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防治广西岩溶区水土流失问题十分必要。通过对江村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监测,分析该区域治理后水土流失面积消长情况,总结小流域治理成效。结果表明,治理后的江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较2016年减少了462.77 hm~2,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了25.66 t/(km~2·a),江村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汾河是山西省第一大河,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在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历史成因以及综合治理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渡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具有水电开发的良好条件,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水土保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的背景条件和现状,提出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和开发后水土保持的措施,客观地评价流域开发和水土保持的相互影响关系,探讨兼顾流域水电开发和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蔡晓东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69-170,173
生态修复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是水土流失防治的新举措。阐述了在九龙江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意义,分析了九龙江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有利条件,水土流失使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势在必行,并提出在流域实施生态自我修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陕北红柳河流域库坝工程对该地区水土保持及减少入黄泥沙的显著作用,强调了工程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重要地位,并根据红柳河流域库坝群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严重危害,提出必须加快红柳河流域库坝群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结合潮河流域2005年的水土流失状况,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目标以及保证粮食生产区域自给和增加植被覆盖率两项原则,建立了粮食保障方案、生态优先方案、综合水保方案3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基于不同降水水平年潮河流域水平梯田和林地的减水定额,模拟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下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全部造林,丰、平、枯水平年减水量分别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27%,8.28%和11.13%,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较大;若按综合水保方案,丰、平、枯水平年减水量分别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1.42%,8.38%和13.21%,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最大;粮食保障方案下,丰、平、枯水平年减水量分别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59%,6.03%及9.11%,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密云水库上游承德"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中水土流失治理后来水减少,加剧下游城市(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探讨集水区减少水土保持用水,增加流域产水量,从而水资源在下游(首都圈)发挥最大效益的思路。在将流域分成3种类型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分区治理方案及其标准:1)生态产水功能区,以增加产水供给下游为主要目的,提出以需水量最低的低覆盖度草地配置为主的水土流失坡面治理模式和减少蓄水、增大拦沙的弱化与强化相结合的沟道治理模式;2)生产生活功能区,以满足流域基本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提出以黄土丘陵区坝地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其标准;3)生态产水与生产生活复合功能区,兼顾二者功能,提出以需水量中等的灌木林和疏林配置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及标准。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红壤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小川小流域地处福建南部 ,土地类型为红壤、赤红壤。 2 0 0 0年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工程示范小流域 ,该流域以“林果竹 (草 )一起上 ,绿化致富一起抓”为战略 ,采取“山顶戴林帽 ,山腰绑果带 ,山脚穿竹鞋”的治理模式 ,实行封、治、管齐下 ,植物、工程、农业与管理措施相结合 ,科学系统地配置水土保持各项措施 ,把治坡与治沟、治山与治水 (治田 )、治穷与致富融为一体 ,把水土保持措施融入到整个山地开发的全过程中 ,形成流域水土流失防护体系 ,基本控制流域的水土流失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成效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回顾了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历程及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发展演变,并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结合历史上水土流失调查及普查数据分析了江西省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江西省几十年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为今后江西省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利于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以密云水库以上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流域1961—2005年的还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水土保持措施(水平梯田和造林)面积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基于降水—水土保持—径流之间关系的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模型评估结果表明,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分别为2.54%,3.52%,28.71%,6.87%和48.02%;198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比较显著为22.96%。2001—2005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大,1981—199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次之,1991—200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小。水土保持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黄河流域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创造了不少好经验 ;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期要抓好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 ,搞好封育保护 ,加大水土保持机制创新力度 ,搞好大示范区建设 ,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以佳芦河流域分辨率为0.38 m的航摄影像和5 m的DEM等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获取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沟壑烈度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对各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对水蚀、风蚀区等不同侵蚀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9月,佳芦河流域有水土流失面积1068.89 km 2,占流域面积的94.26%,其中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为118.69、206.35、126.29、75.08、542.48 km 2;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占到水土流失面积的69.59%,其中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多发生在风蚀区,而剧烈侵蚀主要发生在水蚀区的沟道中。  相似文献   

14.
张栋  赵院  赵辉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3):89-94,147
[目的] 探索黄河中游典型的粗泥沙支流无定河的水土流失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无定河流域为例,基于1985,1999,2011年3次普查和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提取年度水土流失强度、面积,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数据,分析1980—2018年流域水沙变化特征。[结果] 2019年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20×104 km2,以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北部的风沙区。下游干流(白家川—绥德+丁家沟段)、小黑河绥德以上的输沙模数超过流域平均水平的3倍,是主要的泥沙策源地;水土流失面积较1985年减少1.40×104 km2,减幅为53.87%,输沙量和径流量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拐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和1996年。空间上,风力侵蚀由1985年的集中连片分布转为零星分布,水力侵蚀空间位置分布与1985年相比基本无变化,但干流赵石窑至流域出口段左岸侵蚀强度有所降低。[结论] 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整体向好。但流域水土流失依旧严重,未来工作中,应结合历史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海河流域相继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国债水土保持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使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一是建立了流域机构与地方有关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二是形成了符合不同区域实际的、科学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路线;三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丰富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内涵;四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新时期海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国八片重点治理的巨大成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经国务院批准,从1983年开始,在黄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选择了八片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重点治理,这是我国开展最早的一项国家级水上保持重点治理项目.十几年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水土保持部门的共同艰苦奋斗,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理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片治理的成功,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十分英明上确的,也际志着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始从分散治理走上有计划、大规模治理的新阶段,这对于全面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流健康的角度出发,结合长江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综合分析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平衡关系。介绍了水土流失治理率概念的由来和内涵,阐述了水土流失治理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根据长江流域8个代表性水土流失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资料,通过计算对这8个典型区的水土流失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减水减沙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泾河、北洛河、渭河 ,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土壤侵蚀模数达 5 0 0 0~ 15 0 0 0t/km2 。采用“水保法”、“水文法”分析计算 ,1970~ 1996年 ,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 5 45 6亿m3,年均减沙 2 2 3 8亿t ,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泥沙淤积 1 5 7亿t。水土保持措施是实现黄河下游“河床不抬高”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对比分析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分布、动态变化。[结果] 十大孔兑流域植被面积占流域面积的63.97%,以中低覆盖和低覆盖为主,分别占植被覆盖面积的48.85%和36.54%。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4374.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63%;与2020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46.32,3 664.50,4 958.03 km2,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耕地和其他土地4个地类上,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6.69%。[结论] 十大孔兑依然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地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坚持以“以沙棘种植为主的植被建设,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工程布局,以锁边固沙为前提的治沙方针,大力推进拦沙换水试点工程”的流域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