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应用秸秆腐熟剂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平均增产率为3.4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量对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0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150%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玉轮作体系中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以及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50%、100%和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容重降幅为1.41%~9.1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2~0.04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钾含量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40.00~120.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均能提高小麦、玉米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7.57%~13.16%、16.29%~26.06%。[结论]秸秆还田量达到150%时,在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方面出现转折,建议不超过100%秸秆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3.
玉米应用秸秆腐熟剂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平均增产率为3.42%。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水温效应、养分特征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升有机碳含量,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并增强其稳定性;秸秆覆盖还田更能改善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还田后土壤温度受季节变化和地域特点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规律,而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总体来说,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的含量;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秸秆大面积焚烧现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连续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连续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土壤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变化也有影响;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以及0~7 cm土层速效磷含量,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显著,但是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连续3年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本研究在上海市郊区奉贤、金山和崇明3个区典型地块中,连续3年对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进行监测,检测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缓效钾、容重、有机质、p H值和CEC值。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有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37%,速效钾平均提高了4.55%,全氮平均提高了3.59%,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值降低了5.79%。土壤固碳(C)量为2 062.06 kg/hm~2,秸秆还田后增加的土壤固定N量103.10 kg/hm~2,N肥减施量为5.16 kg/hm~2。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产量比对照产量增加4.5%,对作物增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直播稻田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秸秆还田使土壤的容重和坚实度降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升高,同时提高了土壤各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于深耕来说,免耕虽然使土壤的容重和坚实度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小,但提高了土壤各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对土壤表层养分的提高更为明显。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直播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同土壤耕作深度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免耕省工、节约耕作成本,免耕与秸秆还田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耕层土壤养分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定位试验和河北省土壤养分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后土壤有机质比10年前提高0.14~0.21个百分点,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秸秆不还田提高0.02~0.1个百分点;同时,秸秆还田还能提高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改善土壤质量。与1982年相比河北省土壤有机质除张家口、承德下降外,其余9地市都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磷11个地市全部上升,土壤速效钾11个地市则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常规施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设置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优化施肥,秸秆促腐还田+常规施肥,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4种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其中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处理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比对照高出19.2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含量,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处理的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高、养分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结论】因此,秸秆促腐还田+优化施肥处理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是适合当地的秸秆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把作物秸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肥料,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后,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 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经测定:连续2~3a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增加0.06%~0.10%,速效钾含量可提高25%~30%,含氮量能增加1.06%~1.15%.土壤抗御干旱的能力明显提高,小麦增产幅度为5%~12%。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率在3.9%~6.0%;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1~3.1 g/kg;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中磷、钾养分含量,尤其是钾素含量,速效钾含量增加2.3~3.9 mg/kg。同时提出了秸秆还田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作物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通过人工或机械操作,并综合采用少、免耕,选用良种、平衡施肥、防治病虫害、模式化栽培等多项配套农艺措施,以不同形式将秸秆还田,可以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微生物发酵菌剂在水稻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应用效果,在儋州市东成镇长坡洋进行了水稻秸秆还田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微生物发酵菌剂进行水稻秸秆还田,能有效促进秸秆的腐熟,在减少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提升土壤pH、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着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林 《农家顾问》2008,(9):25-25
为了研究适应于干旱地区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在新疆地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免耕不覆盖和免耕覆盖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养分含量最佳:秸秆还田处理主要提高了20~3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在其余各土层,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科学》2014,(5):34-37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于2010年在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香山村长期定位田,设计1/2倍量、1倍量、2倍量和4倍量秸秆粉碎还田试验,通过对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等养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水解性氮的含量,有机物料归还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土壤中氮含量增加;其次,秸秆粉碎还田显著促进土壤磷和钾含量的增加,而且两种模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另外,秸秆粉碎还田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均匀垄提高幅度为9.79%~24.55%,宽窄行提高幅度为4.52%~11.22%,而土壤pH值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秸秆还田后提高有机质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形成良好土壤环境,促进土壤养分积累,增强土壤缓冲性能,培肥土壤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16.
张清 《当代农业》2010,(22):48-48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 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湿玉米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氮量0.6l%,含磷量0.27%,含钾量2.28%,有机质含量能达1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贫瘠型黑土区土壤为供试对象,对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模式1为秋季深松、平播+秸秆还田;模式2为秋季深松起垄+根茬还田)下土壤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保护性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pH,其中秸秆还田措施效果最明显;对土壤不同速效养分含量影响不同;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博乐市玉米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和秸秆还田均可以提高穗粒重,进而显著增加产量。使用腐熟剂较秸秆单独还田增加产量643.5 kg/hm~2,增幅4.8%。秸秆直接还田与腐熟剂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使用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提高矿质养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培肥效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设秸秆还田+施肥、秸秆还田+不施肥、秸秆不还田+施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4个处理,通过定期取样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对土壤容重、有机质等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定期调查玉米生长动态指标,最后测产和考种。[结果] 秸秆还田区与不还田区相比较,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增加。反映出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和增加产量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稳产、高效、环保等优点,是一项较佳的培肥地力和增产措施,可在大方县玉米种植地区加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内外对稻麦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从秸秆还田所引起的生态效应、环境物理效应和环境化学效应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环境效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保温能力;秸秆还田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含量均有增加,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秸秆还田为微生物提供能源与营养源引起土壤酶的活性变化,对转化酶影响最大,对脲酶活性也有促进作用,对中性磷酸酶作用不大;秸秆还田后明显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总量,并表现出秸秆还田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增加量越多的规律;作物秸秆还田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