条件下,鱼藤根提取物的药效与毗虫味和阿克泰的防效相当,40 ug血L的鱼藤根提取物浓度即可满足田间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用药,药后5d的防效可达97.24%,鱼藤根提取物与毗虫咻混配的防效与毗虫琳单用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叶抽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和叶为材料,测试了其乙醇抽提物对重要多食性害虫斜纹夜蛾5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试剂中大叶桃花心木的花与叶各自的抽提物质量分数5%时均有较强的拒食作用,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6.33%和86.23%,选择性拒食率分别高达96.63%和91.98%;质量分数5%大叶桃花心木花、叶抽提物拒食率在48 h后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的拒食率,其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87.3%和73.9%,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6%和85.63%;连续以质量分数1%的花、叶抽提物浸叶饲喂时,试虫体重的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后第5天,质量分数1%的花、叶抽提物处理试虫的平均体重分别为对照的49.32%和53.01%。研究结果表明,大叶桃花心木的花、叶的乙醇抽提物对斜纹夜蛾均具有良好的拒食活性,并且大叶桃花心木的花抽提物对斜纹夜蛾的拒食活性高于其叶的抽提物。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以菜青虫为靶标昆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分离鉴定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菜青虫幼虫的杀虫活性;3种活性成分鉴定分别为黄蝉花定、黄蝉花辛和黄蝉花素。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活性成分对菜青虫5龄幼虫均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处理后48 h AFC50值分别为0.071,0.045和0.103 mg/mL,同时,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还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黄蝉花素毒杀作用最强,其LC50值仅为0.026 mg/mL,优于对照药剂川楝素(0.033 mg/mL);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能是软枝黄蝉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织分离筛选,获得野外感染二化螟的昆虫病原线虫,室内接种实验分析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对二化螟的感染活性和作用特性。【结果】自然罹死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野外感染的昆虫病原线虫N-Yz1,接种4龄二化螟幼虫导致感染并死亡,后期虫体内产生大量形态一致的侵染期线虫(IJ)。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昆虫病原线虫隶属于斯氏线虫属,与已鉴定种小卷蛾斯氏线虫同源性达99.87%。昆虫病原线虫N-Yz1对不同龄期二化螟幼虫都有较高感染致死作用,40头(IJ)的线虫接种剂量,对低龄(2~3龄)二化螟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 接种2 4 h 就出现感染致死个体,48 h后幼虫全部死亡。高龄幼虫(4~6龄)感染致死速度较慢,死亡高峰发生在接种线虫后的48 h。N-Yz1接种剂量与二化螟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剂量超过30 IJs/头时,4龄二化螟感染死亡率达90%以上。N-Yz1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明显搜索能力,在距离寄主害虫0-30 cm的范围内,通过迁移扩散,感染二化螟并导致其死亡。【结论】分离昆虫病原线虫N-Yz1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水稻钻蛀害虫二化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