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黄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混配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苹果黄蚜药剂敏感性变化及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 测定了苹果黄蚜在白天不同时间对杀虫剂啶虫脒、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性, 及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对苹果黄蚜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苹果黄蚜在白天对所试药剂的敏感性呈规律性变化, 在9∶30am和4∶30pm对各药剂均出现敏感性高峰, 为喷药的最佳时间, 而在2∶30pm敏感性最低, 应减少在此时向区域内用药; 混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 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以有效成分1∶9, 吡虫啉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 啶虫脒与马拉硫磷以1∶10和1∶15混配对苹果黄蚜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提取物对槟榔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化蛹和羽化的影响,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青葙甲醇和乙醇提取物,对红脉穗螟蛹发育、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青葙提取物对红脉穗螟的幼虫化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经甲醇提取物处理后7天,化蛹率仅为66.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1.70%);红脉穗螟老龄(5龄)幼虫取食经青葙提取物处理后的叶片,蛹重减轻,蛹长缩短;经青葙提取物处理预蛹后,红脉穗螟成虫羽化率降低,羽化时间明显延长,而且能诱导产生畸形个体。青葙提取物具有开发成红脉穗螟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椰子木蛾是2013年在中国海南新发现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危害严重,对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棕榈科植物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椰子木蛾的扩散蔓延,保护中国棕榈科植物种植业的蓬勃发展,筛选出对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迫在眉睫。笔者采用浸叶法,在室内使用阿维菌素等5种常用药剂对椰子木蛾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分别统计24、48、72h后的椰子木蛾死亡虫数,计算供试药剂不同浓度条件下,椰子木蛾的死亡率、校正死亡率、LC50、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等。结果表明,5种药剂48h后对椰子木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毒死蜱(0.82mg/L)>阿维菌素(0.87mg/L)>高效氯氰菊酯(1.55mg/L)>啶虫脒(5.74mg/L)>吡虫啉(10.35mg/L),阿维菌素和毒死蜱24h和48h的LC50值最小,分别为3.69、0.87mg/L和5.67、0.82mg/L,即这2种药剂对椰子织蛾毒力最高。尽管吡虫啉在72h的LC50最高,但其在24h和48h的LC50均最低,说明椰子木蛾对其敏感性较差。推荐阿维菌素和毒死蜱作为防治该虫的最佳药剂,可为椰子木蛾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与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和常用化学杀虫剂在椰心叶甲防治上的联合利用效果,采用浸叶法和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及混配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啶虫脒对椰心叶甲4龄幼虫均表现出生物活性,LC50值分别为14.45和9.44 mg/L。混配增效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为492.23。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处理组以有效成分印楝素∶啶虫脒=2∶5(质量分数)对椰心叶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在浓度为50 mg/L处理7 d后,混配处理组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7.66%,印楝素和啶虫脒单独处理组分别为69.43%和74.35%。  相似文献   
5.
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和六斑月瓢虫的选择毒力,提高螺旋粉虱的防治水平,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及六斑月瓢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在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活性中以高氯苯油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4.1482 mg/L,对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中,辛硫磷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6.7367 mg/L。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对天敌六斑月瓢虫成虫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2.1869和15.1077。在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幼虫盛发期可分别选用高氯苯油和辛硫磷作为防控药剂,但在天敌六斑月瓢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辛硫磷,以协调螺旋粉虱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6.
螺旋粉虱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螺旋粉虱的分布区域、寄主范围、危害特征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对螺旋粉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几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管药膜法和田间试验研究飞机草、青葙、假蒟等6种植物叶片的乙醇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以飞机草和青葙的活性最高,其LC50分别为753.40,999.81 mg/kg,其余4种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活性大小依次为:假茼>菠萝蜜>含羞草>桃金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飞机草和青葙提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均具有较高活性,在50倍浓度处理下,飞机草和青葙提取物的防效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8.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可以有效地防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危害,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遗传信息,其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椰心叶甲啮小蜂进行转录组测序。经De Novo拼接后,共获得29535条Unigene,进一步将Unigene与NR、GO、eggNOG和KEGG四个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共有13796条Unigene被注释。在NR数据库中注释到13401条Unigene,与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相似的基因序列最多;根据GO数据库,将3834条Unigene归类为三大类67个功能组;eggNOG数据库将12707条Unigene分25个功能分类;KEGG数据库将5999个Unigene分为五大类。对椰心叶甲啮小蜂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基因功能注释,可以为今后研究该蜂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功能挖掘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海南省槟榔重大项目为依托,在大量试验与示范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制定了槟榔根系修复技术规程。本规程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根系问题诊断、根系修复等方面规范了海南槟榔根系修复技术,以期为槟榔种植中根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上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大蜡螟诱捕法,对海南省主要槟榔产区槟榔园中采集到的土样进行昆虫病原线虫的诱捕,并评估了目标线虫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在采集的150份土样中共有12个土样经检测发现含有昆虫病原线虫,检出率为8%。其中,屯昌、定安和万宁三个市县采集的土样中检出的带线虫比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2.90%、11.76%和10.00%,而海口和保亭土样中未检出昆虫病原线虫。在室内以大蜡螟为试虫测试线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诱捕的12个线虫种群均对大蜡螟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致病力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120 h校正死亡率21.11%~72.22%)。选取致病力较高的Tc05、Wn01和Wn09样本测试对红脉穗螟3龄幼虫的致病作用,结果显示在600 IJs/mL线虫液处理后24 h,Wn01种群对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半致死浓度LC50为283.70 IJs/mL;Tc05和Wn09对红脉穗螟的致病力相近,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1.67%和65.00%,LC50分别为504.75 IJs/mL和502.70 IJs/mL。研究表明,Wn01,Tc05和Wn09线虫种群对红脉穗螟幼虫具有一定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