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羔羊血清促细胞生长的效果,用羔羊血清以及羔羊与新生牛混合血清来培养VERO、BHK-21细胞,同时培养SP2/0-Ag14细胞并进行计数。结果表明:羔羊血清促细胞生长效应明显低于新生牛血清,但是与牛血清以不同比例混合后,促细胞生长效应有明显的提高,比例在4∶6和5∶5时,促细胞生长能力与牛血清接近。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把羔羊血清和新生牛血清按1∶1混合使用,既可降低成本,又具有良好的促细胞生长效果,使羔羊血清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反复冻融新生牛血清对促细胞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促细胞生长性能良好的三批新生牛血清,经不同次数冻融后用其配制MEM培养淹,用于培养SP2/0细胞,从细胞最大增殖量和倍增时间2个指标测定促细胞生长效应。结果,用经不同次数冻融的新生牛血清配制的MEM培养液,对SP2/0细胞的最大增殖量和倍增时间影响不大;但反复冻融20次以上的新生牛血清配制的培养没使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由此可见,为了防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所用新生牛血清的冻融次数应该控制在20次以内。  相似文献   

3.
牛血清是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中重要的原辅材料之一,做好牛血清的质量控制是提高生物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应用PK15、BHK21和ST三种兽用生物制品研制中常用的细胞作为载体,选用国内同等价位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新生牛血清作为比较对象,采用细胞倍增时间测定法、细胞克隆形成率测定法、细胞三次连续传代培养法、MTT比色法和微量终点稀释法五种血清质量鉴定的方法进行比较,检测新生牛血清的促细胞生长活性,最终确定了MTT比色法作为便捷高效快速筛选新生牛血清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胞培养过程中血清的选择对细胞的促生长增殖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分别以商品新生牛血清、自制新生牛血清、自制成年牛血清培养成纤维细胞、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来判断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对血清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自制新生牛血清具有良好的促细胞生长作用(相对生长率>0.96),并且3次试验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成年牛血清和无血清空白对照组促细胞作用不明显。因此应用MTT比色法能够评价血清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检测不同生长时期的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效果,从而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加合理地选择牛血清进行细胞培养。[方法]实验采用两组采自不同年龄段的牛血清对Sp2/0—Ag14细胞进行培养,并对细胞生长的细胞数量、细胞形态等定期进行测定及观察并绘制出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出细胞倍增时间,以比较两组牛血清细胞培养的效果。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为3月龄采血的牛血清(A组),另一组为14日龄采血的牛血清(B组)。[结论]结果表明,应用两组牛血清培养的Sp2/0—Ag14细胞的培养倍增时间分别为A组牛血清17.8h和B组牛血清17.1h;表明B组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效果优于A组牛血清。  相似文献   

6.
应用MTT比色法评价不同牛血清促细胞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培养过程中血清的选择对细胞的促生长增殖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分别以商品新生牛血清、自制新生牛血清、自制成年牛血清培养成纤维细胞、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来判断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对血清质量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自制新生牛血清具有良好的促细胞生长作用(相对生长率>0.96),并且3次试验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成年牛血清和无血清空白对照组促细胞作用不明显。因此应用MTT比色法能够评价血清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小鼠囊胚在饲养层、无类LIF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出类ES细胞团,将该类ES细胞团传至第三代,暂停传代,继续培养,则4~5 d后该细胞团会向周围分化出一种圆而发亮的衍生细胞,该衍生细胞会不断地向周围生长,约20 d后该衍生细胞铺满培养皿底.将该衍生细胞传至铺有饲养层的培养瓶中继续传代至第七代,再将其传代至无饲养层的培养瓶中,约12 d后,其在无饲养层的培养瓶中长满瓶底.以后随着传代数的增加,该细胞长满瓶底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最后稳定在2~3 d.对传代至第30代的细胞进行生长曲线测定,并以不同的基础培养基、不同的血清浓度、不同的胰岛素浓度等条件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该衍生细胞分别在DMEM高糖、DMEM低糖、DMEM-F12、PRMI1640等为基础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但以DMEM-F12为最优.在血清浓度分别为10%、14%、18%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显示:该细胞在高浓度血清的培养基中具有生长更好的趋势.在胰岛素浓度分别为0、0.25、0.5、1 μg/ml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显示:该细胞在无胰岛素的培养基中无法正常生长,在0.5 μg/ml胰岛素浓度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牛血清中抗阿卡班病毒的抗体,同时用血凝抑制试验(H1)及中和试验(NT)与之做比较。HmLu-1细胞系来自苍鼠肺组织,生长培养基为Eagle's基础培养基(MEM)含10%胎牛血清、10%磷酸类胰蛋白(月示)肉汁(TPB)、100单位/m1卡那霉素;维持培养基为MEM含10%TPB和卡那霉素。病毒为JaGAr39阿卡班病毒株。用前在HmLu-1细胞上传代,测定毒价,其感染性用TCIDso表示。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添加血清浓度对共培养条件下细胞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集新生秦川犊牛背最长肌和肾周脂肪,分离提取前体脂肪细胞和肌卫星细胞,建立以DMEM/F12培养基,不同细胞混合比例(肌肉细胞:脂肪细胞=10:1、5:1、2:1)的多种共培养体系,通过调整各共培养体系培养基中的胎牛血清比例(5%、10%、15%、20%的胎牛血清,FBS),来研究血清浓度对各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活性的影响。共培养14d,每两天更换对应培养基,并采用MTT染色法测定共培养细胞的细胞活性。统计分析后发现:共培养细胞活性随着血清浓度的上升而增加;15%FBS和20%FBS浓度下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5%FBS组和10%FBS组(P<0.05);虽20%FBS组细胞活性高于15%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为了获得最好的牛肌卫星细胞和前体脂肪细胞共培养效果,达到较高的细胞培养活性,建议采用15%(v/v)以上的FBS进行共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用牛血清对Sp2/0细胞增殖试验的质量标准,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p2/0细胞分散,配制成50万/mL细胞悬液,用含10%不同牛血清的MEM营养液,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作对倍稀释,在5%CO2培养箱37℃培养48 h,计数每种血清对Sp2/0细胞的绝对克隆形成率。结果表明,胎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绝对克隆形成率为20%-26%,犊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绝对克隆形成率为12%-18%。以胎牛血清作为标准参考血清计算不同牛血清对Sp2/0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3批胎牛血清的相对克隆形成率均在80%以上,6批有效期之内的新生牛血清的相对克隆形成率为50%左右。因此,将兽用生物制品生产用胎牛血清对Sp2/0细胞增殖试验的质量标准规定为对标准血清相对克隆形成率不低于80%;新生犊牛血清对Sp2/0细胞增殖试验的质量标准规定为对标准血清相对克隆形成率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择8头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的夏洛来F1代肉牛,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复合型生物添加剂-=肥牛灵饲喂肉年听效果。两组的基础日粮组成桢,试验组添加0.3%的肥牛灵。60天的试验期过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889和1720g,有显著差异,其增重提高9.7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饲料转化率提高9.6%;提高经济效益265。结果表明,肥牛灵能够刺激肉牛生长,增加养牛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以女贞子、枸杞子、穿心莲、大青叶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女贞枸杞散"对断奶仔猪腹泻的预防效果和对外周血各类白细胞数量的影响。根据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选用80头体重为1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4组,分别为试验Ⅰ组(日粮中加0.4%"女贞枸杞散"),Ⅱ组(添加0.6%),Ⅲ组(添加0.8%)和对照组(普通日粮)。详细记录仔猪腹泻情况,计算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等。试验结束后采血,测定各类白细胞数量,结果表明,"女贞枸杞散"能有效地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血液中的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的的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养方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生长及角蛋白18(CK18)表达量的影响。采集42日龄山羊的瘤胃上皮组织,分别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其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阶段的细胞形态,检测第5代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山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经0.25%胰蛋白酶+0.02%乙二胺四乙酸消化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2 d开始贴壁生长,5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0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2)经组织块法获得的原代培养山羊瘤胃上皮细胞于4 d开始"爬出"组织块,8 d细胞开始明显增多,14 d细胞数量达到最大。3)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胞浆内CK18均呈阳性表达且细胞纯度后者明显高于前者。4)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CK18表达量显著高于酶消化法(P0.05)。综合得出,与酶消化法相比,应用组织块法可成功获得纯度更高的山羊瘤胃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索抗生素与益生菌的关系,并为畜产品的安全生产服务,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粘杆菌素和金霉素作用于乳酸菌,通过测定培养液的pH、吸光度值及活菌数目来判断抗生素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24 h后,0.025%的金霉素和0.05%的硫酸粘杆菌素可抑制乳酸菌的生长(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种抗生素对乳酸菌的抑制作用均逐渐减弱,说明益生菌的耐药性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18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个组分别饲喂对照饲粮、0.15%酵母壁多糖饲粮、0.30%酵母壁多糖饲粮和0.45%酵母壁多糖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酵母壁多糖有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和料重比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添加0.45%酵母壁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5)。由此可知,酵母壁多糖可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并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综合生长性能、小肠黏膜形态及经济成本等指标,其在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30%。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48.13±4.71 g的锦鲤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循环水养殖池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对照组投喂无益生菌添加的普通商品饲料,试验组投喂在普通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1∶1∶5)配制成的4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益生菌最终浓度为109 CFU/mL。结果表明,单一菌种或复合菌种的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且对各组血液中酚氧化酶原(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proPO)、溶菌酶(lysozyme,LZM)和肝脏中抗菌肽(hepcidin)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对各组肠道中GST相对表达量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效果最好,增重率最高为38.13%,特定生长率提高25.58%,血液中proPO和LZM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3倍和2倍之多(P<0.05),肠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相对表达量升高了32.45%(P<0.05),肝脏中Hepc相对表达量升高了76.82%(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饲料中添加单一/复合益生菌,均可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复合益生菌使用效果更好,且proPO、LZM、GST和Hepc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程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可见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粪肠球菌可以作为益生菌应用于锦鲤养殖。  相似文献   

17.
9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8组分别以绵羊每日正常用药量的1.5^u等比级数递增剂量,一次给小白鼠灌服定量“棘防E号”,连续观察14天,以测定“棘防E号”对小白鼠口服的LD50。同时,按最大无作用剂量(101.25mg/BW、正常剂量(20.00mg/kg.BW、最大无作用剂量的1/30(3.375mg/kg.BW)给小白鼠饮用“棘防E号”,观察对小白鼠繁殖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小白鼠服用绵羊正常用药量的17倍时,不出现半数死亡,说明“棘防E号”对小白鼠的LD50大于绵羊正常用药量的10倍,是完全安全性的药物;最大无作用剂量、正常剂量、最大无作用剂量的1/30对小白鼠怀孕率和胎儿畸形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李佳奇  刘晓静  运向凯  韩颜隆 《草地学报》2021,29(11):2505-2512
为确定北方寒冷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宜的秋播时间及适种品种,本研究选取4个紫花苜蓿品种,通过对其在不同温度(-5℃,-10℃)及播种后不同生长时间(45,60和75 d)下的生长特性及抗寒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牧801"的根重、根体积显著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P<0.05)。低温条件下,"龙牧801"与"WL343"的游离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紫花苜蓿的主根直径、根重和根体积与成活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模拟-10℃越冬时,"龙牧801"的抗寒综合表现最佳。在模拟-5℃和-10℃越冬条件下,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播种后生长45 d,60 d时成活率均极低;在生长75 d时在-5℃和-10℃条件下的成活率均高于55%。因此,西北地区秋播紫花苜蓿在入冬前至少保证75 d的生长时间越冬最为安全,对于某些抗寒品种如"龙牧801"可适当推迟秋播时间,但也应在入冬前60 d之前播种。  相似文献   

19.
用PEDVCV777株强毒适应Vero细胞系并传至147代。以PEDV沪株做效检用强毒。传代毒83代之后适应了仔猪肾原代细胞。自90代起进行了5次克隆纯化,克隆是在2次群斑(由5~7个单斑组成)的基础上,再进行3次单斑挑选(均是1mm以内小空斑)。以837斑5株继续传代并做系列试验。传代毒的毒价为107.0~107.5TCID50/03ml。免疫接种途径为后海穴位。克隆后5代(总代次104代)~25代的5批次主动免疫试验的总保护率为9592%(47/49),对照组888%(16/18)发病。克隆后17代~40代的8批次被动免疫试验的总保护率为962%(76/79),对照组100%(10/10)发病。以克隆后25代(总代次125代)进行稳定性试验,经6代次返祖传代毒力未返强,仍是稳定的,已符合弱毒株的标准。在与TGE弱毒株组合制备的二联弱毒苗的初步田间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肽制品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小肽制品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1日龄快大型黄羽肉雏鸡64只,随机分成A和B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只,其中A组饲喂日粮Ⅰ(含5%鱼粉),B组饲喂日粮Ⅱ(含2%鱼粉),其中日粮Ⅱ添加0.5%小肽制品,试验期8周。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羽肉鸡日粮中用少量的小肽制品取代一定量的鱼粉,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还能使黄羽肉鸡有较高的生长性能,并可显著提高2周龄时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和显著降低2周龄时的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