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袁金斌  卢建中 《大豆科学》2004,23(2):147-150
建立了测定大豆提取物及以大豆展品黄酮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大豆总异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染料木素为标准品,优选出325nm为测量波长,以染料木素计量试样中的大豆总异黄酮.大豆提取物中大豆总异黄酮的含量为38.1%,加标回收率为102.3%;某保健品中大豆总总异黄酮的含量为4.76%,加标回收率为99.8%.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保健品的日常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崔力剑  黄芸  詹文红  窦玉红  魏春娥 《大豆科学》2007,26(4):588-590,596
以大豆及其发酵制品--淡豆豉为试验对象,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大豆与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784 mg/g、9.884 mg/g,结果表明发酵处理使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黄昀  张永忠 《大豆科技》2007,(1):19-20,31
以染料木苷为标准品,利用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哈尔滨市售的若干大酱产品进行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香其酱"和"正阳河"的大豆异黄酮平均测定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0.064%和0.068%,而"松岛"的含量较低,仅有0.011%.  相似文献   

4.
建立淡豆豉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UV法测定总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4.6 mm,5.0μm);甲醇-0.1%冰醋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1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261 nm波长测定淡豆豉提取液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79和14.87 min,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0%和100.53%。总异黄酮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44~7.2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2.26%。该法简便易行,能够用于评价淡豆豉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结合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并用三波长法测定24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发现品种间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吉林32和吉林35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292%...  相似文献   

6.
四种豆子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波长、不同乙醇浓度、实验室条件等对大豆异黄酮测定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找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最佳条件,测定提取的黄豆、红豆、绿豆、黑豆中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对其含量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利用ADS-7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淡豆豉中异黄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染料木素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的含量,并利用ADS-7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淡豆豉中异黄酮。结果表明:该树脂分离淡豆豉异黄酮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225 g.mL-1,pH值4.5,最大上样量150 mL,以4 BV.h-1的流速吸附,以8倍柱床体积的7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4 BV.h-1,树脂可重复使用2次。经初步吸附分离,异黄酮得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波技术,以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染料木素为对照,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建立三波长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大豆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h,提取2次.比较新建立方法与之前建立HPLC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依次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三波长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在传统的淡豆豉(黑豆、黄豆)发酵工艺中加入人参后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变化,考察人参在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大豆苷、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0.5);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以黄豆为原料发酵的淡豆豉,加入人参后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升高,染料木苷显著降低;以黑豆为原料发酵的淡豆豉,加入人参后大豆苷的含量显著降低,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淡豆豉传统发酵工艺中加入人参后,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因原料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科技》2006,(2):47-47
1.大豆高蛋白质粉的研发[J].夏剑秋,等.大豆油脂,2005,1:49.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J].王哲,等.大豆油脂,2005,1:52.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大豆卵磷脂中的砷[J].邢进,等.大豆油脂,2005,1:54.4.烘烤花生内酯豆腐的研制[J].吴文龙,等.食品科技,2005,2:17.5.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热稳定性影响[J].黄友如,等.粮食与油脂,2005,3:18.6.两种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及二级结构分析比较[J].黄惠华,等.食品科学,2005,3:46.7.分光光度法校正测定大豆异黄酮总含量[J].孙玲,等.食品科学,2005,3:209.8.富碘黑大豆植物蛋白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 mg·L~(-1),定量限为3.25~6.46 mg·L~(-1);异黄酮各异构体同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酮含量范围1.46~4.97 mg·g~(-1),超过4 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PCNA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测定癌胚抗原(CEA)水平,研究了富含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的大豆胚轴提取物(SHE)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含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的大豆胚轴提取物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结肠癌细胞Ki-67和PCNA表达,增加细胞ALP活性。CEA水平和LDH活性呈增高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富含大豆异黄酮和皂甙的大豆胚轴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nm...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从大豆提取大豆异黄酮糖甙,再将其部分水解成其甙元,研究大豆异黄酮甙元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大豆异黄酮甙元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其对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p53的表达.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甙元可在20~80 mg·L-1范围内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用40 mg·L-1大豆异黄酮甙元作用结肠癌HT-29细胞72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7.1±4.9)%,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率为(20.9±2.1)%.免疫组化结果还显示,大豆异黄酮甙元可显著性增加HT-29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表达和降低bcl-2表达.提示,大豆异黄酮甙元可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发挥抗结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优化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实验室提取、测定异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标准体系。优化后建立的提取条件为:脱脂大豆样品粉末,加入体积浓度为80%的色谱级甲醇10 mL,室温下放置2 h,置于超声功率200 W条件下80℃水浴12 h,12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测液4℃保存。优化后的HPLC法:流动相选择甲醇-水(体积比30∶70),柱温设置40℃,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 mL·min~(-1),进样体积10μL,进样时间26 min,采用峰面积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的HPLC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效率高、精度高,可为实验室内高效提取大豆异黄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保健性活性物质,近年来已成为衡量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异黄酮合酶是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之一,其在植物中的表达效率直接影响异黄酮含量。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并获得高异黄酮稳定遗传转基因植株,本试验基于已有的IFS转基因材料开展研究。将其扩繁至T2代,考种分析植株农艺性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性状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PCR鉴定IFS转基因后代的结果显示:在125株转基因植株中,60株为阳性,占比48%,说明IFS在后代中可稳定遗传。选取IFS转基因吉林35、Willimas 82品种T2代的41株,利用改良后的三波长法测定籽粒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IFS转基因植株的平均异黄酮含量为1.2 mg·g~(-1);其中15株的异黄酮含量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占比达到36.6%,说明从转入IFS基因转基因大豆能够筛选出高异黄酮植株。本研究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异黄酮植株,为大豆遗传育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改良后的三波长法较原有方法更为精准、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