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几种松干锈菌亲缘关系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我国Cronartium flaccidum 和C.quercuum的菌株各自分别形成一个分支,而C.ribicola按锈孢子寄主分成了红松和华山松两个分支, 红松上和华山松上的C.ribicola相互间遗传距离很大,分别和其它的种平行,该结果显示了原来被鉴定为C.ribicola的我国特有的华山松疱锈菌,可能是一个不同于C.ribicola的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河南三种松树上的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华山松上的锈孢子形态与东北的红松及国外的五针松类疱锈菌形态一致,应定为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X Raben.)。油松和黄山松上的锈孢子形态与马尾松及其他二针松类的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 (Alb.et schw.)wint.)形态一致,应定为同种。  相似文献   

3.
由茶藨生柱锈菌引起的红松疱锈病和华山松疱锈病,严重危害着红松、华山松等树种,为此,对茶藨生柱锈菌的分类地位、转主寄主以及遗传关系、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病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来自不同寄主的五针松疱锈病菌的关系,了解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为今后研究该菌内的遗传变异和流行监控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AMS (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标记对吉林、辽宁红松疱锈菌的4个居群和云南、四川华山松疱锈菌3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8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对全部菌株进行了扩增,共检测到42个可重复的有效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有25个,多态位点比率为59.52%,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0.252 4,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sp=0.362 7,基因流Nm=0.136 5。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疱锈菌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同一寄主来源疱锈菌群;同一寄主来源的疱锈菌居群间存在遗传差异,但程度小于居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用NJ法对各居群间进行聚类分析的系统树显示,来自红松和华山松的疱锈菌形成独立的分支,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很大,说明两者在遗传上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松杨栅锈菌的ITS序列和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与国外该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和中国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松杨栅锈菌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核糖体ITS序列和微卫星序列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中国菌系同英国菌系ITS序列同源性高(99.8%),同法国、加拿大、德国的菌系同源性略低(99.5%),中国菌系间ITS序列完全相同。ISSR标记表明,供试的11个菌系可区分为西部、北方两大菌群。小种C2同C4、C1、C3小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余小种间无显著差异。小种分化与遗传分化不一定相符,C2小种在遗传上表现单一。【结论】该菌IT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种下阶元划分,各菌系ITS序列无显著差异。ISSR标记适合该菌种内群体遗传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存在西部和北方两大菌群。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三种松疱锈病菌的锈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堆表面形态。取自云南松正[Pinus yunnanensis Franch]、马尾松 [P.massoniana Lamb.]、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vim.]的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 (Albet Schw.)Wint.],取自云南松和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的栎柱锈菌 [C.quercuum Miyabe.]和取自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ec.]的茶蔗生柱锈菌[C.ribicola J.C.Fischerex Rabenh.]的锈孢子表面都具突起,突起上都有环纹。三个菌种的锈孢子,都有一个明显的平滑区。生在东北茶藤子[Ribes manschuricum(Maxim.)Kom]、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和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上的冬孢子堆(柱)稍有差异可以相互区别,而夏孢子的形态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查仙芳  沈瑞清  南宁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2-15883
对宁夏隶属于真菌界锈菌纲(目)的锈菌进行调查、整理,并对宁夏锈菌的分布和寄主进行了初步的多样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宁夏锈菌有1纲1目6科13属84种,分别寄生于182种植物上,是引起植物锈病的茵源。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锈菌     
1995年至2001年,对韩国锈菌进行了收集,并对锈菌科71种锈菌做了鉴定,记录了它们的寄主、采集点和干制标本数量。71种锈菌中有55种为柄锈菌属真菌、13种为单胞锈菌属真菌、2种为胶锈菌属真菌,另1种为罩膜双胞锈菌属真菌。  相似文献   

9.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国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 Le′v.) 已知有48种,除一种短循环型生活史的偃松鞘锈菌(C.pini-pumilae Azb.)外,其余均为长循环型生活史,夏孢子、冬孢子寄主涉及到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13个科,57个属。中国鞘锈菌只有9个种的寄主关系和生活史已明确,其余都未经过人工接种,锈孢子寄主关系及生活史未知。由于鞘锈菌对寄主选择不太严格,相近种的寄主又有重叠,使人们对鞘锈菌按形态定属名,按寄主定种的传统分类方法是否完全合理产生了怀疑。我们认为确定鞘锈菌种,不仅要考虑孢子形态等特征,还要考虑不同地区鞘锈菌对寄主范围,从优选择和限定选择等多种情况,通过人工接种试验,结合野外调查,对鞘锈菌进行深入的研究,扭转当今分类上的混乱局面,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锈菌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1.
利用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和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 f.sp.tritici)、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的SCAR标记引物,对锈菌孢子与感病小麦叶片总DNA进行复合PCR检测,扩增获得了小麦条锈菌171bp和叶锈菌226 bp的特异性DNA片段,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0 μg·L~(-1)模板DNA浓度水平.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制备小麦锈菌不同种的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盒.  相似文献   

12.
杨树锈病是一类重要的林木病害,因其病原菌的种类较多,且病害症状及病原形态上的差异不够明显,导致栅锈菌种类鉴定混乱和病原准确认知困难。在分析国内外栅锈菌分类学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从杨树栅锈菌的形态学及系统学2个方面对中国杨树上的栅锈菌种类进行整理,并详细阐述8种栅锈菌在寄主及转主寄主、繁殖体及孢子形态上的差异,编制中国杨树栅锈菌的分种检索表,以期加深对该病原菌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3.
绿竹叶锈病为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上的一种新病害.该病的严重发生给绿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绿竹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和病原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半知锈菌类夏孢锈菌属竹夏孢锈菌Uredo ignava.在此基础上对绿竹叶锈病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和克菌宁2种药剂对该锈菌夏孢子的萌发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到70.01%和66.45%.图2表2参5  相似文献   

14.
从新疆阜康独尾草〔Eremuri inderiensis(M.B).Rgl〕上采到独尾草柄锈菌(Puccinia eremuriKom.)。首次发现了它的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认为该菌为我国新记录种,研究标本保藏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AC-003065,004001,003066)。  相似文献   

15.
大豆锈病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大豆锈菌的地理分布、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和防治方法等风险评估要素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提出应加强对山马蝗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引起的大豆锈病的检疫和监测,并应关注国内外豆薯层锈菌(P.meibomiae)生理小种的变化,以及其他检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秆锈病菌是专化性寄生菌 ,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生理小种之间在形态上虽无明显区别 ,但在致病专化性及其它某些性状上却明显不同。本文报道了对我国目前流行的小麦秆锈菌 3个主要生理小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种类及一些酶的活性、同工酶组成差异的研究结果。1 材料和方法1 1 秆锈菌生理小种我国目前流行的 3个主要生理小种 2 1C3,34及 34C2 ,分别用近年发生频率较高的致病型2 1C3CKR ,34MKG及 34C2 MFR进行。1 2 秆锈菌夏孢子扩繁及萌发各致病型经单孢分离后 ,在冬麦 70 1成株上隔离繁殖。夏孢子萌发用直径 1 5cm…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品种Rulofen是我国小麦杆锈菌的鉴別寄主。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Rulofen无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的三个生理小种21C3、34、34C2对Rulofen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Rulofen所含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Rulofen在2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三个供试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6.其抗性效应为;-;1~ 或1X~=-x~- ,因环境条件的影响,Sr6的抗性反应型不稳定;在5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21C3、34和34C2三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30,其抗性效应为2=、抗秆锈病基因Sr6和Sr30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小种34类群都具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到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24种,前文已经叙述13种,本文连续叙述11种:单孢锈菌(Uromyces)2种,帽孢锈菌(Pileolaria)1种,柄锈菌(Puccini-a)7种,变种(Variety)11种。同时还发现甘草单孢锈菌,狗牙根柄菌3种锈菌的夏孢子堆中有锈菌寄生菌「Sp  相似文献   

19.
锈病是草坪草的重要病害,且病原菌种类多,鉴定困难。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野生型和矮化突变材料中的感病株系为对象,通过观察锈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其中ITS序列的同源比对分析和β-tubulin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种与小麦禾柄锈菌的同源关系接近,所以初步认定该菌株属于禾柄锈菌,这是国内对禾柄锈菌引起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首次报道。同时,我们对病原菌诱导后草地早熟禾PR1L、NPR1L基因的表达变化和PRs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PR1L、NPR1L基因在病菌诱导12 h时的表达量达到了峰值,且在矮化突变植株(A16)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达到了8.8-fold、4.5-fold,均大于在对照植株(WT)中的表达量。另外植物的PRs蛋白在禾柄锈菌侵染植物第8天后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侵染的植株。初步对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防御机制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开展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预防及抗病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秆锈菌越冬越夏以及周年循环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实际调查和理论推导,结合有关研究资料综合分析了小麦秆锈菌在我国的越冬越夏及周年循环的问题.这一结果为我国小麦秆锈菌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小麦抗秆锈基因应用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这不仅在理论上、学术上有其重要意义,在指导生产上也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