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选取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度、治理措施合格率、拦渣率、土壤侵蚀减少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河流含沙量、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等9项与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紧密相关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处于5个评价等级(极差、较差、一般、良好、优良)的"一般"等级,存在着林草恢复率和林草覆盖度偏低、河流含沙量较大等问题。该评价结果,可为金安桥水电站工程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类似工程的水土保持评价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金安桥水电站工程为例,根据施工扰动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特点和水土保持措施,将该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为5个防治区域进行防治,即永久建筑物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公路防治区、施工设施防治区和石料场防治区。根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区扰动土地治理率由37.66%提高到96.09%,水土流失治理度提高到94.86%,土壤流失控制比由3.94降低到0.85,拦渣率为99.99%,植被恢复系数32.34%,林草覆盖度为22.13%。尽管植被恢复系数和林草覆盖度尚未达到要求,但是这些结果足以说明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水土流失的危害程度,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工程建设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大庆瑞好风力发电场工程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巴彦查干乡境内。2007年11月开工,2010年10月通过黑龙江省水利厅的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结合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按照层次分析法对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做出定量评价。以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和扰动土地整治率等6项指标,构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均值化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指数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做出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庆瑞好风力发电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处于评价等级的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4.
近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简称《公报》),这是我国7大流域首份流域水土保持公告。根据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的规定,每5年发布一次《公报》,本次系首次发布。《公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监测、治理等方面的情况。《公报》指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在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条件、丰沛的降雨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具有量大面广、类型多样的特点。根据2000年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3·1万km2,较2…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于防止新的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并通过监督和治理,使水土流失的程度降低到最低。以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通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工程水土流失监测项目为例,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成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进则全胜”下的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则全胜”即按照区域生态、经济运行规律及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的思想,结合水土流失产生的动因及多目标需求、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与水土保持实施多目标性协同的本质,构建了水土保持技术属性、水土流失治理过程、治理效果相互耦合为主线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这能够比较完整表征对水土保持评价的全过程,为实现“进则全胜”目标下的水土保持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东西变化和垂直分异明显,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长治”工程的成功实践说明,从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入手,遵循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原则。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要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法;以安居乐业为前提,树立新的防治理念;切实解决好水的问题;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治理,统一规划原则;重视滑坡、泥石流和崩岗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正在大力推动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推动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关键作用。为满足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考核的需要,经过深入调查和广泛讨论,建议将"水土流失面积消长率"作为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明确定义了水土流失面积消长率,对实际工作中计算水土流失面积消长率所涉及的关键参数,即特定区域、特定时段内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和"人为水土流失增加面积"进行了详细论述,对考核指标的灵活应用和具体量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确定水土保持率目标值是明确新时代新阶段水土保持目标任务、准确评价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举措。为科学确定福建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为新时期福建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依据,参照《水土保持率目标确定方法指南》,开展了福建省水土保持率远期目标值(阈值)研究工作,分析了远期目标值复核成果,以期为下阶段水土保持率分解到县(市、区),以及新时期福建省水土保持管理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以兴隆—容城220 k V输电线路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和产生的危害,并结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各种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输电线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均达到设计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减少了工程建设对地表造成的扰动和破坏,极大地避免了工程施工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了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2009年寨底地下河流域WorldView-1遥感影像、SPOT5卫星影像、1∶1万数字化地形图和寨底行政区划图为基础资料,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选取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度、坡度和高程作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价指标,对寨底地下河流域水土流失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寨底地下河流域中风险和较高风险水土流失面积分布较广,中风险水土流失面积10.35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1.46%;较高风险20.89 km2,占63.50%。此研究结果为该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引入降雨影响系数对输出系数模型进行修正后,全面系统地评估了2000年我国(未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因土壤侵蚀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COD1 366.46万t、TP19.77万t、TN274.16万t。采用重置成本法估算其经济损失约为304.437 2亿元。经济损失估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状况,为水土保持工作和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初步量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面积95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九龙江流域群众及各级政府的重视。根据漳州段水土流失现状,规划"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km2,2006—201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km2,2016—203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km2。治理上,要推广成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特别重视坡地果园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陕北红柳河流域库坝工程对该地区水土保持及减少入黄泥沙的显著作用,强调了工程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红柳河流域库坝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危害,提出必须加快红柳河流域库坝群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占密云水库以上集水流域面积31%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流域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阐述了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拟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的影响能够丰富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治理影响的理论、方法,也能为小流域治理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在GIS、遥感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咨询的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岔巴沟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该流域1990年和2004年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抗蚀力影响程度,得出各项措施对下垫面抗侵蚀能力的增强程度分值,由强到弱依次是:造林种草55、淤地坝45、梯田29.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海河流域相继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国债水土保持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使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一是建立了流域机构与地方有关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二是形成了符合不同区域实际的、科学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路线;三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丰富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内涵;四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新时期海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黄河水土保持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土保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5年底,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改善了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60年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是在进行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力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逐步发展的。提出了近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从石亭江水灾泛滥引发思考,寻找原因,认为人为水土流失是诱发水灾的重要原因,指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水土流失综合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分析了城市水土流失评估模型的研制方法和途径,并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并建立了深圳市水土流失综合评判模型。最后以该市城市水土保持系统作支持,进行了模型应用分析,从而使该模型为城市水土流失实时评估和预测创造条件。本研究为城市水土流失评估方法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