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寻暗纹东方鲀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了两种养殖模式(模式Ⅰ: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蕹菜立体种养模式,模式Ⅱ: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的养殖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量各阶段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指标,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暗纹东方鲀的生长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且b值均接近3,说明试验鱼的生长接近于匀速增长;鱼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天数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增长相关关系;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均于养殖第85天达到最大值,但养殖154 d后,立体种养模式体长和体质量特定增长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单养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暗纹东方鲀采用立体种养模式,不仅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 立体种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比较了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1)、暗纹东方鲀单养(模式2)、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3) 3种养殖模式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和综合养殖效果。养殖试验结果:模式1~3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58、310、338 kg/亩(15亩=1 hm~2,下同),产值分别为19 591、18 308、14 828元/亩,利润分别为8 807、6 722、8 337元/亩;模式1、模式2中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为93.3%、94.3%,饲料系数分别为2.74、2.59;模式1、模式3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分别为51.6%、70.9%,饲料系数分别为0.95、1.55。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空心菜立体种养模式既能提高池塘利用率,获得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同时还改善了池塘水质,是1种值得推广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本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传统养殖与立体种养2种模式下水体、底泥及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水体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典型关联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肠道菌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立体种养模式下水体、底泥及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大于传统养殖模式。立体种养模式下水体及底泥的细菌群落结构与传统养殖模式的较为类似,其中水体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蓝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底泥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传统养殖模式下肠道的主要优势菌属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立体种养模式下肠道主要优势菌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Elizabethkingia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H对水体细菌群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的优势菌属红球菌属与总悬浮固体(TSS)、总磷(TP)、总氮(TN)、pH和硝酸盐呈正相关。总氨氮(TAN)对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群落影响最大,暗纹东方鲀肠道的优势菌属红球菌属、弓形杆菌属与TSS、TP呈正相关;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支原体属与TAN、亚硝酸盐、硝酸盐呈正相关;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葡萄球菌属与TSS、COD、TP、TN、硝酸盐、亚硝酸盐和TAN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立体种养模式可提高养殖系统的细菌多样性,降低病害爆发风险,有助于抑制蓝细菌生长,减小养殖对象的氧化应激损伤。此外,养殖模式能够通过改变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对水体和暗纹东方鲀肠道的微生物群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爱军  崔红兵 《水产养殖》2014,35(11):18-19
<正>随着渔业科技进步,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解决了暗纹东方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而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就成了提高人工养殖成活率的重要一环,笔者2013年在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成活率,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原亲鳖塘一口,面积为12.5×667 m2,塘深2.5 m,水源为无污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一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中华鳖养殖新模式,利用条件相似的2组室外池塘进行了桃-鳖种养模式和鱼-鳖混养模式对比养殖试验,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下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2种模式下池塘水体总氨氮(TAN)质量浓度无规律性变化,但桃-鳖种养模式的TAN质量浓度在试验后期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试验期间,桃-鳖种养模式下水体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并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下水体NO2--N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NO3--N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酸碱度(pH)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鱼-鳖混养模式的水体pH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且桃-鳖种养模式水体的pH的水体显著高于鱼-鳖混养模式(P<0.05);2种模式下水体高锰...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 2个品种长期以来的单养模式,提高池塘空间和投喂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分别于2018、2019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菊黄东方鲀混养试验,并与菊黄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单养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混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池塘水产品产出总量,对池塘整体提质增效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海参池塘养殖的混养种类,实验对刺参和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混养实验,红鳍东方鲀平均日增重率为1.07 g/d,特定生长率为4.06%/d,混养组与单养组红鳍东方鲀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与红鳍东方鲀混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11±0.04)g/d,特定生长率为(0.67±0.20)%/d。单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04±0.02)g/d,特定生长率为(0.35±0.19)%/d。研究表明,刺参池塘混养红鳍东方鲀模式下,红鳍东方鲀在正常快速生长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刺参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以为刺参池塘的生态复合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杨州 《水产科技》2001,(3):24-25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俗称河鲀,隶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是一种名贵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每年4~5月份溯河进入长江或通江的湖泊中水草丰盛的地方产卵繁殖,幼鱼在淡水中肥育。由于对淡水的很好适应性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暗纹东方鲀已经被培育成淡水养殖新品种,目前的养殖方式有池塘露天养殖和温室集约化养殖,或两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暗纹东方鲀的一种生产模式,旨在为暗纹东方鲀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同时对此种模式获得的暗纹东方鲀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本养殖模式所获得的产品完全达到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可作为建立无公害暗纹东方鲀生产标准的参考,而且此模式获得的暗纹东方鲀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魏南  余德光  王广军  谢骏 《水产学报》2017,41(7):1116-1125
为研究底部充氧对养殖系统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中离子垂直分布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构建模拟装置,设充氧组(实验组)和未充氧组(对照组),每组4个平行,利用Peeper技术分别采集各装置中第0、1、4和7天,上覆水—泥水界面—沉积物间隙水整个垂直剖面的原位水样,然后应用微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NH_4~+-N、NO_3~-N、NO_2~--N、PO_4~(3-)-P和SO_4~(2-)-S浓度。结果显示:(1)短期充氧对NH_4~+-N在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影响不显著;(2)充氧可使沉积物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NO_3~--N浓度大幅升高;(3)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NO_2~--N,由于不能和氧气大量共存,其平均浓度的最大值由未充氧前出现在上层上覆水,逐渐转变为在表层沉积物1 cm深处;(4)充氧促进了沉积物对PO_4~(3-)-P的吸附和固定,显著降低了其在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浓度;(5)充氧通过化学和生物途径氧化了系统中还原性含硫物质,大幅升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0~2 cm)间隙水中的SO_4~(2-)-S的浓度;(6)主成份分析(PCA)表明,持续充氧1、4和7 d显著改变了上覆水的理化性质,其中第4天和第7天的数据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相对于上覆水,充氧对沉积物间隙水的总体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底部充氧可降低引起池塘富营养化PO_4~(3-)-P的浓度,提高了氧化性离子NO_3~--N、NO_2~--N和SO_4~(2-)-S的浓度,显著改变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间隙水的理化性质,是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环境修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水体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155 d的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方法对鱼蚌综合养殖水体水化学的影响.鱼蚌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鱼蚌比例为1.5∶1.施肥处理为施鸭粪(DM)、施化肥(CF)及结合施鸭粪和化肥(DC).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水化学指标.各施肥处理间透明度(SD)、溶氧(DO)、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重碳酸根离子、钙离子(Ca2+)、镁离子(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TAN)、硝酸态氮(NO3-N)、亚硝酸态氮(NO2-N)、活性磷(PO4-p)、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均无显著差异,但围隔CF内PO4-P/TP显著高于围隔DM,5月20日-7月18日围隔CF内pH显著低于围隔DM.随养殖时间延长,各处理围隔内SD、DO、Ca2+和Ca2 +/Mg2+呈下降趋势,但TAN、NO2-N、TN、TP和CODMn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基础上少量施鸭粪、化肥或结合施鸭粪和化肥不会导致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主要离子、总碱度、总硬度、TAN、NO3-N、NO2-N、PO4-P、TN、TP和CODMn含量产生显著差异.相比之下,施化肥的水体CODMn较低,PO4-P/TP较高;施鸭粪的水体CODMn较高,PO4-P/TP较低;结合施鸭粪和化肥的水体CODMn和PO4-P/TP介于施化肥和施鸭粪的水体之间.鉴于结合施鸭粪和化肥的水体珍珠产量高于单独施鸭粪或施化肥的水体,可认为该施肥措施有利于三角帆蚌生长及其珍珠囊内的珍珠质分泌.  相似文献   

13.
依据排放成因,初步建立了海水鱼养殖中二氧化碳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的测算方法;依据竹内俊郎法并综合考虑生物滤池处理效率,初步建立了海水鱼养殖的氮、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以及排放总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海上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初步建立了氮、磷瞬时排放浓度的测算方法;利用浓度限值法测算了黄海冷水团区域氮、磷的环境容量。以大西洋鲑养殖数据为基础,测算了6种养殖模式的碳、氮、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并将测算的氮、磷年排放量、瞬时排放浓度的结果与黄海冷水团区域的环境容量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评估了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网箱养殖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均显著低于全流水养殖模式,而6种养殖模式之间,磷排放负荷和排放强度的差异不显著,磷排放是制约扩大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滤池模拟装置,以实际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4种常见有机碳源(葡萄糖、乙醇、红糖和淀粉)及不同碳氮比对有机物去除、硝化反应和异养反硝化作用等生物滤池主要净化过程的影响.碳源初选结果显示,同种碳源下,当C/N从0升高至6过程中,生物滤池对TAN(总氨氮)的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C/N较小时,各组对NO2--N的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随着C/N继续升高,NO2-N去除率则显著降低(P<0.05);乙醇组除外,其他3组随着C/N升高,CODMn去除率先迅速增大然后趋于稳定;各组NO3-N和TN去除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变化显著(P<0.05),当C/N=4时,分别达到最高值.碳源复选结果显示,在C/N=4条件下,分别添加有机碳源(乙醇、淀粉、红糖和葡萄糖)的4组对TAN、NO3--N、TN和CODM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NO2--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3.59%;添加乙醇,生物滤池对水体中TAN、NO2-N、NO3-N和TN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3种碳源.研究表明,当C/N=4时,乙醇作为外加碳源能很好地提高生物滤池的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硝化细菌菌剂促进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挂膜启动,分析不同载体氨氮负荷、碳氮比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状况,并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草金鱼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自制硝化菌剂能够完成整个移动床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在接种15 d后使循环出水氨氮稳定在1 mg/L以下。单位体积载体氨氮负荷实验表明,MBBR能够在100 mg TAN/(L填料·d)条件下,使出水满足一般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氨氮0.5 mg/L,亚硝氮0.1 mg/L)。进水碳氮比在1以内时MBBR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在实验室模拟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经菌剂强化的MBBR能维持循环出水氨氮低于0.5 mg/L,亚硝氮低于0.05 mg/L。  相似文献   

16.
大口黑鲈投喂两种不同饲料对水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投喂两种不同饲料(冰鲜下杂鱼与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进行了28d的饲养试验.对水体中的COD、PO4--P、TP、TN、NH3-N、NO3--N、NO2-N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两种饲料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养殖一个月后冰鲜组比饲料组要高许多:杂鱼组COD、PO4--P、TP、TN、NH3-N、NO3--N、NO2--N分别为25.3mg/L、2.4mg/L、2.28mg/L、3.44mg/L、2.91mg/L、0.52mg/L、0.075mg/L,而配合饲料组分别为10.2mg/L、0.58mg/L、0.855mg/L、2.17mg/L、0.29mg/L、0.048mg/L、0.03mg/L.特别是PO4--P、TP,冰鲜组分别为饲料组的4.2倍和2.7倍.这说明投喂人工饲料可以减轻有机污染程度,特别是在控制PO4--P、TP的增加方面效果显著.试验结果对于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传统PCR和ABI 3730测序技术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Amhr2基因外显子9进行了SNP7271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SNP位点与暗纹东方鲀性别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SNP7271位点发生了G/C碱基突变,产生了CG、CC两种基因型。SNP7271和暗纹东方鲀性别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基因型为CG的个体生理性别为雄性,基因型CC的个体生理性别为雌性。  相似文献   

18.
梅溪湖属于城市浅水湖泊,其沉积物特征可反映湖泊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对防止湖泊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分季节对梅溪湖表层沉积物(0~10 cm)进行了采样,分析了沉积物TN、NH4+、NO3-、TP、有效磷(AP)和有机质(OM)等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0~10 cm)TN、NH4+、NO3-、TP、AP和OM的平均含量依次为1654.68± 754.22 mg/kg、24.66± 20.02 mg/kg、13.60± 2.33 mg/kg、512.60± 281.39 mg/kg、8.58± 6.81 mg/kg和2.84± 1.43 %。湖区东部营养物和有机质含量最高。人类活动对梅溪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大的影响。梅溪湖沉积物TP和NO3-含量在春季最高(4月份),冬季(1月)最低。AP含量在春季(4月)最高,在夏季最低(7月份)。沉积物TN、NH4+和OM含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梅溪湖沉积物TN和TP的含量变幅分别为667~4000 mg/kg和184~1475mg/kg,均已超出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的营养物参考阈值范围;TN和TP的标准指数变幅分别为1.21~7.27和0.31~2.46,TN全部超标,梅溪湖生态环境质量受N元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对湖泊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OM与TN、TP、AP、NH4+、NO3-均显著正相关,说明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和释放对梅溪湖氮磷营养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利用膜法 SBR处理水产循环养殖系统水体的动力学,并以 TAN及 TN的去除作为考察指标,评价并确定了该处理系统降解 TAN和 TN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0.
将初始体重为(580.9±44.65)g的大菱鲆成鱼按照低密度A组14.30 kg/m2、中密度B组20.49 kg/m2、高密度C组31.32 kg/m2的标准分为3个不同养殖密度组,并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20 d,同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重差异、饵料系数、溶菌酶水平及养殖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实验结束时A、B、C三组大菱鲆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0.09、41.30、60.07 kg/m2,各实验组成活率都在95%以上。大菱鲆养殖密度对增重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前期,并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A、B、C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0.73、0.75、0.82,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研究开始第5天,高密度组大菱鲆溶菌酶水平升高,20 d后血液溶菌酶水平逐渐降低,40 d之后显著低于低密度组。研究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不同密度对系统各项水质指标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各项水质指标显著升高,但高密度组各项水质指标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