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三批AE(Avian Encephalomyebius)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免疫后定期采集种蛋进行孵化,当孵至6日龄时取部分鸡胚,卵黄囊途径接种AEVVR株,进行AE鸡胚易感性试验,剩余鸡胚孵化至出雏后,分别于1,7,14,21日龄肌肉途径攻击AEV VR株,攻毒后观察不同日龄仔代雏鸡AE的保护能力。结果疫苗免疫后2-3个月的种鸡所产种蛋的AE鸡胚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子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亦达100%,免疫后6-7个月种鸡所产种蛋的AEV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 出的子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对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对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三批禽脑脊髓炎(AE)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种鸡免疫2~3个月后所产种蛋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 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亦达100%; 种鸡免疫6~7个月后所产种蛋对AEV VR鸡胚易感性试验的受保护率达75%~8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VR株攻毒的受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AE灭活疫苗AEV鸡胚易感性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期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用三批AE(Avian Encephalomyelitis)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开产前种鸡,免疫后定期采集种蛋进行孵化,当孵至6日龄时取部分鸡胚,卵黄囊途径接种AEV VR株,进行鸡胚AE易感性试验,余鸡胚孵化出雏,分别为1、7、14、21日龄雏鸡采用肌肉途径攻击AEV VR株,攻毒后观察不同日龄仔代雏鸡AE的保护能力。结果疫苗免疫后2-3个月的种鸡所产种蛋的鸡胚AE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100%,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工VR株攻毒的保护率亦达100%,免疫后6-7个月种鸡所产种蛋的鸡胚AEV VR易感性试验的保护率达75%-805,而同期所产种蛋孵出的仔代雏鸡,在出雏后3周内对AEV VR株攻毒的保护率达70-90%。试验结果表明,鸡胚AE易感笥试验的鸡胚保护率与同批种蛋孵出雏鸡对AEV VR肌肉途径攻毒的保护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疫苗免疫剂量及次数对鸭病毒性肝炎(DVH)母源抗体的影响,将2月龄体质量均等的枫叶种鸭120只平均分为3组(A1、A2、A3)。A1组在留种蛋前3周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0.5 mL/只,A2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各免疫0.5 mL/只,A3组在留种蛋前5周和3周分别免疫0.5 mL/只和1 mL/只。雏鸭孵出后,用ELISA方法检测1日龄雏鸭的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A1、A2、A3组种鸭免疫后收获的第1周种蛋孵出的雏鸭(B1、B2、B3)抗体效价分别为0.52~0.57、0.54~0.59、0.56~0.63,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73.3%~93.3%、86.7%~100%、90%~100%;免疫后收获的第4周种蛋孵出的雏鸭(C1、C2、C3)抗体效价分别为0.40~0.46、0.42~0.47、0.45~0.50,雏鸭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0%~56.7%、50.0%~60.0%、56.7%~70.0%。结果表明:种鸭DVH疫苗的免疫次数和剂量,均可影响雏鸭体内抗体水平的高低,进而直接对雏鸭保护力产生影响;母源抗体会随着种鸭免疫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从而降低对雏鸭的保护力;对种鸭免疫DVH弱毒苗(CH60株)能够对孵出的雏鸭提供较高的母源抗体。本研究为通过种鸭免疫来预防雏鸭DVH发生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研发基因3型鸭甲肝病毒(Duckhepatitis virustype3,DHAV-3)的弱毒活疫苗,用SPF鸡胚对DHAV-3Y株进行了连续传代致弱,由此获得第80代鸡胚适应毒。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第80代毒株对1日龄雏鸭已无致病性。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雏鸭在1日龄时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第80代鸡胚适应毒,能有效抵抗7日龄时的强毒感染,保护指数为100%。表明第80代鸡胚适应毒是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鸡胚化弱毒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不同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对广西地方品种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试验将1日龄后备种鸡分成4组,分别用A、B、C三种商品疫苗对Ⅰ、Ⅱ、Ⅲ组鸡接种免疫,Ⅳ组鸡在C疫苗免疫的基础上于14日龄用D疫苗进行第二次免疫。在免疫前(1日龄)及免疫后的第7,14,21,28,35,42,49,56日龄每组分别采集血清30份,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测定;Ⅰ、Ⅱ、Ⅲ组鸡在21日龄,Ⅳ组鸡于28日龄分别用IBDV超强毒地方分离株NN1172进行攻毒,并分别在攻毒后的3,7,10天观察各组雏鸡的临床症状、死亡情况、发病鸡剖检病变,统计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各免疫组雏鸡抗体滴度均呈现先降再升的趋势,其中Ⅳ组在免疫后期呈现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免疫攻毒保护率结果表明,Ⅱ组的保护率最低(73.3%,11/15),Ⅰ、Ⅲ组均为80%(12/15),Ⅳ组保护率最好(86.7%,13/15)。说明不同疫苗对广西地方品种鸡免疫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而二次免疫可以对雏鸡提供更好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9.
番鸭呼肠病毒活疫苗免疫途径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雏番鸭经肌肉注射、口服、点眼 和喷雾等途径免疫番鸭呼肠病毒活疫苗, 7d后攻毒。结果表明,肌肉注射免疫组保护 率为100%,口服免疫组保护率为85.7%,点 眼组保护率为0%,喷雾组保护率为0%;血液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肌肉注射免 疫组淋巴细胞活性最高,口服免疫组次之,点 眼组、喷雾组最差。与对照组相比,35d后无 显著差异,与攻毒保护结果类似。番鸭呼肠病 毒活疫苗以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最好,口服免疫 也能提供有效保护,但点眼和喷雾途径不能提 供有效保护;口服免疫有望成为比肌肉免疫更 安全、方便、快捷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0.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11.
鸡黄病毒FQ—C1株经SPF鸡胚连续传40代后,检测其尿囊液毒的ELD50达到1×10^-4.33/0.1mL。将该病毒第40代SPF鸡胚液毒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SPF雏鸡和蛋鸡安全性试验表明,该疫苗的安全性好,无不良影响。以该疫苗一次单剂量(1mI/只)免疫开产蛋鸡,28d后攻以鸡黄病毒强毒测定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疫苗免疫组较未免疫组蛋鸡的产蛋率高出75.8%,产蛋保护率达93.2%以上。试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鸡黄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可有效抵抗鸡黄病毒所致的产蛋骤降。  相似文献   

12.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京红雏鸡,同时免疫1日龄SPF雏鸡作对照,免疫后第9天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第28天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9天,免疫复合物疫苗组SPF雏鸡和京红雏鸡法氏囊均正常,BX株活疫苗组SPF雏鸡法氏囊出现了萎缩病变;免疫后第28天,对照SPF雏鸡和京红雏鸡的免疫复合物疫苗组、BX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log2、8.5log2和 7.2log2、4.4log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中等水平母源抗体雏鸡效果很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制备B亚群禽白血病的灭活疫苗,探索能否通过种鸡群疫苗免疫减少带毒率,从而加快禽白血病净化.将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DAU09C2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培养复制大量病毒,制备灭活疫苗,用该疫苗免疫9只产蛋祖代鸡,同时设未免疫种鸡对照.收取种蛋孵化,对孵出雏鸡接种SDAU09C2,检测和比较有和无母源抗体鸡的病毒血症、泄殖腔p27、抗体动态.该疫苗在所有经免疫的成年鸡(9/9)诱发抗体反应,在三免后第3周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ELISA检测S/P值在1.69~1.89(阳性临界值为0.4),且维持4周以上后仍未下降.经过疫苗免疫过的母鸡在其抗体水平最高的前后1周内收集种蛋进行孵化,其雏鸡含母源抗体阳性率的在70%(12/17)左右.雏鸡1日龄攻毒,含母源抗体的12只雏鸡中只有4只检出病毒血症,且持续时间都很短.所有9只不含母源抗体的雏鸡在攻毒后4~8周内全部出现病毒血症,而且在观察期内呈现持续性病毒血症.该疫苗能使全部产蛋祖代鸡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为雏鸡提供母源抗体,有效预防或减缓ALV-B的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丛华  侯军 《中国家禽》2006,28(20):15-17
用实验室研制的鸡新城疫(La 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单苗和二联活疫苗分别免疫7日龄SPF鸡以及有母源抗体的雏鸡研究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用二联活疫苗免疫SPF雏鸡后,NF8株与La Sota株间不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攻毒保护率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用二联活疫苗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后,只进行一次免疫,新城疫免疫效果较好,但法氏囊免疫效果稍差,不能完全保护;一免后10天再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其抗体水平、攻毒后的保护率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完全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制能够同时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的疫苗,本研究选用表达IBD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VP2基因的重组ND病毒(NDV)LaSota疫苗株(rL-VP2),测定其半数鸡胚感染量、平均鸡胚致死时间、脑内接种指数和静脉内致病指数等指标,按不同剂量接种18胚龄SPF鸡胚,分别于出雏后第9d、第14d和第21d采血,用微量凝集法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NDV抗体和抗IBDV抗体水平,并于出雏后28d用NDV强毒(F48E9株)和vvIBDVGx株攻毒,评估重组疫苗的胚胎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按104EID50/枚剂量进行免疫不会影响SPF鸡胚出雏率和出雏后21d存活率,并且该免疫组雏鸡能够对NDV强毒和vvIBDV攻毒提供安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取3批实验室试制的卵黄抗体,琼扩效价为1∶16,按0.5 m L/只接种1、3日龄易感雏鹅,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和7日攻毒,观察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1日龄雏鹅注射抗体后1日攻毒保护率为96.67%,3日攻毒保护率为100%,5日攻毒保护率为86.67%,7日攻毒保护率为76.67%;3日龄雏鹅注射抗体后1日攻毒保护率为100%,3日攻毒保护率为96.67%,5日攻毒保护率为86.67%,7日攻毒保护率为80%。以免疫攻毒保护率不低于80%为标准,本研究确定小鹅瘟病毒卵黄抗体的被动免疫保护期为5日,随着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陈巨清 《中国家禽》2007,29(14):41-42
禽脑脊髓炎(AE)主要导致1月龄内的雏鸡发生共济失调,瘫痪,头颈震颤和衰竭死亡.目前国内外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在种鸡开产前接种AE弱毒疫苗,后裔雏鸡通过母源抗体获得保护[1,2].但是,近年来在我国某些种鸡场的免疫群后裔雏鸡时有AE发生[3,4],为探讨AE弱毒疫苗对免疫种鸡后裔雏鸡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用琼脂扩散实验(AGP)对免疫种鸡后裔雏鸡的AE母源抗体衰减规律进行监测并对AE母源抗体不同水平的雏鸡进行了攻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副鸡禽杆菌荚膜多糖(CPS)-血凝素(HA)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采用B型副鸡禽杆菌CPS与HA蛋白分别对SPF鸡进行单独免疫和联合免疫的方法,比较攻毒后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CPS单独肌肉注射或眶下窦注射免疫对鸡的保护率不超过30%;HA单独肌肉注射或眶下窦注射免疫对鸡的保护率不超过40%;CPS+HA联合肌肉注射免疫的保护率为60%,眶下窦免疫的保护率达80%。CPS+HA联合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高于相应免疫方式HA、CPS单独免疫组;与肌肉注射相比,攻毒试验结果显示眶下窦免疫的保护效果好。说明副鸡禽杆菌CPS-HA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20.
动物传染病的垂直传播,是指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传播途径包括胎盘传经卵传播和产道传播,介绍几种垂直传播的禽类传染病. 1 鸡白痢 种鸡场如被鸡白痢沙门氏菌污染,种鸡中即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可以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这些弱雏和病雏又不断排出病菌感染同群的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