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小麦秸秆还田及施肥对潮土土壤有机碳演变的影响,以指导华北潮土培肥增产。在辛集马兰设置22 a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4年,试验包含4个处理,NP:不施钾+秸秆不还田; NPK:平衡施肥+秸秆不还田;NPS:不施钾+小麦秸秆还田; NPKS:平衡施肥+小麦秸秆还田),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试验年限、碳投入、碳平衡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处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时间均呈增加趋势,NP、NPK、NPS、NPKS增加速率分别为0. 06,0. 17,0. 25,0. 34 g/(kg. a),且22 a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增加,分别增加为2. 2,6. 2,5. 9,8. 9 t/hm~2,固碳速率分别为0. 10,0. 28,0. 27,0. 40 t/(hm~2·a)。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变化量呈线性相关关系(y=0. 091x-0. 241,R~2=0. 360*),在小麦秸秆还田下,维持初始有机碳水平的累积碳投入量为2. 65 t/hm~2,固碳效率为9. 1%。通过边界线分析可知,小麦和玉米生产中稳产高产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 47,9. 04 g/kg,未达到此值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每增加1 g/kg,小麦籽粒产量增加167. 5 kg/hm~2,玉米籽粒产量增加678. 5kg/hm~2。秸秆还田和平衡施肥是华北潮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和土壤碳库保育的重要手段,连续秸秆还田和平衡施肥对保证该区域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以及对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后,无机氮的分布和累积以均以硝态氮为主,从硝态氮分布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玉米收获...  相似文献   
3.
耗竭土壤钾素的固定及对棉花钾素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室内模拟和生物耗竭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钾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淹水可以减少土壤对外源钾素的固定,淹水比20%田间含水量钾素的固定减少2-29mg/kg。当土壤经过干湿以后,土壤会发生明显的固定钾作用,土壤含钾量越高,固定钾能力越强。棉花吸收的钾素中有80%来自于土壤非交换性钾,盆栽生物耗竭与连续种植10年棉花的田间土壤,具有相同的结果,土壤交换性钾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不再下降,而1mol/L HNO3不能提取的钾(层间钾)一直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穗长和秃尖长度;氮、钾肥对玉米株高、穗位、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显著大于磷肥;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果穗长度;钾肥对玉米果穗秃尖长度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目前肥力条件下,以P2O5 150 kg/hm2、K2O 150 kg/hm2和N 300kg/hm2配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在河北辛集的32点田间试验,对高、中、低不同产量水平下农民习惯养分管理模式与基于养分平衡原理的优化养分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优化养分处理的籽粒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率均高于农民习惯处理。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优化处理的小麦产量比农民习惯处理增加的幅度逐渐降低。在所有处理中,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均以高产水平下的优化养分处理为最高。[结论]基于养分平衡的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冀西北春玉米种植区氮肥用量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和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对春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通过建立的施氮量和春玉米产量的肥料效应方程,求得免耕1(玉米和大豆间作)春玉米的适宜氮用量为190~209kg/hm2,免耕2(玉米单作)春玉米的适宜氮用量为192~212 kg/hm2,常规耕作(玉米单作)春玉米的适宜氮用量为193~216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最高,施氮量超过225 kg/hm2则显著降低.免耕1、免耕2、常规耕作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8.3~70.2、48.0~70.4和49.0~68.5 kg/kg,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5.2~20.5、15.2~21.1和16.4~18.6 kg/kg,氮肥回收利用率分别为32.5%~44.0%、32.5%~45.2%和35.1%~39.0%.和常规耕作相比,免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施氮量增加,春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没有同步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冀西北春玉米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氮量高于225 kg/hm2时,春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从春玉米播种前到收获后,不施氮处理0-9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不断降低,施氮处理0-30 cm和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保持稳定的趋势,而60-90 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春玉米收获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300,375 kg/hm2处理60-90,120-150,150-18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0-90,90-180,0-18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呈增加趋势,高施氮量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更大的淋溶风险。因此,综合分析氮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考虑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下的环境风险,合理的施氮量应控制在195~225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8.
探讨一组秸秆还田菌群ADS-3的功能稳定性及初步观察其接种于土壤后对还田秸秆的促腐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瓶中菌种ADS-3对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农作物秸秆都有稳定高效的分解能力,35℃条件下培养11d,能分解稻秆51.6%、小麦秸秆44.7%、玉米秸秆40.8%;在4、15和35℃条件下,尽管ADS3对小麦秸秆的分解率差异很大,依次为6.8%、21.6%和44.7%;但是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其培养液,发现不同温度条件下ADS3的微生物组成稳定。将菌种接种到模拟秸秆还田土壤中,初步试验结果表明ADS-3能显著提高秸秆的腐解速度(P〈0.05)。试验结果为该菌群进一步开发秸秆还田促腐菌剂提供试验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春玉米平衡施肥和简化施肥技术,达到养分供应与作物吸收同步的目的,本研究应用掺混技术研制了春玉米缓释专用BB肥,并在春玉米上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施肥措施相比,施用缓释专用BB肥能够明显改善春玉米的产量性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施肥效益高达15417元/hm^2。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氮肥管理措施对冬小麦进行氮肥管理,比较了优化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在拔节期的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收获期的作物产量效应和对农田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的产量(6217kg/hm^2)与传统施氮处理产量(6223kg/hm^2)间差异不大,但较传统施氮处理节省氮肥40%,氮肥利用率从传统施氮的31%提高到优化施氮处理的50.6%。同时收获后优化施氮处理的土壤中的无机氮残留量(90kg/hm^2)远小于传统施氮处理(176kg/hm^2),氮素表观损失量从传统施氮的82kg/hm^2减少到4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