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藻的褐藻淀粉的提取和磺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从铜藻中提取褐藻淀粉的试验情况。自1974年10月到1975年3月,按月采集藻样。分析其褐藻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褐藻淀粉从无到有地递增,3月份最高,可达4.32%。 将干藻粉用稀盐酸溶液提取,再经乙醇分级沉淀法分离提纯,制备出褐藻淀粉,然后将其用甲酰氨——氯磺酸碘化,最适磺化温度和时间为35℃和45分钟,可得含硫量(S%)为20±1的褐藻淀粉硫酸酯钠盐。这是一种具有降血脂疗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铜藻的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和褐藻胶的分离及提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从铜藻中分离提取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和褐藻胶的方法。用稀盐酸溶液加温搅拌提取藻粉后,在提取液中含有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可加乙醇至50%和80%分别将其沉淀出来。藻渣含有褐藻酸钠,可加温加碱而制备出。并用正交实验设计求出提取条件中的温度、pH和时间的最适配比。对于褐藻糖胶的提取,以温度70℃、时间2小时和提取液pH为4时最适。对于褐藻淀粉的提取,以温度70℃、时间1小时和提取液的pH为2时较优。本文还对粗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的提纯进行了研究,证明二者均可用酒精分级沉淀法处理而得到纯品,不需要采用较复杂的季胺盐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本工作证实铜藻是我国褐藻中含有三种多糖的较好藻种,从中可提褐藻糖胶3.5%,褐藻淀粉3.1%和褐藻酸钠17.8%。  相似文献   

3.
海带褐藻糖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工作研究了我国人工养殖的海带叶片中褐藻糖的分布,及海带综合利用工业的废料碱凝沉物中褐藻糖胶的存在量和分离条件。海带叶片中的褐藻糖含量分布边缘比中部多,并从基部向尖部增加,即由0.3%增至1%以上。试验了用十六烷氯化吡啶法(CPC法)和乙醇沉淀法从碱凝沉物中分离褐藻糖胶的条件。两种方法的褐藻糖胶获得率分别为5.6%和4.4%(对干碱凝沉物),其中的褐藻糖含量分别为24.7%和28.7%。碱凝沉物中的褐藻糖含量为1.4~3.5%。还研究了从褐藻糖胶以酸水解制取褐藻糖的诸条件,并分离出纸层析纯的褐藻糖结晶。  相似文献   

4.
利用褐藻酸钠生产污水提取褐藻糖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带综合利用生产褐藻酸钠、碘、甘露醇后的污水中提取褐藻糖胶的实验条件研究表明:Na2CO3溶液与污染 水用量比(体积比)为1:5.5,pH为5.5,乙醇浓度为60%,复水温度为75℃时,提取的粗褐藻糖胶中褐藻糖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最大达到22.5%,粘度测定结果证明本法制得的褐藻糖胶与干海带直接提取的褐藻糖胶的性质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大连紫海胆食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连紫海胆成体在自然海区摄食的饵料,包括多种大型海藻类、底栖硅藻类、某些小型贝类及有机碎屑等,其中以海带、石莼等海藻类为主。调查与试验结果还表明,成海胆摄食的饵料与其生活水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关。当饵料生物丰富时,成海胆对饵料的摄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绿藻,红藻、褐藻这三大类海藻,其选择率的大小依次为褐藻、红藻、绿藻。褐藻中以对裙带菜、海带等最为嗜食;红藻中嗜食角叉藻、石花菜;绿藻中嗜食石莼、浒苔等。对于某些动物性饵料,如鱼和贝类的碎肉等,成海胆也有良好的摄食习性。因而,成海胆的食性应属杂食性。  相似文献   

6.
海藻渔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琴 《水产养殖》2002,(6):36-38
海藻是生活在海洋中含有叶绿素的一类低等单细胞自养植物,是海洋的初级生产者,能将海水中的无机物转化为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有机酸等化合物。根据海藻中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绿藻(如石莼、溪菜)、褐藻(如马尾藻、裙带菜、海带)、红藻(如紫菜、江蓠)、金藻(如钙板藻)、蓝藻(如束毛藻)等10类。目前,有记载的海藻约千余种,包括体长仅几微米的单细胞微藻到长达数百米的巨藻,其中有经济价值的达百多种,主要是褐藻、红藻和绿藻三大类。我国有广阔的海域以及漫长的海岸线,海藻资源颇为丰富,如海带的栽培面积及…  相似文献   

7.
正褐藻聚糖硫酸酯又称岩藻聚糖,主要来源于褐藻、海参和海胆等生物。不同来源的褐藻聚糖硫酸酯结构因来源不同而存在差异、且较复杂。即使同一特定褐藻中的褐藻聚糖硫酸酯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结构~([1])。近些年来褐藻聚糖硫酸酯的大部分结构及其骨架已经被逐渐揭示~([2]);随着结构的揭示其功效或构效研究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褐藻多糖硫酸酯降解及其产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褐藻多糖硫酸酯广泛存在于海藻和海洋棘皮动物中,Kylin于1913年首次从掌状海带(Laminaria digitata)中提取并成功分离出了L-岩藻糖,将其命名为fucoidin;后许多研究者经热水法、酸法、酶法提取分离表明,褐藻多糖硫酸酯除岩藻糖和硫酸基团外,还含有甘露糖、半乳糖、木糖、葡萄糖、鼠李糖及糖醛酸等成分,确定了褐藻多糖硫酸酯杂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不同褐藻中的褐藻多酚存在的形式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褐藻多酚抗菌、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以及化学防御等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以及有机溶剂萃取纯化等方法的提取效果,旨在为褐藻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褐藻多酚的来源、种类及其化学结构,并阐述了褐藻多酚的美白、抗皱、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与化妆品相关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以褐藻多酚为原料开发新型化妆品的市场前景,旨在为褐藻多酚在功能性化妆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海区的海岸线曲折,岸长水深,具有众多适合海藻生长的内湾和岩礁海湾,蕴藏丰富的海藻资源。褐藻是海藻中第二大藻类,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据统计,大型褐藻总计8目12科20属57种。但是,近年来近海海域大型海藻藻场日益减少。因此,本文对台湾海峡的褐藻物种特点、分布以及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褐藻种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2.
裙带菜为褐藻类海带科的海草,主要分布在日本及朝鲜半岛的海域。干的裙带菜含水分15~18%、蛋白质10~16%、脂质1~2%、糖质38~45%(其中藻酸20%)、纤维素2~3%、灰分18~30%。另外,  相似文献   

13.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刺参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菲  许强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5):760-767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br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 江苏宿迁地区一养殖户,饲养六十多头母猪,现有三百多头二十日龄左右仔猪,有1/5仔猪出现黄色、白色稀粪,有的稍带黑色,养殖户反应这批仔猪在十日龄左右就陆续出现拉黄、白色稀便,小猪怕冷,常缩在保温箱的一角,皮毛无光泽,开始用青霉素类药肌注无效,已死亡十多头.  相似文献   

15.
赖晓芳  沈善瑞  徐士军 《水产科学》2006,25(11):556-558
以裙带菜为原材料,采用水提法从裙带菜中分离褐藻糖胶,Sevag法去蛋白,乙醇分步沉淀法进行初步纯化。试验结果表明,裙带菜褐藻糖胶的最适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8 h,加水量为1∶30,在最适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72%,蛋白质含量为5.44%。对褐藻糖胶部分理化性质亦进行了研究,其特性黏度为5 mpa.s,pH为8.50,含有硫酸基。  相似文献   

16.
江苏宿迁地区一养殖户,饲养六十多头母猪,现有三百多头二十日龄左右仔猪,有1/5仔猪出现黄色、白色稀粪,有的稍带黑色,养殖户反应这批仔猪在十日龄左右就陆续出现拉黄、白色稀便,小猪怕冷,常缩在保温箱的一角,皮毛无光泽,开始用青霉素类药肌注无效,已死亡十多头。  相似文献   

17.
海藻在渔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藻是生活在海洋中含有叶绿素的一类低等单细胞自养植物,是海洋的初级生产者,能将海水中的无机物转化为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有机酸等化合物。根据海藻中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绿藻(如石莼、溪菜)、褐藻(如马尾藻、裙带菜、海带)、红藻(如紫菜、江蓠)、金藻(如钙板藻)、蓝藻(如束毛藻)等10类。目前,有记载的海藻约千……  相似文献   

18.
池塘水质 PH 值的变化对鱼类的生存有密切关系。我国几种淡水主要养殖鱼类对水中 PH 值的变化的忍受度较大,一般在6.0—9.5范围内都能适应,而鱼类的适宜 PH 值范围为7.5—8.5。作者一九七六年在长沙市郊区湘湖渔场驻点期间,用不同 PH 值的水溶液对色类致死情况进行过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沿海的巨大蓝色宝库,每年可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海藻产品。其中人工养殖的褐藻——海带等,资源稳定,发展潜力很大。褐藻含有丰富的褐藻胶、碘、甘露醇和钾、钠、镁等无机盐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除  相似文献   

20.
厚叶海带(Kjellmaniella crassifolia)属褐藻门、褐藻纲、海带目、海带科,主要分布于日本北海道南部的函馆至室兰区域沿海,属于4~5年生大型褐藻,成体长1.5~2.0m,宽20~35cm,属于重要的经济海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