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江河治理工程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洪水灾害。江河治理须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治山与治水、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水土流失是加剧水灾的根本原因。江河治理必须标本兼治,建立相互依存的三大综合防治体系:江河干支流以水库为主体的控制性工程体系;江河中上游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江河中下游以堤防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十分宝贵的耕地资源,保护与治理刻不容缓,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把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为此,要正确处理政府扶持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并借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长江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的经验,稳步推进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泥沙沉积与土壤侵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庭湖是一个吞吐型的过水湖泊,其泥沙沉积量大,1951~1983年累计沉积泥沙约48.07亿t,年平均沉积1.5亿t。泥沙沉积于汛期,多为长江冲积物。严重的泥沙淤积,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十分强烈。泥沙沉积灾害发生在湖区,突出表现为洪涝、土壤潜育化和血吸虫感染。侵蚀灾害发生在山丘区,它导致土壤退化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加剧。加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和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提高人均产值,消除或减轻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可从根本上控制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灾害。  相似文献   

4.
珠江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6.27万km2,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4.2%,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新时期,珠江委提出了“维持珠江健康生命,建设绿色珠江”的新的治理开发和保护珠江的思路,给珠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江河防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泥沙、维持珠江健康生命的根本措施,对减轻洪涝灾害、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晚,还存在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艰巨、投入严重不足、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提出了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近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从’98洪灾看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别代表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的湖南、江西两省90年代初已相继宣布消灭了宜林荒山,但90年代以后“两湖”依然洪水频发,其主要原因是,两省水土流失总面积虽有所减少,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却进一步加剧,由于开发建设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与由于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及造林方式不合理造成的林地水土流失均十分严重。50年代以来,两省每年输入“两湖”的泥沙量基本稳定不变,主要是中上游塘、坝、库、堰等水利水保工程拦蓄的结果,为此付出的代价沉重,江西省平均每年损失库容1047万m3,湖南省大中小型水库平均每年仅拦蓄悬移质泥沙686万t。“两湖”流域中上游推移质泥沙数量巨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思路和对策。东部地区大力控制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实施更高层次的综合治理。中部地区围绕农业生产大局,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立足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东、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议“十一五”期间在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区、西南岩溶地区、东北黑土区、京津风沙源区、北方沙化草原区,以及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实施7大重点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7.
重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 5 2万km2 ,年进入江河的泥沙量达 1 4亿t。“长治”工程实施 12年来 ,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 5 18万km2 ,已治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减少近 80 % ,农民年人均增收 2 0 0元。全市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监督机构 ,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行业骨干队伍。新世纪初期拟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强化监督执法 ,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 ,依法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特别脆弱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是 :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统筹兼顾“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入黄泥沙三大目标 ,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加强淤地坝建设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8 6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5 07%,每年输入江河泥沙5 47亿t,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和最为贫困的省份之一。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充分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可以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且能够通过有效的开发,加快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报     
信息快报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确立   (本刊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近期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km2,到2010年使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到2030年,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观;远期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全国水土流失地区基本治理一遍,大部分地方实现山川秀美。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90年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力和风力两种侵蚀形式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1/3。其中,黄河、长江、淮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的近50%。       全国北方片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00年12月24日~28日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办,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承办的全国北方片水土保持前期工作培训班在西安举办。来自黄委、海委、淮委、松辽委四大流域机构及北方15个省(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规划、设计部门及重点项目地区水利水保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设计单位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共60人参加了培训班。   水利部水保司焦居仁司长,为全体学员讲了题为《推进跨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第一课。   焦居仁司长着重强调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思路是: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江总书记和朱总理批示精神,高举水土保持基本国策旗帜,发挥水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作用。围绕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   (2)适应形势,调整思路。①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保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节约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以七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单位,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坚持工程、林草和农技三大措施,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综合治理,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农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江河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江河治理,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③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调整思路,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妥善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快林草植被建设,加强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把退耕还林落到实处。④从实际出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   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有:①水土保持前期工作概论;②水土保持项目规划;③水土保持项目建议书编制;④水土保持项目可行性研究;⑤水土保持项目的工程设计。   举办此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快适应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   郭治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5.3%,年侵蚀量22.4亿贫,年侵蚀模数3981.8t/km~2.经过4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已高标准地完成治理面积4.58万km~2,既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治理目标是:“九五”期间治理5.0万km~2,2000~2010年治理15万km~2,2010~2025年治理30万km~2,基本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流健康的角度出发,结合长江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综合分析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平衡关系。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率概念的由来和内涵,阐述了水土流失治理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根据长江流域8个代表性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资料,通过计算对这8个典型区的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确保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长江流域水蚀和风蚀面积已达到 6 2 2万km2 ,占流域总面积的 34 6 %。要深入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 ,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必须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4.
国主要江河流域土壤侵蚀量测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我国土壤侵蚀进行评估,需要测算多年平均侵蚀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主要江河泥沙测验资料和水土保持研究资料,采用河流泥沙输移比法和水土保持法,测算出我国黄河、长江等9大江河流域多年平均侵蚀量为53.10亿t,并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讨论流域分区的泥沙输移比差异。结果表明:侵蚀总量以长江流域最大,黄河流域次之,淮河、珠江、辽河、松花江流域依次居后,闽江和钱塘江流域最少。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对长江中下游危害日益加剧。坡耕地是该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进行坡耕地处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抓好农村能源替代工程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增强法制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关于'98长江洪水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长江中上游植被减少,土层减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造成暴雨径流加速汇集,加之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调蓄和宣泄洪水能力。因此,水土流失是加剧’98长江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防蚀的功能,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的措施之一,但其保持水土的作用有限。据观测,就一次降雨而言,森林最大截蓄雨量不超过30mm,随着降雨过程的延续,森林拦蓄降雨的作用基本消失。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除搞好干流水库、平原蓄洪区的建设,堤防和河道的整治外,尤其要搞好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7.
紫色泥页岩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紫色泥页岩区是长江上游泥沙的一个重要来源。论述了遂宁组紫色土的侵蚀和泥沙形成流失的特点。并分析了解家湾小流域紫色土的侵蚀、泥沙形成输沙以及紫色土可蚀性等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川中紫色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迅速全面恢复植被是根除河害之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t is known from the close connection among process of soil formation,origi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 living creatures that land living creatures are totally relied on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coordinately and timely suppl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 soil of the fertilizer. Damage of natural vegetation causes continuously intensified soil and water loss, flood disas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dry river in the Yellow River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plundering natural resources by human beings in a long period. The main point of river harness is laying on the causes of problems, therefore, rapid and overall recovery of plant vegetation is the basis to root out disasters in a river. It is suitable for the Yangtze River to safely drainage water and storage flood step by step; while for the Yellow River the main task to the river control is to realistically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28 Chinese characters" to infiltrate all rainfall in to soil, plant grain in plains and on plateau, forest and fruit in gullies, and grass and brush on slop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对比分析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分布、动态变化。[结果] 十大孔兑流域植被面积占流域面积的63.97%,以中低覆盖和低覆盖为主,分别占植被覆盖面积的48.85%和36.54%。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4374.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63%;与2020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46.32,3 664.50,4 958.03 km2,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耕地和其他土地4个地类上,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6.69%。[结论] 十大孔兑依然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地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坚持以“以沙棘种植为主的植被建设,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工程布局,以锁边固沙为前提的治沙方针,大力推进拦沙换水试点工程”的流域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