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烟草花叶病毒诱发接种4种枯斑寄主:心叶烟、三生NN烟、珊西NC烟和蔓陀罗,可使接种植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及马铃薯X病毒的侵染表现很强的诱发抗性.这种抗性主要表现为处理的枯斑直径及枯斑数目比对照减少50%~75%.诱发抗性具有非特异性和广谱性.抗性在诱发接种后2~4天开始出现,7~8天达到最高抗性水平,且至少保持25天以上.  相似文献   

2.
植物单宁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测试了从11种植物提取的单宁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任一植物的单宁质量浓度为5.000或2.500mg·mL-1时,与TMV混合10min后接种,其抑制率均达80%以上.(2)单宁质量浓度为5.000mg·mL-1时,与TMV混合后立即接种,其抑制率也均达80%以上,表明单宁与病毒粒体作用时间很短.(3)TMV与单宁混合,透析3d后,可恢复大部分侵染力;混合3d但未作透析处理,与混合10min的处理相比,抑制率下降,表明部分植物的单宁体外稳定性可能较差,与TMV粒体作用能力下降.(4)这11种植物的单宁对TMV体内抑制复制效果不明显.(5)大飞扬、杠板归、虎杖3种植物的单宁,在接种前先喷施心叶烟再接种TMV,可抑制病毒的初侵染;在接种前先喷施普通烟草K326再接种TMV,烟株发病期推迟3-8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为植物源抗病毒类生物农药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和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摩擦接种,分别于接种病毒前24h和接种后24h分别喷施白花蛇舌草10倍液;接种处理3~5d后,调查枯斑数量,计算枯斑抑制率;普通烟接种处理后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采用间接ELISA法[4]测定各处理的病毒浓度;将提纯的TMV与白花蛇舌草10倍液等体积混合不同时间后,采用负染法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的形态变化。[结果]对心叶烟的抑制率为84.6%,对系统寄主K326的防效为76.6%;在接种病毒前24h喷施药剂,枯斑抑制率和对系统寄主的防效分别为62.2%和61.5%;接种病毒后24h喷药试验结果表明,药剂能抑制植株体内病毒的增殖;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有断裂现象,混合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强。[结论]白花蛇舌草对TMV还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作用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1987~1989年在我国8个主产烟省23万亩烟田上应用83增抗剂,小区对比、大田示范试验证实,防治花叶病毒病效果为44.4%~54.8%;促进植株生长,单叶重增加12.18%,平均每亩增产9.14%~11.01%;提高烟碱含量,上等烟比率提高12.11%~13.12%,斤烟均价提高0.22~0.24元。防病、增产、优质的效果创造了每亩增收60.60~123.11元的经济效益。83增抗剂诱导植物抗、耐病性提高,加强了植物病毒生态体系中自然控制因素——品种抗病性的作用。以此为主,兼具控制病原病毒和传播介体的多种功能:体外钝化病毒,抑制病毒初侵染,降低植物体内病毒的扩散速度,影响蚜虫的探食行为,降低蚜传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测试了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甙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对TMV的抑制率为91.3%,但对烟草体内病毒复制无显著的抑制效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黄酮甙与病毒外壳蛋白混合的泳带比对照明显滞后,表明黄酮甙可与TMV外壳蛋白结合,透析或萃取可使这种结合解离,使病毒恢复侵染力,说明黄酮甙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用黄酮甙处理过的普通烟叶片,12h后接种病毒,可阻抑病毒初侵染,延迟病害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牡丹皮中提纯的丹皮酚结晶(0.6 mg.mL-1)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 osaic virus,TMV)混合10 m in后对TMV枯斑抑制率达80%以上,说明丹皮酚对叶圆片中的病毒复制具有抑制作用;电镜下观察丹皮酚与TMV混合对粒体形态没有影响;丹皮酚与TMV混合后透析病毒可恢复侵染力,表明丹皮酚对病毒没有直接毒害作用;用丹皮酚喷施叶面不影响病毒侵染;低含量丹皮酚可阻碍TMV-CP的体外聚合,对TMV-RNA无体外抑制侵染作用.据此推测,丹皮酚对TMV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其与TMV-CP结合而影响病毒粒体对叶片表面侵染位点的识别,或影响植株体内TMV-CP亚基的体内聚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已知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大体上分为5类。第1类为源自病毒的抗病毒基因,它们源于病毒基因组;第2类为与病毒基因相关的其他基因序列,它们或独立存在、或寄生于病毒、或依赖于病毒才能复制,如核酶基因、缺陷干扰颗粒等;第3类为源自植物的抗病毒基因,它们是植物基因的一部分,如病程相关蛋白基因、潜在自杀基因、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等;第4类为植物抗体基因,它们是从动物体内获得的具有抵抗植物病毒作用的中和病毒基因;第5类为干扰素基因,它们为控制激素(干扰素)合成的基因,最初在动物体内发现,其后在烟草、番茄、番椒、丁香等植物中也发现干扰素基因。抗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十分复杂,不同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各不相同,同一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也有不同的模型,多数基因介导的抗性机理还未搞清,所以,在抗性机理方面尚未有统一的学说来阐明。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应侧重于植物抗病毒基因资源的分类与整理、抗病毒基因介导的抗性分子基础、抗病毒转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的影响因子(如转基因重组、沉默等)、新的抗病毒基因的发掘、增强抗病毒转基因生态安全性与遗传稳定性的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系统提取,以4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每种提取液对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不同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抑制率达83.93%~100%;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率达63.99%~98.21%;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为25.42%~86.01%;对棉花枯萎病菌抑制率为29.46%~88.42%。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超敏蛋白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诱导抗性影响,采用半叶枯斑法和田间效果试验研究超敏蛋白BaPE1提取物对枯斑三生烟和普通烟的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超敏蛋白BaPE1能诱导烟株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产生抗性,并对烟草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接种前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预防效果达70.46%,接种后24h、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治疗效果达61.30%和60.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后烟草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并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超敏蛋白BaPE1不仅可以提高烟草抗性而且还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新发现的一种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活性,为该菌株在植物病毒病害防治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和普通烟K326为材料,采用半叶枯斑法、叶圆片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抗TMV活性。【结果】放线菌ZX01菌株发酵产物对TMV具有明显钝化作用,其中发酵液在对TMV钝化10,30和60 min后,抑制率分别为62.29%,75.46%和84.78%;接种TMV 6 h后,在普通烟K326上,ZX01菌株发酵液对TMV复制增殖的抑制率可达53.27%;并且ZX01菌株发酵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病寄主保护和治疗作用显著,其保护和治疗作用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48%和44.85%,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病毒A。【结论】放线菌ZX01菌株代谢产物对TMV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值得在菌种鉴定、发酵条件优化、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种控制烟草病毒病(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蚀纹病毒病等)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烤烟间种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的处理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烟草病毒病的危害,特别是对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蚀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24%、77.86%和80%、100%,从而提高了烟草产量和品质。间套作处理的较单作相比,烟叶含钾量提高了0.05% ̄0.92%。  相似文献   

12.
牛心朴子草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枯斑寄主法和田间生测试验,测定了植物源Antofine抗病毒水剂——牛心朴子草W制剂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将牛心朴子草W制剂与病毒汁液混合后接种,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为70%~80%;先喷制剂,24 h后再接种病毒,对病毒抑制效果为40%~50%;先接种病毒,2 h后再喷制剂,基本无抑制效果。田间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显示:牛心朴子草W制剂对PVY、CMV和TMV的综合防治效果为40%~50%,与目前生产上用的常规药剂病毒必克和菌克毒克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13.
武隆烟区烟草病毒病的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重庆市武隆烟区田间烟草进行了病毒病病原种类的调查和鉴定。26个烟草样品经ELISA共检测到TMV,CMV,PVY及TuMV等4种病毒。所有样品均感染TMV,且病毒复合侵染严重,其中,以TMV,TuMV,CMV及PVY等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为主,侵染率达30.77%。ELISA结果表明,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MV含量最高,TuMV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烟草漂浮育苗剪叶传播烟草花叶病毒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研究了烟草漂浮苗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通过剪叶操作传播的特点。试验表明,剪一次TMV新鲜病叶的带毒剪刀连续剪10棵健康烟苗,剪叶后第30 d花叶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2.7%。苗盘试验表明, 每剪1盘苗后用漂白粉消毒剪刀1次的情况下,在每盘苗加入6株TMV病苗,剪刀剪叶1次,剪叶后第10 d平均发病率为13.0%~18.3%, 发病株数增加3.5~4.9倍,无症烟苗移栽后15 d,花叶病发病率可达65%~80%。在第1次剪叶前7 d,每盘苗挑选6株用稀释1.0×10-6倍的TMV病叶汁液摩擦接种,第1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20 d)留下病苗和拔走病苗处理带毒率分别为57.8%和37.8%。第3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47 d)带毒率都达到95.6%。在存在病株的情况下,剪叶传播烟草普通花叶病的效率很高。人工气候箱中,剪叶接种1.0×10-6 TMV病叶汁液,接种后11~12 d TAS-ELISA可检测出阳性,接种后20~24 d表现花叶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了解烟草种质资源TI203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特点,为烟草抗病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更丰富信息.[方法]以烟草种质资源TI203为材料,采用TMV病毒接种、病情调查、病毒外壳蛋白累计量检测、TMV复制水平测定及日灼现象观察等方法,研究TI203对TMV的抗性特异性、TI203接种TMV普通株系(TMV-U1株系)后的症状、病毒复制水平等.[结果]TI203只对TMV表现无症状的抗病特点,接种马铃薯Y病毒(PVY)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则表现出典型症状.接种TMV-U1株系后14 d,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TI203叶片病毒复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品种;用表达GFP的TMV侵染性克隆浸润接种发现,TI203对TMV的抗性发生在病毒复制水平.在高温和强日照条件下,TI203生长迅速的中上部叶片会发生日灼现象,且难以恢复.[结论]TI203只对TMV表现无症状,其对TMV的抗性发生在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烟草原生质体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草原生质体是植物病毒研究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原生质材料,它对植物病毒的研究起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介绍了它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一般应用程序,综述了它在植物病毒的侵染、复制、病毒与寄主互作、转基因抗病毒、病毒抑制物等各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丽江烟草漂浮苗病毒病原及有效预防烟草花叶病毒病提供依据,2006~2011年对丽江4县1区主要育苗点烟草漂浮苗进行随机抽样法取样采集16201份烟苗样品进行病毒血清学及形态学检测鉴定。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中仅检测出烟草花叶病毒,6年丽江总体烟草花叶病病毒病原阳性率占3.01%,表明烟草花叶病毒是危害丽江烟草漂浮苗的重要病毒病原。整体上丽江烟苗病毒病原阳性率由2006-2008的3.87%下降为2009-2011的2.14%,这主要是漂浮育苗技术推广的结果。仍出现较高的病毒病原阳性率的个别地方,需要加强育苗操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1991~1995年利用钴60照射和亚硝酸处理进行了烟草蚀纹病毒(TEV)弱株系的选择及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钴60照射病毒溶液能产生弱株突变体的适宜剂量是1.29,2.58C/kg,亚硝酸处理的适宜浓度和时间是1mol·L-1,30~50min.经选择效果明显的弱株有R4和H38,其室内交互保护试验的效果最高分别是85.8%和47.4%;田间防病效果分别为81.6%和40.3%.两个弱株免疫后接种强株,其烟株体内病毒含量均低于强株对照。试验还表明,亚硝酸处理较钴60能产生较多的弱株突变体。  相似文献   

19.
一株对TMV和PVY具有拮抗活性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方法】从山东诸城等植烟区采集烟草病毒病高发区健康烟株中烟100(Nicotiana tabacum var. Zhongyan 100)的根际土壤,分离抗TMV的活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该菌株对TMV和PVY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验证该菌株的抗病毒活性。田间试验进行3个处理,菌液与病毒混合,2 h后接种(I),喷菌液2 h后接种病毒汁液(II),接种病毒汁液2 h后喷施菌液(III),以8%宁南霉素和肥皂水分别与等体积病毒汁液混合为阳性对照,以LB培养基与病毒汁液混合为空白对照。利用菌株发酵液对剪刀上病毒的钝化作用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筛选到的菌株通过枯斑寄主半叶法显示其对TMV的抑制效果达98%以上,命名为4A1,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16S rDNA序列与Pseudomonas monteilii的16s rDNA序列同源率达到99%;菌株4A1为革兰氏阴性,氧化酶、淀粉水解VP、吲哚等反应为阴性,明胶液化、葡萄糖反应为阳性,能运动,确定该菌株为蒙氏假单胞菌(P. monteilii)。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其发酵液对TMV、PVY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处理I可有效降低大部分病毒侵染,TMV和PVY发病率分别为5.3%和7.7%,病情指数分别为0.8和2.9;处理II可显著减少TMV和PVY的侵染几率,发病率分别为33.3%和36.7%,病情指数分别为4.2和6.0;处理III烟株发病率为95.0%和92.0%,病情指数为24.5和20.1;CK组TMV、PVY发病率分别为99.3%和95.4%,病情指数为别为38.6和45.1。菌株对剪叶工具的处理,钝化病毒效果可达95%以上,防效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烟叶生产上,该菌株可以作为生产工具的生物消毒剂和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20.
6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6种病毒抑制剂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体治疗、保护和钝化作用,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药剂诱导烟叶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5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有效成分为宁南霉素的金珠蔬美对TMV有较高的活体治疗和保护效果,在250 mg/L时枯斑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7.24%、54.55%;关于药剂对TMV的活体钝化作用,金毒冠氨基寡糖素的抑制率最高,5 mg/L时平均抑制率为60.31%。6种药剂处理烟草K326后,PR-5基因表达呈现不同程度地上调,表明它们均能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