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苹小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俗语成虫叫卷叶虫,幼虫叫舔皮虫。该虫在临猗县的寄主主要是桃树、苹果树、李树,其次是杏树、梨树、山楂树、枣树等。主要以幼虫为害各种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影响果树新梢生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果品质量,近几年给临猗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了苹小卷叶蛾在甘肃秦安县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苹小卷叶蛾一年发生3~4代,主要以2龄幼虫在主干、主枝、老翘皮内、大枝杈、树上枯叶下、剪锯口周缘裂缝中结白色薄茧越冬;桃树开花前,早熟及中熟品种、阳坡地果园、川区果园为害较重,反之较轻。  相似文献   

3.
蚜虫的种类较多,为害桃树的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三种。这三种蚜虫均在桃树发芽展叶时,以成、若蚜群集在桃叶背面及嫩梢上吸食汁液,为害叶片。被害的叶片呈现出黑色、红色或黄色小斑点,使叶片逐渐变白卷缩,严重时引起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桃树的花芽形成和产量。因此必须注意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是桃树叶芽露绿、花芽现蕾时,此时可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套袋、摘袋处理对苹果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苹果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间套袋、摘袋对其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合理的套袋、摘袋时间可显著改善苹果梨果实外观品质,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改善花青苷显色背景,提高果实着色指数,提高果实果皮光洁度,减小果皮厚度、果点大小。[结论]辽宁省阜新地区苹果梨较为合理的套袋时间为盛花后55 d左右,较为合理的摘袋时间为采前13d左右。  相似文献   

5.
苹果小卷叶蛾又名棉褐带卷蛾、茶小卷蛾,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叶片和果实。为害叶片时,幼虫将叶片卷起,在其中取食,有时将几个叶片卷在一起危害。为害果实时,幼虫大多在果、叶相贴处啃食果皮,轻者果皮出现坑洼,重者坑洼连片,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安阳地区苹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小卷叶蛾 [Adorophyesorana(FischerVonRoslerstamm) ]为安阳地区苹果园的主要卷叶、舐果害虫。试验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液进行了诱集观测 ,结果显示该虫在安阳地区 1年发生3代 ;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6月上中旬 ,第 1代药剂防治适期为 6月中下旬 ;第 1代成虫羽化高峰为 7月中下旬 ,第 2代药剂防治适期为 7月下旬至 8月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套袋、摘袋处理对苹果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苹果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间套袋、摘袋对其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合理的套袋、摘袋时间可显著改善苹果梨果实外观品质,降低果皮叶绿素含量,改善花青苷显色背景,提高果实着色指数,提高果实果皮光洁度,减小果皮厚度、果点大小.[结论]辽宁省阜新地区苹果梨较为合理的套袋时间为盛花后55 d左右,较为合理的摘袋时间为采前13d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无纺布荔枝专用袋为材料,对6年生‘双肩玉荷包’荔枝进行套袋,探讨套袋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落果率及病虫害率的影响。[结果]套袋能促进果实生长,并显著减少病虫害为害,降低果实的平均落果率。[结论]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蓑蛾的为害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3-9025
[目的]研究大蓑蛾的为害症状及与其他种类间的识别,并探讨对其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调查大蓑蛾在田间的为害症状并与其他常见蓑蛾进行比较;分析大蓑蛾不同防治方法的特点,并总结几类常见蓑蛾的防治措施。[结果]大蓑蛾寄主广泛,主要以幼虫为害;白囊蓑蛾与茶褐蓑蛾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果实皮层,造成局部茶丛光秃。喜集中为害;茶小蓑蛾幼虫咀食叶片,使之斑驳破烂。大蓑蛾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辅;白囊蓑蛾与茶褐蓑蛾在发现虫囊时应及时摘除,集中烧毁。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另外可以施用化学药剂;茶小蓑蛾防治适期掌握在1、2龄幼虫期。[结论]该研究可为蓑蛾类昆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防治适期。[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 l/hm^2在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7 d后防治效果95.2%,保叶效果83.6%;在3龄幼虫盛发期施药,7 d后防治效果达93.2%,保叶效果87.1%;在稻纵卷叶螟盛发期采用分期施药的方法,防治效果和保叶效果均以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最好。[结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期在1-2龄幼虫高峰期。在稻纵卷叶螟盛发期较长的情况下,以氯虫苯甲酰胺150m l/hm^2于2龄幼虫盛期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金纹细蛾与苹小卷叶蛾是两种重要的果树害虫。通过调查金纹细蛾与苹小卷叶蛾两种性诱剂在苹果园中的试验效果,明确了金纹细蛾诱芯放置的最佳间距为20 m,最佳高度为1 m;苹小卷叶蛾诱芯放置的最佳间距为7.5 m,最佳高度为1.25 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桃黑斑病的病原菌。[方法]对采自秦安桃园的病果、病枝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多批次分离和纯化培养,获得T-1、T-2、T-3、T-4共4株菌,按照柯赫式法则对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T-3、T-4这2株菌具有致病性,经初步鉴定分别是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梗孢科砖隔孢亚科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和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梗孢科枝孢属(Cladosporium sp.)。[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治桃黑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鹰嘴蜜桃果肉海绵组织病害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6年调查了鹰嘴蜜桃果肉海绵组织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率。[结果]鹰嘴蜜桃果肉海绵组织病害症状主要特征是果肉变褐色,呈海绵状失水,不具气室或空洞,未成熟果实基本不发病,果实临近成熟前10 d左右开始出现病害,其中阳面果发病率为72.5%,阴面果发病率为27.5%,阳面果发病率显著高于阴面果发病率。[结论]调查结果为该病的田间诊断、鉴别及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获得提取蟠桃果肉中总RNA的适宜方法.[方法]以盛花后100 d的蟠桃为材料,采用Transplant plus植物总RNA提取试剂提取法、RNAisoTM试剂盒法、改良SDS法、改良CTAB法等四种方法提取总RNA.[结果]两种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质量差,有严重的基因组污染;改良SDS法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多糖;采用改良CTAB法所得RNA完整性好,条带清晰无降解,无基因组污染.经过RT - PCR和Northern blot检测后,表明该RNA能够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操作的要求.[结论]蟠桃果实总RNA适宜提取方法-改良CTAB法的确定为后续果实发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情况。[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监测样带(沙嘴码头、凤塘河口、观鸟亭、基围鱼塘),调查海榄雌瘤斑螟对白骨壤的为害情况,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海榄雌瘤斑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海榄雌瘤斑螟为害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受害率大小为:嫩梢受害率叶片受害率果实受害率,嫩梢和叶片的受害率均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嫩梢受害率最高达100%,叶片受害率最高达55.2%;7月下旬至9月上旬,海榄雌瘤斑螟幼虫蛀入果实为害。[结论]调查结果为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温对蟠桃花粉活力、雌蕊受冻率和幼果受冻率的影响。[方法]在低温培养箱中对玉露蟠桃和锦绣黄桃离体带花朵枝条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低温处理降低了2个品种桃花药的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但是对花粉管长度的影响不显著,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玉露蟠桃柱头较锦绣黄桃柱头抗冻;玉露蟠桃的幼果较锦绣黄桃品种不抗冻害,-2℃处理2 h与-4℃处理1 h后玉露蟠桃的受冻率达40.91%与48.94%(锦绣黄桃受冻率为7.69%和21.05%)。[结论]初步分析认为玉露蟠桃较锦绣黄桃品种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幼果受到低温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幼果期需要做好抗霜冻低温的防御工作,花期与幼果期温度不能低于-4℃。  相似文献   

17.
八角金盘茎、叶、花(果实)中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金盘茎、叶和花(果实)的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八角金盘不同部位精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八角金盘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倍半萜,其次是脂肪族化合物,其共有成分有30种,分别占总精油相对含量的(茎)64.55%、(叶)77.90%和(花(果实))69.40%。[结论]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组成以及含量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转录因子ARF1(Auxin Response Factor)对桃果实发育调控的机制。【方法】以‘24号’桃果实为试验材料,构建桃ARF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pARF1,转化到BL21(DE3)中诱导表达菌体蛋白,筛选出重组蛋白的最适表达条件,按照最适条件大量摇菌诱导表达蛋白,并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最后用纯化诱导后的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及WB检测。【结果】SDS-PAGE电泳检测得到pET32a-PpARF1重组蛋白的位置大约在95.0kD,在37℃,转速250r/min,IPTG 0.10mmol/L,诱导4h,诱导出的蛋白表达量最大。免疫印迹试验显示所得抗血清能很好检测到目的蛋白。【结论】ARF转录因子参与生长素调控桃果实发育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果蔬的储运保鲜及对贝壳等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海螺、扇贝、花蛤的贝壳粉为主要载体制备新型高效乙烯吸收剂,并以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腐烂指数、失重率为指标研究新型高效乙烯吸收剂对蜜桃的保鲜效果。[结果]制备的3种乙烯吸收剂较对照组保鲜效果显著,均可应用于桃等果蔬的保鲜;其中以扇贝壳粉为载体的乙烯吸收剂保鲜效果最佳。[结论]采用贝壳粉作为高锰酸钾的载体,可降低乙烯吸收剂的成本,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