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甜瓜品种‘黄醉仙’果实采后用1-MCP处理后细胞壁水解酶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其商品性、延长其货架期提供参考。【方法】以达到商品成熟度的‘黄醉仙’甜瓜果实为试材,用1μL/L 1-MCP室温熏蒸24h后常温贮藏,以不处理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硬度及β-半乳糖苷酶(β-Gal)、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Af)、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分析‘黄醉仙’果实的软化机制。【结果】‘黄醉仙’果实采后硬度降低,经1-MCP处理后果实的硬度显著高于对照;对照果实β-Gal、α-Af、纤维素酶活性分别在采后1,5,6d达到最高,而1-MCP处理果实β-Gal、α-Af、纤维素酶活性峰值均在采后10d出现;对照果实PG活性在采后4d达到最高,1-MCP处理果实在采后8d达到最高;对照果实PME活性持续下降,1-MCP处理果实PME活性高于对照。【结论】甜瓜‘黄醉仙’果实采后软化是β-Gal、α-Af、PG、PME、纤维素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β-Gal和PME主要参与早期成熟,而PG、纤维素酶、α-Af则影响中后期成熟软化;1-MCP抑制了β-Gal、α-Af、纤维素酶、PG活性,延缓了PME活性的下降趋势,这可能也是1-MCP能对果实进行保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果实质地差异明显的2个梨品种进行质地差异相关研究,旨在发现导致梨品种果实质地差异的关键因素,为优良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为试材,观察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超显微结构,测定果实的硬度、脆度值、细胞壁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玉露香梨和大果水晶梨果实硬度逐渐下降,且花后60 d 2个梨品种脆度值逐渐下降,玉露香梨果实硬度和脆度值显著低于大果水晶梨。(2)在400×放大显微倍数下,幼果期玉露香梨果肉细胞比大果水晶梨的大;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2个梨品种果肉细胞均明显增大,玉露香梨果肉细胞小于大果水晶梨;玉露香梨细胞断裂边缘整齐平滑,形成脆性断口,大果水晶梨断裂边缘粗糙而不整齐。(3)果实发育过程中玉露香梨果肉果胶甲酯酶(Pectinmethylesterase, PME)活性极显著低于大果水晶梨,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活性极显著高于大果水晶梨。(4)果实发育过程中玉露香梨果肉PME基...  相似文献   

3.
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细胞壁代谢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细胞壁代谢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及其调控,为解决果实品质下降及迅速软化问题提供依据。【方法】用0℃、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利处理‘京白梨’果实,测定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及调控效应。【结果】随着‘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果实细胞壁物质(CWM)、共价结合果胶(CSP)、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减少,离子结合果胶(ISP)和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果胶甲酯酶(PM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采后3 d 后开始升高,分别在第9天和第12天出现活性高峰,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L-Af)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在采收时就开始升高,并持续到贮藏末期,但纤维素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半纤维素、ISP和CSP呈极显著相关,与WSP和纤维素呈显著相关;而β-Gal和α-L-Af不仅与硬度呈极显著相关,且与细胞壁组分的相关度均大于其它细胞壁降解酶,但纤维素酶未表现出相关性。0℃和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京白梨’果实纤维素、半纤维素与CSP含量的下降和ISP与WSP含量的增加,降低了α-L-Af、β-Gal、PME和PG活性,推迟果实软化;乙烯利的作用不大。【结论】采后‘京白梨’果实软化与细胞壁组分变化密切相关,细胞壁降解酶中,β-Gal和α-L-Af可能是果实早期软化的主要因子,PME和PG促进了果实后期软化,但纤维素酶作用不大。0℃和1-MCP能显著抑制‘京白梨’果实细胞壁代谢,延缓果实软化;乙烯利未显著促进果实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明影响‘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沙01’果实硬度差异的因素,旨在为‘库尔勒香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库尔勒香梨’和‘沙01’成熟果实带皮和去皮硬度、果实性状、细胞壁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与硬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沙01’果实带皮和去皮硬度极显著低于‘库尔勒香梨’,且单果重和果形指数与果实硬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②果皮中SP含量与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中PP含量与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半纤维素含量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③果皮中PL、PE、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活性与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G和PAL活性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果肉中PG和纤维素酶活性与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E、PAL、木聚糖酶活性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PPO活性与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果皮中的SP和半纤维素含量,PG、PL、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PPO活性,果肉中的PP和半纤维素含量,PG、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PPO活性及单果重、果形指数是影响两品种果实硬度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苹果果实发育规律,本研究以苹果品种‘富士’和‘国光’为材料,采集其花后不同发育时期果实,比较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富士’和‘国光’果实纵横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都呈"S"型曲线,果实发育早期以纵向伸长为主,随果实发育转向以横向膨胀为主;‘富士’和‘国光’纵径增长率最大时期为花后21~35 d,横径增长率最大时期为花后35~56 d;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富士’果形指数略大于‘国光’,两者单果重增长峰值为花后7~21 d;‘富士’单果重增长率与纵径增长率趋势一致,‘国光’单果重增长率与横径增长率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苹果新品种‘瑞雪’果实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雪’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培育的黄色晚熟苹果品种,了解该品种的果实特性,可为其栽培和推广提供借鉴。本研究以‘瑞雪’及其母本‘富士’、父本‘粉红女士’,以及2个黄色品种‘金冠’和‘王林’为试验材料,分析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的品质变化特性及其采后贮藏特性。结果表明:‘瑞雪’单果质量的变化和母本‘富士’接近,在花后105d日增长量出现高峰;纵、横径的变化和‘粉红女士’一致,在花后125d横径增长速率最快,果形指数最小,随后果形指数增加;‘瑞雪’在大小及脆度上优于父本‘粉红女士’,接近‘富士’,果形高桩,接近‘粉红女士’,果点密度、果锈指数小于2个黄色对照品种,‘瑞雪’果实套袋后果锈、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降低,其余性状变化不大;在常温贮藏和0℃冷藏条件下,‘瑞雪’失水幅度增大,接近‘粉红女士’,低于‘富士’和‘金冠’,果实硬度在贮藏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出现最高点时间与‘粉红女士’接近,晚于‘富士’,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始终低于‘粉红女士’,接近‘富士’。表明‘瑞雪’单果质量和风味接近‘富士’,果形和贮藏性接近‘粉红女士’,具有典型的超亲优势。‘瑞雪’果形端正,果面光洁,酸甜适口,耐贮藏。综合性状优于‘金冠’和‘王林’,接近‘富士’,作为黄色晚熟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生长期木枣(Ziziphus jujube Mill.)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纤维素酶(Cx-cellulase)、β-半乳糖苷酶(β-Gal)、果胶甲酯酶(PM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等4种细胞壁酶的活性,探究其与木枣果实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Cx-cellulas酶活性相对平稳上升,β-Gal酶活性从全红期到完熟期迅速达到最大值,PME活性从半红期到全红期迅速下降;PG酶活性在完熟期明显升高;推测Cx-cellulase与木枣果实膨大相关,是木枣软化的重要物质之一;PME在启动木枣果实的转色中起作用;β-Gal和PG则在木枣果实成熟期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山农脆’梨为试材,研究常温、低温、低温+1-MCP及低温+保鲜膜4个处理的‘山农脆’梨采后贮藏期间硬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山农脆’梨属乙烯敏感型的不耐贮品种,低温结合1-MCP或保鲜膜处理能够有效推迟乙烯释放及PG、β-Gal和Cx等相关酶活性高峰的到来并降低其峰值,贮藏期可达200 d以上,并保持较好的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外源乙烯为主的预处理对‘秦冠’苹果果实细胞壁物质降解和出汁率的影响,为开发新的苹果果汁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冠’苹果果实为试材,采用500mg/L乙烯利(E1)和100mg/L乙烯利配合60℃热水(E2)处理后,于室温堆放,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CK),每3d测定1次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CS)和木聚糖酶(Xyl)活性及细胞壁物质含量和果实出汁率。【结果】E1处理苹果果实的PG、PME、CS和Xyl活性均较对照逐渐提高,分别于第12,12,9,6天出现高峰。处理12d后,E1果实细胞壁多糖中,果胶类多糖以CDTA-2溶性部分降解、半纤维素类多糖中以KOH-1溶性部分降解最多,含量分别降为对照的82.1%,81.2%;细胞壁物质总体较对照降低88.1%;出汁率较对照增加4.7%~5.6%。E2处理果实0d时各种酶活性明显增强,峰值较E1出现更早,但后期衰减更快;12d后各类细胞壁多糖下降幅度大于E1(KOH-3除外);E2处理对苹果果实出汁率的提高效果尤为明显,9d时出汁率高于对照7.5%,但18d后出汁率反而降至对照水平。【结论】500mg/L乙烯利处理是一种节能、简便且有效的可持续提高‘秦冠’果实出汁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前乙酰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后熟及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耀娜  王毅  毕阳  李生娥  姜红  朱艳  王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0):1862-1872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期间乙酰水杨酸(ASA)4次喷施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后熟和软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采后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玛瑙’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1 mmol·L-1 ASA分别在甜瓜幼果期(花后2周)、膨大期(花后3周)、网纹形成期(花后4周)及采前48 h四个时期连续喷施处理,测定果实采收及冷藏期间(7℃,RH 55%—60%)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硬度、细胞壁组分以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采前乙酰水杨酸处理可有效降低甜瓜果实采收时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使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和乙烯跃变峰的出现时间推迟1周。ASA处理提高了果实采收时的硬度及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s)含量,延缓了原果胶向可溶性果胶的转化,维持了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HRGPs水平,有效保持了贮藏期间的果实硬度。采前ASA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和贮藏期间甜瓜果实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主要抑制了果实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的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处理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β-葡萄糖苷酶(β-Glu)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处理果实的硬度与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原果胶和半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酶(Cx)活性和可溶性果胶(WS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前ASA处理可促进甜瓜果实发育期间细胞壁物质的合成,有效抑制甜瓜果实采收及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降低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等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物质的释放,有效维持了冷藏期间的甜瓜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授粉组合对‘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授粉品种对苹果品质和香气物质成分差异的影响,为高效授粉树的选育和苹果品质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红菱’‘红锦’‘红雾’的花粉,在‘富士’(Malus domestica‘Fuji’)、‘新红星’(M.domestica‘Starkrimson’)铃铛花期进行授粉,以授‘嘎拉’(M.domestica‘Gala’)花粉的果实为对照,对果实发育期间总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及香气物质成分。【结果】不同的授粉品种条件下,‘富士’和‘新红星’苹果除可滴定酸外的各项品质指标均高于对照。‘富士’苹果经‘红菱’授粉后,其果形指数、硬度、花色苷、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12、1.15、1.28、1.12倍。‘新红星’苹果经‘红雾’授粉后,其单果重、果形指数、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分别为对照的1.22、1.12、2.48、1.10、1.11倍,其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仅为对照的75%。在果实发育的整个生长期内,不同授粉品种处理的‘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总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花后160 d,‘富士’经‘红菱’‘红锦’‘红雾’花粉授粉后,果实内总类黄酮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长19.63%、28.72%、13.97%,‘新红星’在花后120 d分别增长14.18%、15.26%、4.24%,差异显著。‘红菱’‘红雾’‘红锦’和对照授粉处理的‘富士’和‘新红星’苹果总酯类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0.20%、52.03%、42.68%、45.10%和71.08%、68.85%、71.83%、66.03%,‘红菱’授粉后‘富士’‘新红星’果实总酯类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中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4和203.91倍。‘富士’苹果中,‘红菱’‘红雾’‘红锦’授粉处理的果实乙酸-2-甲基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73、1.07、1.36倍;其己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09、1.12、1.29倍和1.50、0.77、1.30倍。而在‘新红星’苹果中,经‘红菱’‘红雾’‘红锦’授粉后,乙酸-2-甲基丁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82、1.27、0.93倍和2.57、1.15、0.27倍;乙酸丁酯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7.83、3.48、3.30倍。此外,‘富士’和‘新红星’苹果经‘红菱’授粉后,其烃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主要表现为法呢烯的增多。【结论】高效授粉树能显著提高‘富士’和‘新红星’苹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授粉组合对‘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影响差异较大,经‘红菱’授粉,‘富士’和‘新红星’苹果品质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质地葡萄果实软化过程、果胶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以果实质地差异较大的脆肉型葡萄品种红地球和软肉型葡萄品种玫瑰香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时期2个品种果皮硬度,果皮破裂距离,果肉硬度,糖、酸、果胶含量以及果胶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变化,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红地球果皮穿刺硬度和果肉硬度均明显高于玫瑰香,果皮破裂距离明显低于玫瑰香,原果胶含量一直高于玫瑰香,可溶性果胶含量始终低于玫瑰香,果胶降解酶β-GAL、PG、PL基因表达量也是显著低于玫瑰香的。综上认为,果胶参与了葡萄果实软化及不同质地形成过程,较高的原果胶含量和果胶降解酶基因低表达可能是造成红地球果实质地硬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瑞香红’及其亲本‘富士’、‘克氏粉红’为试验材料,分析各品种的果实品质和果肉香气成分的差异以及套袋对‘瑞香红’果实的影响,为‘瑞香红’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瑞香红’果形高桩,色泽鲜艳,果形指数1.02和果皮红色度a~*值34.77显著高于双亲,果实硬度8.12 kg/cm~2略低于‘克氏粉红’,维生C 9.05 mg/g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显著高于亲本,可滴定酸0.28%低于‘富士’;套袋提高‘瑞香红’果皮色泽参数a~*值,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瑞香红’果肉中有35种香气类物质,脂类物质种类21种,醛类物质含量4种,醇类物质含量3种,烯烃类物质3种,其他类物质2种,脂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丰富,醇类物质和其他类物质相对含量较少,果肉中不含有酮类物质。‘瑞香红’果肉脂类物质相对含量为68.25%,显著高于‘富士’56.77%。结论:‘瑞香红’果皮红色度a~*值高,果形指数1.02显著高于亲本,外观品质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显著高于亲本,可滴定酸含量低于‘富士’,果肉中香气物质种类丰富,口感香甜。套袋对‘瑞香红’果实品质没有影响,可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后后熟软化过程中菠萝贮藏品质及果胶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菠萝果实成熟软化的原因.[方法]试验以菠萝为原料,测定常温贮藏过程中菠萝果实的色差、硬度、呼吸强度、可滴定酸(TA)、抗坏血酸(VC)、可溶性固形物(TSS)等品质指标,同时分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β-半乳糖苷酶(β-Gal)3种果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试验表明,菠萝果实的后熟软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其果肉硬度逐渐降低,呼吸强度、TSS及TA含量逐渐增强,VC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G等果胶酶的活性先升后降,且与菠萝果肉硬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3种酶参与了菠萝果实的后熟软化.[结论]研究可为菠萝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灵武长枣’发育过程中枣果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两者间关系。以国家地理标志品种‘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利用质地剖面分析法(TPA)和石蜡切片法,分析测定果实7项质地品质指标、10项显微结构指标,并对果实基本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成熟过程中,以硬核期为转折点,硬核期到半红期枣果实品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如硬核期到膨大前期单果质量增幅412.3%、体积增幅403.7% ,且果实解剖结构与大部分质地参数显著相关。即随着果实成熟,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体积均增加;果实硬度、脆度和胶粘性先增大后减小,弹性、咀嚼性和粘附性呈上升趋势,内聚性变化不显著。果皮变薄,表皮细胞和薄壁细胞、维管束和空腔面积增大,细胞排列变疏松,成熟期口感变酥脆。角质层加厚,果实抗损伤性加强。此外,枣果表皮细胞中的质体也发生很大变化,幼果期到半红期,由叶绿体逐渐转变为有色体。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弹性、咀嚼性和粘附性同枣果细胞形态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粘附性与大部分果实细胞形态参数达极显著水平,如粘附性与空腔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9)。‘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果实品质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果实细胞形态的动态变化显著影响其质地品质(硬度、弹性、咀嚼性、粘附性)。  相似文献   

16.
‘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芽变果实质地发育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芽变果实发育后期硬度与脆度的变化、果实香气成分含量以及果实软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旨在为全面认识该脆肉芽变的发育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丰富苹果果实质地品质发育的理论体系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芽变苹果发育后期的果实为试材,检测果实硬度、脆度、香气成分含量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基因ACO、ACS和果实软化有关基因PG、PME、β-Gal、α-L-Af、XET、AM、LOX及β-xyl的表达量。【结果】‘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芽变果实发育后期的果实硬度与脆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在采前50-35 d有个快速下降过程,但脆肉芽变的果实硬度与脆度均显著高于‘乔纳金’;‘乔纳金’苹果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数与含量分别是其脆肉芽变的1.5倍和1.2倍,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仅是其脆肉芽变的15.1%和14.3%;‘乔纳金’苹果ACO基因表达量前后变化很大,在花后120 d有一个明显的表达峰,花后113-120 d表达量(2 995.8)占总表达量(3 039.6)的98.6%,而‘乔纳金’硬肉芽变果实ACS和ACO基因表达量前后变化不大,总表达量仅分别相当于‘乔纳金’的73.9%和1.1%,且表达峰均滞后于‘乔纳金’;‘乔纳金’苹果PG及XET等6个基因在花后113-120 d表达量均占总表达量的35%以上,是引起‘乔纳金’苹果果实硬度与脆度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乔纳金’脆肉芽变果实参试的12个基因总表达量(1 021.9)仅是‘乔纳金’(4 399.1)的23.2%,其中PG、α-L-Af、 XET和β-Gal等4个基因表达量分别是‘乔纳金’的12.5%、62.7%、72.6%和75.3%。【结论】‘乔纳金’苹果酯类成分种类多、含量高,而脆肉芽变醇类和醛类成分种类多、含量高;两份材料果实发育后期果实硬度和脆度的差异及其变化可能是ACS、ACO、PG、β-Gal、β-xyl、α-L-Af和 XET等多种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ACO、PG、β-Gal和XET是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与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关系,本研究利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石蜡切片法,对‘玫瑰香’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质地参数(硬度、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和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果实基本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表皮和亚表皮)厚度减少、面积增加,果肉细胞面积、周长和纵径增大,且均在幼果期至转色期变化幅度最大,幼果期到转色期,果实硬度和咀嚼性呈显著下降趋势、内聚性和弹性呈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和咀嚼性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细胞面积及果肉细胞面积、周长、纵径、横径和纵横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内聚性和弹性与果实解剖形态相关性同硬度和咀嚼性变化规律相反;表皮细胞厚度和果实细胞纵径与果实质地相关系数较高。综上,本研究可为解析葡萄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变化的细胞学基础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桃果实成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伏蜜’桃采收前20 d、10 d和0 d的生长指标、硬度、色泽、色素、抗氧化酶、抗氧化力和酚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伏蜜’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和果肉的L*与A*值呈上升趋势,B*与C*值呈下降趋势;果肉的L*值与A*值高于果皮,果肉的B*值与C*值低于果皮。硬度值与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丙二醛(MD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泽和硬度可作为判别桃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硬度值与果肉B*值、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MDA、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LOX、SOD和总抗氧化力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果肉A*值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1-MCP对“玉金香”甜瓜采后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MCP处理对甜瓜贮藏期果实软化的作用机理,为甜瓜采后通过生物技术调控其果实的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方法】以“玉金香”甜瓜为材料,采用1 μL/L 的1-MCP,在室温(21±1) ℃状态下,对生理成熟期甜瓜果实处理24 h后,转入(10±1) ℃、相对湿度70%~8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经1-MCP处理的果实为对照,在贮藏的不同时间分别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EGase)、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结果】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甜瓜果实硬度在贮藏期间的下降趋势;PG活性在果实贮藏中后期有显著增加,PME活性在贮藏初期就显著增加并在整个贮藏期保持了较高的活性,EGase活性在贮藏期呈上升趋势,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果实中有较高的活性,在贮藏期活性较稳定,没有显著的变化,但上述酶的活性均以经1-MCP处理的果实较低。【结论】PG、PME、EGase、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甜瓜果实的软化进程。1-MCP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硬度在贮藏期的下降趋势,同时显著抑制了PG、PME、EGase在果实贮藏期活性的升高,对β-葡萄糖苷酶和β-吡喃半乳糖苷酶在贮藏期的活性也有影响,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说明1-MCP对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20.
赤霉酸对‘酥梨’及‘玉露香’梨果实品质及贮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膨大剂(赤霉酸A4+ A7)在‘酥梨’和‘玉露香’梨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酥梨’和‘玉露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花后60 d)对果柄部位进行膨大剂(赤霉酸A4+A7)的涂抹处理,以未处理的果实为对照,分别测定果实的纵横径、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矿质元素(Ca、K、Fe、Mn)含量以及果实的耐贮性.[结果]‘酥梨’和‘玉露香’梨经赤霉酸A4+A7处理后:果实纵横径、果实硬度和平均单果重均低于对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果实的耐贮性明显低于对照;膨大剂处理显著增加了‘酥梨’果肉的Mn含量和‘玉露香’梨果肉的Fe含量,极显著降低了‘玉露香’梨果皮的K含量.[结论]膨大剂(赤霉酸A4+A7)的使用不同程度抑制了‘酥梨’和‘玉露香’梨果实的生长,降低了果实的大小和耐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