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苎麻纤维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纤维机械化剥制加工是实现苎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了苎麻基本结构、苎麻纤维收获工艺流程及苎麻物理机械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苎麻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综述了我国苎麻机械剥制发展进程中的简易式、人力反拉式、直喂式和横向喂入式4种剥麻装备的作业原理及作业特点,探讨了我国苎麻剥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指出改进和完善现有苎麻剥麻机,研发轻便型与大型苎麻剥麻机,研究智能化、高效苎麻剥麻技术和攻克苎麻收剥一体化加工技术等是未来苎麻生产机械化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JBM-100苎麻直喂式动力剥麻机是将麻类纤维(俗称麻皮)从鲜麻杆上剥离,并去除麻骨壳的机械。该机型适用于苎麻、红麻、黄麻等鲜麻剥制,是我国惟一采用直喂式剥麻作业的先进机型。它避免了其他剥麻机对麻纤维的损伤和因高摩擦造成的麻壳胶脂渗入麻纤维导致成品发硬、麻品质下降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镉对苎麻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器官含Cd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镉含量在100mg/kg以下对苎麻产量无影响,当土壤Cd含量达到400mg/kg时原麻减产14.5%。Cd在苎麻植株各部位含量:根>茎叶>籽实;在茎叶中含量:皮屑>麻皮>麻骨>原麻。不同麻龄苎麻根和茎叶镉特性表现为镉含量:三龄麻>二龄麻>一龄麻。同龄苎麻三季差异为头麻>三麻>二麻。  相似文献   

4.
报道2003年至2004年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省8个试验点的纤维产量和品质测定结果。3个国外品种的长麻率、总麻率、纤维产量明显高于国内品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点间、不同品种间纤维产量差异显著。10个亚麻品种的平均分裂度变幅为344~407公支,平均断裂强力变幅为200~248 N,平均可挠度介于49.6~56.6 mm;同一品质指标在不同试点的变幅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麻品种间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显著,地点间的纤维品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苎麻新组合"DBE0206"是雄性不育系"C38"和"9533"的杂交F_1代,杂种优势强,原麻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分离变异较小,抗逆性强。该组合在四川省各级试验中均表现优良:平均原麻单产170kg/667m~2,单纤维细度2000m/g,适宜四川麻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对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产量、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上均很低,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较高,这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尤其在纤维变性上有可能提供优异的基因.②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高含胶率导致剥制原麻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③野生种质资源的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和断裂功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的潜力相对较大.④聚类分析中,lO个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类群I适合用在选育优质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Ⅱ适合用在选育超高支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Ⅲ适合用做低档苎麻纺织品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亚麻纤维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结果表明,原茎产量、干茎制成率和出麻率与纤维产量的单相关系数是不确定的,但是偏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而且原茎产量、出麻率与纤维产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干茎制成率的作用较小。原茎产量与出麻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提高纤维产量要兼顾二者.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来自全国主要苎麻产区的基因资源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显著影响苎麻田间净光合强度(Pn)的因素,头、二、三麻依次减少;其中胞间CO_2浓度、叶室CO_2浓度、气孔阻力和气孔导度对三季麻Pn均有显著影响,而蒸腾强度对头、二麻Pn,叶温对二、三麻Pn有显著影响。(2)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季麻Pn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这些方程对Pn的回归拟合结果,头、二、三麻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35%,1.46%和3.30%。(3)季内各基因型问Pn差异显著,季间Pn则三麻>二麻>头麻;Pn与原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n与单纤维支数相关不显著。头、二、三麻Pn均较高的资源有:浏阳“鸡骨白”、邻水“牛皮麻”、邻水“红顶家麻”、“园青6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9.
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是非常有前景的重金属镉污染土地修复植物。为进一步评价和鉴定苎麻种质镉富集的特性,筛选出优异的高镉富集能力苎麻种质,对农田镉污染条件下种植的269份苎麻种质资源的镉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9份苎麻种质资源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10%、20.19%和19.59%。57.25%的苎麻种质各器官镉积累量的分布规律为萝卜根>繁殖根>麻叶>麻骨>原麻>麻壳,37.17%种质的繁殖根镉积累量显著高于萝卜根,4.46%种质分布规律表现不一致。系统聚类分析表明,269份苎麻种质分成4类,Ⅰ~Ⅳ类分别含有7份、76份、139份和47份种质。第Ⅰ类苎麻种质各部位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通过隶属函数法对269份苎麻种质地上部镉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镉富集能力的种质18份,分别是坡埝青叶苎2号、长沙苎麻、杨柳坝坐蔸麻、湘潭竹根家麻、祁东苎麻2号、南坡红花滇黔苎、坡结滇黔苎、乐业灰绿苎、隆回本地麻、浏阳苎麻2号、七宝山苎麻2号、木鱼苎麻1号、大庸黄壳麻、南坡楔基苎、川苎1号、赤麻、74-69和坡口苎麻,其地上部镉积累量平均值为657.55 μg·株-1,区间为436.60~942.91 μg·株-1,富集系数平均值为1.10,转运系数平均值为0.93。上述结果为苎麻镉修复专用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苎麻修复镉污染农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各季麻不同收获期的产量与7个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麻茎干重是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麻壳和麻骨干重,麻茎干重与麻骨、麻壳干重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不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观察了原麻增长速度以及各季麻的叶面积消长、麻茎解剖和苎麻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出叶速度、茎高增长高峰和光照强度相适应,麻茎的纤维层、韧皮部、木质部的厚度、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量、大小和胞壁厚度随着麻茎的生长而增大,但皮层厚度和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却相反,各季麻功能叶全氮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是由高而低,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却相反,苎麻前期茎高、茎重增加快,生长后期纤维增加快。  相似文献   

11.
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强光和高蒸发量增加株高,却减少有效株数,不利高产优质;生长中后期总日照时数较多则利于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和产量提高并降低原麻含胶率;雨日和雨量较多能增加有效株,提高支数;较高相对湿度使茎粗、皮厚、有效株、鲜皮出麻率及产量和支数提高、原麻含胶率下降。总辐射量大抑制除株高之外其它经济性状发育,造成低产劣质。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主要推广品种湘苎三号、Tri-2等为对照,对苎麻新品系R057韧皮纤维细胞的发育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苎麻新品系R057横切面韧皮纤维细胞壁厚与直径的大小具有季别差异,纤维强力与细度性状均优于对照;离析单纤维结节数较少、壁腔比、节间距离较大,明显大于其余对照;其分株能力强,有效株数多,高达22株/m2,明显优于对照,具有高产优质品种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小型复合直喂剥麻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玲  唐风平  罗显东  彭秀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8):5028-5030,5032
[目的]降低山区农民加工汉麻的劳动强度和成本,研究一种小型复合直喂剥麻机。[方法]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结果]通过对该剥麻机的样机进行运行试验测试,结果证明该剥麻机具有出麻率和生产效率高以及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并且操作简单,工作安全可靠。[结论]该剥麻机目前已经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汉麻种植农户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适宜冻藏的3个梨品种(‘南果梨’‘尖把梨’和‘花盖梨’)为研究对象,分析鲜梨及冻梨颜色、香气、味道以及质地的变化,为冻梨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色差计分别测定3种鲜梨及冻梨的果皮和果肉颜色(L*、a*、b*、C、h、∆E值),通过气质联用仪测定其香气组分及含量,利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其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液相测定其有机酸组分及含量,最后通过物性分析仪测定其质地(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结果】冻梨表皮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表皮呈黑褐色,果肉呈黄褐色,果皮、果肉L*值降低,冻梨的色差值均落在接近消色区附近,颜色较暗,且果皮色差值较果肉色差值变化更大。鲜‘南果梨’皮共检测出香气成分28种,而冻‘南果梨’皮检测出香气成分共27种, 20种香气成分相同,其中15种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南果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22种,而冻‘南果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26种,其中19种香气成分相同,且除丁酸甲酯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18种香气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尖把梨’皮共检测出香气成分25种,而冻‘尖把梨’皮检测出香气成分共23种,其中20种香气成分相同,除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3-羟基丁酸乙酯和反-2-辛醛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16种香气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尖把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13种,而冻‘尖把梨’肉检测出香气成分16种,其中11种香气成分相同,除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3-羟基己酸乙酯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种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花盖梨’皮共检测出11种香气成分,而冻‘花盖梨’皮共检测出香气成分17种,其中9种香气成分相同,除丁酸甲酯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他8种香气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花盖梨’肉共检测出7种香气成分,冻‘花盖梨’肉共检测出16种香气成分,其中6种香气成分相同,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鲜梨相比,冻梨葡萄糖含量均增加,总糖含量均减少,冻‘花盖梨’的山梨糖醇含量、‘尖把梨’的果糖含量显著减少(P<0.05),且冻‘南果梨’及‘花盖梨’中未检测出蔗糖;与鲜梨相比,冻梨的苹果酸、莽草酸和总酸含量均有所减少,仅冻‘南果梨’的富马酸含量、冻‘花盖梨’的柠檬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TPA分析结果显示,与鲜果相比,冻梨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均显著下降(P<0.5),粘附性显著增加(P<0.5)。【结论】与鲜果相比,冻梨外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表皮黑褐;不同的冻梨品种呈现出不同的香味,3种冻梨皮和肉均检测出呈有果香味的酯类物质;总糖和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质地更柔软,易咀嚼,可吸食。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采用IncoPat专利数据分析平台,利用专利数据挖掘并分析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态势、地域分析、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创新机构与主要发明人等,通过可视化方法展示该技术领域的创新情况与研发态势。结果表明:目前,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研究方向集中在脱麻技术、纺织材料和脱胶工艺等方面;苎麻纤维剥制处理和苎麻机械化种植、收获为苎麻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提出了展开农机农艺融合的苎麻种植生产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加强苎麻联合收获、纤维剥制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加强苎麻纤维物理性脱胶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以促进我国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原位沉积对竹、杉木、黄麻3种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采用平压工艺制备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原子力学显微镜、光学纤维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分别表征了植物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静态接触角、拉伸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CO3原位沉积改性对单根植物纤维的表面性能有显著影响,不仅提高了单根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还改善了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的界面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原位沉积改性后,3种植物纤维表面均有CaCO3附着,杉木纤维的CaCO3上载量最高,达16.08%;竹纤维最低,为6.96%。改性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Rq值降低了32.95%,静态接触角增加了1.85%;改性杉木纤维的Rq值和静态接触角分别增加了42.51%、3.12%;改性黄麻纤维的Rq值增加了62.77%,静态接触角降低了0.4%。单根改性植物纤维的拉伸性能均有所提高,相同CaCO3原位沉积改性条件下,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1 134.83 MPa、37.25 GPa。断口形貌SEM图中,改性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断裂主要以改性植物纤维的断裂为主,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得到改善。改性植物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得到提高,而且其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与改性植物纤维CaCO3附着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改性杉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最大,为2.28 GPa;改性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大,为54.04 MPa。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近年审定棉花品种的主要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评价了 1 992年以来河北省审定的 42个棉花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 :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有所提高 ;枯萎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缓慢 ;单株铃数、霜前花率略有上升 ;生育期、铃重、衣分相对稳定 ;纤维长度没有明显变化 ,比强度偏低 ,马克隆值基本达标。  相似文献   

18.
木质素含量对木材单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木材单根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化学方法不同程度地脱除木质素,在细胞水平上,探讨木质素对木材单根纤维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状态下,单根纤维的弹性模量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减少而降低,但整体降低的程度不大,木质素几乎完全脱除时,单根纤维的弹性模量降低约7%;木质素对单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影响显著,都...  相似文献   

19.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玉米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小麦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提高玉米气生根条数、0—30 cm土层根条数及根系干重,同时,玉米株高和单株鲜重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后,在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玉米茎秆基部3—7节间的长度、直径、干重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重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基部节间的茎秆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提高。另外,玉米的根倒伏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抗倒指数则显著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根倒伏系数与根倒率显著正相关,而与单株鲜重、根系干重和基3节压碎强度显著负相关。玉米总倒折率与节间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节间干重、充实度、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可以显著降低夏玉米的根倒率和茎折率,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