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胞外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紫外诱变育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淀粉酶能力,从养虾池、混养池及污染河流的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2株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淀粉降解试验筛选到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H4和H5,菌株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8.66,37.10 U/mL.以筛选到H4和H5为原始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H4和H5进行连续诱变筛选产淀粉酶高的突变株.结果发现,第一次诱变后突变株的酶活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07%和111%;经过第二次诱变后,H4的突变株H4 Ⅱa,H5的突变株H5Ⅱa和H5Ⅱb的产酶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47%,136%和135%,酶活达56.95,50.47和50.02 U/mL,说明紫外连续诱变有利于突变株产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纤维素酶活性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DES诱变)及复合诱变的方法对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6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选育出10个高纤维酶活突变株.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突变株酶活都显著高于B6,其中,紫外诱变处理的突变株Z12,化学诱变得到的突变株H1以及复合诱变处理的突变株F12的产酶能力相对较强,且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值分别为448.3,450.9,491.8 U/mL,分别为对照的176%,178%,194%.试验结果说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原生质进行诱变可以提高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而原生质体的复合诱变可提高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给生产实践提供具有更高产酶量的优良菌株,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地衣芽孢杆菌HDYM-04为原始出发株,经自然筛选、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U2-12。结果表明:依据致死率所选用的最佳诱变剂量为照射距离50 cm,照射时间为10 s,此时,菌株的总突变率为76.11%,正突变率为54.60%,负突变率为20.92%,地衣芽孢杆菌U2-12的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是原始未紫外线诱变的出发株的242.19%,其遗传性状稳定。本研究可以为后续试验及生产实践提供优势产酶菌株,并为研究紫外线对β-甘露聚糖酶产酶基因的影响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及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达到缓解纤维素酶活不高、纤维素酶供不应求现状的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较优良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并对其进行紫外、60Co-γ射线诱变选育获得高产纤维素酶活的突变株。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菌株通过菌落、菌丝体以及孢子丝的形态初步鉴定为放线菌并命名为XZ-33。对XZ-33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并根据致死率和诱变剂量以及正突变率的相互关系,得出合适的诱变剂量即:紫外照射7 min,辐照剂量为0.6 KGy的γ射线对产纤维素酶的出发菌进行诱变,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UV-Co16,其CMCase酶活达到66.15 IU/mL,以及PFAase酶活2.91 IU/mL,分别是出发菌的3.17倍和2.42倍。该突变株的获得为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一株产纳豆激酶(NK)活力较强的菌株。以纳豆激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和单因素实验方法,确定紫外线诱变剂量,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并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菌株发酵的纳豆激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20W紫外灯距离30cm照射240s的诱变,效果较佳。经过诱变及菌种筛选所获得的高产菌株U-5发酵生产的纳豆激酶活力比原始菌株T-3提高了8.81%。经15代传代试验,U-5高效突变株生产的纳豆激酶活力均稳定在5440.37IU/mL以上。  相似文献   

6.
高产核酸酶菌株的分离、筛选与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生产需求的高产核酸酶P1的菌株。以2%RNA作为唯一碳、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从桔园土壤中初步筛选出65株具有产生核酸酶P1的菌株。结果表明:以其中酶活较高的YC34号菌株为出发菌株,该菌株的初始酶活性为127.3 U/mL,通过紫外诱变、微波诱变、LiCl诱变3种方式依次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后,获得酶活最高的突变株YC34-1,其粗发酵液的酶活达到360.7 U/mL,较原始出发菌株酶活增长了183.3%,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经初步形态学鉴定该菌株可归属为青霉属柑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相似文献   

7.
洪永聪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64-366
以从菠菜叶片内分离到对氯氰菊酯降解率较高的菌株Y-3(Corynebacterium vitarumen)为出发菌,进行化学诱变和紫外诱变。结果显示,DES对菌株Y-3的最佳诱变条件为2% 60min、3% 40min和4% 20min,紫外线对对菌株Y-3的最佳诱变条件为5cm 8min、10cm 20min和15cm 30min。通过诱变与筛选,最终获得13株突变株,与野生菌株对比,7株突变株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有3株突变株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中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前期试验发现其发酵液中含有纤溶酶,具有开发成一种新型溶栓药物的价值。以试验室保存的8株蛹虫草为试验菌株,以纤溶酶酶活为指标,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确定以C-5作为诱变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得到31株抗制霉素突变株,抗性菌株以纤溶酶酶活为指标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得到8株纤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株15.00%以上的突变株,并从中筛选出3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正突变株CY-8,CY-18,CY-25,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58%,28.22%,21.78%。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性状稳定、高产的碱性蛋白酶菌株,采用平板诱变法对产碱性蛋白酶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采用牛奶平板法及Folin测酶活法从鸡粪土样获得产碱性蛋白酶出发菌株。该菌株经亚硝基胍(NTG)诱变并利用利福平抗性株筛选获得蛋白酶活力为出发菌株34,65倍的2个变异株。因此,利用亚硝基胍作为诱变剂可产生高产酶菌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诱变筛选纤溶酶活性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得到突变株HDBF-N7HN5。使用氦氖激光诱变,设置不同的诱变时间,通过不同的蛋白平板处理,筛选高产突变株并检测纤溶酶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在氦氖激光诱变处理45 min后,最高产突变株纤溶酶活力达到429.89±5.74 IU/mL。突变株经过10次传代培养后,保持稳定的高产纤溶酶特性。纤溶酶粗酶液处理血凝块的绝对溶解率可达到57.74±0.72%,10倍稀释液处理血凝块的绝对溶解率也能达到26.89±0.68%,菌株产生的纤溶酶具有良好的体外溶栓效果。本研究结果既提高了微生物纤溶酶活性,也为该菌株产纤溶酶的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黑曲霉UCD69菌株为原始菌株,酶活为25.8μ/g,经过一次紫外诱变,筛选出UCD-69-4菌株,酶活为46.7μ/g,UCD-69-4菌株再经过一次γ-射线诱变,筛选出UC-19菌株,酶活为77.6μ/g. 通过实验,确定了几个影响菌体生长和产GOD的主要因素水平,其最适培养条件为旦白胨(动物)0.3%,蔗糖10%,MgSO_4·7H_2O0.01%,(NH_4)_2HPO_40.04%,在每个500ml三角瓶中装入100ml培养液,接种孢子量以200~300万个为宜,摇瓶培养32.5小时左右,温度30℃.  相似文献   

12.
摘要:采用紫外照射孢子悬液和原生质体的方法对玫烟色拟青霉Pf9606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并对诱变株的生物学性状及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 UV-22、UVP-39两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对照的1.58倍和1.37倍,毒力分别比对照的提高14.03%和11.00%。比较UV-22和UVP-39两诱变菌株可知,玫烟色拟青霉PF9606孢子悬液的诱变效果要好于原生质体的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13.
筛选获得的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筛选高产乙醇突变株。结果表明,紫外诱变菌最佳稀释度为1×10-5,最佳照射时间为25 s;NTG诱变菌最佳稀释度为1×10-6,最佳诱变时间为40 min,经3轮紫外和亚硝基胍(NTG)交替诱变,获得高产乙醇突变株C3-10,其乙醇产量最高为13.2%,比原菌乙醇产量增加了8.05%,5次传代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普那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万古霉素的替代药物。对1株普那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pristinaespiralis LS15进行了Genome Shuffling的育种研究。首先,利用亚硝基胍对LS15进行诱变,涂布链霉素抗性平板并摇瓶筛选获得了6株普那霉素产量提高的菌株,提高幅度为24.1%~30.3%;然后将该6株菌混合后培养制备原生质体,以紫外灭活、热灭活作为遗传标记进行了三轮Genome Shuffling育种,摇瓶筛选获得了1株普那霉素产量大幅提高的融合子GS3-26,为2.15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91.5%。融合子GS3-26与原始菌LS15相比,其胞内酶HK,PK,AK,CS等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普那霉素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利用紫外线照射香菇菌株808的孢子悬浮液,分析诱变处理的致死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诱变菌株与原菌株的拮抗反应初步筛选出突变香菇菌株,并筛选出适合香菇孢子的紫外诱变条件。结果表明,诱变时间在20 s的致死率为14.28%,40 s的致死率为28.57%,60 s致死率为64.29%,80 s的致死率为85.71%。在紫外诱变处理60 s和80 s的菌株与对照组有明显的拮抗现象,总共得到了5个有拮抗现象的突变菌株。诱变时间为60 s时菌株生长速度(2.37 cm/d)及拮抗强度均高于诱变时间为80 s (2.23 cm/d)的处理组。试验初步证明使用紫外诱变香菇孢子时的最佳时长为60 s。这为香菇诱变育种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细菌发酵产L-乳酸优良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干酪乳杆菌CICC6002进行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超声波复合诱变处理,将诱变所得菌株进行耐酸和耐高糖驯化和选育,筛选得到一株高产L-乳酸的正向突变NT-7,在以菜籽饼粕水解液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发酵72h,L-乳酸产量88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1.94%。  相似文献   

17.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杀虫效果最理想的生物农药,但是Bt存在着发酵效率低、杀虫谱窄、毒力效价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推广。为了提高Bt菌种毒力效价,增强其杀虫活性,该文采用了紫外照射以及硫酸二乙酯(DES)、亚硝酸钠两种化学试剂对菌株Bt HD-1进行诱变育种,得到各诱变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诱变条件下伴孢晶体含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其中紫外照射条件最为明显,通过优化试验,筛选到一株伴孢晶体含量OD值增加34.2%菌株,得到产伴孢晶体能力明显提高菌株。  相似文献   

18.
诱变选育高产类黄酮链霉菌菌株,采用不同强度的紫外线对出发菌株链霉菌HNS2-2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以出发菌株作为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诱变菌株发酵产物黄酮类物质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反复筛选。在20 W紫外灯、辐射距离30 cm、照射20 s条件下,获得高产菌株251,其黄酮类物质产量达41.87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15.52%,且连续7次传代稳定性能稳定。通过紫外诱变选育的方法,能提高出发菌株黄酮类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9.
苎麻生物法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具有脱胶质量稳定和不损伤纤维的特点。为了选育稳定、高活性苎麻脱胶菌,以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土壤中分离初筛得到的微生物脱胶菌株(15号)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和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以青霉素抗性为标记,对大量初筛得到的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选育得到4株高活性苎麻脱胶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其中U-4使木聚糖酶活提高了15.81%,果胶酶活提高了6.49%,纤维素酶活降低了37.45%,残胶率降低了16.89%。  相似文献   

20.
一株产胶霉菌素菌株的ARTP诱变及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旨在选育出胶霉菌素高产菌株,以胶霉菌素产生菌TY-009为初始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对产胶霉菌素的绿色木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并设置时间梯度,检测不同处理时间样品的胶霉菌素产量。通过平板筛选以及摇瓶复筛选出8株正突变菌株,其中产率最高达到0.86 mg/m L,较初始菌株的产率提高了45.76%。ARTP诱变方法快速、高效,对绿色木霉菌株的诱变效果良好,在提高胶霉菌素产量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