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了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性红菇―美红菇(RussulapuellarisPr.)[1]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对菌丝体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最适摇床转速为180rpm,接种量在(4~10)mL/100mL的范围内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云南楚雄的1种野生红菇属真菌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菌丝体经纯化培养后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的菌丝体用于ITS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的PDA培养基对红菇分离效果最佳,红菇菌丝白色、菌落较小,长势极慢;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菌丝球经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绒紫红菇(Russula mariae)。  相似文献   

3.
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正红菇(Russula vinosa)野生子实体与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多糖、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等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的氨基酸、脂肪酸较野生子实体丰富,而多糖、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的含量则低于野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4.
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菌丝体多糖对昆明种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 IL-2)、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的含量,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广西浦北磷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鳞盖红菇是广西浦北红椎林中发生量大面宽的一种食用菌根,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报道了对其生态环境考察结果,为半人工模拟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菌丝体多糖连续灌胃H22荷瘤小鼠10 d.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多糖组的瘤重降低,Bcl-2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下调,表明鳞盖红菇菌丝体多糖对H22荷瘤鼠有抑瘤作用,可以抑制H22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红菇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红菇属是一类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许多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在对福建闽西正红菇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对红菇属的种类、共生关系、生态研究概况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培养基中添加红菇宿主柯树的根、叶以及红菇子实体粉、活性炭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对该真菌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菇的生长特性,为后续红菇研究积累资料,其本身是否是1种丛赤壳菌新种,以及是否与红菇的生长、菌根形成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正红菇母种进行培养试验,同时设计了5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CPDA培养基比较适合于正红菇的母种培养,小麦琼脂培养基比较适合于正红菇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10.
初步介绍了梅州灰肉红菇资源的分布区域及其子实体的形态;红菇出菇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出菇季节、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情况;提出了保护红菇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报道福建省福安市发现的大红菇,并对其形态和生态习性进行初步调查,为进一步开发福建省福安市大红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红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红菇的研究概况 ,包括红菇生态、营养和功能性成分、人工培养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开发利用红菇资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俊燕 《食用菌》2003,25(4):6-6
阿尔泰山 ,夏天的阿尔齐斯河野马般咆哮着奔向北冰洋 ,唤醒了岸边森林里沉睡着的一种美味食用菌———壳状红菇。1 形态特征 壳状红菇 (壳表红菇 )RussulacrustosaPeck ,(图 1 :1~ 4)。我国西南地区与变绿红菇混同在市场出售“均称之为‘青头菌’” ,隶属红菇科。菌盖直径 4~ 1 1cm ,幼时扁半球形 ,后伸展中凹 ,表面心部以外布龟裂斑块 ,盛长期略粘 ,后期盖缘具条纹 ,浅黄褐色 ;菌肉色白、味柔和生嗜味酸 ;菌褶先白色、晚期暗乳黄色 ,少数分叉 ,径向近柄处渐窄 ,直生或凹生 ;菌柄白色 ,近柱状或中部略粗 ,2 .4~ 6 .8cm× 1 .2~ 2 .9c…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红菇的生态学、人工培养、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红菇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和开发红菇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野生鳞盖红菇原种,利用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的母种,根据母种分离培养经验并利用各种食用菌原种培养料搭配成多种配方培养红菇原种。结果表明:花生饼对原种培养有较大促进作用;麦子较适合作为培养原种主原料;配方棉籽壳15%、麦麸10%、麦子57%、玉米粉8%、花生饼8%、蔗糖0.8%、石膏1%、硫酸镁0.2%能长出较合格原种。  相似文献   

16.
邵武市红菇资源及生态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永清 《食用菌》1999,21(1):5-5
红菇是世界上珍贵的野生食用菌,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为了探明我市红菇资源的分布和生态条件,为开发、利用、研究红菇提供依据,我们历经三年,对我市15个乡镇林区着重考察了红菇资源及生态环境。现将考察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红菇及其多糖对小鼠失血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菇是一类药食兼用的大型真菌 ,闽南一带妇女坐月子时常要服食。鉴于此 ,我们通过建立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 ,研究红菇及其多糖对失血性贫血小鼠的影响。试验结果认为 ,红菇提取液灌胃剂量为 1 .935g/ kg.d对小鼠血红蛋白 (Hb)含量和红细胞(RBC)数目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而红菇多糖注射剂量为 30 mg/ kg.d对小鼠失血性贫血则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红色红菇Russula rosea生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或平板分离的方法对其子实体及菌根根际土壤进行分析。高通量方法分析结果,红色红菇生境中真菌种类覆盖5门,15纲,54目,75科,157属,其中绝对优势属红菇属Russula和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的占比分别为80%、2.3%,2个优势真菌R.rosea与Chrysosporiu spp.呈负相关关系;细菌种类覆盖3门,6纲,11目,20科,104属,其中绝对优势属杜檊氏属Duganell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别占32%、20%,且Duganella sp与Pseudomonas sp属于正相关的功能群。此外,从R.rosea子实体上分离到3株真菌,从其根际土壤鉴定到4株真菌和2株细菌。研究为红菇的人工分离培养,微生态制剂的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菇深层培养营养因子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健  甘耀坤 《食用菌》2007,29(2):21-22
采用摇床方式培养,对红菇进行了深层培养基础培养基的筛选和营养因子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红菇深层培养的最适基础培养基配方是马铃薯200g/L,蔗糖20g/L,蛋白胨5g/L,KH2PO43g/L,MgSO41.5g/L;深层培养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无机盐为ZnSO4;维生素为VB2。  相似文献   

20.
红菇属于红菇目红菇科,是药食两用的野生菌。红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脂肪酸、甾醇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不仅具有美容养颜、滋阴补肾、产后补血之功效,而且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癌等功效,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发展前景广阔。综述了红菇的生长特性、种植方式、药用价值、食用方式和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可为今后综合开发利用红菇资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