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革胡子鲶苗种饲料最佳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进口鱼粉作动物蛋白源、豆粕等为植物蛋白源,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无机混合盐、配制成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粗蛋白质为41%左右的4种饲料,饲养2-2.18g的革胡子鲶鱼苗30d。结果表明,配合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为6:1时,鱼苗的增重率、铒料系数和饲料成本达到了最佳。  相似文献   
2.
将农药应用到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中,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限,所以,在许多地区都会出现由于农民滥用药物或错用药物导致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本研究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农作物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对药害进行控制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法与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这为茶叶香气成分类型定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百尾参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比较分析不同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贵州安顺和凯里百尾参中分别鉴定出68和4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01%和98.96%;两个不同产地的百尾参挥发性成分中,含27种共有成分,但各成分的含量不同。[结论]两个产地百尾参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及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花生主要推广品种叶斑病和锈病的发病情况,为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广东省10个主要推广花生品种的花生叶斑病和花生锈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供试花生品种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自然发病率和发病严重度都很高,其中花生叶斑病的发病率在78.O%~93.6%,病情指数在22.88 ~54.52;花生锈病发病率在89.2% ~ 97.8%,病情指数在40.00~52.84.[结论]花生叶斑病和花生锈病仍是广东省阳江市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白术为材料,研究白术内酯Ⅰ和III富集工艺条件。[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比较6种大孔树脂对2种白术内酯的富集效果,对效果好的大孔树脂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结果]用D101大孔树脂富集白术内酯Ⅰ和III的最佳工艺:上样液白术内酯Ⅰ和III质量浓度分别为25.6和59.7μg/mL,上样量4 BV,流速2 BV/h,依次用16 BV水、6 BV 30%乙醇除杂,12 BV 75%乙醇以2 BV/h流速洗脱,白术内酯Ⅰ和III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8.24%。[结论] D101大孔树脂富集白术粗提物中白术内酯Ⅰ和III的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7.
八角金盘茎、叶、花(果实)中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金盘茎、叶和花(果实)的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其成分,通过计算机检索,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八角金盘不同部位精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八角金盘3个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9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倍半萜,其次是脂肪族化合物,其共有成分有30种,分别占总精油相对含量的(茎)64.55%、(叶)77.90%和(花(果实))69.40%。[结论]八角金盘不同部位中精油的组成以及含量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