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王爱仙  巫仁高  邓文明  胡蕾 《食用菌》2010,32(3):22-22,24
当前南方袋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中,采用的黑木耳菌株存在抗杂能力差,菌丝活力弱,栽培制袋污染率高,遇高温多雨天气易发生流耳烂袋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南方区域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选育出适应南方地区栽培的黑木耳袋料栽培新菌株。笔者采集逆环境中生长良好的野生黑木耳并加以驯化,获得了2株野生驯化菌株,经出菇试验,  相似文献   

2.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速率,确定黑木耳培养最适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情况,以确定黑木耳高温胁迫最适条件。结果发现,黑木耳最适培养温度为30℃,高温胁迫最适条件为44℃处理2 h;在此最适高温胁迫条件下研究黑木耳菌丝恢复生长情况,发现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恢复生长速率、菌丝尖端直径、产色素情况等方面差异显著。本研究为黑木耳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筛选方法,为开展高温胁迫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浙江省南部的龙泉、云和、庆元等县农民兴起袋栽黑木耳的热潮。实践证明,袋栽黑木耳是山区农民科技致富的新兴产业。为推广与普及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技术,结合几年来的栽培实践,提出如下要点,供作参考。1栽培季节黑木耳是中温型真菌,喜恒温多湿。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6~28℃;出耳温度及生长适温为16~24℃,最适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菌丝培养温度对菌丝生长生理的影响及出耳期耳片的高温抗性,提高黑木耳出耳抗性和产品品质,实验设计5组不同发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培养温度、菌丝生理与出耳期耳片耐高温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5℃、20℃发菌菌丝生长速度较对照组(25℃)慢,但菌丝粗壮,培养期感染杂菌少,酶活性高。低温培养的菌丝出耳期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耳片不易流耳。低温发菌有利于提高黑木耳出耳耐高温性。  相似文献   

5.
朱宏发 《食用菌》1998,20(1):22-22
平菇P40是笔者近年从多个由高温型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耐高温菌株,已于1996年在全国试推广,均表现出高产性能。该菌株在夏季36℃能正常出菇,且菇形好;抗杂性极强,6~8月用生料袋栽发菌成功率均达100%;出菇早,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菇体白至乳白色.菇盖直径10~180m,柄长3cm左右,丛生,转潮快,产量高,足高温季节栽培的理想优良菌株。 1 生活特性 1.1 培养基质 可用棉子壳、玉米芯、木屑、稻草等主栽原料。棉子壳、玉米芯可采用生料袋栽,稻草需发酵后进行袋栽或畦栽。采用熟料栽培添加10%~20%的麸皮或玉米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1.2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3~37℃,最适20~30℃。出菇温度10~36℃,最适18~28℃。适宜播种期3~9月底,出菇期4~11月底。 1.3 光线 菌丝生长对光线无明显要求,黑暗、明亮条件下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时需有散射光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发育有无光线均可。  相似文献   

6.
温度是影响黑木耳菌丝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适宜温度下,黑木耳菌丝生长迅速、健壮,抗逆性强。据报道,黑木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32℃,33℃以上对菌丝生长不利。也有报道,最适温度为24~32℃,达38℃菌丝即受到抑制。此外,还有不同温度的报道资料,不一一列出了。我们于1984年7、8月,在一间西晒的小房里栽培黑木耳,白天温度达35℃以上,菌丝生长仍然良好,9月中旬正常出耳。本文叙述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供试菌种引自湖南益阳县微生物所的黑木耳7号菌株。试验采用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装棉籽壳培养基30克(含水量60%),经20磅/cm~2灭菌1小  相似文献   

7.
塑料袋地栽黑木优质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在我州推广以来 ,深受广大耳农的欢迎。近几年来数量大增 ,经济效益显著。但也有个别栽培户不注重管理 ,忽视技术环节 ,杂菌感染严重 ,出现烂耳、流耳、栽培袋菌丝死亡等现象 ,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结合具体生产实践 ,笔者就其优质高产的经验加以归纳如下 :1 适时安排出耳期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0~ 2 5℃之间 ,属中低温型。温度超过 30℃ ,子实体易自溶腐烂 ,温度低于 10℃ ,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所以子实体生长期应选择气温在 10~ 2 5℃内。根据我州的气候条件 ,一年可安排春、秋两茬生产。春茬应在 6月末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适宜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添加蛋白胨或麸皮的PDA加富培养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6~7;最适宜栽培料以木屑、棉子壳和麸皮为主料,出耳最适温度为25℃±3℃,栽培方式适合袋栽。  相似文献   

9.
我省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历史悠久,但历年普遍发生烂耳(又叫流耳)的情况较为严重。根据在一些产区的点、队调查和多年的观察、探索,了解到高温高湿和病虫害是导致烂耳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每年霉雨季节黑木耳盛产期,如反复遇上高温高湿,成熟的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省主栽的9个黑木耳菌株为材料,通过耐高温培养试验,比较了供试菌株的耐高温能力。结果表明:经45℃高温培养8 h后,试验菌株菌丝均不能恢复生长,经42℃高温培养8 h后,只有黑29和纯黑山可恢复正常生长,长势强,菌丝浓白、细密、健壮,但菌落有较明显高温抑制圈,其他菌株菌丝不生长或出现了不同的衰老变化。黑29和纯黑山在南方地区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沈晓红 《食用菌》2016,(6):56-57
正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部,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独特的自然气候较适宜中温型食用菌的生长。浦城县年均代料栽培黑木耳2000万袋,占食用菌生产总量的29%,是菇农增收的主栽品种之一。代料栽培黑木耳过程中极易发生流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严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因此,预防黑木耳流耳对提高菇农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1"流耳"症状黑木耳的"流耳"又名"水烂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袋栽黑木耳分春栽和秋栽两个季节。由于气候的差异 ,在温度高的南方以秋栽为主 ,而寒冷的东北则以春栽多见。笔者就多年的栽培实践体会 ,谈谈春耳栽培技术管理要点。1 摆袋出耳时间的选择 木腐菌对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利用是靠菌丝分泌各种酶的作用进行 ,而酶对温度极为敏感。就黑木耳而言 ,菌丝对低温的忍耐力比高温强的多。据测定 ,木段内的菌丝体在零下 3 0~ 4 0℃也能安全过冬 ,而高温会使菌丝蛋白质变性 ,使酶失去活性 ,菌丝体内各种代谢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温度在2 8~ 3 2℃ ,菌丝生活力就很快衰退。所以 ,…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5,(2):53
<正>划口18天出耳,由大单片组成朵,耳片特大特厚,黑褐色,阴阳面明显,抗杂能力强,高温高湿不烂,木段、袋栽两用,正常管理袋产干耳60g以上。十年畅销品种,耳质好,中早熟,耳厚,耳背青灰色、多筋、耐高温,耳熟落地也不烂,木段、袋栽两用,高产,在黑龙江省评为"黑木耳质量第一名"。我学会用大兴安岭野生木耳分离、片大耳厚、不烂、碗状,每根8 cm粗1.5m长的木耳段,三年可拣干耳390g,是目前适宜木段栽培产量高产菌种。  相似文献   

14.
在栽培黑木耳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决非偶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是先发生生理性病害,进而引起侵染性病害,这与外界环境的变化,使木耳活力和抗性下降,病虫害即趁虚而入,从而导致大面积烂耳的发生。本文重点谈谈黑木耳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一)耳片萎蔫腐烂引起流耳。黑木耳大量出耳时,突然耳片停止伸展,进而萎蔫与腐烂。其原因主要是栽培环境高温高湿,再加上通风不良,二  相似文献   

15.
(一)适期栽培黄背木耳属中偏高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30℃,耳片生长最适温度22~28℃.出耳时低于18℃,不易形成耳芽,高于28℃易孳生杂菌和流耳.安排生产时要考虑到出耳期能避过30℃以上的高温及18℃以下的低温.根据川东气候,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宜,春播投料以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好,秋播投料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16.
将收集到的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白色变异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栽培,选择性状理想的纯白色菌株,收集孢子,经自交纯合,获得稳定遗传的纯白色黑木耳菌株JAUH-W-591。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为黑木耳的白色变种。实验表明,JAUH-W-591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5。生产实验结果表明:新品种JAUH-W-5 91的平均产量为每袋干重53.5 g,较对照平均增产7.1%,具有较明显的商品优势和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20,(5)
为了筛选耐高温黑木耳菌株,研究从酶学方面研究黑木耳菌株适应高温胁迫的能力。将两个黑木耳菌株(DH2、10号)培养7 d后菌丝44℃热激4 h,考察热激前后黑木耳菌丝体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44℃热激4 h后较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DH2菌丝体SOD活性、CAT活性迅速升高,POD活性、MDA含量在菌丝恢复时升高;不耐受高温的黑木耳菌株10号菌丝体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迅速升高,在菌丝恢复时降低。因此,高温胁迫下不同黑木耳菌株菌丝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可能与菌丝体高温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建伟 《食用菌》2010,32(2):45-45
<正>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子实体产生温度在15~32℃,以20~28℃最适。春季袋料栽培黑木耳季节一般都是以最适出耳温度为依据,结合当地气象条件推算出当地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时间来安排生产。一般认为河南省平原地区春季袋料栽培  相似文献   

19.
对采集自岫岩的野生肺形侧耳进行了菌种分离纯化,并通过比较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该菌株的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培养基适宜pH为5~11,最适pH为6;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出菇试验,生长出的子实体与采集的野生标本菇型一致,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料可实现栽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7个黑木耳栽培菌株进行品比试验,观察母种、原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及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当地主栽品种黑29(黑木耳2号)为对照,初步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菌株高耳、916、草优黑杉、草优13号、延丰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