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讨 BMP7基因遗传变异对杜洛克猪、豫南黑猪繁殖性状的影响。采用PCR RFLP方法检测猪 BMP7基因在杜洛克猪和豫南黑猪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位点基因型与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检测结果表明,杜洛克猪和豫南黑猪群体 BMP7外显子2上T98C和T143C均由碱基T突变为C,属同义突变。多态位点均以A 为优势等位基因,T98C位点AA基因型占总基因型的50.5%,优于AB基因型(38.1%)与BB基因型(11.4%)(呈AA>AB>BB趋势)。该位点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质量、21日龄窝质量显著高于AB型(P<0.05);T143C位点AA基因型占总基因型的38.8%,优于AB基因型(38.0%)与BB基因型(23.1%)(呈AA>AB>BB趋势)。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质量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 BMP7基因多态位点与母猪繁殖性能显著相关,可以用于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宗地花猪ESR、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对贵州宗地花猪保种选育基础群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宗地花猪的ESR基因B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ESR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还是产活仔数均为BB型>AB型>AA型,BB型比AA型多产仔1.02头/胎,比AB型多产仔0.82头/胎,3种基因型平均初生重和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FSHβ基因A等位基因有增加产仔效应的趋势,FSHβ基因各基因型无论是平均产仔数、产活仔数还是初生窝重均为AA型>AB型,平均初生重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比AB型多产仔0.98头/胎.应重点保留基础群中ESR基因BB、AB型母猪和FSHβ基因AA型母猪进入选育核心群,以提高宗地花猪核心群的繁殖性能,加快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3.
松辽黑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对部分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s方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及其他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显著(P<0.05),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2.395和2.250头;各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0日龄重、60日龄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美系大白猪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SR)能调控雌激素的合成,影响繁殖性能。试验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上海市种猪场关系大白猪核心群的ESR基因的多态性,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其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群体中ESR基因的A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9.66%和60.34%。②初产胎次中,BB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BB基因型的产活仔数(NBA)与AA基因型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2.82和2.28头。③经产胎次,BB基因型的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与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母猪每窝的TNB和NBA,BB纯合子比AA纯合子分别多1.79和2.39头。无论初产胎次或经产胎次,ESR位点的总产纾数和产活仔数都呈现AA〈AB〈BB趋势;ESR基因型的影响在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以上2个性状在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间存在BB〉AB〉AA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这个种猪群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偏高,这与其ESR基因的有利基因B频率较高、AB型和BB型个体多正好吻合.因此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方法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氟烷基因对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氟烷基因型为NN和Nn的母猪间8个繁殖性状指标,即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8日龄断奶窝重、28日龄断奶头断、60日龄成活数以及60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NN和Nn型母猪间上述所有母性繁殖性状均无显性差异(P〉0.05),但Nn型母猪的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60日龄成活头数以及60日龄窝重比NN型要略高,而NN型的初生个体重、28日龄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101头长白猪NCOA-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NCOA-1基因AA、A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0、0.335、0.165;NCOA-1基因中BB型在窝产仔数和窝产仔活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与AA型、AB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BMPR-I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宗地花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宗地花猪繁殖性能,提供有价值的分子辅助标记,推进宗地花猪的选育进程,以贵州宗地花猪经产母猪为试验材料,利用DNA池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对各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平均初生质量和母猪泌乳力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在受试群体中发现,基因BMPR-IB有2个突变位点,G595C、C643T均位于第6外显子,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各基因型均表现为AAAGGG、BBBTTT,产活仔数为7头的母猪泌乳力表现为AA基因型个体与AG、GG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基因型仔猪平均初生质量表现为TTBBBT,但差异不显著;母猪AA基因型总产仔数多于AG与GG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BB基因型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繁殖性状中多于BT、TT基因型,BB为优势基因型,B为优势等位基因。推测等位基因A和等位基因B可能为宗地花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有利等位基因,且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对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乳头数14.11个,产仔数13.45头,产活仔数12.54头,初生窝重15.79kg,初生个体重1.37kg,断奶仔数10.04头,断奶窝重122.84kg,断奶个体重12.45kg。繁殖性状乳头数、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528,0.138,0.118,0.427,0.382,0.147,0.243,0.212。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介于-0.481~0.901之间,遗传相关在-0.371~0.913之间。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正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因此断奶窝重可以作为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的ES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SR位点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呈现AA相似文献   

10.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法系皮特兰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法系皮特兰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皮特兰母猪的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哺乳成活率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怀孕天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皮特兰母猪的配种情期、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产仔胎次、木乃伊数、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江苏省泰兴种猪场长大(长白猪×约克夏)二元杂交初产母猪及经产母猪的氟烷(H al)基因型,分析氟烷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等9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产母猪的繁殖性状各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而经产母猪N N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初生窝重与N n型、nn型差异均显著,个体初生重上氟烷阴性与氟烷阳性间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氟烷敏感基因可导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下降,初生窝重和个体断奶重降低,并使生长速度减慢,即H aln对繁殖性能有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4个猪种的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Alu Ⅰ-RFLP技术检测了豫南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4个猪种的PRL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4个猪群中均存在A和B2个等位基因.其中A等位基因在豫南黑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群中占优势,B等位基因在大约克夏猪中占优势.在豫南黑猪中不同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AA<AB<BB的趋势.引进猪种的经产母猪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以猪孕酮受体(PGR)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PGR基因外显子1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影响。对于扩增的外显子1片段,在大白猪中检测到GG、AG和AA型,在长白猪中只检测到GG和AG型。测序结果表明,GG型与AA型相比,在326 bp处有一单碱基突变(G→A),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则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长白猪G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与A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A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与G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G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与AA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出生窝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AG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与AA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白猪AG型出生窝重与AA型出生窝重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猪BMP15和BMPR-IB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481头繁殖母猪进行BMP15和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个基因的3个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BMP15和BMPR-IB基因对产仔数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BMP15基因,AA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1.64头(P0.05);CC基因型母猪中,引进猪种比山东地方/培育猪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20头和0.82头(P0.05).对于BMPR-IB基因,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内AA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比BB基因型母猪平均多产0.49头和0.51头(P0.05);引进猪种中BB基因型母猪比AA基因型母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平均多产1.05头和0.90头(P0.05).  相似文献   

15.
猪ES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长白猪、大白猪以及长大杂种的ESR基因位点多态性,并分析ESR各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猪群在该位点均存在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占有优势均在0.75以上,而B等位基因频率较低,均小于0.25。不同基因型与初产胎次、经产胎次母猪的各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呈AA相似文献   

16.
应用HARVEY程序对莆田黑猪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乳头数13.22个,产仔数10.17头,产活仔数9.61头,初生窝重8.34kg,初生个体重0.82kg,20日龄仔数8.89头,20日龄窝重35.07kg,断奶仔数8.83头,断奶窝重48.06kg,断奶个体重5.38kg。繁殖性状乳头数、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0日龄窝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93、0.160、0.186、0.223、0.247、0.046、0.016、0.33l和0.284。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介于-0.642~0.808之间,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分别在-0.714~0.982和-0.770~0.880之间。乳头数与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间的遗传相关为负值,而表型相关和环境相关为正值;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正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且窝性状的相关性都较强,窝性状和个体性状(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存在着负的遗传相关。断奶窝重可以作为莆田黑猪繁殖性状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丹系长白(DanishLandrace,D-Landrace)母猪产活仔数,出生窝重,出生均重,断奶仔数,28日龄断奶均重,总产仔数,28日龄断奶窝重7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繁殖性状在表型值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相关系数最大,而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出生窝重和28日龄断奶均重对28日龄断奶窝重有极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估计28日龄断奶窝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40.2415 1.4332X1 1.1342X2 4.0760X4 5.4210X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DNA水平上为苏姜猪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93头苏姜猪的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多态性间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差异,探讨将ESR基因和FSHβ基因作为标记辅助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选育的可行性。[结果]苏姜猪ESR基因位点上的3个基因型AA型、AB型、BB型的频率分别为38.25%5、7.54%和4.21%,而FSHβ基因位点上AA型、AB型和BB型的频率分别为21.33%、37.2%和60.07%。在ESR基因位点上BB型和AB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型,而BB型苏姜猪的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FSHβ基因位点上3个基因型苏姜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差异均不显著。[结论]ESR基因可作为辅助标记选择用于苏姜猪核心群的选育,以提高其繁殖性状。  相似文献   

19.
FSH-β、PRLR和FUT1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FSH-β、PRLR和FUT1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RFLP检测技术在269头大白猪群体中进行FSH-β、PRLR和FUT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窝质量等繁殖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群体中FSH-β和FUT1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B基因,PRLR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在试验群体中FSH-β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各繁殖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PRLR基因多态性对大白猪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AA、AB型比BB型分别高2.07、1.30头/胎(P0.05)。FUT1基因AA型弱仔数显著低于AB、BB型,畸形仔猪数极显著高于AB、BB型。合并基因型分析发现,大白猪繁殖性状FSH-β-PRLR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AAAA,FSH-β—PRLR—FUT1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BBAABB。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揭示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基因变异位点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405头大白母猪LIF基因C4950G和C6988T位点的多态性,结合1 716窝母猪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单个位点基因型及两位点合并基因型对5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大白猪C4950G和C6988T位点分别以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最高,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杂合度较高。C4950G位点GG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及21日龄成活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基因型(P0.05或P0.01),C6988T位点CT基因型母猪上述4个性状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两个位点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合并基因型为GGCT的母猪,可较其他基因型显著提高总产仔数0.90~1.05头(P0.05或P0.01)、产活仔数0.54~0.88头(P0.05或P0.01)、仔猪21日龄成活数1.02~1.95头(P0.05或P0.01),仔猪初生窝重与21日龄窝重也更大(P0.05或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LIF基因与母猪繁殖性状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在不同品种(猪群)中,该基因的具体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