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中的酶联免疫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中重金属危害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道银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94-198
食品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影响中国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中国制定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中国主要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以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常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且对快速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技术包括试剂比色检测法,重金属快速检测试纸法,电化学技术快速检测法和酶抑制法进行了简述。最后从严格控制重金属源头,加强治理;加强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入食品重金属风险评估体系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中国食品重金属的检测、监督和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阿维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现有报道的食品和环境基质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分析最为常用的检测仪器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基于此,已建立了一系列的不同样基质中多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除了关注常见的多种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也关注了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单种阿维菌素化合物的专一性检测方法。本研究从阿维菌素在食品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赋存状态、前处理方式(提取和净化方法)、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定量方式和基质干扰等方面,综述了2010—2020年不同检测技术在食品和环境样品基质中阿维菌素类化合物残留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最后,综述了多残留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未来的关注点以及对阿维菌素残留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可为开展烟草中阿维菌素类化合物残留分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开发安全可靠、便携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微流控芯片集样品前处理、分离和检测等过程为一体,实现了样品前处理和检测分析的自动化、集成化、小型化、低消耗、高效率和便携化,满足了现场、实时检测的需求。本研究对微流控芯片在食品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产品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兽药凭借其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在可食动物养殖或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成为市场主流食物的同时,兽药残留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动物源食品中兽药的检测分析工作成为了当前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升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增强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进一步促进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综述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就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检测中的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应用竞争酶联免疫法(ELISA)能够快速对动物性食品中的恩诺沙星残留进行检测筛选。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ELISA具有适用范围宽、样品预处理简单、批处理量大、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大规模筛选和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微生物法、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药物残留检测的研究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色谱法等常规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免疫分析的简便快捷、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农药残留快检分析方法。综述了常用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免疫分析、免疫层析、免疫磁珠、仿生免疫分析及生物条形码技术等的作用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而分子印迹、纳米技术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提供了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议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自身优势,结合新技术并不断完善,进而在农药残留快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控制上,开发简单便携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检测手段,提高方法和仪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成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对重金属的检测变得尤其重要。通过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半定量检测方法,阐述了ICP-MS单独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分析与其他检测技术联用对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ICP-MS能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未来在食品检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标记免疫分析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标记免疫分析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发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这5种标记免疫技术的优缺点,概述了其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标记免疫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标记免疫分析操作简便、特异灵敏、快速准确,能够为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将成为农兽药等药物残留检测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浅谈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卫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食品卫生品质的因素很多,如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农药和药物残留污染、重金属及其它化学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其中影响食品安全的真菌毒素类物质的代表性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到2020年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指标达到1万项,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13.
常规蔬菜的农残检测技术,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最基础的保障和关键技术。通过对常规蔬菜农残检测步骤及运用的多种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对检测技术中的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酶抑制法等检测技术进行论述,研究各种技术在检测蔬菜农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食品中砷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以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食品中砷含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就食品中重金属砷的来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食品酶制剂由于其具有催化专一、催化速度快、天然环保等特性,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酶制剂的概况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包括酶的解毒功能、代替溴酸钾、酶保鲜以及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将化学发光和免疫融为一体,是继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化学发光物为指示物,通过免疫反应和发光反应,对目标物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简便、快速和发展迅速的特点,并逐渐运用到临床检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详细介绍了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器这3种方法的检测原理、研究现状及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曹茉 《种子科技》2023,(17):136-138
文章研究了作物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当前发生作物农药残留的原因,为了削弱农药对食品安全的消极影响,加强农药残留风险管理,可以从宣传机制、检测技术、销售监管等方面对农药残留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保障食品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以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为例,通过对标本采集及其处理、测量前的物品准备、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判读结果的分析等环节中注意事项的描述及分析,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度。该文中部分内容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食品中真菌毒素时是通用的,在食品卫生检测中会经常用到。  相似文献   

20.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303-309
分析概括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几个热点应用方向。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抗体(或其它亲和配体)制备技术应用于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也可以用于抗原表位筛选,制备有毒检测对象的替代品,进而建立食品安全无毒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除可以通过制备抗体应用于食品加工干扰物质的检测与消除外,还可以用于酶的定向进化改造,进而为食品工业提供适宜的酶制剂。此外,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功能因子制备、新型食品防腐剂生产等领域也同样可以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