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以在东北地区适生的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和杂交品系杨树为材料,对其酚酸及酚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与青杨天牛成虫产卵和幼虫发育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确定杨树所含酚酸及酚类次生代谢物质与青杨天牛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2年生的银中杨、欧洲黑杨和小青杨的韧皮部中能够检测到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和水杨酸4种酚酸,未检测到香豆酸和阿魏酸,酚酸的总含 量顺序为小青杨(0.410mg·g-1)>欧洲黑杨(0.24mg·g-1)>银中杨(0.053mg·g-1);韧皮部中均含有苯酚和邻苯二酚,银中杨的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小青杨次之,欧洲黑杨的含量最低;在3年生的银中杨、新疆杨、荷兰3930杨、107杨、中黑防和美×青杨的木质部中检测到阿魏酸、香豆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苯酚和邻苯二酚,新疆杨的酚酸总含量最高(0.473mg·g-1),银中杨和新疆杨两种酚类物质的总含量(1.021mg·g-1和1.460mg·g-1)低于其他品系.杨树韧皮部酚酸总含量与青杨天牛的产卵痕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酚类与产卵痕密度相关关系不明显;木质部中酚酸和酚类的总含量与青杨天牛幼虫发育也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树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青杨天牛的发生规律,通过对不同杨树品系木质部和韧皮部在生长期与休眠期单宁含量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杨树中次生代谢物质单宁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杨天牛对不同杨树品系的危害率有较大的差异;生长期的健康韧皮部和被害木质部的单宁含量与被害率有较强的负相关性;杨树各品系之间单宁含量差异显著;生长期内健康与被害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单宁含量差异显著;在休眠期只有被害木质部单宁含量与被害率有较强相关性;生长期和休眠期之间木质部单宁含量变化不显著,韧皮部单宁含量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决定杨树抗性的生理因素,测定了不同品系杨树中木质部、韧皮部的单宁含量,并调查了杨树的被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分析了杨树中单宁含量与青杨脊虎天牛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间韧皮部单宁含量差异极显著,木质部单宁含量差异不显著;杨树各品系的单宁含量与杨树的被害株率关系不紧密。单宁含量与青杨脊虎天牛虫口密度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小青杨单宁含量高,但株被害率高,株平均虫口密度低。小黑杨单宁含量较低但不受害,其抗虫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外源施用单宁对青杨脊虎天牛有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树叶锈病寄主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周至渭河试验站、林学院树木园20个杨树种、品种的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d.)病情指数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各杨树派抗叶锈病顺序为:黑杨派>黑×黑>黑×青>青杨派.美洲黑杨、中绥12杨表现为免疫;陕林3号、I-69杨、欧洲黑杨为抗病性品种;青海青杨、44-117、欧美107、创新杨、中林美荷杨、NL-106和新9天然杂种杨等为高度感病性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桑天牛不同寄主植物间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其在桑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为桑天牛生态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笼养法观察桑天牛对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分析比较桑天牛取食与产卵寄主和非寄主树种枝条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其与桑天牛寄主选择的相关性.[结果]桑天牛雌雄成虫在24 h均能准确地找到取食寄主构树和桑树,且对桑科植物的选择比例显著高于杨树和苦楝,其中对构树的选择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桑天牛产卵寄主杨树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蛋白质、总酚、单宁和黄酮含量均低于非寄主苦楝.成虫取食寄主构树和桑树枝木质部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苦楝,还原性糖含量均低于苦楝;构树枝韧皮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苦楝,而桑树与苦楝则无显著差异;构树和桑树枝条韧皮部总酚、单宁和黄酮含量均高于苦楝.雌雄成虫取食选择比例与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还原性糖、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对成虫取食选择的影响不大.[结论]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对桑天牛成虫取食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桑天牛产卵寄主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杨树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品系杨树上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危害与树木自然状态下树木体内营养性物质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HPLC柱前AccQ.Tag衍生法,分析了迎春5号、1344、银中杨、小黑14和施×斯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在各杨树品系韧皮部中共检测出14种游离氨基酸:丙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游离氨基酸种类相近,但木质部缺少苏氨酸。各种杨树品系韧皮部中精氨酸、赖氨酸与被害率相关性较强;杨树木质部中精氨酸、组氨酸与被害率相关性较强。不同杨树品系的健康与被害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在不同种游离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性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杨和沙林杨为对象,检测其在未受害和受害状态下树皮和木质部的生化物质含量或活性,从生化角度探讨2树种的抗虫机制。结果表明,未受害新疆杨树皮糖含量最高,受害沙林杨木质部糖含量最低;蛋白含量在受害新疆杨木质部最高,在未受害沙林杨木质部最低。在未受害情况下,沙林杨树皮中槲皮苷和白杨甙含量均高于在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而亚麻木酚素和类黄酮含量均低于在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沙林杨木质部的总酚含量高于在新疆杨木质部的含量。受害后,除单宁和类黄酮外,其他次生代谢物在沙林杨树皮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新疆杨树皮中的含量;沙林杨木质部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显著高于新疆杨木质部,白杨甙和总酚苷则相反。防御酶类测定结果显示,未受害沙林杨树皮中的SOD酶活性低于新疆杨中的活性,而PPO酶相反。受害后,沙林杨树皮中的PAL和木质部的PPO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在新疆杨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活性;沙林杨树皮中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其在木质部的活性;POD酶在沙林杨受害树皮中的活性最高,在受害木质部中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在未受害木质部中的活性。因此,沙林杨树皮和木质部中的POD和SOD酶与防御天牛危害有关,新疆杨受害木质部中的PAL和PPO酶升高与光肩星天牛的钻蛀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树种树皮物理特性对光肩星天牛Anoplohora glabripennis刻槽产卵的影响。在调查光肩星天牛对甘肃省河西地区不同树种危害情况的基础上,对其4种常见寄主(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二白杨Populus gansuensis、柳树Salix babylonica、沙枣Elaeagnus moorceroftii)的树皮粗糙度、厚度、硬度及木质部厚度等物理特征进行测量,并对寄主物理特征与危害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在不同寄主上的刻槽数量为二白杨>柳树>沙枣>新疆杨,羽化孔数量为:二白杨>柳树>新疆杨>沙枣,其中沙枣虽有较多刻槽但未发现天牛羽化孔。柳树与二白杨的树皮粗糙度和树皮厚度显著大于新疆杨。沙枣木质部厚度最大,二白杨的木质部厚度最小,2种杨树的树皮硬度均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与寄主树皮粗糙度和树皮厚度呈正比;与木皮比值呈负相关。树皮粗糙度和树皮厚度越大对光肩星天牛危害的抗性越弱,故新疆杨受天牛危害较轻;光肩星天牛虽喜欢危害沙枣树但并不能发育成功,可作为光肩星天牛的诱杀树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小青杨、小青×黑杨、小黑杨、香杨、27年生和40年生小叶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各杨树品系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远远低于韧皮部的含量,且韧皮部的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杨树品系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与被害株率没有相关性。在27年生同一品系小叶杨树中,虽然不同高度的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却与被害株率呈现紧密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发生与为害   青杨天牛是杨树幼树的危险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杨树苗木、幼树和大树枝条,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后蛀入木质部,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被害处形成纺锤形虫瘿,易造成枝条干枯和风折,幼树树干畸形、树冠秃头状,严重影响树体发育及成材,甚至整株死亡.   ……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杨树品系还原糖含量与青杨天牛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迎春5号、1344、银中杨、小黑14和施×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系韧皮部还原糖含量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木质部还原糖含量在健康和被害两种情况下的差异性都显著(P0.05)。被害韧皮部的还原糖含量与被害率有较强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新疆野苹果营养及次生代谢物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bed.) Roem.)植株内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苹果小吉丁虫( Agrilus mali Mats.)危害的影响,以具有不同抗虫性的新疆野苹果类型单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性回归法找出营养及次生代谢物质与其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新疆野苹果单株营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韧皮部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大于木质部,在4.02~21.72 mg/g之间。可溶性蛋白含量K2最低,为26.10 mg/g,G1最高,为45.74 mg/g,感虫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高于抗虫植株。不同抗性单株单宁、黄酮、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木质部内黄酮含量较低,在0.31~0.89 mg/g之间,韧皮部黄酮含量在1.93~4.05 mg/g之间,抗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1.24 mg/g,感虫植株平均单宁含量为0.69 mg/g,抗虫植株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感虫植株,即单宁含量越高,其抗虫性越好,感虫植株G6总酚含量最低,为1.43 mg/g,抗虫植株K2总酚最高,达到3.96 mg/g,木质部内单宁含量和总酚含量与苹果小吉丁虫抗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新疆野苹果单株内单宁与总酚含量越高,总虫数就越少,对苹果小吉丁虫的抗性就越好,新疆野苹果受害就越轻。综上,新疆野苹果内营养物质含量与抗虫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与抗虫性成显著正相关,次生代谢物质含量高的新疆野苹果对苹果小吉丁虫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杏树叶片中苦杏仁甙(Am)含量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在休眠期,1年生枝条韧皮部Am含量较高,而木质部Am含量较低;在旺盛生长期,韧皮部Am含量较低,而木质部Am含量较高;果肉及种仁的Am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都呈上升趋势,5月中旬前果肉中Am含量高于种仁;之后,种仁Am含量大于果肉。  相似文献   

14.
桃树体内苦杏仁甙含量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桃(Prunus persica)树体内苦杏仁甙含量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苦杏仁甙含量为单峰曲线变化;一年生枝条韧皮部的苦杏仁甙含量在休眠期较高,而木质部的苦杏仁甙含量在休眠期较低;在旺盛生长期,韧皮部的苦杏仁甙含量较低,而木质部的苦杏仁甙含量较高;果肉及种仁的苦杏仁甙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呈上升趋势,5月中旬前果肉中苦杏仁甙含量高于种仁的苦杏仁甙含量,5月中旬之后相反,种仁的苦杏仁甙含量大于果肉中苦杏仁甙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对君迁子贮藏营养及抗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3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 & Gerd.)Gerd. & Trappe,Glomus intraradices Schenck& Smith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 Berch接种对君迁子生长、贮藏营养和抗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枝干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贮藏营养水平,木质部和韧皮部淀粉、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木质部可溶性糖、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接种后极显著提高了君迁子1年生苗的抗冻性,这与贮藏营养水平的提高相一致;接种后显著促进了君迁子苗木的生长,苗高、二次枝数、地上部干重、鲜重极显著高于对照,苗高提高了24 5%~50 7%,二次枝数增加了2 14~2 37条,地上部干重为对照的2 9~4 4倍。  相似文献   

16.
杨蓓芬  金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98-13600
采用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东魁杨梅各营养器官的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总糖、总蛋白和游离蒽醌含量最高,根皮次之;根皮和茎皮粗脂肪含量较高,根木质部次之;茎皮总黄酮、总绿原酸、总鞣质含量最高,根皮次之。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在杨树中持留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以二氯甲烷为提取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了吡虫啉 (imidacloprid)在杨树 (北京杨 )中的持留量 .结果表明 ,采用打孔注药法在树干基部注入吡虫啉 (商品名 :康福多 ) ,药剂在树体内可持留 40d以上 ,其中叶片中的药剂含量最高 ,侧枝中的含量居中 ,树干中含量最低 .杨树主干韧皮部的持留量明显高于木质部的持留量 ,施药后 ,吡虫啉在树干木质部中的持留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施药后 5d左右持留量最高 ,以后又逐渐下降 .树干基部的持留量为 0 2 8μg kg ,小于树干上部的持留量 0 64μg kg ;杨树主干韧皮部的持留量在施药后初期持留量呈上升趋势 ,10d左右达最大值 ,而后呈下降趋势 ,树干基部韧皮部的持留量为 3 3 9μg kg ,大于树干上部韧皮部的持留量2 11μg kg .杨树侧枝韧皮部的持留量为 3 0 9μg kg ,明显高于木质部的持留量 1 68μg kg ,施药 10d左右吡虫啉在侧枝韧皮部中的持留量最大 ,韧皮部的持留量随着侧枝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杨树侧枝韧皮部中的持留量在施药第 10d最大 .杨树下部 (4 0m以下 )叶片中吡虫啉的持留量先增加后降低 ,在施药后第 2 0d达到最大 ,而杨树上部 (4 0m以上 )叶片中的吡虫啉持留量则呈下降趋势 ,叶片中的吡虫啉持留量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杨树抗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杨树抗性的研究进展和抗性的机制,机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杨木的组织结构,营养物质酚类及单宁含量及遗传基因与抗虫性的关系,不同酶活性及化学成分对抗病性的影响。最后,作者就如何提高杨树抗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受冻程度核桃嫁接苗相关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绿岭’核桃嫁接苗的抗寒性,以1年生‘绿岭’核桃嫁接苗为试材,采用受冻指数法研究了冬季自然条件下不同受冻程度苗木主干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相对电导率及其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可溶性糖、淀粉、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受冻指数与束缚水/自由水的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 52,休眠期‘绿岭’核桃嫁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