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菌丝体多糖对昆明种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 IL-2)、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的含量,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用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菌丝体多糖连续灌胃H22荷瘤小鼠10 d.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多糖组的瘤重降低,Bcl-2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下调,表明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对H22荷瘤鼠有抑瘤作用,可以抑制H22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红菇提取液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菇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方法:以容县红菇子实体为材料,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不同剂量的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试验组小鼠连续灌胃21d后,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乳酸脱氢酶、肝糖原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容县野生红菇子实体提取液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结果:经21d连续灌胃红菇子实体提取液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肝糖原含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活力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红菇提取液均能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抵抗疲劳的产生和加速疲劳的消除,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研究了热水浸提云南野生大红菇多糖的条件.结果表明,大红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20 h,提取温度91℃,水料比(mL∶g)为57∶1.在此工艺条件下,大红菇多糖的提取率为7.0536%.经试验证明优化的大红菇多糖水法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是可行的提取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红菇子实体多糖热水浸提法的条件为水料比3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在此提取条件下,提取率为4.33%.粗多糖经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D1、D2、D3和D4四个组分.研究了红菇粗多糖及其各组分的还原能力、对·OH的清除作用以及清除NO2-的作用,以此来评价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菇多糖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对·O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菇子实体抗氧化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初步研究红菇抗氧化性能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红菇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方法: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对4组(即对照组、红菇组、甲醛组和综合组)小鼠进行处理,经过相同时间的处理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红菇组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综合组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相对与甲醛组出现了显著的上升、而MDA的含量与甲醛组相比呈显著的下降趋势。结论:红菇子实体提取液中存在某些抗氧化的成分,减轻了自由基对抗氧化系统的攻击,极大地维持了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性红菇―美红菇(RussulapuellarisPr.)[1]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对菌丝体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最适摇床转速为180rpm,接种量在(4~10)mL/100mL的范围内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8.
红菇属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红菇属是一类药用和食用真菌。本文对红菇属的生物化学在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和进展加以综述,主要介绍蛋白质,多糖,脂肪酸等。  相似文献   

9.
灰树花胞内粗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及其提取物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胞内多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2.53℃,浸提时间2.24 h,水料比35.76:1,在此条件下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7.28%,验证值为7.15%.S180荷瘤昆明小鼠的连续灌胃试验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能显著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低剂量多糖组(200 mg/kg/d)、高剂量多糖组(500 mg/kg/d)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20 mg/kg/d)的抑瘤率分别为61.51%、44.42%和73.75%.  相似文献   

10.
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红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生长在广东省封开县境内的一种野生可食红菇——美红菇(Russula puellaris Pr.)的生境、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美红菇为我国稀有红菇资源中一新型优质食用菌,其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周期短、产量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红菇属菌类是一类具有重要食(药)用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物种多样性高.秦岭地区的红菇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加之现有的研究手段只局限于形态学,使得秦岭地区红菇属物种的数量、系统分类学地位等尚未明确.通过梳理秦岭地区红菇属分类的现状及问题,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正红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利用乙醇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52高子交换和Sephadex G-100凝肢过滤获得单一纯的正红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FⅢa。利用小鼠S180肉瘤作抗癌活性测定,其抑瘤率为21.3%(20 mg/kg体重的剂量)和23.8%(100 mg/kg体重的剂量),没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红菇的地理分布及其依存的植被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俐 《食用菌》2006,28(4):4-6
福建省红菇主要指正红菇(RussulavinosaLindbl.),分布于闽西北的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处于闽西大山带———闽西纵谷———闽中大山带之间。红菇主要依存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被类型有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hemsl)Hayata]林、格氏栲(CastanopsiskawakamiiHayata)林、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Lindl.)Schott.]林、栲树(CastanopsisfargesisFranch.)林、红锥(CastanopsishystrixA.DC.)林、甜槠[Castanopsiseyrei(champ.exBenth.)Tutch]林等。人们应当重视对亚热带阔叶林和珍贵红菇资源的保护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红菇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红菇属是一类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许多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在对福建闽西正红菇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对红菇属的种类、共生关系、生态研究概况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选择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巴氏蘑菇(Agaricus blazei)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0、100和200mg/kg/d),阳性对照组灌胃200mg/kg/d阿卡波糖,正常对照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7周后考察巴氏蘑菇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多糖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空腹血糖值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下降;多糖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也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附睾脂肪中阳性对照组的glut4、pi3k、akt1和akt2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多糖组中glut4(低、中和高剂量组)、akt1(低、中和高剂量组)、akt2(中和高剂量组)和pi3k(高剂量组)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保肝与催眠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具有保肝作用,CMP100mg/kg.d与200mg/kg.d连续腹腔给药5d,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分别降低27.32%与41.03%,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P<0.05与P<0.01。大鼠肝部分切除手术前按100mg/kg.d连续腹腔给药4d,手术后再连续腹腔给药3d。大鼠的肝再生度与再生肝重,体重分别增加73.29%与18.9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P<0.01与P<0.001。CMP具有催眠作用,CMP100mg/kg.d连续腹腔给药7d,能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的抑制,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的时间为硫喷妥钠对照组的4.69倍,与硫喷妥钠对照组比,P<0.05。  相似文献   

17.
邵武市红菇资源及生态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永清 《食用菌》1999,21(1):5-5
红菇是世界上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为了探明我市红菇资源的分布和生态条件,为开发、利用、研究红菇提供依据,我们历经三年,对我市15个乡镇林区着重考察了红菇资源及生态环境。现将考察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云南楚雄的1种野生红菇属真菌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菌丝体经纯化培养后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的菌丝体用于ITS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的PDA培养基对红菇分离效果最佳,红菇菌丝白色、菌落较小,长势极慢;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菌丝球经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绒紫红菇(Russula mariae)。  相似文献   

19.
以黑木耳为主料,以猴头菇、姬松茸、香菇、灰树花为辅料,制成黑木耳复合多糖口服制剂。通过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及相关指标的试验和检验结果,0.25mL/(kg·bw·d)、0.50mL/(kg·bw·d)、1.50m L/(kg·bw·d)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加Con A孔与不加ConA孔吸光度的差值高于0m L/(kg·bw·d)组;0.50m L/(kg·bw·d)、1.50 mL/(kg·bw·d)组耳壳增重高于0 mL/(kg·bw·d)组;1.50 mL/(kg·bw·d)组小鼠溶血空斑数高于0m L/(kg·bw·d)组;0.25 mL/(kg·bw·d)、0.50 mL/(kg·bw·d)、1.50 mL/(kg·bw·d)组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高于0 mL/(kg·bw·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黑木耳复合多糖口服制剂具有明显的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红菇深层培养营养因子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健  甘耀坤 《食用菌》2007,29(2):21-22
采用摇床方式培养,对红菇进行了深层培养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和营养因子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红菇深层培养的最适基础培养基配方是马铃薯200g/L,蔗糖20g/L,蛋白胨5g/L,KH2PO43g/L,MgSO41.5g/L;深层培养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盐为ZnSO4;维生素为V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