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储忝江  郭炜  黄辉  戴杨鑫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382-2384
本文研究比较了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显著降低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其中对叶绿素a的净化效果最佳,分别达到96.8%和94.2%。2种河蚌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磷的净化效果不显著。在本试验中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两者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差异不显著,在使用河蚌净化水质时建议依据当地河蚌的价格以及取材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长江刀鱼资源,本文开展了长江刀鱼在千岛湖的网箱驯养试验。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利用长江南通段捕捞的刀鱼苗种分两个批次运输至千岛湖进行驯养。至2013年9月,经过两年的养殖驯化,第一批刀鱼平均体长28.8 cm、平均体重74.5 g,成活7500尾,成活率35.30%;第二批刀鱼平均体长20.9 cm、平均体重21.4 g,成活9500尾,成活率68.10%。同时,在刀鱼捕捞、运输、转运、投饵、驯化和日常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经验。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刀鱼通过转运在内陆大水面进行网箱养殖具有可行性。这为日后开展刀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伟良  王岩  王小冬  戴杨鑫 《水产科技情报》2012,39(4):168-170, 173
为研究池塘养殖条件下三角帆蚌幼蚌的生长情况,进而为优化三角帆蚌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依据,在浙江省诸暨市的淡水珍珠实验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86 d培育,当年繁育三角帆蚌的壳长从3.4 cm增长到6.4 cm,体质量从3 g增加到18 g;试验期间,壳长的增长率为0.035±0.005cm/d,体质量的增长率为0.192±0.044 g/d;吊养水层深度可显著影响幼蚌的生长速度,吊养在水面下40cm处的蚌,其壳长和体质量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吊养在水面下10 cm和80 cm处。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因耕地紧张历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在浙南丘陵山区有大量传统梯田存在,稻鱼共生也是浙江的传统农业模式,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据《青田县志》所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于稻田及圩池养之",说明远在600多年前的明代洪武年间(1391年)浙江地区就已  相似文献   
5.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水产学报》2014,38(2):208-217
通过78 d围隔养殖实验检验了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吊养三角帆蚌对鱼产量和水质的影响。设2个处理,处理Ⅰ混养草鱼、鲫、鲢和鳙,处理Ⅱ在处理Ⅰ基础上按鱼∶蚌=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实验期间定期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初级生产力(P)、群落呼吸(R)、溶氧(DO)、pH、透明度(SD)、主要离子(CO2-3、HCO-3、Cl-、SO2-4、Ca2+、Mg2+)、总碱度、总硬度、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硝酸态氮、活性磷、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高锰酸钾指数(COD M n)和生化耗氧量(BOD5)。结果发现,吊养三角帆蚌显著降低水体中Ca2+浓度,但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处理Ⅱ草鱼、鲫、鲢产量略高于处理Ⅰ,而鳙产量略低于后者,表明在草鱼、鲫、鲢、鳙混养系统中按1∶1的比例配养三角帆蚌不会导致草鱼和鲫产量下降,但导致鳙产量降低。处理Ⅱ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类数)、P、P/R、SD和DO略高于处理Ⅰ,而氨态氮、活性磷、TN、TP、COD M n、BOD5和TOC略低于后者,表明在混养系统中配养三角帆蚌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Ca2+浓度,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P和DO并降低TN、TP、COD M n、BOD5和TOC。结果表明,在淡水鱼类混养系统中适度配养三角帆蚌可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助于降低养殖系统内氮、磷和有机废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蓝鳃太阳鱼和绿鳃太阳鱼杂交产生的杂交太阳鱼F1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生态基的使用量对室内养殖系统中杂交太阳鱼的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共设置0.049、0.098、0.197、0.295和0.393 m~2/m~3五种不同生态基使用量梯度,以不使用生态基的养殖桶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共使用18个养殖桶。实验期间使用纳米圆盘底增氧方式增氧,整个养殖期间不换水,持续对水体溶解氧(DO)、pH和温度(Wt)进行监测,每5天测定水体总氨氮(TAN)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杂交太阳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使用生态基能有效促进杂交太阳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同时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平均总氨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24.15%。通过回归分析可知,杂交太阳鱼养殖中生态基的适宜使用量低限为0.244 m~2/m~3。  相似文献   
7.
<正>杂交鲂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以三角鲂为母本、翘嘴红鲌为父本杂交的F_1代,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与亲本相比,其在生长性能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且肌肉营养组成较好,为进一步提高杂交鲂的养殖技术,本研究进行了杂交鲂、三角鲂、青鱼、鲢鳙鱼等多品种池塘混养试验,并对其养殖效果进行评价。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与鱼种来源  相似文献   
8.
2018年7月12日采样分析江苏省泗阳县9处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并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虾养殖水体中,溶氧(DO)8.44 mg/L、pH 7.91~9.26、总氮(TN)1.030~1.571 mg/L、总磷(TP)0.174~0.421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_(Mn))4.39~8.16 mg/L,说明青虾养殖水体具有DO和pH较高,N、P及有机质较低的特点。养殖水体内共观察到浮游植物64属/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浮游植物密度为0.06×10~8~3.06×10~8个/L。RDA分析显示,水温、亚硝酸盐氮(NO_2~--N)和COD_(Mn)是影响青虾养殖水体中优势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混养种类对青虾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管理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更显著。鉴于所调查的青虾养殖水体内pH和Ca~(2+)质量浓度低于青虾生长最适值及TP和COD_(Mn)质量浓度升高会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建议适当施加生石灰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pH和Ca~(2+)质量浓度,并通过建立构建生态沟渠、生态塘等生态工程化设施控制养殖水体中TP和COD_(Mn)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是世界最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我国是世界最大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国。针对罗非鱼在各养殖模式中的适宜放养密度国内外很多学者做出了相关研究, 成果报道于国内外各类水产养殖专业杂志。为了解目前罗非鱼养殖中的适宜养殖密度, 本文作者查阅了国内外罗非鱼的适宜养殖密度相关研究报道, 并对其成果进行综述, 以便日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及合理指导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三角鲂鱼种的急性毒性作用,探讨安全的用药途径和使用剂量,采用静态试验方法,开展了铜铁合剂、敌百虫、亚甲基蓝和聚维酮碘对三角鲂夏花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铜铁合剂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1、1.88、1.81 mg/L,安全浓度(SC)为0.24 mg/L;敌百虫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24、15.93、15.47 mg/L,安全浓度为2.69mg/L;亚甲基蓝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 22、11. 90、8. 89 mg/L,安全浓度为1. 24mg/L;聚维酮碘对三角鲂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6.47、128.47、125.91 mg/L,安全浓度为34.16mg/L。结果表明:铜铁合剂应慎用于三角鲂的夏花鱼种;亚甲基蓝在保证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仍可安全使用;敌百虫和聚维酮碘可按常规浓度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