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静  周昕  周锦云  张俊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881-1883
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但是水果采后处理的分拣过程由于机械损伤造成损耗较大,结合当前水果分拣技术与损伤研究现状,分析分拣技术和水果损伤原因,展望水果加工时分拣低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面临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由于工业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农民的耕地以通过征收或征用的形式不断减少,由此产生了农民失地问题,出现了许多因失地而导致的社会矛盾。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试论了农民失地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缓解农民失地的社会矛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耦耕新事     
周昕 《农业考古》2000,(1):202-202
“耦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按农艺需要而适当结合的耕作方法,由于它结合的前提必须是两人或两件农具,因而产生了“耦耕”这个名称。这种耕作方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的形式。所以“耦耕”耕作方式,从一开始它就不是只有一种形式,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可能会变换为不同的农具、不同的协作形式。直到近代和当代仍可见到各种耦耕方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变化,农业机械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例如,由于种种原因,常期以来,耕地、播种、收割不能…  相似文献   
4.
铁岭市48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近期异常气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敏  周昕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83-1685
利用线性倾向率、小波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7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8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7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降水时段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某时段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屡破纪录,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次渐多。  相似文献   
5.
简论药茶     
茶,或者说的更确切一点:茶叶,是先用之于食,还是先用之于药,还是先用之于饮,至今看法似乎仍不十分一致。其实,从一开始,也就是说从人类认识并使用茶开始,茶与食、茶与药就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有人说药食是同源的,那么茶与食不也是同源的么!要说茶、药、食同源,溯其源,这个“源”就是“食”。在人类社会还处在低级阶段的时候,人们为之奋斗的第一需要就是“食”。“民以食为天”之说,大约就是由此而来。当时作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之一的植物,无论是根、茎、杆、枝、叶、花、果……只要是可以用来吃饱肚  相似文献   
6.
7.
鱼茶     
鱼茶山东省济宁农机厂周昕说起茶来,人们自然会想起那漫山遍野的茶树;那香气袭人的茶叶。诸如庐山云雾、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蒙顶甘露、碧螺春、铁观音以及珍眉、龙井等等各种娓娓动听的茶名,能一串串的背诵出来,然而,对“鱼茶”,大约知道的人就很少了。鱼茶并非茶...  相似文献   
8.
周昕 《农业考古》2001,(2):133-134
十年之前 ,对于“茶”我还是一窍不通 ,是《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把我引上了“学茶、话茶、吃茶、饮茶”的道路。什么是“茶” ?什么是“茶文化”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这是一个千言万语 ,万语千言也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十年来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不就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刊发了洋洋几千万言的妙语精文吗 ?多么精美的刊物 ,多少华丽的篇章 ,让人爱不释手 ,百读不厌。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使我学之有得 ,悟之有道。概而论之 :茶 ,不就是茶树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茶树叶的简称吗 !茶 ,不就是人们将采摘的茶树叶 ,采用适当工…  相似文献   
9.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不仅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农业的成就也为世界所震惊。在一些农业生产指标上,按人口平均计算,虽然我们还赶不上一些国家,但是按发展速度和幅度看,我国却超过了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10.
子日手辛锄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农业考古》2000,(3):179-185
“子日手辛锄”是一件具有政治色彩的、学术价值极高的中国古农具。由于它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在这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又珍藏于日本,又是日本天皇仿效中国皇帝实行亲耕的实用之物,因而不论其政治身价还是学术价值都是倍受人们重视的;它已经成为日本的国宝;成为研究中国农史、特别是农具史必须讨论的重要内容。“子日手辛锄”虽然是唐代传入日本,但就其结构分析,它并不是唐代才发明的农具,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乃至商周时代。研究“子日手辛锄”的学者很多,中国的自不必说,日本也有众多的学者对“子日手辛锄”进行过多方面的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