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铅镉的作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了有效铅、镉与玉米根、茎、叶的吸收相关性,及有效镉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相关性,通过玉米根、茎、叶的伤流、蒸腾等试验,探讨了玉米对铅、镉的吸收和运输机制。水稻体内对镉的积累与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当镉质量比为32mg/kg时,水稻糙米里镉质量比超标,测出了褐土有效镉临界质量比:水稻为594mg/kg。  相似文献   

2.
不同苎麻品种对土壤中镉、铅富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种植于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农田中的7个苎麻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苎麻品种在污染农田中的生长情况和重金属富集差异。结果表明,7个苎麻品种均生长良好,其中中苎一号单季生物产量和原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6 903.45 kg/hm2和820.43 kg/hm2。镉在苎麻不同器官的分布表现为麻壳、麻骨和根中的镉含量较高,原麻中的镉含量较低,铅在苎麻各个器官的分配表现为麻壳、根和叶中的铅含量较高,麻骨和原麻中的铅含量较低。各品种地上部镉、铅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苎一号地上部镉含量为19.89 mg/kg,石阡竹根麻地上部铅含量为9.41 mg/kg,均高于其他品种。中苎一号地上部对镉的提取效率为2.9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对铅的提取效率差异不显著。因此采用苎麻修复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种植中苎一号可获得最佳的土壤修复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将1日龄的AA鸡160羽随机分成四组,Ⅰ组(对照组)鸡,喂基础日粮,Ⅱ组鸡喂基础日粮添加镉1mg/kg(以3CdSO4.‘8H2O折算),Ⅲ组鸡喂 基础日粮添加镉10mg/kg,Ⅳ组鸡喂 基础日粮添加镉100mg/kg。试验鸡按组分舍试验49d,观察或测定鸡的体重、采食量。结果表明:Ⅳ组鸡生长极缓慢,平均体重与平均体增 重极显低于其它三组(P〈0.01),饲料报酬也明显低于其它三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苗期玉米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在镉、锌污染土壤上施入不同量的有机肥并配合淋洗措施后土壤中镉、锌的形态转化、迁移规律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入有机肥后土壤中有效态镉、锌的含量明显降低,通过络合淋洗后土壤中镉、锌的总量减少显著,因而能够显著减轻Cd2+、Zn2+对植物的毒害程度。土壤Cd2+为0—100mg/kg时,施用猪粪450—675t/hm2,玉米受毒害程度明显降低;土壤中Zn2+的浓度为500mg/kg时,增施猪粪225—450t/hm2,玉米中锌的含量接近正常值。随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玉米生物量增加也较显著,故在镉、锌污染的土壤上增施有机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改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是非常有前景的重金属镉污染土地修复植物。为进一步评价和鉴定苎麻种质镉富集的特性,筛选出优异的高镉富集能力苎麻种质,对农田镉污染条件下种植的269份苎麻种质资源的镉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9份苎麻种质资源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10%、20.19%和19.59%。57.25%的苎麻种质各器官镉积累量的分布规律为萝卜根>繁殖根>麻叶>麻骨>原麻>麻壳,37.17%种质的繁殖根镉积累量显著高于萝卜根,4.46%种质分布规律表现不一致。系统聚类分析表明,269份苎麻种质分成4类,Ⅰ~Ⅳ类分别含有7份、76份、139份和47份种质。第Ⅰ类苎麻种质各部位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通过隶属函数法对269份苎麻种质地上部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镉富集能力的种质18份,分别是坡埝青叶苎2号、长沙苎麻、杨柳坝坐蔸麻、湘潭竹根家麻、祁东苎麻2号、南坡红花滇黔苎、坡结滇黔苎、乐业灰绿苎、隆回本地麻、浏阳苎麻2号、七宝山苎麻2号、木鱼苎麻1号、大庸黄壳麻、南坡楔基苎、川苎1号、赤麻、74-69和坡口苎麻,其地上部镉积累量平均值为657.55 μg·株-1,区间为436.60~942.91 μg·株-1,富集系数平均值为1.10,转运系数平均值为0.93。上述结果为苎麻镉修复专用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苎麻修复镉污染农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镉对鲤鱼无机磷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镉中毒鲤鱼血液,中肠,肾脏无机磷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水中Cd^2+的影响,中肠,肾脏的无机磷含量下降,其中,中肠在16mg/l和32mg/l组显著降低;肾脏在32mg/l组显著降低;血液在三个浓度组无机磷含量基本不变。血液,肾脏,中肠受水中Cd^2+影响,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液,肾脏在32mg/l组显著降低;中肠在16mg/l,32mg/l组都呈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土壤中不同含量全镉及有效镉与其在收获期小白菜地上可食部位累积的关系,并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初步提出菜田土壤镉的临界浓度为:有效态镉0.1mg/kg,全镉0.8 ̄1.0mg/kg。  相似文献   

8.
高铁日粮对鸡蛋铁含量与蛋口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高铁日粮对蛋Fe含量及蛋白质的影响,以含Fe25mg/kg、525mg/kg和1025mg/kg日粮饲喂242日龄罗曼蛋鸡30d,观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卵黄Fe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磷营养对苗期水稻地上部累积镉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的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营养液中磷营养对苗期水稻吸收不同浓度镉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长介质中磷营养浓度(磷的处理浓度为5,10,15mg/L)的增加,水稻植株的生物量和株高无明显变化;在各个磷处理水平上,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镉含量呈增加趋势;(2)随着营养介质中磷浓度的增大,Cd0.1,Cd0.5,Cd1.0处理的水稻地上部镉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高镉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0.
以苎麻品种中苎2号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钾配施对苎麻植株鲜重及原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植株鲜重和原麻产量大小均为头麻>三麻>二麻;苎麻植株原麻干重与植株鲜重比为二麻>三麻>头麻;植株鲜重和原麻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运用DPSv7.05软件分析得出"中苎2号"植株鲜重的最优氮钾配比为:N 20 kg/667m2,K20 27.071kg/667m2;原麻产量的最优氮钾配比为:N 17.92 kg/667m2,K20 27.071 kg/667m2。  相似文献   

11.
用小麦幼苗毒性指标标征土壤Cd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盆栽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的含Cd量、生物减产量和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突变点所对应的土壤含Cd量标征土壤Cd污染,结果表明是可行的。麦苗在三叶期、返青期、拔节期三段苗期,其地上部分的含Cd量都比抽穗期、成熟期的茎、叶、籽粒高,且与籽粒含Cd量、土壤投Cd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苗含Cd量与苗POD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据上三个毒性指标所计算的土壤Cd污染临界值分别为:达标临界值为0.72mg/kg,减产临界值为16.75mg/kg,POD活性转折临界值为6mg/kg。三段苗期皆可为采样期,而以三叶期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矿物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施用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为调理剂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一种碱性矿物源复合材料作为供试调理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方法,研究调理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镉形态及镉在植株体内迁移的影响。【结果】矿物调理剂有效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DTPA-Cd)含量,促进土壤镉的可利用态持续向难利用态或残渣态转化。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且其用量分别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糙米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DTPA-Cd、返青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返青期土壤可氧化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还原态镉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系和茎叶中镉含量的显著不同,对照处理(CK)不同生育时期根系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孕穗期;茎叶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返青期>成熟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时,与对照相比,矿物调理剂对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的最大降幅依次为92.0%、94.1%、86.3%、80.6%;当调理剂用量达到5 g·kg-1土时,糙米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糙米>谷壳。由不同生育时期镉从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可知,矿物调理剂对水稻生育前期镉的阻控效果优于生育后期。【结论】该调理剂可促进土壤中高活性镉向低活性转化,抑制水稻各器官对镉的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13.
54只26日龄雄性鹌鹑等分为9组,分别喂给含相当于采食量的0……100mg/kg镉的氯化镉小面丸,上,下午各一次,连续28天。发现除高剂量组(75,100mg/kg)部分动物死亡外,各饲镉组动物均有采食量减少,体增重减慢,消瘦,贫血,睾刃缩小,骨质疏松等临床症状。镉主要蓄积在肝,肾中,各器官内镉积累量与饲料中供镉量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3)。在肝,肾细胞浆液中,90%以上的镉与金属硫蛋白(M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桐梓空秆麻与从湖南,四川等地引种的一批优良苎麻品种,1995年3月中旬在贵州省麻区,进行了品种区域试验。在996年调查结果表明:桐梓空秆麻丰产性最好,各点纤维均在138kg/667m^2以上,比推广品种黑皮蔸增产原麻40.5kg/667m^2,增产33.4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CPPU对大石早生李座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期的CPPU处理都提高了李的座果率。盛花期以喷10mg/kg效果显著,花后10d以喷5mg/kg盛花后10d喷CPPU处理能增加李的单果重,提高其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含量,以5mg/kg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残留试验表明,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600ml/hm^2喷施防治稻飞虱,在田水中原始沉积量为0.11~0.25mg/kg,半衰期为5.9~7.9d;在土壤中原始沉积量为0.08~0.16mg/kg,半衰期为5.3~24.6d;在茎叶上原始沉积量2.82~6.99mg/kg,半衰期为6.5~6.8d。最终残留量试验,表明在水稻卷叶螟、稻飞虱发生期喷药2次,施药剂量为300~600ml/hm^2,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为7d,在糙米中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在土壤和茎叶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0.083mg/kg和0.822mg/kg。  相似文献   

17.
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非食用性经济植物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累积修复效果,本研究采集了46个种植于某汞矿区周边的汞、镉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苎麻样品,分析了苎麻及对应土壤样品中汞、镉含量,计算了苎麻对汞、镉的累积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汞在苎麻根、秆、皮和叶中的含量分布为58.02~136.97、60.6~560.45、113.26~3 860.51、446.1~1 686.3μg·kg^-1;镉在苎麻根、秆、皮和叶中的含量分布为10.1~1 527.8、7.17~1 203.63、11.57~1 838.14、77.12~842.41μg·kg^-1。麻皮和麻叶中的汞含量明显高于根部;而镉较均匀分布在苎麻的根部、麻秆、麻皮及麻叶。汞和镉在对应土壤中含量分布为0.381~9.040 mg·kg^-1和0.131~7.814 mg·kg^-1。苎麻地上部对汞的累积系数范围为0.017~4.826,转运系数范围为0.583~22.595,苎麻地上部对镉的累积系数范围为0.011~3.725,转运系数范围为0.055~16.175。麻皮的汞累积系数明显高于根部和麻秆;而苎麻各部位的镉累积、转运系数无明显差别。土壤中的DOC含量上升会导致苎麻麻秆、麻皮中汞含量的下降,土壤pH的下降会促进苎麻的麻秆、麻皮两个部位对镉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18.
部分地方品种鸡胸肌化学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7个地方品种鸡(含2个杂种)84日龄胸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胸肌中各常量化学成分含量范围为:水分73.00%~73.91%,蛋白质24.19%~25.20%,脂肪0.257%~0.547%,灰分1.131%~1.181%,磷2329~2447mg/kg,钙111.2~129.5mg/kg。除肌间脂肪外,胸肌中各常量化学成分含量在部分品种间存在差异,就其常量养分营养价值,5个地方鸡品种顺序为乌骨鸡>肖山鸡>狼山鸡>油鸡>白耳鸡;肌肉的多汁性、风味和嫩度,其顺序为乌骨鸡>油鸡>白耳鸡>肖山鸡>狼山鸡。性别仅对84日龄肌肉水分有明显影响,对其他常量化学成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纤维剥制机械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苎麻品种‘中苎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剥制机械(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对原麻颜色、出麻率、单纤维强力和含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剥制原麻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种机器剥制的原麻颜色均偏黄色,简易刮麻器剥制的麻纤维明度最亮,反拉式剥麻机剥制的原麻红色最深。简易刮麻器剥制麻与回拉式剥麻机剥制麻出麻率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反拉式剥麻机剥制麻,但反拉式剥麻机出麻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总胶质含量显著较高(28.21%)。不同剥制机械所获原麻的单纤维强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综上所述,简易刮麻器剥制原麻质量最好,回拉式剥麻机优于反拉式剥麻机。上述结果为苎麻剥麻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苎麻快速生长期喷施赤霉素,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增产18.11~32.73%,且连续喷施三年对苎麻地下部分无影响,一般采用30~40 ppm的浓度,于头麻中麻,二麻苗、中期,三麻苗期喷施两次,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