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堆肥化处理是有效利用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牲畜粪便、减轻环境影响的可行途径。本文针对高寒牧区低温和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静态通气方式和保温措施对堆腐效果的影响。静态通气通过埋植于堆体中的通气管实现,而保温通过堆体外的双层塑料膜的温室效应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埋入通气管与翻堆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堆体内部和堆体外层的温度,有效加快腐熟速度,减少堆腐过程中养分的损失,降低劳动力投入,可以作为高寒牧区替代翻堆的更好通气手段。双层保温膜与单层膜相比能够有效辅助通气管维持堆体高温。堆肥原料中添加磷肥虽然可提高堆腐温度,但同时也增加了堆腐过程中有机质和氮素的损失,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2.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新疆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大丽轮枝菌产生的微菌核是造成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和主要的存活结构。本试验通过运用选择性培养基定量检测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微菌核的量,探明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主要分布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主要存在于0~40 cm的耕作层中,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与棉花的生长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苗期土壤中的微菌核数量相对较低,从蕾期开始逐渐增加,到花铃期和吐絮期数量达到最高值。微菌核在棉田耕作层中的垂直分布并不均匀,土壤中微菌核的季节变化与田间棉花黄萎病病害发生趋势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3.
葡萄霜霉病菌侵染抗病和感病品种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胺蓝染色结合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在葡萄感病品种‘红提’和抗病品种‘北玫’中的侵染过程,发现两品种从接菌到显症的过程基本一致,但孢子囊伸出气孔的时间、伸出孢囊梗气孔比例、孢囊梗数量及孢囊梗分支,‘红提’比‘北玫’多;菌丝在‘北玫’上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量也较少。‘红提’的潜育期为4 d,而‘北玫’的为5 d,‘红提’和‘北玫’的长菌丝、分支的长菌丝、疏松菌丝体出现的时间也不同。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在‘北玫’上停留在疏松菌丝体阶段,而‘红提’96 h时叶片组织内长满致密的菌丝体。两品种在初生菌丝和长菌丝阶段产生吸器的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作者主要针对阿勒泰地区移民搬迁水土开发扬水工程,干渠3+600~4+800段渠基位于细粒土质砂和砂质泥岩上,存在冻胀破坏问题,选择置换法和保温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因地制宜选择造价较低施工方便的渠基置换法,来解决渠道冻胀问题,项目实施后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部棉区黄萎病菌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对采自新疆南部(南疆)棉区的36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其病原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情况。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致病性强、中、弱的菌系分别为27个、4个和5个,各占75.0%,11.1%和13.9%。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36个菌系中落叶型菌系12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24个,占66.7%。经统计,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其平均病指分别为43.8和31.8。接种试验证明,无论落叶型菌系和非落叶型菌系,接种后都可产生落叶症状,但落叶的情况有明显差别,落叶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菌系的致病类型有关,还与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是品种抗病性鉴定能否成功及鉴定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通过对葡萄品种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叶片接种鉴定和自然条件下发病鉴定三种方法对15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进行抗霜霉病鉴定,鉴定结果用DP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三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鉴定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从中初步筛选出对霜霉病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的品种,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简单,快速,环境条件易控制,其结果可以反映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感程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物候期、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比较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航育紫玉和航育黄杏2个品种,可作为特色品种在桂北地区进行推广种植。航育新五彩、航育绿香玉和小天使综合性状偏差,有待进一步试种观察。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烂果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果实烂果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对具有典型烂果症状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对病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通过鉴定查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结论】石河子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原有3种,其诱因主要与8月上旬久旱遇雨和膨大剂用量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9.
一项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玉米增产措施--优势互补型品种掺和种植,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如农大108与掖单2号掺和种植,农大108表现果穗增长,千粒重提高,产量明显提高,颜色、品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大3138与高油115掺和种植使农大3138籽粒含油量提高35%以上,籽粒颜色更美观.其遗传理论进一步引伸为杂交优势的当代表现.其效果同时表现在抗病性、抗虫性和对养分、水分利用率的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品种抗性鉴定与大田品种抗病性调查及实地了解病害发生整个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措施,特别是激素使用次数和用量等,查阅相关气象资料,比较不同单位、不同年度间相关措施和烂果程度间的差异,从而找出引起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发生最严重的品种是无核紫,激素使用次数过多和过量导致裂果,是诱发烂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8月上旬的久旱遇雨对该病发生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引起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大量烂果主要与品种、激素使用过量和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